從最優美到最衝擊|印度阿格拉與瓦拉納西 #tb
阿格拉過去曾是帝國首都,有著雄偉的城堡外,更有著潔白優美的泰姬瑪哈陵,是處處可見帝王氣派的城市。而瓦拉納西則能近看平民的生活百態,包括印度的種姓分別、對信仰的極度虔誠,甚至是露天燒屍的驚駭與文化衝擊。這兩座城市各有著高度代表印度的特色,不能不訪。
▌阿格拉 Agra
若要一窺蒙古人後裔建立的蒙兀兒帝國之輝煌,那阿格拉便是最佳去處之一。阿格拉有著眾多蒙兀兒帝國全盛時期遺留的建築,包含三個世界文化遺產,分別是泰姬瑪哈陵、阿格拉堡與勝利之城法特普斯克利Fatehpur Sikri。
▌泰姬瑪哈陵 Taj Mahal 永恆的眼淚
有著浪漫傳說、被譽為永恆愛情象徵的泰姬瑪哈陵, 大概是阿格拉最著名的景點。由沙加汗下令建造,耗費兩萬人工、22年光陰與今日等值8.27億美金才建成的泰姬陵,除了是愛情的見證外,也是阿格拉乃至印度的象徵,因此也是多數旅人來到印度不會錯過的景點。
然而泰姬陵只是其建造者,蒙兀兒帝國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喜好大興土木的例子之一,他先後還在德里興建了紅堡與拉合爾堡的沙利馬爾花園。加上不斷的大興干戈,讓蒙兀兒帝國的財政陷入窘境,民怨開始四起。晚年被自己的二兒子篡位,關入阿格拉堡,眺望著泰姬陵渡過殘生,最終也葬在泰姬陵與其妻常伴左右。
▌阿格拉堡 Agra Fort
與泰姬瑪哈陵一同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阿格拉堡,也是很熱門的參觀景點。由紅色沙岩建成的阿格拉紅堡,是印度三大紅堡之一,與德里紅堡和勝利之城法特普斯克利齊名。阿格拉紅堡也是蒙兀兒皇帝們的居所,一直到第十八代的皇帝後,於1638年遷都到德里為止。但目前開放的只有第三至第六代皇帝的宮殿,其餘的目前則為軍事基地,不開放參觀。
然而阿格拉紅堡的精華處也是在第三與第五代皇帝的宮殿。阿格拉堡是由第三代的皇帝阿克巴 Akbar所興建,然而他本人來不及見到城堡竣工就撒手人寰,最後是在他的兒子賈汗季手上完成。
▌瓦拉納西 印度教聖城
我在阿格拉原本還有排一天的時間,前往勝利之城法特普斯克利Fatehpur Sikri。然而後來要買阿格拉前往瓦拉納西的車票時,因為遇上聖誕連假,都買不到直達車票。無奈之下,只好放棄這天的行程,先搭車回新德里,再前往瓦拉納西。我在瓦拉納西沒有什麼主要的景點要造訪,基本上就是逛河壇 Ghat,除了親眼看看恆河這條聖河外,也看看恆河畔的印度人生活百態。
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的恆河,在印度教中則是由濕婆神的頭髮分流的七條聖河之一,恆河畔的瓦拉納西更是濕婆神下凡之處。生人在恆河沐浴可以洗滌罪過與不潔,亡者骨灰灑入恆河,則可以超脫輪活直達天堂。因此不論晝夜,瓦拉納西的河壇上總是熱鬧非凡。瓦拉納西有著眾多河壇,每個河壇都有不同的功能與活動,幾個比較主要的活動為河壇漫步、欣賞恆河日出、看燒屍與參加恆河夜祭。
▌河壇漫步
白天的河壇與河畔總是熙來攘往、熱鬧非凡,也充滿了無盡的拍攝機會。像是一次次浸入河裡的眾多印度信徒、賣力兜售河燈與花圈的小販,還有一些裝扮奇特、總是想要遊客拍他們的「苦行僧」。也因為有眾多有趣的拍攝主題與畫面,我白天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河壇上漫遊與拍攝,甚至一度被泡在河裡的信徒叫去替他們拍照紀念!
▌看燒屍
順著恆河逛河壇時,勢必會走到燒屍的河壇,這裡便是許多旅人經歷重大文化衝擊之處。印度教徒相信死後骨灰灑入恆河,便能直抵天堂,因此在瓦拉納西有兩處露天燒屍的河壇,而大部分人去的是較大的瑪尼卡尼卡河壇。
一開始家屬與工作人員會將包著裹屍布的遺體,稍微浸到恆河中,象徵淨身。之後便將遺體置於架好木材的焚台上,由僧侶進行祝念後,再依序疊上乾草與木材,之後便點火燃燒。遺體焚盡後,再灑入恆河,整個火化儀式便告終。
其實現場並未如我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的文章驚悚,因為遺體都有用裹屍布包起來,在河岸邊也大多是散落的花瓣與沒有燃燒完全的裹屍布而已。比較引起我注意的,大概是當地人從河裡釣起、額外肥大的魚吧。
▌欣賞恆河日出/ 日落
搭乘小船遊恆河也是很受歡迎的活動,特別是在河上欣賞日出與日落。我也透過了民宿預訂了遊船,可惜因為霧霾的關係,沒有看到日出。然而從河上欣賞瓦拉納西,特別是從河上的角度看河畔祈禱的信眾,也是相當特別的體驗。
▌參加恆河夜祭 Aarti (Puja)
每天晚上舉行的恆河夜祭,是瓦拉納西的重頭戲。這個古老的印度教儀式,旨在對恆河與濕婆神表達敬意,是人神溝通的方式之一。恆河夜祭全年無休的在主河壇上的祭壇舉辦,由高種姓的祭司執行。這些祭司會持不同法器依序朝四個方位祭拜及祝唸,是很特別的文化體驗。
▌填問卷抽免費攝影課程
印度是我一直心神嚮往之地,雖然在印度旅行的當下,不時會有心很累的時候,但事後回憶,卻又著迷不已。次大陸上的色彩與建築,都令人難忘。而在恆河畔看到的印度人生百態,雖非建築的型態之美,卻也故事性十足,有其獨特的美感。
而如何以影像敘事,用相機書寫旅行篇章,是我目前正在籌劃的新攝影課程中的一章。內容包含了如何在適當的場合,利用各種鏡頭的特性與效果,來傳遞想說的訊息、想講的故事。此外,還包含了如何事前規劃攝影旅行,以及最終創造自己的風格,拍出屬於自己的旅行影像等章節。
為了讓課程更貼近大家想學的部分,想透過問卷請教大家一些意見。了解大家是否對這個課程有興趣外,也作為我製課的參考依據。若最後課程順利開設,為表達感謝,會從填寫問券的人中,抽出三位贈送這次的課程。
最後希望借用大家約五分鐘的時間,幫我填一下問券。問券除了通知中獎用的E-mail外,不會搜集任何的個人資訊,請大家放心。
問卷網址:https://pse.is/3gr392
泰姬陵建築特色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三層蓮花】
27 塊以大理石包裹的獨立混凝土板,構成了印度新德里「靈曦堂」,由於它的形狀如待放的蓮花,因而俗稱為「蓮花寺」。
靈曦堂是巴哈伊信仰禮拜用的宗教場所,向公眾開放,創教人巴哈歐拉(Bahá u lláh)規定靈曦堂的大門向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敞開,希望不同教徒都能在這裏朗誦宗教經典、反省和崇拜。
其實巴哈伊信仰禮拜用的宗教場所都叫靈曦堂,雖然每座各有其建築特色,但都必須按照若干成規興建,例如9邊的環形結構,這也決定了這座蓮花寺的「花瓣」數目,一共有3層,每層有 9 瓣。
其極具衝擊性的建築外型為它贏來建築獎項和比泰姬陵更多的全印度最多訪客流量。工程師也因應印度炎熱的天氣,為寺院設計了自然通風的結構,又在寺內配備太陽能板,減省整座神廟的耗電。
📸 mauro gambini、Jack Zalium、Nadir Hashmi、Partha Chowdhury、Aleksandr Zykov / Flickr
#記住家 #記園林 #記價值 #記風格 #印度 #藝術 #建築 #旅遊 #美景 #攝影 #靈曦堂 #photography #art #india #tourism #baháʼíhouseofworship #design #architecture #instagood #852 #hkig #newdelhi
===========================
你覺得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有你有興趣的故事和題材嗎?給點意見我們吧:
https://forms.gle/VTswDZ9NSJn26A2p8
想用 AR 或 VR 了解傳統藝術?可以到此參觀:
https://linktr.ee/hmshk
👉無論你是大人或是小朋友,歡迎把你的故事私訊我們,我們會在這裏跟大家分享。
#看得見的記憶
泰姬陵建築特色 在 Wilhelm Chang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最優美到最衝擊 阿格拉與瓦拉納西|Agra and Varanasi, India
阿格拉過去曾是帝國首都,有著雄偉的城堡外,更有著潔白優美的泰姬瑪哈陵,是處處可見帝王氣派的城市。而瓦拉納西則能近看平民的生活百態,包括印度的種姓分別、對信仰的極度虔誠,甚至是露天燒屍的驚駭與文化衝擊。這兩座城市各有著高度代表印度的特色,不能不訪。
▌阿格拉 Agra
若要一窺蒙古人後裔建立的蒙兀兒帝國之輝煌,那阿格拉便是最佳去處之一。阿格拉有著眾多蒙兀兒帝國全盛時期遺留的建築,包含三個世界文化遺產,分別是泰姬瑪哈陵、阿格拉堡與勝利之城法特普斯克利Fatehpur Sikri。
▌泰姬瑪哈陵 Taj Mahal 永恆的眼淚
有著浪漫傳說、被譽為永恆愛情象徵的泰姬瑪哈陵, 大概是阿格拉最著名的景點。由沙加汗下令建造,耗費兩萬人工、22年光陰與今日等值8.27億美金才建成的泰姬陵,除了是愛情的見證外,也是阿格拉乃至印度的象徵,因此也是多數旅人來到印度不會錯過的景點。
然而泰姬陵只是其建造者,蒙兀兒帝國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喜好大興土木的例子之一,他先後還在德里興建了紅堡與拉合爾堡的沙利馬爾花園。加上不斷的大興干戈,讓蒙兀兒帝國的財政陷入窘境,民怨開始四起。晚年被自己的二兒子篡位,關入阿格拉堡,眺望著泰姬陵渡過殘生,最終也葬在泰姬陵與其妻常伴左右。
▌阿格拉堡 Agra Fort
與泰姬瑪哈陵一同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阿格拉堡,也是很熱門的參觀景點。由紅色沙岩建成的阿格拉紅堡,是印度三大紅堡之一,與德里紅堡和勝利之城法特普斯克利齊名。阿格拉紅堡也是蒙兀兒皇帝們的居所,一直到第十八代的皇帝後,於1638年遷都到德里為止。但目前開放的只有第三至第六代皇帝的宮殿,其餘的目前則為軍事基地,不開放參觀。
然而阿格拉紅堡的精華處也是在第三與第五代皇帝的宮殿。阿格拉堡是由第三代的皇帝阿克巴 Akbar所興建,然而他本人來不及見到城堡竣工就撒手人寰,最後是在他的兒子賈汗季手上完成。
▌瓦拉納西 印度教聖城
我在阿格拉原本還有排一天的時間,前往勝利之城法特普斯克利Fatehpur Sikri。然而後來要買阿格拉前往瓦拉納西的車票時,因為遇上聖誕連假,都買不到直達車票。無奈之下,只好放棄這天的行程,先搭車回新德里,再前往瓦拉納西。我在瓦拉納西沒有什麼主要的景點要造訪,基本上就是逛河壇 Ghat,除了親眼看看恆河這條聖河外,也看看恆河畔的印度人生活百態。
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的恆河,在印度教中則是由濕婆神的頭髮分流的七條聖河之一,恆河畔的瓦拉納西更是濕婆神下凡之處。生人在恆河沐浴可以洗滌罪過與不潔,亡者骨灰灑入恆河,則可以超脫輪活直達天堂。因此不論晝夜,瓦拉納西的河壇上總是熱鬧非凡。瓦拉納西有著眾多河壇,每個河壇都有不同的功能與活動,幾個比較主要的活動為河壇漫步、欣賞恆河日出、看燒屍與參加恆河夜祭。
▌河壇漫步
白天的河壇與河畔總是熙來攘往、熱鬧非凡,也充滿了無盡的拍攝機會。像是一次次浸入河裡的眾多印度信徒、賣力兜售河燈與花圈的小販,還有一些裝扮奇特、總是想要遊客拍他們的「苦行僧」。也因為有眾多有趣的拍攝主題與畫面,我白天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河壇上漫遊與拍攝,甚至一度被泡在河裡的信徒叫去替他們拍照紀念!
▌看燒屍
順著恆河逛河壇時,勢必會走到燒屍的河壇,這裡便是許多旅人經歷重大文化衝擊之處。印度教徒相信死後骨灰灑入恆河,便能直抵天堂,因此在瓦拉納西有兩處露天燒屍的河壇,而大部分人去的是較大的瑪尼卡尼卡河壇。
一開始家屬與工作人員會將包著裹屍布的遺體,稍微浸到恆河中,象徵淨身。之後便將遺體置於架好木材的焚台上,由僧侶進行祝念後,再依序疊上乾草與木材,之後便點火燃燒。遺體焚盡後,再灑入恆河,整個火化儀式便告終。
其實現場並未如我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的文章驚悚,因為遺體都有用裹屍布包起來,在河岸邊也大多是散落的花瓣與沒有燃燒完全的裹屍布而已。比較引起我注意的,大概是當地人從河裡釣起、額外肥大的魚吧。
▌欣賞恆河日出/ 日落
搭乘小船遊恆河也是很受歡迎的活動,特別是在河上欣賞日出與日落。我也透過了民宿預訂了遊船,可惜因為霧霾的關係,沒有看到日出。然而從河上欣賞瓦拉納西,特別是從河上的角度看河畔祈禱的信眾,也是相當特別的體驗。
▌參加恆河夜祭 Aarti (Puja)
每天晚上舉行的恆河夜祭,是瓦拉納西的重頭戲。這個古老的印度教儀式,旨在對恆河與濕婆神表達敬意,是人神溝通的方式之一。恆河夜祭全年無休的在主河壇上的祭壇舉辦,由高種姓的祭司執行。這些祭司會持不同法器依序朝四個方位祭拜及祝唸,是很特別的文化體驗。
▌後記
離開瓦拉納西後,我的拍攝工作便告一段落,動身前往北方的
Gorakhpur參加朋友的婚禮。一來這是私人婚禮,二來是我想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出席朋友的婚禮上,所以就沒有拍攝太多照片了。在這裡放鬆地待了數天,很開心可以跟朋友敘敘舊,交換彼此近況(才知道她一個白人新娘在那裡造成多大轟動),婚禮後隔天,就壓著新曆年最後一天,在12/31回到台灣,正式結束印度行。
但沒想到隨後不久,疫情就開始爆發,我本來幾個出國拍攝的案子只能取消。我的朋友本來要在印度的學校謀一份教職,但因為封城學校關閉,只能困坐家中。日前知道她應徵上了台灣學校的職缺,但因為邊界關閉的原因,不知何時才能來台,也不知趕不趕得上新工作的上工日。2020目前為止,真的是充滿挫折與挑戰的一年,希望能夠趕快撥雲見日呀!
更多我的攝影作品請參考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helmchangphotography/
泰姬陵建築特色 在 泰姬瑪哈陵以寂寞的美麗形式,征服了死亡 - 天下雜誌 的相關結果
泰姬陵 的工程結構主要由四座伊斯蘭風格的「宣禮塔」構成。為了保護主體的建築場,每一個設計都輕微地向外傾斜。其主體基座結構工程所運用的力學、防震 ... ... <看更多>
泰姬陵建築特色 在 篇名: 完美建築-泰姬瑪哈陵 的相關結果
在此對泰姬瑪哈陵的故事、建築特色、觀光 ... 朽建築。(註一). 二、泰姬瑪哈陵建築. 陵墓占地廣袤,包括前庭、正門、蒙兀兒花園、水道、噴水池、陵墓主體和左右. ... <看更多>
泰姬陵建築特色 在 泰姬瑪哈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泰姬 瑪哈陵主殿是泰姬瑪哈陵建築群的焦點與核心。主殿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築,立於同樣由白色大理石築成的方形基座上。建築整體對稱,四面有帶拱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