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為了僅使用18年的「四接」,大幅填海造陸破壞美好環境?基隆協和燃煤電廠終於要改成天然氣發電,對於長期忍受污染的基隆市民而言,本是歡天喜地的樂事,沒想到台電竟提出了大規模「填海造陸」的方案,將導致外木山海域完整珊瑚礁生態、周邊漁場受到大規模破壞。
在地居民及民意代表提出諸多替代方案,包含可用浮動式天然氣接收站,或將原有重油儲油槽改為儲氣槽,或者隔壁8公里外的深澳灣已有碼頭跟儲氣槽,天然氣卸載於此後,可透過LNG車轉運過來,「日本用這種方式已經半世紀了,但台電也不同意。」
台電提出要將開發地點海域內的上千株珊瑚移地復育,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表示,「那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不是盆栽可以移來移去。」鄭明修在擔任第十二屆環評委員時,曾就協和電廠四接案的開發合理性提出質疑,他認為當地海洋資源未獲完整評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也被高度忽略,鄭明修語帶唏噓提到,四接如果真的開發,「台灣的海洋生態又多了一件讓人傷心的事。」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8633/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菊島秘境-澎湖南方四島特展 本次將再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出錄音室、走入台灣博物館,由館方教育推廣組解說員陳信鈞,帶著大家聽此次的特展。 此展展出臺灣澎湖南海的秘境島嶼,包含東吉嶼、西吉嶼、東嶼坪嶼、西嶼坪嶼四島,與鄰近較小的9個島嶼及周邊豐富的海洋生態,展示內容包含「澎湖南方四島」...
海洋生物多樣性包含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路上的聲音手記|海路之一】
你聽過大翅鯨的歌聲嗎?
錄音師採集海洋聲紋、鯨豚的聲景,
我們用聲音抵達大海,伴隨洋流遠行。
►https://bit.ly/2VIzPoa
大翅鯨又名座頭鯨,曾活躍於黑潮海域,
卻在近二十年裡逐漸消聲匿跡,
每當大翅鯨罕見的現身,就是漁民豐收的吉兆,
正如廖鴻基老師所說:
「海洋無可預約,但值得期待。」
在《#路》的第一集〈海路〉裡,
能聽見東加王國深海裡大翅鯨的低吟,
在浪濤聲與鯨歌繁複吟唱的赫茲裡,
航入廖老師生命動人的海面。
🎧️現在就收聽!《路》EP1|海路:是海讓我的生命更寬闊——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https://bit.ly/2VIzPoa
-
▍延伸閱聽:
由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老師發起成立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為了幫助生態保育及生物多樣性的資料庫建構,於2011年起進行鯨豚聲紋採集計畫,三年間共收錄了多種鯨豚聲音,包含有飛旋海豚、短肢領航鯨、瓶鼻海豚、偽虎鯨、虎鯨、熱帶斑海豚、抹香鯨、花紋海豚等。
►認識鯨豚的聲音:https://bit.ly/3eAJNP4
-
▍特別感謝:#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授權《路》使用鯨豚聲音素材
#鏡好聽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鏡好聽原創節目 #田野式Podcast
#這條路我用聽的走完
台達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
海洋生物多樣性包含 在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台灣網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7/14鯊魚關注日,和我們一起關注鯊魚保育】
猜猜看,近50年來,鯊魚數量總共減少了幾個百分比?
A. 25%
B. 50%
C. 70%
(想好答案後再繼續往下看,答案在貼文中)
鯊魚是海中的高端獵食者,時常在電影中被塑造成兇惡殘暴的形象。但其實鯊魚是海洋生態裡重要的「關鍵物種」,由於處於食物鏈的頂端,對於維持與平衡其他魚群的數量有著重要貢獻。
每年遭人類殺害的鯊魚高達一億隻,其中包含破壞性漁法誤捕、甚至是直接獵補,漸漸褪去鯊魚在海洋中狠角色的光環。
更殘忍的是,有些違法漁船業者為了讓船上冰艙承載更多的高價值漁獲,活生生割下鯊魚鰭後,再將鯊魚身拋回大海任其身亡,只為滿足人類的虛榮和口腹之欲。
受過度捕撈與海洋污染等因素影響,自1970年至今,「鯊魚數量已經減少了70%」,更有三分之一的鯊魚物種已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入最緊急的紅色瀕危物種,過度捕撈是影響主因。😢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演化多年得到的珍貴寶藏,失去鯊魚,將造成海洋食物鏈不可逆的失衡。
過去在臺灣海域被捕獲的溫柔海洋巨獸「鯨鯊、巨口鯊、姥鯊」等濾食性鯊魚,已被列為禁捕。但其他鯊魚仍面臨著過度捕撈的壓力,2019年有超過4000公噸的鯊魚在臺灣沿近海被捕撈,遠洋漁業的鯊魚漁獲量更高達3萬公噸。
只靠保育類禁捕並無法解決鯊魚整體數量持續下降的問題,擴大臺灣海洋保護區,通過海保法讓海洋生生不息,請和我們一起推動擴大臺灣海洋保護區👉https://act.gp/3yKp2rK
#臺灣海洋保護區 #行動代號30X30
海洋生物多樣性包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菊島秘境-澎湖南方四島特展
本次將再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出錄音室、走入台灣博物館,由館方教育推廣組解說員陳信鈞,帶著大家聽此次的特展。
此展展出臺灣澎湖南海的秘境島嶼,包含東吉嶼、西吉嶼、東嶼坪嶼、西嶼坪嶼四島,與鄰近較小的9個島嶼及周邊豐富的海洋生態,展示內容包含「澎湖南方四島」特殊的地質景觀、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特有種植物及保育類動物、菜宅人文地景等多樣化的資源等面向,及其為澎湖海洋生物種原庫的重要性。
為積極保護珍貴的自然與人文資源,內政部於2014年6月8日公告「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成為我國第9座國家公園,其也是繼東沙環礁國家公園之後的第2座海洋型國家公園。本展期望透過展示教育推廣,讓民眾認識「澎湖南方四島」在自然地景、生物多樣性和人文景觀上獨特與珍貴的價值,並推展地景及物種生態保育、永續海洋等觀念。
海洋生物多樣性包含 在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荒野保護協會指出,日本鹿兒島大學藤枝繁教授在離台5000公里外的中途島發現,每年有高達20萬隻黑背信天翁幼鳥因誤食塑膠垃圾死亡,其中打火機的部分,更有14%是來自台灣;幼鳥還沒學會飛翔前,鳥爸爸和鳥媽媽從海面上吃到什麼,信天翁寶寶就吃什麼,換言之,因為人類對環境的不友善,而間接餵食信天翁幼鳥吃打火機!
夏天即將來臨,不少民眾提到夏天就會聯想到海灘、夕陽、啤酒、BBQ派對,但是民眾可能不知道,平均一天可以在海灘上撿到265個玻璃瓶、166個塑膠飲料瓶、185個煙火殘餘、308個瓶蓋、198支吸管、22個菸盒、49個打火機、310個菸蒂,以及536個塑膠袋,比海灘派對還要熱鬧!
台灣四面環海,海與你、我的生活密不可分,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與荒野保護協會特地在夏天推出「愛上大海我的家」特展,並選定6月8日世界海洋日開幕,邀請民眾透過藝術家、海洋科學家及潛水教練帶領進入大海,看見海洋的生物多樣性與潛藏危機!
「愛上大海我的家」特展由來自美國紐約的華裔環境藝術家La Benida Hui擔任策展人,十大展區用藝術呈現海洋環境之美與海洋環境問題,包含素人藝術家吳文雄利用海洋廢棄物創作之藝術品、剪紙藝術家劉韻竹用細緻工藝呈現的繽紛珊瑚礁、還有最讓人感到驚奇的各色海洋廢棄物所製作的彩虹橋,期待以藝術品讓參加者感受海洋的美麗與豐富。
另外,展場中還將呈現7位海洋守護者動人故事,包含促成屏東後壁湖保留區的蕭再泉、台灣復育軟絲的推手郭道仁等,藉由他們的行動故事,讓來觀展的學生與家長更加認識與喜愛我們生存的海洋。展區中更設置「創新與改變專區」,呈現美國、香港、台灣在面對海洋塑膠垃圾汙染問題的觀察與解決方案,讓民眾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科教館指出,「愛上大海我的家」特展,將於6月8日展至9月29日於科教館8樓西側特展區展出,民眾只要憑常設展門票即可參觀,歡迎老師與家長帶著孩子前往觀賞。此外,為豐富特展教育意義,並提升社會大眾對海洋環境及生態科學之興趣,於6月22日起,「愛上大海我的家」特展更推出五場「海洋影展」專題講座。
6月8日「愛上大海我的家」特展開幕記者會上特別邀請深受小朋友喜歡的西瓜哥哥李岳及月亮姐姐沈佩儀擔任愛海大使,表示大海是我們的家,我們要魚群環繞的台灣,不要垃圾滿佈的海洋,會後還與現場的小朋友一起逛展覽。
更多訊息
愛上大海我的家特展 http://goo.gl/6Vh0a
水心所欲今夏一起海High! http://goo.gl/vAq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