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機會入去皇都戲院嘅展覽。 沒有想過皇都戲院前身,即璇宮大劇院就像中環大會堂,專做一些極有品味的音樂表演,更沒有想到皇都大廈以前是可以望海的高尚住宅,而皇都商場更是專賣高級奢侈品的地方。真的令人大開眼界。看完展覽,天上即出現異象。
#皇都戲院 #尋找你我他的皇都 #stellaso #今時今日睇展覽要靠朋友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alex la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世界保育皇都戲院 皇都戲院是現今碩果僅存的珍貴文化古蹟,類似這類富歷史價值的五十年代戲院,香港早已蕩然無存。皇都戲院不單止擁有68年歷史,它的建築富現代主義色彩,五十年代時更一度成為國際文化表演地標。新世界發展去年宣佈保育皇都戲院,包括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希望保其建築,育其靈魂,喚醒這座...
海璇商場 在 Heiward Mak 麥曦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那天下午,經歷了一次電影中常見的「穿越」。
據說這樓高十一層的單幢式戲院,一度被遺棄二十多年。經過仿真的舊電影海報,來到入口處,抬頭是《蟬迷董卓》大型浮雕,在戲院仍在營運期間,一直被電影廣告板覆蓋,直到戲院經歷一場大火,於1997年結業後,才再展示於人前。
站在售票處櫃位,隔著小玻璃,穿上皇都戲院制服的職員在「劃位」,遞給我一張「兩元」的「戲飛」,感覺像是「穿越」的門劵。既是戲院職員,也是導賞員,將皇都的故事娓娓道來。
皇都戲院,原為璇宮戲院;熱愛古典音樂的創辦人歐德禮(Harry Odell),在1952年,戰後經濟蕭條的市道下,斥資興建這座歌劇院,以播放電影的收入維持營運,持續引入大量國際級古典音樂會、歌劇及歌舞團表演。
走上劇院的屋頂,一睹被致力保育的「拱橋式」原建築結構,對這裡的第一印象,來自陳果導演的《去年煙花特別多》。據負責人解說,一般的拱橋式支架建築,都會被覆蓋,甚少會將整個結構、混凝土與水泥赤裸展露。
50-60年代,正是粗獷主義盛行的時代,粗獷主義是二戰後,社會正處於重建階段而崛起的建築概念。這座並行排列的拋物線型桁架,支撐劇院的屋頂以形成無柱室內空間,展示清𥇦可見的結構和建築原料的「力量」。聽說粗獷主義建築物,有一個可愛的暱稱——「混凝土巨獸」;曾被諷為醜陋,同時赤裸粗獷地展露結構與建築技術之美,盛載著戰後人文歷史的象徵意義與思想。這隻外觀奇特的巨獸,是當年「前衛」的建築物,如今被附近的民居和城市建築物包圍,正等待不改變其「原貌」的修復工程。
璇宮戲院僅營運五年,不但推進了香港演藝表演文化發展,也成為了培養聽眾、觀眾的重要基地,卻也在嚴重虧蝕的情況下無奈結業,僅以投資成本的四成售出,易手後名為皇都戲院,並將地下停車場改建成商場,結集理髮廳、洋服店,成為潮流地標。展覽場館內,除了保留部分皇都戲院地下商場的店舖原貌,重塑影院紅幕和偉倫唱片舖,還展出了珍貴的舊電影海報、舊戲票、明信片。然而我卻被展架上仿製的電影宣傳小書吸引。當年的電影院,無論外語和華語電影,也會印製宣傳小書,內有詳盡故事、演員介紹,及創作製作背後的解說,相等於現在的「場刊」。在習慣上網、透過 apps 選擇看不看一部電影的世代,翻著一本薄薄的、文字密密麻麻的電影「賓虛」場刊,有一種微妙的感動。在尚沒有網絡的時空,這些印刷品,不只是宣傳功能,也有著培育觀眾賞析電影的作用。
無論過去現在,看電影是消費、是娛樂,也是一個「理解」的過程,理解電影與現實截然不同的時空,理解不屬於自身經歷的世界,求什麼?求「接近」某個特定於電影當中的經歷與體驗。
Immersive Theatre 風行了好一段時間,這趟「穿越」,亦被命名為「代入式歷史體驗」,是在皇都戲院復修動工前「期間限定」的活動。
游走於展館中的各種仿舊與真實古物之間,在陽光下抬頭仰視,超過六十年歷史的拱橋屋頂,除了「沉浸」、回顧過去,希望這個保育工程,能盡力保留這座建築物的原貌。
在寫明信片時,一時不知該寫什麼,2026 年,未來見。
謝謝邀請到此一遊🙏🏼
@adriancheng
#皇都戲院 #statetheatre
#newworld
Thanks for
Photos by @rain126_ 🤍
Make up & Hair @carmencmakeup_cc 🤍
海璇商場 在 月巴氏 / Work Super Gu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飛拱之下,歷史之上】
1.讀歷史時,有一科「香港史」,好多同學修讀,我冇,歷史那麼短,有甚麼好讀。
2.「歷史悠久」——我們(或者只得我)總被這四個字誤導,覺得所謂歷史,一定是愈悠久的愈具歷史感,幾千年前發生的事,必定比幾十年前的事重要。
3.我是直到1998年看《去年煙花特別多》才知道皇都,立即入腦,原來對面海有這麼一幢建築物,屋頂建了一個飛拱。我是沙田人,過一次海,好大件事。炮台山,記憶中從未去過。
4.2001年開始在炮台山返工。有晚收工,阿頭話去篤波,一行四人,去了公司附近的天龍桌球會——原來就是那幢建有飛拱的建築物。
5.之後廿年,返工關係,不時經過皇都,就算轉工,公司也在附近,亦因為工作,去年某夜曾經獨自走進皇都地下的商場。
6.其實只餘下那間「真體字」。其他舖,門面都鋪滿塵——根本商場處處都是塵,都是有厚度的塵,那種厚度,記下了時間,一個曾經熱鬧的地方在熱鬧過後靜止的時間。
7.所以當再一次隨導賞團入內時,完全明白工作人員實在花了極大心力去抹塵,以便改建成一個個房間,介紹、展示各種有關皇都的歷史:作為前身的璇宮戲院、創辦人歐德禮、有哪些外國表演者曾在上世紀50年代來過表演;一直不知道的是,原來除了《去年煙花特別多》,《死亡遊戲》也有在皇都取景。還有一個房間,放映一齣短片,短片主角是鄭志剛,拍著他在皇都內內外外遊走,一邊講述保育皇都的計劃。
8.終於置身飛拱下。眼前是炮台山北角,明明是經常走過的地方,那一刻,卻有著一份歷史感,一份過去走過時感受不到的歷史感。
9.原來歷史是種感受,這種感受,未必是閱讀、想像幾千年前的歷史才擁有,置身一個你如實看過走過的舊地方,一樣會有,有得更真實,因為切身處地,幾十年的歷史隨時比幾千年前的歷史更真實。
10.在天龍篤的那場波,估不到也是我最後篤的一場波。
#尋找你我他的皇都
海璇商場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新世界保育皇都戲院
皇都戲院是現今碩果僅存的珍貴文化古蹟,類似這類富歷史價值的五十年代戲院,香港早已蕩然無存。皇都戲院不單止擁有68年歷史,它的建築富現代主義色彩,五十年代時更一度成為國際文化表演地標。新世界發展去年宣佈保育皇都戲院,包括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希望保其建築,育其靈魂,喚醒這座沉睡已久的歷史建築,令皇都重生。
「我們會盡一切努力,令皇都戲院重生,讓這座古蹟重拾生命力,成為香港下一代的文化綠洲。」
鄭志剛
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兼CULTURE FOR TOMORROW創辦人
有關尋找你我他的皇都
新世界延續皇都戲院未了經典,於皇都戲院復修動工前,Culture for Tomorrow特別舉辦名為《尋找你我他的皇都》的代入式歷史體驗活動,重新演繹當年幕幕經典場境 ,一同探索你我他的的皇都故事,並於4月中起,透過網上虛擬導賞,務求線上線下重現皇都昔日的華麗傳奇。
參加者從踏入皇都戲院商場的一刻,便仿如置身50年代皇都戲院的華麗舞台,從售票處接過一張舊式戲票開始,展開第一身體驗之旅,親睹皇都前世今生,由璇宮戲院、「小上海」到皇都戲院,由國際級表演到中西首輪電影,親歷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歷史片段。
皇都戲院好戲,尚未完場。在2026年皇都復修工程完成前,Culture for Tomorrow會繼續舉辦更多有關皇都活動,讓大家更認識這座建築的珍貴價值。
「尋找你我他的皇都」詳情:
日期: 4月1日至5月16日
時間: 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地點: 北角皇都戲院商場 (英皇道279號,電廠街交界)
注意:
由於會員反應熱烈,「尋找你我他的皇都」體驗活動名額已滿,抱歉未能邀請您親身參與活動。
我們衷心感謝大家對皇都戲院的支持,並正籌備下一輪皇都戲院的文化活動,如有消息將盡快通知及邀請閣下參與。您亦可繼續透過 Culture for Tomorrow網頁及會員通訊,密切留意我們的最新動態。
再次感謝您對「尋找你我他的皇都」體驗活動的支持。
海璇商場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新世界保育皇都戲院
皇都戲院是現今碩果僅存的珍貴文化古蹟,類似這類富歷史價值的五十年代戲院,香港早已蕩然無存。皇都戲院不單止擁有68年歷史,它的建築富現代主義色彩,五十年代時更一度成為國際文化表演地標。新世界發展去年宣佈保育皇都戲院,包括天台俗稱「飛拱」的桁架建築,希望保其建築,育其靈魂,喚醒這座沉睡已久的歷史建築,令皇都重生。
「我們會盡一切努力,令皇都戲院重生,讓這座古蹟重拾生命力,成為香港下一代的文化綠洲。」
鄭志剛
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兼CULTURE FOR TOMORROW創辦人
有關尋找你我他的皇都
新世界延續皇都戲院未了經典,於皇都戲院復修動工前,Culture for Tomorrow特別舉辦名為《尋找你我他的皇都》的代入式歷史體驗活動,重新演繹當年幕幕經典場境 ,一同探索你我他的的皇都故事,並於4月中起,透過網上虛擬導賞,務求線上線下重現皇都昔日的華麗傳奇。
參加者從踏入皇都戲院商場的一刻,便仿如置身50年代皇都戲院的華麗舞台,從售票處接過一張舊式戲票開始,展開第一身體驗之旅,親睹皇都前世今生,由璇宮戲院、「小上海」到皇都戲院,由國際級表演到中西首輪電影,親歷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歷史片段。
皇都戲院好戲,尚未完場。在2026年皇都復修工程完成前,Culture for Tomorrow會繼續舉辦更多有關皇都活動,讓大家更認識這座建築的珍貴價值。
「尋找你我他的皇都」詳情:
日期: 4月1日至5月16日
時間: 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地點: 北角皇都戲院商場 (英皇道279號,電廠街交界)
注意:
由於會員反應熱烈,「尋找你我他的皇都」體驗活動名額已滿,抱歉未能邀請您親身參與活動。
我們衷心感謝大家對皇都戲院的支持,並正籌備下一輪皇都戲院的文化活動,如有消息將盡快通知及邀請閣下參與。您亦可繼續透過 Culture for Tomorrow網頁及會員通訊,密切留意我們的最新動態。
再次感謝您對「尋找你我他的皇都」體驗活動的支持。
海璇商場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世紀初,南區其實非常偏僻,因為港島南與港島北被中間一堆山脈所隔。如果要去南區,一是從東區筲箕灣,一是從西邊的薄扶林繞道而至。當時一位叫塔加特(James Taggart)的經常在南區露營,看見淺水灣沙灘水清沙幼,有意計劃在那裡建酒店。他深知要在淺水灣起酒店,第一件事就要興建淺水灣去市區的道路。於是,他與總督司徒拔磋商,達成協議。政府承諾興建今日的黃泥涌峽道及淺水灣道,塔加特則答允投資酒店。當塔加特宣布起淺水灣酒店,當日的報紙這樣說淺水灣:「海灣被兩旁的山咀保護,向南的視野一望無際,夏日閃爍爍的海面上,遠近的小島點綴着。背後的高山,帶來夏季的涼風,阻擋冬季的寒風,是全島最佳的海灘。」就在1921年,他建成淺水灣酒店,這間酒店後來與半島酒店齊名。淺水灣酒店以白色為主,門前有意式花園園景及羅馬噴泉,正面的石階兩旁則有球形銅柱燈把守,都是當時最潮流的建築。當時外國人最怕香港夏天,因為外國夏天其實都很冷,但香港的夏天太熱,所以初期洋人經常患「熱病」。因此,酒店天花很高,窗也非常高,增加空氣的流通,維持較涼的室溫。酒店的露台長廊,是整間酒店最特別的建築。長廊總長150英呎,高14呎。當時客人在露台一邊休息,一邊hightea,既可以品嚐佳餚,亦可以享受海上的微風,是當時最賞心的樂事。本來露台吃飯只是潮流,未至於出名。淺水灣酒店露台之所以聞名,大部份得助於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她筆下主角白流蘇及范柳原就在酒店露台第一次邂逅,然後譜出戀曲。《傾城之戀》轟動社會,令淺水灣酒店聞名全國。因此,後來淺水灣酒店在1982年拆卸,發展商保留了一部份淺水灣酒店的露台,改為露台餐廳,成為今日馳名中外的高級下午茶去處。淺水灣酒店另一個賣點就是游水。一來淺水灣較偏僻,二來酒店價錢不菲,一般華人都少去淺水灣。所以在20、30年代,淺水灣可說是富人的後花園,有錢人才去淺水灣游水,鬆高尚玩意。在張愛玲的《第一爐香》及《傾城之戀》,就多次提到有錢人去淺水灣游水。當時,有錢人會在沙灘上自置帳棚及桌椅野餐,甚至舉行派對。至於一般市民,其實在五十年代才開始去淺水灣遊玩。不論景色、娛樂,甚至食物,淺水灣酒店都達頂級,所以它有「遠東最佳的渡假酒店」之稱。多年來,不少國際巨星都曾在酒店住宿或用膳,例如著名的劇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老人與海》的作家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及國際影星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甚至是愛因斯坦等等。既然淺水灣酒店如此知名,那為甚麼要清拆呢?原來是半島集團想擴展業務,認為單靠酒店賺得有限,於是將它拆卸,改建豪宅、商場及高級餐廳。結果,酒店在在1982年關閉及清拆,變成今日的影灣園。如果想懷緬張愛玲筆下的淺水灣酒店,只能夠去今日露台餐廳了。昔日淺水灣雙輝,淺水灣酒店及余園,今日已經看不到,剩下是一張張舊相片及一段段舊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