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科班、科班主副修畢業的、國外留學回來的一起上研習課,難道程度的落差,不會對程度好的來說太簡單,對程度淺的太難?
如果只是把音彈出來,當然會有程度之差,但其實我們習琴與教琴過程中,大家有些共同問題:
📍 一、#理論與鋼琴譜裡沒有連結
雖然念科班時都上過曲析課,但曲析課的內容沒有在鋼琴課裡做連結,所以容易出現樂理考試一百分,但看到鋼琴譜還是傻傻逐音看,即便很認真將曲析課裡上的內容寫在鋼琴譜裡做分析,也只是知識上知道,#難以明白它在詮釋上扮演的角色與意義,因此對於彈奏上的思考,難有幫助。
一般的鋼琴課,多在「修曲子」(老師幫你修成一個比較漂亮的樣子),較少講解。比較是學生之所以彈得好,是因為老師幫你想好,不見得是學生有比較理解音樂,所以對於「怎麼看」曲子,各程度的人,都有不少改善空間。
很多概念,建議在鋼琴課裡教。鋼琴課裡的邏輯很重要,對於練琴或對樂曲的理解都很有幫助。但不需要用很複雜的曲式分析去寫出每個和聲,會讓學生挫折老師崩潰。其實偏向清楚架構、了解語句,明白樂句的意思與陳述方式即可。有了判別依據,才能開始有想法,而漸形成自己的觀點。
(所以同學在上完研習後會有「學了這麼久,第一次覺得看懂譜」之感,樂譜有層次、變立體💡)
📍 二、#會彈不等於會教
這概念大家清楚。好的選手,不一定會變成好的教練;好的教練,Performance的狀態不一定比選手好,因為鍛鍊時間減少或年紀漸大,自然不在狀態內,但通常得要曾經也是程度不錯的選手,才能看出問題的眉角、給出策略,並且比選手更提早看出選手的狀態。
有些老師彈得不錯,但他是「#憑感覺會彈」或者在很小的時候就受了很好的教育,早已忘記小時候遇到問題的當下,是怎麼扭轉、解決的。
學生會有的問題,不見得是老師遇過的問題,然而,我們小時候只有學怎麼彈,沒有學怎麼教,當角色轉換成教學者時,角度不一樣,很多時候也能重新思考,幫助到自己的彈奏。
「#講述」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要先很清楚自己想表達什麼,但有時即便清楚欲表達的內容,卻講的不明確,學生便不易理解。講述,是需要經過思考與練習的。
我分享了幾個方式讓大家練習,在學員講述時,提醒「用詞」,給些建議,基本上,用詞可以不同,但不能邏輯不正確。不只是在講述思考邏輯上,解決學生技巧與音色彈奏層面亦是如此。
教學最重要的是「深入淺出」,講複雜,不僅學生不易懂,容易有挫折或放空,主要也因為:後面真正難的東西還很多啊~🍵
📍 三、#流水帳學琴,#流水帳教琴
我們從小總流水帳練琴,若老師流水帳的教,我們長大以後,也易複製流水帳教學,憑感覺彈,也憑感覺教。台灣學生習慣把音找齊「再給老師修就好」,若沒有老師就不知如何處理、音樂該怎麼做,其實是因為譜上的依據與練琴方法沒有被建立起來。
記得跟大家分享過以前在美國念書時,曾有個樂段我就是聽不懂想不通,於是我就「等老師修」,課堂上我什麼也沒說,但鋼琴家老師聽完我彈非常生氣的說:「你剛剛那裏根本什麼想法都沒有,只是把音彈出來,你是等著我來告訴你嗎?」老師的語氣明顯覺得這樣的行為也太羞愧(只差沒講shame on you)😂。
這讓我在日後教學,更重視幫學生建立思緒,看懂樂譜框架,直到他們明白、能運用。看懂基本題,才有可能做應用題。
/
將課程設計為「連貫式」,是因為有實作才會有感,畢竟聽老師講都是容易的,在自己實作跟討論的過程,才會產生許多疑問。
課堂選的教材從不長的開始,例如創意曲跟徹爾尼三十:皆邏輯清楚、教學常用,大多只有兩頁。會看了,再看古典奏鳴曲,古典的曲子看不懂,浪漫派更難以理解,浪漫派是應用題,後浪漫樂派是超級應用題。
技巧也是,訓練及修正基本技巧或觸鍵,建議 #在短小曲子裡學_在長曲裡應用。
/
當然,我並非只重視理性層面(邏輯與技術),藝術層面(感覺、文化與音樂的想像)也非常重要。以前常在教兒童時用音樂說故事,或讓他們在樂譜裡填上旁白。
只是 #邏輯與技術 較易系統化,#藝術層面 則較抽象,需要更多時間醞釀,「想像」是透過感染,「文化」則是需要長時間潛移默化。前者適合開課,後者只適合分享。
簡單來說,基本邏輯是最前端的工作,手上技術會花你不少時間,而藝術層面是終端(在你背譜完的很久很久以後才會完成)。
-------------------
📍【#巴哈創意曲】專題(線上zoom)
🌟7/27- 8/31 (每周二) 早上10:00-12:30 共六週。
🌟課程綱要與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aXPwiGxT7xd4Jrcn8
🌟〔更新〕港澳或其它海外朋友若想用Paypal 付款,請以 #台幣 轉帳至:https://paypal.me/PianistPei
📍【#古典專題-#莫札特】( 舊生優先)
🌟7/22- 8/26 (每周四) 早上10:00-12:30 共六週。(下週四開始喔哈哈)
*匯款完成才算完成報名,欲報名者請加蔡老師line (ID: pchuantsai)
🌟如果想看上過同學的課後心得請見蔡老師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pchuan18/
/
#學鋼琴 #鋼琴老師 #教師研習 #鋼琴 #音樂班 #音樂系 #在職進修 #學音樂很有趣
「浪漫樂派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浪漫樂派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浪漫樂派心得 在 林奕翔-Shiang-木管樂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浪漫樂派心得 在 維若妮卡 Veronica Y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浪漫樂派心得 在 [心得]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看板clmusic 的評價
- 關於浪漫樂派心得 在 浪漫樂派心得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浪漫樂派心得 在 浪漫樂派心得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浪漫樂派心得 在 獅子老師- 第一次聽到巴哈的夏康舞曲是在美國讀大學時 的評價
- 關於浪漫樂派心得 在 西洋音樂史:浪漫時期到現代樂派 - YouTube 的評價
浪漫樂派心得 在 林奕翔-Shiang-木管樂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給想念音樂的孩子請仔細看這篇文章,你是學樂器? 還是想學音樂?
【你是在學樂器?還是學音樂?】
呂岱衛|文
「喔,所以妳讓小孩來念音樂班,是為了學彈鋼琴,而不是為了學音樂?」
這是近日我對一位讓孩子放棄學科才有「充分」時間準備全國音樂決賽的家長所做的回應。
只見家長怔怔的望著我,似乎被我的話給絆住了,不知該如何回答。
但事實上,我提出的是非常根本的問題,同時也想請所有正在努力學習音樂的孩子與家長認真的想想:「你到底是在學音樂?還是在學樂器?」
一、學樂器比較輕鬆
其實學樂器是很簡單的。只要每天機械式的練習各式各樣彈奏技巧,再塞入一些看起來嚇死人的大曲子裡,要唬過一群門外漢簡直易如反掌。
但相對的,學音樂卻是很辛苦的,因為它代表著全方位的人格涵養培育以及藝術文化品味的建構,這跟學樂器是完全不同的理想層次。一個孩子或許可以什麼都不懂,但仍能看著譜彈出李斯特的《魔鬼圓舞曲》。但這樣的演奏其實只是「依樣化葫蘆」罷了,因為他彈出的只是譜上的音符,在沒有受過任何文化陶冶與心靈內化的醞釀過程之下,你能期待他彈出有靈魂的音樂嗎?
當靈魂是空的,那你充其量也只不過是個被刻上刻度的音樂盒齒輪。不看書、或者不願意花費任何心思在書上,都只會讓你更空泛、更膚淺。當然,這裡所謂的書並不只是學校的教科書,而是指能讓你拓展眼界、開闊視野的各式書籍。李斯特當年寫《魔鬼圓舞曲》受到的正是歌德劇作《浮士德》的影響,就連李斯特都是讀過了《浮士德》才寫出的曲子,你又怎能閉門造車,只肯專注於眼前的音符?
西方浪漫主義以降的音樂,幾乎沒有一首不受文學、繪畫與各式藝術所影響,而巴洛克與古典樂派的音樂風格更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及政治情勢密切相關。如果你只是單純學樂器用以自娛,當然可以不用在乎這些;但如果你學的是音樂,你能說這些東西都不重要嗎?
二、請活用你的音樂基礎訓練
音樂班至今仍被大多數家長當成是讓孩子走上音樂之路的養成訓練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音樂班有相當紮實的音樂基礎訓練。但很遺憾的,大多數音樂班的孩子僅把音樂基礎訓練當成是升學考試與普通班孩子區隔出來的加分項目罷了。
從國小、國中到高中,一堂堂的音樂基礎訓練課程,老師耐心的訓練孩子的音感、節奏感以及各式讀譜能力,為的是要讓你將這些「基本能力」完全內化,並活用於音樂的詮釋與練習之上。憑藉這些技術,你可以十分輕鬆的就聽出自己拉出來的音是否準確、雙手在琴鍵上按下的和弦是否合乎調性或和聲的規則、當然更可以在極其複雜的節奏中,理出基本的韻律、掌握音樂的脈動。
這些都是紮實的音樂基礎訓練給你帶來的好處,但前提是你要會活用。太多的孩子讀譜不認真,明明和弦彈錯卻充耳未聞,明明高把位音拉不準卻心存苟且,拍子數錯卻依然故我。更有走火入魔者以看簡譜為恥,不屑首調唱名,自以為優越的告訴大家他是所謂的「絕對音感」,殊不知真正的絕對音感其實是狹隘了你的音樂觀,讓你身陷音感迷思而不自知。當年高大宜不遺餘力的推廣首調唱名,倡導相對音感的目的你可有了解?
音樂基礎訓練要會活用,活用在對你有幫助練習上,但請不要拿來炫耀!
三、你聽了多少音樂?
「老師,我每天練琴時間都不夠了,怎會有時間聽音樂?」
這是我聽過最多學生跟我陳述的理由。但通常我會直接回答他:「你不聽音樂,琴彈得再好也只有你自已認為而已。我寧可你一天不練琴,把時間都拿去聽音樂!」
聽音樂真的很重要,最好是聽些跟你目前學習樂器毫無相關的音樂。當一個孩子整天跟鋼琴朝夕相處,腦子裡全是鋼琴的聲音,那麼很快的,你會發現他的音色將變得單一、觸鍵將會死板、甚至連彈出來的音樂都像剛從冷凍庫拿出來的牛肉,硬梆梆!因為這就是鋼琴最赤裸的音色,毫無修飾。但請別忘了一點,鋼琴事實上也是一種音色容器,你用什麼方式來彈它,它就會用什麼樣的聲音回應你;當你聽到了什麼,敏感的你勢必會受其影響,潛意識也會告訴你要把音色彈成那樣。當年蕭邦要學生多聽聲樂,意即在此。想想,當你在演奏蕭邦那些附加了華麗裝飾的樂句時,你怎能不聯想到那正是一位花腔女高音用盡畢生絕學來演唱這些絕美音樂呢?
也有人告訴我,「老師,我不聽流行音樂,因為那很『俗』!」。通常我的回答是:「喔,那可以請你告訴我,『俗』在哪裡嗎?」
記得,如果你真的要批判某類音樂,請你先聽過再說!而且批判時請詳實舉出你不喜歡的實際理由,「俗」、「吵」、「難聽」、「無聊」,都只是形容詞,不算理由!
學音樂的人,如果沒有基本的包容力,那就等著一輩子困在象牙塔吧!雙鋼琴天后拉貝克姊妹最要好的朋友是瑪丹娜,而大鋼琴家齊瑪曼平常最大的休閒就是一邊開車一邊聽著他最愛的抒情搖滾。連大音樂家都如此喜愛各種音樂,我們這些小毛頭又怎能畫地自限?
要知道,藝術最偉大的地方在於永恆的變與不變;學習藝術與音樂最忌畫地自限。對於每項新事物都保有一份新鮮感,待真正嘗試體會後再下論斷才是正確的態度。而等個幾年後再回過頭來審視自己當初的評斷是否有變,這才是常保自己持續進步的良方。
四、請正視你的副修
「老師,XX大學音樂系都不考副修了,所以我長笛不練了,專心彈鋼琴就好。」
通常我聽到這樣的話都會請學生直接回家。原因無他,因為你也不是在學音樂。
很多學生會把副修與加修視為念音樂科班的一種無奈,只因學校規定要修,所以我只好浪費時間來練。我要請你反過來想,如果捨棄了這些副修與加修、你的音樂剩下了什麼?放眼當今樂壇許多音樂家,很少有音樂家只會單一樂器的,如果你只專注於某一項樂器的成就,同樣的,你得到的也只不過是技術層次上的提高而已,你的音樂將會同樣的乏味空洞。學長笛不懂鋼琴,那麼你永遠無法理解多聲部織體那錯綜複雜卻又井然有序的美;學鋼琴卻不懂小提琴,同樣的你也永遠無法理解為什麼升F與降G在小提琴的表現上竟會如此不同。當然,還有那蘊藏了東方截然不同、充滿各式「異國」風情的傳統樂器,那才是現今世界音樂的大熔爐啊。
多練一會兒副修吧,開拓你的眼界、打開你的耳朵。再一次告訴自己,我學的是音樂,不是樂器!
五、學科真的很重要!
前陣子沸沸揚揚的話題,一群家長抗議教育部說話不算話,說念音樂班可以不採計會考成績,僅憑術科成績來申請高中;結果事與願違,因為大多數高中音樂班仍須計算會考成績。
姑且不論政策是否正確,我想問的是,誰告訴你念音樂班就可以大言不慚的拒絕學習所有的智識?你的孩子的確不是達文西,但你的孩子也不該只是個「樂匠」。各式學科正是音樂之所以能成為音樂的基礎,當你學到的越多、你會發現原來自己知道的越少。捨棄分數升學主義不談,真正有能力的孩子根本不在乎學科是否佔用了他們練琴的時間,因為不論是練琴或是念書,他們都可以樂在其中。如果到現在,你還在為你的孩子因為學校課業太繁重而無法好好練琴,我誠摯的建議你離開這壓力鍋吧,越早離開越早快樂。學音樂不是人生唯一的途徑。
六、在琴房待得久不代表你比較用功
蕭邦曾要求他的學生一天練琴不超過三小時,這可謂是鋼琴教育上最偉大的真知灼見。其實理由很簡單,因為蕭邦看透了人對於同一件事物的完美專注力不可能超過兩小時,當你練琴時若不能保有你最高集中的專注力,那你其實是在虛度你寶貴的光陰。練琴要有方法、掌握正確的方法才是有效率的練習,這部份在我許多文章中已有著墨,不再贅述。但如果你能有效率的練琴,那些多出來的時間正可以讓你從事更多有意義的活動,例如聽音樂、看書、甚至談戀愛!
七、不學音樂不代表放棄音樂
很多人學習音樂是因為熱愛音樂,但這樣的熱愛卻往往給自己帶來許多當初想也想不到的艱難與壓力,在面對音樂科班這種有意無意的競爭關係與各式壓力時,往往不知如何自處。我常說:國內音樂班的諸多亂象,問題在於:家長、家長、家長!
如果當家長的能用正確的心態讓孩子走這條路,那孩子自然能在其中享受到音樂的快樂。縱使與班上同學形成必然的競爭,那也是良性的,是讓孩子接受社會化的一項必經途徑。但如果家長抱持的是那「零點幾分」的分數主義,那痛苦的不只是你跟孩子,你會發現整個世界在你看來都是有罪的。
很多學生來找我,告訴我想念音樂班。十個裡總有七八個會被我勸退,因為喜愛音樂其實有更多更好的方式,念音樂班絕對不是唯一。甚至有時候念音樂班反而讓你對音樂有了恐懼與憎恨,如果今天送你去念音樂班是讓你厭惡音樂,那我不成了罪人?
我看過太多音樂班的學生,他們是不聽音樂也不看書的,世界裡只有主修樂器,其他一切與我無關。我想問問各位愛自己孩子的家長,你希望你的小孩變成那樣嗎?在虎媽與鷹爸早已不是正面形容詞的今天,你仍覺得孩子該為那零點幾分而犧牲他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童年嗎?
最後,我必須很誠實的告訴大家:在我離開學校後,赫然發現原來在我的朋友中許多真正熱愛音樂、會整天跟我聊音樂、甚至分享聽音樂心得的朋友,大多從來沒學習過音樂,但我卻能從他們的談吐與眼神中看到他們對於音樂的那份執著與熱愛。當然,我的同學中也有許多真正熱愛音樂、將音樂視為一生使命的人,而他們也的確成為了現今台灣樂壇的中堅份子。這些論點只說明了,不管你是不是念音樂班,需不需要認真的學習音樂,你都有權利喜愛音樂。只要能認清自己想要與想做的,審慎考慮好了再行動,才不會讓美夢變惡夢。
浪漫樂派心得 在 維若妮卡 Veronica Y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週六在圖書館演講《來自仙境的音樂》後,收到細心聽眾Andrew這樣的心得,滿滿的篇幅,實在太佩服了啊!就像當天的聽打員一樣呢!而且這只是下集耶(我真的有說這麼多話嗎?)
「2018年3月10日
Veronica [來自仙境的音樂] 波羅的海郵輪巡演講座(下)
俄羅斯,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 Russia
聖彼得堡這座遏制波羅的海芬蘭灣灣口的港口城市,是波羅的海航運船隻相當重要的港口,這座相當宏偉的城市,是俄國與瑞典爆發的大北方戰役大獲全勝之後,俄國沙皇彼得大帝了解需要在波羅的海的灣口建造一座港口城市,才有能力控制波羅的海,於是在1703年5月27日下令興建的,聖彼得堡也在1712至1918年間,成為俄羅斯帝國的首都,目前是俄羅斯第二大城,由於是從零開始建造,加上又有涅瓦河流過,因此來訪聖彼得堡可以透過海運.河運以及陸運,為了展現帝國風範,聖彼得堡的街道不但寬敞整齊,而且每一座建築都相當宏偉,目的就是要讓來到這座城市的人們,感到無比的敬畏與讚嘆.也可以看出當年彼得大帝建城的無比雄心.
這次音樂仙子分享了兩座聖彼得堡相當宏偉的宮殿:夏宮和冬宮,聖彼得堡夏宮最著名的,其實是宮殿之前的噴泉,因為噴泉中央,矗立著黃金打造的大力士徒手張開雄獅嘴巴的雕像,這個雕像就是彼得大帝建設用來紀念大北方戰爭勝利,那位大力士象徵彼得大帝自己,而雄獅則是用來諷刺戰敗的瑞典,因為瑞典的皇室旗幟就是有兩隻雄獅.
而冬宮(Hermitage),則是興建於1721年,為巴洛克風格時期建築的集大成之作,由法國建築師所打造,[Hermitage],是靜思.詩人和隱士的意思,冬宮內有相當廣闊的花園,而在花園之中蓋有一座靜思小屋,可以讓皇室成員在此靜思,不過皇室成員依然有廣蒐全球的各個藝術品,從原本的靜思屋擴展到了整座冬宮,1917年沙皇退位,冬宮至此正式結束作為皇宮的歷史,現今作為著名的博物館,其館藏數量更超越法國巴黎的羅浮宮,內部共有1,000個展覽廳,對外開放有350個,展出的藝術品約佔全館收藏的百分之五.
除了兩座雄偉的皇宮之外,音樂仙子還分享了著名的俄羅斯娃娃,俄羅斯娃娃的特色就是木製大型娃娃,打開後裡面還有一隻較小型的娃娃,打開來後又有更小的娃娃,基本款都是六隻一組,在俄羅斯是相當精細的手工藝術品,全手工從無到有的製作出一組六隻的俄羅斯娃娃,需要長達一個半月至兩個月的時間手工製作娃娃木頭雛型還有上色以及鑲嵌水晶呢,俄羅斯娃娃都是以身穿俄羅斯民俗服裝的小女娃為肖像,目前全球最大的俄羅斯娃娃有100公分高,全組共有72隻的娃娃.非常有趣的是,俄羅斯娃娃並非源自俄羅斯,最早是來自日本修行者所攜帶的[七福神]玩偶,西元1890年俄羅斯人發現到了七福神之後覺得有趣,將這個概念帶回俄羅斯發揚光大,1900年還代表俄羅斯參加世界博覽會一炮而紅,之後成為俄羅斯最著名的手工藝術品.
挪威峽灣-Norwegian Fjord
有著[峽灣國家]美譽的挪威,由許多的峽灣地形組成,也是挪威最著名的地形景觀,挪威的峽灣地形的形成要追朔至冰河時期,由於冰川的侵蝕作用,在陡峭的山谷和崖壁之間,形成了很多U字型與V字型的山谷,海水流入這些海灣之後,就形成了美麗的峽灣地形,由於峽灣地形壯闊秀麗,彷若仙境一般的天然美景,讓搭乘在遊輪甲板上眺望四周的音樂仙子,被感動到只能不停不停地,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呀.
當然順應主題,也要來介紹這來自仙境的音樂,音樂仙子介紹了[挪威的音樂之父]-作曲家:愛德華.蓋德魯普.葛利格(Edvard Hagerup Grieg),葛利格出生於挪威的卑爾根(Bergen),葛利格是挪威的國民樂派作曲家,音樂中都是介紹挪威的民間故事.大自然.傳說.森林景色.民謠,以浪漫風格音樂表達,但是與當時的音樂界風格相異,因此一開始不被音樂界所接受,直到葛利格60歲生日,收到了來自音樂界的銀器禮物,象徵他的音樂被音樂界所接納,葛利格曾說:[貝多芬的音樂就如同教堂,但是我的音樂就如同我的客廳,歡迎大家來到我的客廳,來親近我的音樂].
仙子也介紹了在遊輪巡演中探訪葛利格的故居,是一座兩層樓的維多利亞風格的建築,就依傍在美麗的湖泊旁邊,故居的客廳裡放著一架史坦威大鋼琴,葛利格在世時,也曾多次邀請朋友來家裡客廳進行沙龍音樂會.葛利格離世之後,故居就成為了博物館,葛利格故居的餐桌上,還展示著在葛利格60歲生日時,音樂界贈送給葛利格的銀器禮物,葛利格原先在二樓要做為作曲創作的工作室,但是由於僕人的工作的噪音,後來讓葛利格選擇在居家的下方,面對著美麗湖泊建造了一座簡單的紅色小屋,作為他的作曲創作的工作室.
由於葛利格和老婆的身高都不高,因此鄰居常常形容他是挪威傳說中的小精靈(Troll),而好脾氣的葛利格也常常拿此來自嘲,更將自己的故居稱為[Troldhaugen-小矮人的家]呢.而在這之中,音樂仙子也介紹了葛利格相當知名的音樂創作:[清晨-Morning],但因為新圖書總館的七樓際會廳現場沒有鋼琴,音樂仙子只能害羞地現場清唱出[清晨]的音樂旋律,但依然博得滿堂彩呢,最後就在那如夢似幻的峽灣仙境,以及意猶未盡的許多動聽精彩的故事之中,圓滿的結束這場相當精彩的講座.」
浪漫樂派心得 在 浪漫樂派心得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浪漫 時期音樂特色在音樂課程心得分享- 東吳大學圖書館的評價費用和推薦. 浪漫樂派是. 音樂史上最重要的時期,作曲家最多,音樂作品最豐富。浪漫樂派以藝術歌曲、歌. ... <看更多>
浪漫樂派心得 在 浪漫樂派心得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浪漫 時期音樂特色在音樂課程心得分享- 東吳大學圖書館的評價費用和推薦. 浪漫樂派是. 音樂史上最重要的時期,作曲家最多,音樂作品最豐富。浪漫樂派以藝術歌曲、歌. ... <看更多>
浪漫樂派心得 在 [心得]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看板clmusic 的推薦與評價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由法國號所帶出的降b小調開場白,狂風吹起
、氣勢磅礡,接下來鋼琴和提琴樂器奮力地開展,打開了垂天之門,放眼望去是金碧耀眼
的宮殿,極其燦爛、極其輝煌,如同李白的詩句所描繪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
復返。短短的幾分鐘,如此簡單的旋律,自從它19世紀首演以來,在世界上每個有音樂廳
的角落,一再的帶給聽眾震撼。
比較可惜的是,這個第一樂章的長度有23分鐘,但是這一段旋律,除了在一開始的時候奔
放了五分鐘之後,沒有再出現過。在開展部、在再現部,在每一個小樂段結束之後,我總
是期待著法國號再次響起,驚濤裂浪,再一次卷起千堆雪。但是,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
浪漫樂派、國民樂派,都是如此嗎?這個樂段如果到了貝多芬的手中,是不是能夠修改一
下,結構嚴謹的、不斷推陳出新的,一次又一次的帶來驚喜。
貝多芬會怎麼改不知道,但是柴可夫斯基本人,一定是不同意任何人來修改的。因為他自
己寫完這首協奏曲之後,獻給當時莫斯科音樂學院的院長,鋼琴家魯賓斯坦,結果被批評
的一無是處,還建議柴可夫斯基全部修改,不然,他是不會彈奏這首曲子的,柴可夫斯基
回應:我任何一個音符也不修改。
的確是任何一個音符也不用修改,因為柴可夫斯基後來將這首曲子拿到美國的波士頓首演
,在波士頓、在紐約、在後來的莫斯科,都引起廣大的回響,深受世人所喜愛,直到如今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184.218.13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