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之殤,白海豚寶寶死亡!
瀕危白海豚數量不到100頭,
一年一胎生,
如今一頭白海豚寶寶,
來不及長大、繁衍就死亡,
讓人擔心族群的未來。
解剖排除撞擊、誤食等外力,
真正死因讓人好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500的網紅蔡芮郁 / 芮芮去哪裡,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芮芮IG 👉️ rebecca_tsai https://www.instagram.com/rebecca_tsai/ - 一般遊樂園著重於機械、人工的遊樂設施,花蓮遠雄海洋公園呈現給遊客的是一座結合遊樂與教育意義的休閒園區。共有八大主題區、四大主題表演,結合慧詰的海豚精靈、逗趣海獅表演、美...
海豚胎生 在 貓。果然如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夜航.永安梧棲.複沓的光輝】(黑潮島航0603)
1、孤獨而親密
到漁港附近的旅館時已近午夜,不遠處是我曾經求學的地方,小鎮看起來坦然卻有陌生感,那陌生感把我的記憶推遠。斜對面的豆漿店看起來跟台北的很像,卻可以從同樣食物的處理與排列方式感受到不同。臺灣是一個小到足夠演化出區域差異的島。
由於鋒面來襲,「多羅滿號」(暱稱小多)在船長與黑友(黑潮伙伴)們的討論下提早出航,並且停在永安避風,我因此錯過了花蓮到八斗子、八斗子到永安的兩個航次,但卻多了兩天和家人與貓咪相處的時間。今天則是決定凌晨四點集合出發,五點啟航。
也許說「我們決定」是錯的,無論如何,船能否航行決定者都是海,人只能在海的意志下做決定,那決定帶著依附性。
漁港的節奏和城市不同,小多停靠在三艘並排船隻的最外側,我背著相機跳過第二艘船,看見船艙裡的漁民亮燈熟睡著,幾乎可以聽到他的呼吸聲。
燈光在黑色的海面形成銀色的光斑,船一發動遂如鞭運動起來,這是我今年第一次離岸。
黑暗中的海幽魂的氣息,人類航海第一個挑戰並非風暴,而是黑暗。康拉德最了解,這世界上最難抗拒的黑暗就是大海與內心,它們迷人又危險。
凌晨5點26分,小多到達第一個觀測點,轉為怠速前進。三組採樣人員早已在我自顧自地調整攝影裝備時運作起來。「水深31米!」指揮室傳來海圖的數據,溶氧檢測手冠榮先把鐵桶拋進海中取樣,隨即裝瓶檢測海水PH值、鹽度和溶氧。觀測點面對的是新竹南寮舊漁港,也就是頭前溪的出海口,我打開PeakFinder,對著遠方幾不可見的山巒起伏,查閱島嶼的眾神。那裡有南插天、塔曼、內鳥嘴、李棟、尖石、泰矢生、石麻達、大霸尖、哈堪尼、馬那邦…….。水從神的國度來,往黑暗而去。
海水取樣完成以後,小八(珮珍,這次主要的懸浮微粒調查員)和協助者世潔從船尾放出Manta網,那是專門設計來攔截懸浮微粒的器具。Manta入海後船長隨即以2.4-3浬的速度前進,讓海水濾經網面,留下痕跡。5:26分紀錄座標後小八喊走,5:51紀錄座標後起網,志工靖淳複頌記錄著各項數據。
Manta起網後,水下聲音記錄手則拋出繫上浮球的錄音筆,讓船和錄音筆拉開一段距離後熄火等待。時間一到,觀測員在海面上尋找浮球的方向,指揮船長目標物所在位置回收錄音筆。
航行過的人就知道,海的聲音和引擎聲會在你的耳邊心臟互相競爭,除此之外海上幾乎沒辦法聽到其它聲音。人和人交談得用吼的,得用擴音器,使用肢體語言,或者靠近對方的耳朵。也許是這樣,讓海上的工作者看起來格外孤獨或格外親密。他們各自站得遠遠的,又各自貼得如此靠近。
2、和以被物
6點43分,船的前方出現了巨大的海上風車。海水藍而近黑,有一種綢緞的光澤。欣怡告訴我,這是白海豚記錄的北界,去年才建置的風機童話般地在海上轉動。我想到台南存有台灣唯一一間近兩百年歷史的風神廟,正殿門上懸有信徒捐贈的寫著「和以被物」的匾。
人們過去對自然力量總是恐懼的,恐懼引來崇拜,引來祈求。而現在我們想掌握它了。離岸風電是近年西岸發電設備的重大議題,倡議者認為海上風機的產出能量比岸上風機要高出40%,反對者認為這樣的工程忽略了海中生物,施工污染,低頻噪音,以及對候鳥飛行路徑的影響。
為了將風機固定在颱風頻仍的島嶼海域,水下打樁的工程十分巨大。部分研究者認為打樁產生的高頻震波很可能對海洋哺乳動物產生影響。特別是這個計畫並非是這兩支示範風機而已,若未來形成大規模的風場,運作亦將大幅度改變風場海域的聲景。我時常在關注大杓鷸生態的蔡嘉陽先生臉書上看到他為鳥類撞擊風機的高度風險提出呼籲。
不久前我在香港的新聞裡看到他們正進行著「土地大辯論」,其中中原地產主席施永青認為,「環保並非社會的唯一考慮,港人的居住權亦是社會必須照顧的環節」。至於環保團體憂慮,填海會讓稀有物種失去棲息地,他竟說長毛象、劍齒虎和袋熊等生物相繼滅絕,對生物多樣性造成了一定破壞,但其生態位置很快便被其他生物替代,而現時有不少物種處於快將滅絕邊緣,「中華白海豚只是其中一種,由於這類物種數量已十分稀少,在生態環境中扮演的角色已很小,其存亡已影響有限」。
問題是長毛象、劍齒虎並不為了施永青的房地產利益而滅絕的,而生物在人類文明快速演化的數千年來,退讓得已經太多了,即使多考慮一點,都不配說是償還。
「小多」從兩架風機旁穿繞而過,海水如同牡蠣的殼,閃現著光澤,這種雲母般的光澤時現時滅,無法採集。
3、複沓的光輝
第二個觀測點是後龍溪的出海口(水深13.3米),第三個觀測點則是苑裡漁港口(水深23米),第四個觀測點則是梧棲漁港口,也就是大甲溪的出海口(水深23.7米)。
海面隨著陽光變綠,遠方出現了清楚的海潮線,零星的,獨行的斑蝶循著海面低空飛過,與我肉眼辨識不出的燕鷗數量約略等同。
三組操作人員,面對漸漸上升的氣溫,重複做著同樣的工作。拋擲、採水、分析、報數值,放出Manta、收回Manta、清洗Manta、打開水下收音器、繫上浮球、放出收音器、回收收音器…….。
每當「小多」一怠速時,海的力量就大了起來,船上的人把腳步跨大,從小腿、大腿到脊椎兩側的肌群明顯施力對抗浪暈。不過身體都知道,躺下、坐著與站立時,對抗海浪所費的能量差異甚大,在不穩定的平面上用陸上生物演化出的身體工作,疲憊會在上岸後加倍顯現。
每回檢測員開始作業我就跟著站在後艙,舉起相機體會與他們一起身體勞動的感覺。科學研究事實上與藝術創作非常相似,它們都有著徒勞無功的複沓階段。
或許需要採樣上百個檢測點那些數據才會出現些微意義,或許同一個檢測點要採樣十年才能解讀出人的力量正如何影響著海,這種漫長、不能肯定盡頭,卻不能有任何環節不一致的行動,讓看似無聊的複沓產生了光輝。
4、Manta
我聽了發音近似Meta,問了洪亮才知道是Manta。Manta是鬼蝠魟(Manta birostris),牠是一種性慢熟的卵胎生魚種,雌雄常偕行,大部分每次僅生產一胎,因此在中藥需求的獵捕壓力,以及自身特殊的生態習性下,成了瀕危物種紅皮書(Red list)中的易危物種(Vulnerable,VU)。
收集懸浮微粒的儀器,似乎是以三個結構組成的,方口的主體與兩翼,正好就像鬼蝠魟呈現一個三角形。兩側的結構是為了在海上拖曳時的平衡而設計的,而網子則是按照美國五環流基金會的設計圖,在臺灣特別訂製。據說目前在臺灣使用方口的Manta做懸浮微粒調查的民間單位僅有兩個,不久前曾邀我參與另一個海上塑膠垃圾探勘活動的綠色和平(綠色和平的顏寧小姐,常在臉書分享海洋塑膠微粒的相關研究),則使用收集口為圓形的浮游生物網,不過這僅是收集口的差異,採樣的結果主要是看網目的粗細。
Manta蒐集回來的懸浮微粒滯留在330微米的網上(網目決定了所攔截的微粒大小),小八用清水將其集中到網子的尖端處,那裡有一個旋鈕,可以把尖端的網子拆卸下來,倒進漏斗收集起來。東良拿著第三個觀測點的採集瓶讓我拍攝,裡頭有水母、小魚,肉眼不可見的有機生物,以及近年已成國際研究重要課題的塑膠微粒。但一切得送回檢驗室再用溶劑分解後,才能得到可靠數據。
有意思的是,在參與這段航程之前,我完成的一篇短篇小說〈恆久受孕的雌性〉,裡頭設計的海中攝影機,也取名為「魟」,我想這就像人類科技往往是一種「仿生藝術」,我們的想像力總在演化的萬物變異裡顯得渺小。
不知道為什麼,東良握著採集罐的手,讓我覺得他正「掌握」著一個具體而微的生態系。數位相機裡的影像,給我的感覺不是科學的,而是寓言的。據說有時浪大,反而蒐集到的樣本顯得清澈,因為懸浮垃圾暫時被打到水面底下,我們不可見的地方。
5、《四百歲的睡鯊與深藍色的節奏》
漁夫不會讚歎海的美麗,我遇過的農夫從來不會停留腳步跟我一樣等待夕陽,或望著奇萊山發呆。雪豹不知道自己的步伐絕美,熊鷹也不會明白自己獨特視覺能力裡藏有的美學天賦。
無論再美麗的風景也會習慣,身體會疲倦,也會想念陸地的穩定。採樣小組在工作完畢後,指揮室會傳來下一段航程的距離。伙伴們於是都開始補充食物,或者默默地、安靜地讓身體休息。
我因為昨晚幾乎沒睡,因此時不時閉起雙眼,體力恢復了,船身震盪不太激烈的時候我就翻開手邊的書。
這本挪威作家摩頓‧史托克奈斯(Morten Strøksnes)的著作,寫的是一段追捕格陵蘭鯊(睡鯊)的歷程。2007年我曾自助旅行到過挪威,與瑞典、丹麥一樣,挪威也是海之國度,國民擁有船隻的比例相當高。
摩頓一個好友雨果是個航海迷,一次突如其來的莽撞提議,勾動了作者對海洋的痴迷,兩個男人居然決定駕著小艇試圖獵捕待在深海裡長達七至八公尺,重達一千兩百公斤的格陵蘭鯊。
原本你預期會是一本挪威版的、袖珍版的《白鯨記》或是《青年與海》,但實際打開卻發現是一本自然史。挪威與海洋的情感氣息,似乎和在新大陸「拓荒」殖民的美利堅大不相同。摩頓以「夏、秋、冬、春」的結構描述這段「尋鯊之旅」,卻更像是不帶氣瓶的自由潛水、高山攀登,捕到鯊只是這兩個男人沉浸一整年「海上經驗」的華麗藉口。
我們一邊讀著偶爾(真的是非常偶爾)才出現的鯊蹤,多數時候是摩頓展示著他想要訴說的自然史、海洋研究、北歐的海洋探險史、漁業史與挪威史,我們會讀到蘭波十六歲時從未到過海上所寫的海洋詩,會知道寫作《金銀島》的史蒂文生,如果根據家庭傳統,應該成為燈塔建築師。這就是摩頓的「深藍色的節奏」吧。
兩個男人與一艘充氣小艇真的能捕獲格陵蘭鯊嗎?我認為摩頓與雨果都不是笨蛋,因為捕鯊不是目的,與海洋相處才是。在寂寞的海上,他們各自展示著說故事的能力,其中一個故事和我過去講過的大象故事同樣哀傷。
1903年,一頭叫做托普西(Topsy)的大象踩死了兩名動物員工,後來在紐約一座主題樂園裡遭到公開處決。這個處決甚至是售票的。
「人們把某種以銅礦製成的涼鞋裝在大象腳上,然後輸入七千伏特的交流電。他們本來想把牠用吊車吊死,不過沒能成功。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打響那座主題樂園的知名度。整個『行刑過程』被湯瑪斯‧愛迪生的電影公司錄影下來,這部影片就叫做《電擊大象》。」
由於這個段落太過黑暗哀傷,我想回去找蘭波那首海洋詩,卻忘了摺頁,怎麼也翻不到。然後「小多」就在陽光燦亮的近午入港了。
海豚胎生 在 雙娜新樂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50/365
今天玩的主題是「鯨魚」和「海豚」
最近兩位小妹紛紛以「噴水鯨魚」和「噴水海豚」自稱😂
所以趁勢介紹
讓她們更認識「自己」🤣🤣🤣
📖參考書目📖
1️⃣小鏡頭大自然《賞鯨去》
2️⃣第一次大發現《分娩》
3️⃣第一次大發現《動物的生長》
4️⃣牛津樹《Dolphin rescue》
5️⃣臺灣麥克《我的肚臍在這裡》
📌小鏡頭大自然《賞鯨去》
1️⃣鯨豚本是一家人
皆為哺乳動物
2️⃣區分鯨豚的標準:體長
4公尺以上稱「鯨魚」
4公尺以下稱「海豚」
3️⃣鯨豚為群居動物
4️⃣鯨豚與魚的不同處:
1、鯨豚尾部呈水平狀
上下擺動使身體前進
魚的尾部呈垂直狀
左右擺動產生波浪而前進
2、鯨豚以肺呼吸,有呼吸孔
魚以腮呼吸
3、鯨豚皮膚光滑無鱗片
魚則有鱗片
4、鯨豚為胎生動物
魚為卵生動物
5️⃣鯨豚分類
1、齒鯨:有牙齒
以魚、烏賊、魷魚為主食
2、鬚鯨:沒有牙齒,有鬚板
以小魚、小蝦、浮游生物為主食
📌第一次大發現《分娩》
1️⃣哺乳動物:在子宮內成長、吸吮母乳的動物
2️⃣卵生動物:在硬殼或軟殼的蛋裡生長的動物
3️⃣海豚的分娩:
小海豚出生時
有1-2隻雌海豚會保護海豚媽媽
避免鯊魚攻擊
小海豚出生後
海豚媽媽會協助小海豚游到水面呼吸
📌第一次大發現《動物的生長》
🐳關於藍鯨的介紹:
1️⃣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寶寶
2️⃣體重7噸,體長7公尺
3️⃣哺乳期間:7-8個月
4️⃣每日食乳量:90公斤
5️⃣成年每日飲食量:
4-8噸浮游生物
或400-800萬隻蝦
除了知識性的介紹外
我更喜歡書中關於生命教育的部份
1️⃣「每天有數以千計的動物出生
為了物種的生存與延續」
2️⃣「牠們出生時,需要依靠父母的
照顧才能生存」
3️⃣「因為父母的守護、餵哺和照
顧,動物寶寶才能健康長大」
雖然這些文字看來都是「理所當然」的生物法則
等到當了媽媽以後
才能真的體認到那些別人眼裡的「理所當然」
其實是多少的辛苦和犧牲換來
但能讓父母毫無怨尤的為孩子付出
其實就是簡單一個字:愛
我覺得這是生物最偉大的部份
讓孩子從書中真切體認這份偉大的價值
才是最重要的事👍
📌牛津樹《Dolphin rescue》
牛津樹英文繪本的內容除了有趣的生活故事外
還有許多關懷生態、弱勢的議題
我覺得非常棒
讓孩子在學習語言之外
還能和書中人物一起關心週遭環境
《Dolphin rescue》敘述孩子們到海邊玩時意外發現擱淺在沙灘上的海豚
故事內容教導孩子如何幫助迷途的海豚如何返回海中
1️⃣隔離海豚並請求專業人士支援
避免不相干的人群接觸喧嘩與拍照
2️⃣將海豚扶正,並挖沙坑以放置海豚胸鰭
3️⃣避免海豚受日曬,可撐傘遮陽
4️⃣利用水桶或濕毛巾幫海豚保濕
5️⃣澆水降溫時切忌淋到呼吸孔(blow-hole)
6️⃣讓專業人士協助海豚返回海中
切勿擅自行動,以免傷害海豚
📌臺灣麥克《我的肚臍在這裡》
最近看臺灣麥克經選世界圖畫書時
意外發現《我的肚臍在這裡》這本書
剛好可以拿來讓孩子認識哺乳動物與卵生動物的區別
故事中的小狗、小貓和小豬在一起玩時
意外發現自己的身體中央有個「鈕釦」(belly button)
三個小動物不知道肚臍是何物
紛紛猜測肚臍的功能
他們猜肚臍是用來聽聲音、是第三隻眼睛、具防水功能的釦子、保持平衡
甚至還天花亂墜的說肚臍是用來打電話🤣🤣🤣
最後是由小豬媽媽解開肚臍的秘密
小豬媽媽告訴他們
肚臍是他們還在媽媽肚子裡時
是用一條臍帶和媽媽連在一起
臍帶就像一根水管連在你們的小肚子上
從媽媽身上獲得養分
等到你們生出來以後就用不到臍帶了
臍帶剪掉後打個結就變成肚臍了
是媽媽送給你們的紀念品
唸到這裡就覺得很神奇
小孩和故事中的小豬、小狗、小貓一樣
一邊摸著自己的肚臍
一邊看著圖中媽媽肚子裡的自己❤️
在探索肚臍時
小豬、小狗和小貓還找上鴨子
試圖在鴨子的肚子找肚臍
最後當然是找不到呀🤣
在這裡可以告訴孩子鴨子是卵生動物
所以沒有肚臍的概念
讓孩子從繪本中認識胎生與卵生動物
🎈「主題式學習」是讓孩子學習從零散片段的知識
經由系統性的歸納統整
最後成為一個多面項的議題認識與學習
經過這樣不段的訓練
孩子在將來的學習
也會利用這種方式去尋求知識的整合
進而在同中求異
培養基本的思考能力
🐳以鯨豚主題為例🐳
1️⃣從最基礎的科普角度認識鯨豚外
2️⃣進而認識生物的分類:哺乳動物與胎生動物的區別
3️⃣哺乳動物連結肚臍的童書繪本
4️⃣結合語言訓練的英文繪本
5️⃣環保與愛護動物的議題延伸
6️⃣生命教育與情感教育的延伸
讓孩子從五本書中
由點、線、面的線索延伸到多面向的學習
讓孩子的學習視野更廣闊❤️
海豚胎生 在 蔡芮郁 / 芮芮去哪裡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芮芮IG 👉️ rebecca_tsai
https://www.instagram.com/rebecca_tsai/
-
一般遊樂園著重於機械、人工的遊樂設施,花蓮遠雄海洋公園呈現給遊客的是一座結合遊樂與教育意義的休閒園區。共有八大主題區、四大主題表演,結合慧詰的海豚精靈、逗趣海獅表演、美人魚海牛生態解說、遊樂設施、水晶城堡百老匯式歌舞高空特技秀、吉祥物迎賓遊街等。
全台唯一的海牛就在遠雄海洋公園,親眼目睹傳說中的美人魚-海牛。 專業解說搭配聲光效果,揭開牠們的神祕面紗,了解這浪漫卻瀕臨絕種的夢幻生物。藉由正確的報導與知識的傳遞,帶領大小朋友一起來關心我們的海洋,與大海中頻臨絕種的生物。
關於海牛:
隸屬於哺乳綱;海牛目;海牛科的西非海牛,主要分布於非洲西部海岸~以海草海藻為主食,是海洋哺乳類動物唯一的素食者!
海牛跟人類一樣是用肺呼吸,在水中最長可閉氣7分鐘,換氣只要3秒鐘,這個習性,是讓航行多年寂寞又孤單的水手間流傳美人魚傳說的原因,想像一下頂著海草到水面上換氣的海牛是不是挺像一位長髮披肩的美女呢? 雖然每7分鐘就得至水面換氣一次但海牛仍是在水底睡覺,每次睡覺約25分鐘,每天可以睡上12個小時!
公母海牛主要是藉由是否有乳頭來分辨,僅有母海牛具有乳房,乳頭位置大概是在前鰭的下方,相當於人類腋下的位置,當哺乳時會將海牛寶寶抱在懷中,就像是媽媽在抱小嬰兒一般!
海牛跟人類一樣是胎生動物且一次生一胎,孕期約為12~14個月。
海牛和儒艮皆為海牛目,都有美人魚之稱,其身體構造與習性有諸多相似之處,最大的不同在於海牛的尾巴寬大而略呈圓形,儒艮則有著類似海豚的分岔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