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工作機會愈來愈少…….
#AI趨勢下的黃金~同理心
#企業內訓系列
熟悉的美容師正在操作一台引流新儀器,
有一點像我們健檢時做超音波的儀器,
她在我肩背上的皮膚表面牽引滑動,偶爾麻麻刺刺的,
那深入骨髓的微微痠痛與不均等的停留時間,
讓我知道她真的了解我的痠痛點,
一種被深刻理解與療癒的感受,
好似另一種操作在身體上的諮商。
我很好奇這樣的專業,
也願意多聽一些美容師的說明。
她邊操作邊解釋,
因為太放鬆,我只用了一半的腦力記下她說的,
似乎是透過電流周波反饋,
那台儀器可以探測,
並透過螢幕上同步顯示出每個肢體區域的發炎程度🖥,
所以在檢測的同時也可以決定停留的時間多寡,
並隨時調整引導電流的強度,提供更精準的舒緩。
我只剩一半的腦力還是覺得有些驚訝,
原來現在美容spa產業也已經發展成機器與人力配搭服務的時代,
除了瘦身、美白等近幾年已經常見的功能外,
現在也拓展到舒緩甚或復健功能的機器。
美容師說,隨著我們忠實顧客群的年齡漸漸增長,
美容瘦身已漸漸不能完全滿足客人的需求,
她們要的是健康維持身體功能的舒緩復健,
因此老闆娘才會耗巨資投資這台儀器;
當然啦,也是為了替資深美容師規劃未來體力略降的代償方案,
運用資深專業和機器配搭,
還是可以不用滿格的勞力,仍提供好品質的服務。
這真是一個企業規畫投資與開發的典範啊!
以主要顧客群的需求出發,
尋找能夠解決他們困擾的各式方案,
以客製化觀念整合提供服務,當然是出於營利考量;
但找到客戶需求尋求雙贏,甚至還考量到員工的生涯發展,
就真的不簡單,
難怪美容spa店一間間倒,
這一家並非連鎖的店家卻多年來屹立不搖。
隨放鬆到已經只剩四分之一腦力的我,
瞇著眼睛,思緒又飄到了就業市場,
想到未來精密機器取代人力的例子肯定會愈來愈多,
機器取代一部份人的勞力,
AI人工智慧又會取代一部份人的腦力,
在這個AI當道的趨勢洪流下,
機器人報導、AI小額信貸、OMO(Online-Merge-Offline 線上與線下融合)、自駕車等,
都是運用AI的不同能力分別顛覆了不同產業。
AI新世界的作者李開復在書中預測,
未來十五年內,美國有40%~50%的工作將可被自動化取代。
書中也認為,
要解決未來大量的失業問題,
唯有從「人機協作」和「關愛型工作」的角度來調整工作,
才能真正減輕AI對就業造成的巨大衝擊,
並且讓人類發揮特有價值。
說的真好!
在此時想到書中這個論點的我,
不敵機器加人力的按摩,腦力正式宣告當機,
頭一點打了個瞌睡,身上披的毛巾稍有滑落,
美容師細心的幫我把毛巾蓋好,
也檢查了一下小腿上的另一塊毛巾是否仍蓋好,
接著看著似乎沉沉睡去的我💤,貼心的將冷氣溫度調升一度,
而我,在這溫暖安心的氛圍中真的安然睡著了,
最後的一絲理智想到,
這種關懷與被關懷的感受,是機器人怎樣也無法取代的吧!❣
深刻入骨線上看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影音檔:
粉絲頁: CNEX Taiwan 大同 The Chinese Mayor(台灣院線上映)
本集主題: #大同 #周浩導演專訪
本集將專訪周浩導演,談他7/8將將上映的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大同」,他本周也特地來台灣宣傳這部影片,7/4晚上在誠品電影院還舉辦了上映記者會,主持人當天也在現場,為大家收錄了完整的致詞,還有去年一同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灣生回家」製作人田中實加,也現身力挺這部影片,記者會現場他也說明了推薦的理由。
致詞: #CNEX董事長 #蔣顯斌先生
#CNEX執行長 #陳玲珍女士(同時也是本片的監製)
#灣生回家製作人 #田中實加女士
由華人影史第一位蟬聯兩座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中國導演-周浩-執導的紀錄片《大同》,自去年金馬影展放映後即獲得廣大迴響,電影預告上線三天內就突破30萬點擊率,許多人看完後直呼不可思議,竟然有人能夠這樣近距離貼身拍攝中國地方行政系統運作,就連金馬影展執行長聞天祥老師都說:「看完《大同》,好想知道導演會怎麼拍柯P。」
這部片費時三年跟拍山西大同市長耿彥波推動都市更新的過程,改革的手法與規模之浩大,讓其他身在民主國家的觀眾們難以想像,在去年日舞影展便得到評審們讚譽《大同》是能夠近身拍攝中國官場現形記的紀錄電影,更給予「評審團特別獎」的肯定。
周浩是一位多產型的紀錄片導演,13年內完成了9部紀錄片,手上經常同時好幾部片子在進行著,其中有超過半數在國際上大小型影展都得過獎。《大同》是他第二部金馬獎得獎作品,前一部則是2014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棉花》,紀錄中國成衣產業底層工人的故事,挾著金馬獎的高人氣,《大同》將於今年七月八日正式上映。
【故事大綱】
大同,這座1600年前輝煌的古城如今正在一片新的廢墟中期待著不確定的未來。耿彥波,這位以拆建城市,發展文化著稱的市長,正準備用著非凡的手段,去實現他心目中城市發展和變革的巨大藍圖。他不僅要消除大同令人瞠目的污染,更要用古代的文明和輝煌重塑這座城市的未來。
耿彥波市長的方案大膽而冒險,他希望恢復大同在北魏年代的城牆,修建博物館,將這座榮譽和恥辱都立於煤炭開採上的城市重新變成中國人探尋古代繪畫,書法,雕刻,建築和佛教的目的地。他總是將巴黎和羅馬掛在嘴上,證明GDP和文化傳承相比,顯然後者能留給人們更高尚的品味和深刻的印象。但是,若希望實現這個宏大的藍圖,耿彥波市長面臨著艱難的抉擇,他需要拆掉10萬戶住宅,搬遷整個城市近50萬人口,並成功籌集到數倍於大同政府年收入的資金。他還需要得到政府和共產黨內其他高級官員的支持才有可能實現這一方案,而共產黨的權利平衡規則確定市委書記才是真正的權力中心,這成為耿彥波市長城市改造方案中最不可探測的因素。
耿彥波市長每天早上六點出門,十點回家,整日都在城市的各個工地視察。他面臨著工程的延期,質量的偷工減料,他直接呵斥那些工頭,如同呵斥自己手下的各位局長處長,但一人拖拽的馬車無論如何也無法飛速而平衡地前進。每天清晨,總有上訪的人圍在耿彥波市長的住所外,希望自己的問題能得到耿市長的簽字解決,而無法解決問題的人們會在城市充滿塵灰的各個角落聚集一團,彼此將怨氣和詛咒和著唾沫一吐而出。
兩年過去了,當耿彥波市長的藍圖初具規模的時候,上級省委突然宣布耿市長調到太原擔任代市長。消息不脛而走,第二天,本來以為會因為住所被拆遷而對政府部門恨之入骨的百姓們,沒想到居然發動大規模遊行要離職的市長別走,,他們沒說出口的是,房子都拆了,市長卻走了,後續重建誰來管?
耿彥波市長曾說,大同就這一次機會,沖不上去就上不去了。他還說,他所有的問題都來自這個體制。他說,他曾經的夢想是當一名優秀的記者,當他沉浸在古代詩賦的海洋中時是最快樂的。
【影片特色】
●華人影史第一位連續獲得兩座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導演周浩執導。
●片中主角耿彥波市長行事風格雷厲風行,可與台灣政壇現狀作對比。
●「都更議題」與台灣民眾貼近,可做中國與台灣兩地都更方式對照。
●大同市「古城翻新」呼應近期台北市北門重建及各地老屋再生。
●近距離拍攝大同市政運作,一窺簾幕後的中國官場文化。
【導演簡介】
周浩,職業紀錄片導演,曾擔任新華社、《南方周末》等媒體記者多年,2001年開始紀錄片製作,作品百餘次入選各類國際電影節並多次獲獎,並出任芝加哥國際紀錄片節、台灣國際紀錄片節、廣州紀錄片節評審,同時創建了紀錄片中文資訊網站鏡像中國。媒體評價,他的鏡頭如同深入中國社會生活的解剖刀。
2014年10月,周浩以《棉花》獲台灣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2015年以《大同》再度奪下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及美國日舞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作品年表】
2003《厚街》、2006《高三》、2008《龍哥》、2009《書記》、2010《差館》、2011《差館II》、2013《急診》、2014《棉花》、2015《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