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說的是
泰文才真的像是在畫圈圈
韓文才不像咧😆😂🤣
來學泰文的1~10
唸起來真的跟台語或韓語還是廣東話很相似呢
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 ILI 國際語文中心
小編整理的唷
https://www.facebook.com/189670557740082/posts/3218233924883715?sfns=mo
備註一下泰文寫法
👉 泰文字母的標準寫法,和一些常用字體基本原則是從圓圈開始寫,沒有圓圈的從下向上,從左向右喔!
同場加映
👉韓文數字
https://www.facebook.com/754823874713495/posts/758709467658269?sfns=mo
泰文廣東話相似 在 馮筱芹 풍소근 Gin Fung 中韓翻譯한중통번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想說的是
泰文才真的像是在畫圈圈
韓文才不像咧😆😂🤣
來學泰文的1~10
唸起來真的跟台語或韓語還是廣東話很相似呢
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 ILI 國際語文中心
小編整理的唷
https://www.facebook.com/189670557740082/posts/3218233924883715?sfns=mo
備註一下泰文寫法
👉 泰文字母的標準寫法,和一些常用字體基本原則是從圓圈開始寫,沒有圓圈的從下向上,從左向右喔!
同場加映
👉韓文數字
https://www.facebook.com/754823874713495/posts/758709467658269?sfns=mo
泰文廣東話相似 在 馮智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泰國媽媽又係移民,中國大媽又係移民。九龍城泰國太太賣雜貨、煮泰菜,做好成個九龍城。尖沙咀大媽就「唱衰」一個城市。
利德泰國雜貨店老闆娘:我已經是香港人
現年六十六歲的馮女士是利德泰國雜貨店的老闆娘,出生於泰國南部的曼谷。提到首都,可能腦海浮現的是繁華鬧市。實情是,五、六十年代的泰國經濟處於起飛的初段,國內貧窮情況嚴重,馮女士的家庭便是芸芸草根之一。 生活拮据,小二輟學後,九歲的她便開始打紗工作。當時泰國紡織業迅速發展,更成為香港的工業勁敵,同時是不少女孩子養家糊口的出路。
三十年前,馮女士跟不少泰國的過埠新娘一樣:原先只是來香港玩,後來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嫁人留下,申請身份證,落地生根。住在九龍城,除了因為接近舊啟德機場外,原來亦跟潮州有關。馮女士的父母是泰國華僑,都是潮州人,所以初時她只懂泰文和潮州話。昔日有為數甚多的潮州人聚居於九龍城,畢竟也是同聲同氣吧,他們和泰國來港華僑便因而成為彼此的照應。
萬事起頭難,在適應異鄉新生活的初期,馮女士亦經歷過跌碰。她坦言:「最初一年是最不適應的,真的很掛念泰國。」被問到最不適應的地方,她說:「廣東話最不習慣,我又看不懂中英文。但後來發現廣東話和潮州話很相似,便勤力點,自己學,不明白就問老闆。邊聽邊問,三個月就識講了。」追問下才知道,原來她並不是做雜貨店出身的。「初時打工較辛苦,之後試過自己賣粉麵,請人幫忙洗碗,老公看雜貨店。但是太辛苦了,累得連飯也吃不下,膊頭也痛,之後便專注做熟手的雜貨生意。」在雜貨店迄立的二十年間,馮女士堅持年中無休。跟身處泰國的表姐訂貨之後,她便隻身拉著小車,將三十公斤的貨從機場運回店中,風雨不改。咬緊牙關,也許就是他們在香江的生存之道。
幾十年的堅持留下的不只是雜貨店,更是一份感情。起初馮女士的確想念泰國,但現在回去反而讓她不習慣。她更笑言:「買機票不用十幾天,一個星期夠了!」老公提議回泰國做生意、過退休生活,她也堅決拒絕:「去哪裡住?香港最好。」提及政府派屋,老公說無所謂,而她心仍想住在啟德一帶。箇中原因也不言而喻吧。
「我已經是香港人,對九龍城有感情。香港才是自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