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unlin 雲林
\
介紹一款,我從未分享的美食,而且只有雲林麥寮才有的傳統點心。
-
# 花生水餃酥 (鱷魚餐包)
這東西從我小時候,習慣聽大人叫它「鱷魚餐包」,不是它裡面包鱷魚肉,而是台語的發音「土豆餐包」來的。
在我家這食物的出現,通常在清明節、中元或是幾個大節慶時,供桌上會出現來祭拜神明祖先。形狀真的是跟水餃一樣,裏面包裹著滿滿的花生碎加上糖,咬起來很酥脆滿滿顆粒香。
從我小時吃到現在,在之前以為是習以為常的食物,後來才慢慢知道,真的只有在雲林麥寮才有的美食,久違回來家鄉的親戚們,有時候也指定要買來吃跟打包,如果有好朋友問我有什麼在地小吃或伴手禮,我一定會介紹它。
鱷魚餐包現在很少人在製作,慢慢有失傳現象,由於人口老化加上它製作耗時耗力。它沒有精緻的包裝,或者強而有力的廣告宣傳台詞,只有樸實無華的在地記憶古早味。
-
𓃉你可以哪裡買到鱷魚餐包?
1.明星珍食品廠
地址|雲林縣麥寮鄉中正路83巷25號
時間|09:00–19:00
2.天助食品廠
地址|雲林縣麥寮鄉表福路40號
時間|09:00–21:00
⠀⠀⠀⠀⠀⠀⠀ ⠀⠀⠀⠀⠀⠀⠀ ⠀⠀⠀⠀⠀⠀⠀ ⠀⠀⠀⠀⠀⠀⠀ ⠀⠀⠀⠀⠀⠀⠀ ⠀⠀⠀⠀⠀⠀⠀ ⠀⠀⠀⠀⠀⠀⠀ ⠀⠀⠀⠀⠀⠀⠀ ⠀⠀⠀⠀⠀⠀⠀
⠀⠀⠀⠀⠀⠀⠀
⠀⠀⠀⠀⠀⠀⠀ ⠀⠀⠀⠀⠀⠀⠀ ⠀⠀
#有機會我也來自己做做看
#看似簡單卻需要功夫做的點心⠀⠀⠀⠀⠀⠀⠀ ⠀⠀
⠀⠀⠀⠀⠀⠀⠀ ⠀⠀⠀⠀⠀⠀⠀ ⠀⠀⠀⠀⠀⠀⠀ ⠀⠀⠀⠀⠀⠀⠀ ⠀⠀⠀⠀⠀⠀⠀ ⠀⠀⠀⠀⠀⠀⠀ ⠀⠀⠀⠀⠀⠀⠀ ⠀⠀⠀⠀⠀⠀⠀ ⠀⠀⠀⠀⠀✄--------------------
⚲ 鱷魚餐包⠀⠀⠀⠀⠀⠀⠀
+更多雲林美食請搜尋 #pick雲林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Jackz,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打科興針】 歡迎各位準時接種第二劑MV?,歌詞同畫面將一針見血?。 ️?「出晒事?~緊張會壞了事~邊似疫苗有事~?」 截至3月30日,本港至今累計有13名曾經接種新冠疫苗的市民死亡?,其中11人是接種 #科興疫苗。 說到底,打與不打純綷是個人選擇,最重要還是看看自己的身體狀況,亦要了解疫苗可能有的...
清明祭詞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香港最新【當言論自由成為祭品——26年《蘋果日報》在港關上最後一盞燈】
「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蘋果一口,世上就沒有罪惡,也沒有是非,當然也不會有新聞。」這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於1995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夕,向媒體述說的辦報理念。當時豪氣干雲的黎智英如今已在獄中,而咤吒香江26年的《蘋果日報》,這份親民主派大報,6月24日正式在政治的打壓下停刊。
內部員工表示,24日凌晨12時後,讀者無法再瀏覽網站內容,將留下一句停刊通知。23日晚上11時,許多讀者將車子停滿在壹傳媒大樓外周邊,聚集的人群以手機的燈光來送別《蘋果日報》。而最後一刊《蘋果》的頭版標題大字寫著「港人雨中痛別,我哋撐蘋果 (我們撐蘋果)」。
■香港言論與新聞自由快速萎縮,親自由和民主派媒體首當其衝
黎智英成立的壹傳媒(Next Media Group)(編按:2015年10月更名為Next Digital Limited),在1990年3月發行雜誌《壹週刊》,在1995年6月20日創立《蘋果日報》,成為香港最暢銷的中文報紙之一,在香港單日最高銷售量有50多萬份。高峰時期在2012年,集團合計約有5,000多名員工。當時它以全港首創的全彩色報紙印刷出版,打著「每日一蘋果,冇人呃到我(沒人能騙我)」的旗號,以大眾化、通俗的語言特色,配以搶眼、煽動的標題,快速拿下香港主流報紙的地位。近年因為黎智英的反共及自由立場,成為香港少數敢於批判北京和港府,同時也鮮明地支持香港反修例運動(台灣稱反送中運動)的傳統媒體 。
香港媒體近年的言論自由快速萎縮,不少做調查性與深度報導的媒體首當其衝。
《報導者》曾採訪前《明報》總編輯劉進圖,這位長期在香港做調查報導的新聞老將,2014年2月26日在港島遭2名歹徒重砍6刀,當時《明報》頭版的報頭和標題套黑,說那是「香港最黑暗的一天」。劉進圖回憶,2003年後,港媒受到的政治壓力愈來愈大,「2003~2013這10年間,媒體首當其衝⋯⋯一旦你批評北京,批評特區政府,中資機構,例如中國銀行就不在你的媒體投放廣告⋯⋯再後來華資的機構、國際的機構,如果它是重視大陸市場的,它也會迴避在北京批評的媒體投放廣告。」
近年立場親自由派與民主派的媒體,大量流失了廣告。其中香港《蘋果日報》每年投放大量資源報導六四周年、七一遊行等議題,也因而流失了紙本的廣告主,於是轉而在數位上爭取付費讀者。國際媒體關注港媒光譜的變化,2019年《紐約時報》採訪黎智英,當時以「香港媒體大亨黎智英(Jimmy Lai),一個有良心的攪局者」(A Hong Kong ‘Troublemaker’ With a Clean Conscience)來形容他,而當時受訪的黎智英說,廣告主的離開使得《蘋果》每年損失約4,400萬美元(約12億新台幣)的營收。
根據壹傳媒的財報,2011年至2014年財政年度,壹傳媒每年收入超過30億元港幣(約108億新台幣),但2016年後連續5個財政年度,累計虧損19.5億元港幣(約70億新台幣)。而《蘋果日報》的銷售量從最高峰的50幾萬份,到2020年不到10萬份;員工也從5,000多人的高峰,降至2020年9月30日約有2,000位左右的員工(其中香港1,228位,台灣866位),現在員工不多於800人。
雖然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開啟後,蘋果日報網站仍是港人追看的主流即時新聞平台,但同時,中國官媒開始鎖定並批判黎智英與他的媒體,《環球時報》就形容他是「大漢奸」、「亂港頭目」、「賣國者」、「被中國歷史唾棄者」。
2020年的5月29日,黎智英曾投書《紐約時報》,文章標題〈我的推文能威脅國家安全嗎?〉(Do My Tweets Really Threaten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強調港版《國安法》將終結港人的言論自由,只能說中國政府容忍的話。
■港版《國安法》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搜索《蘋果》編輯室並凍結資金
就在港版《國安法》於2020年6月30日落地後,8月港警派出上百人警力,對香港《蘋果日報》報館進行大搜查,並援引港版《國安法》下第29條罪行「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拘捕73歲的黎智英;2021年5月,香港保安局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股份,以及黎智英所擁有的3間私人公司於當地銀行賬戶內的財產。
上週三(6月17日),港警第二度封鎖蘋果大樓,再次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拘捕包括行政總裁張劍虹、總編輯羅偉光、副社長陳沛敏等5名高層,保安局也在同日凍結壹傳媒集團旗下3間關聯公司、共1,800萬港幣的資產,港蘋即時陷入財政危機,管理層一度向保安局申請解凍銀行資金未果,沒有足夠金錢繼續營運下去。
此外,大量蘋果員工即日辭職,旗下網路平台在今(23)日正式宣告停止營運後,蘋果網站裡的各個頻道,包括《壹週刊》、《果籽》等品牌,在Facebook粉專留下告別聲明,內部人員表示,網站內容將在24日凌晨起全數被移除。但在最後一夜,《蘋果日報》仍堅持印刷出最後一份紙本,數量高違100萬份。
6月18日在香港股市中停牌交易的壹傳媒,在《蘋果日報》停刊後,復牌機會減低。根據《香港01》的報導,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規則》的規定,若主板上市的公司未能維持足夠的業務運作或資產,港交所便可根據指引決定是否能將其停牌或除牌;若主板公司因業務運作或資產問題而致連續停牌18個月,港交所可取消該公司的上市地位。有分析指出,在失去主要業務後,壹傳媒可能因業務或資金問題,遭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又或因停牌超過18個月,而被取消上市地位。
■記者、讀者的哀悼,香港報界生態不再多元化
「很心痛、很傷心,這幾乎是香港唯一一份,敢於向政府對抗、為群眾發聲的報紙。」朱小姐是蘋果達20年忠實讀者,自倒閉危機消息傳出後,市面捲起數次的搶購潮,她每次都排隊買下一份紙本以示支持。
在《蘋果日報》港聞組工作逾10年的資深記者朗峰(化名)表示,觀察到其他業界同行,在2014年雨傘運動、及在2017年6月立法會議員因宣誓風波被褫奪議員資格後,不少報紙都減少人手、或減少篇幅報導示威或抗議的新聞。他以悼念1989年天安門廣場死難者、每年的六四燭光晚會作為例子,「蘋果是願意投放全公司人手和資源去做。由事前的人物訪問,到當天動員及部署等都報導,也到現場朴咪(現場訪問)不同年齡層及職業的市民。」
「以前公司與某些財團或地產商關係密切,不能報導它們的壞新聞,也禁止做反送中抗爭的周年回顧報導,」在去年8月大搜捕後才轉職至《蘋果》的記者心怡(化名)則透露,以前在親建制派的報社工作,經常要「掩埋良心」報導有利政權的論述,而且在反送中運動一周年後,只要是觸碰到「年輕人問題」,即便是軟性角度如「失業浪潮」也成了議題禁忌。她亦強調,針對一些批評香港警方的議題,建制媒體只允許固定同事處理,並大幅縮短文章篇幅,未能讓讀者了解事情的全貌。
「但在《蘋果》,只要你能向上司解釋到故事題目,你都可以做。」她預估到,《蘋果日報》倒閉後,最後一間親民主派的媒體倒下,第四權報導異見、監察及批評政府的空間將愈來愈少。另外,據她收到的行內消息指,不少建制媒體高層即將禁止聘請從《蘋果日報》離職的記者,意圖進一步扼殺記者的生存空間。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講師梁麗娟表示,《蘋果》正式關閉,意味著最香港會失去一份最敢言的報紙,「因為目前看來,它對政權及北京政府來說,最民主及最具批判性的聲音,」她強調,這一份異議報紙的象徵式死亡,亦預示著香港報界生態不再多元化,「特別是蘋果日報本來的讀者群廣大,代表大多數市民的不同聲音。」
■香港新聞自由指數創調查以來8年新低
香港記者協會在今年5月公布的「新聞自由指數」顯示,新聞從業員對香港新聞自由的評分下跌,創調查以來的8年新低。港版《國安法》在2020年6月30日訂立和實施後,警方持續搜查新聞機構,也讓新聞採訪工作寸步難行。
《蘋果日報》在1995年的創刊社論〈我們屬於香港〉中,有幾段是這麼寫的:
「我們要辦的是一份香港人的報紙。
尚有兩年香港的政權便要移交了,在這個時候辦報,不怕九七後情況有變嗎?我們怕。但我們不願意被恐懼所威嚇。我們更不願意被悲觀所蒙蔽。我們要積極樂觀地面對未來,因為我們是香港人!
在世界的資訊走廊上,香港雖然只是斗室一個,但我們清明通透,時刻與整個世界資訊交流:每一分、每一秒都受到世界傳媒注視、受世界輿論監察。在舉世眾目睽睽之下,誰敢貿然對香港胡作非為?
我們有緊扣世界脈搏的靈通資訊網絡,優良的自由法治傳統,無數世界級的人才⋯⋯我們對中國和世界貿易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權衡利害,中國能不讓我們有一個自由充裕的生存空間?」
在下了連場暴雨後的晚上,《蘋果日報》在香港關上最後一盞燈。被關閉的命運,映照26年前的創刊詞,難免令人感傷。中共與港府連番打壓香港的新聞自由,有良心的媒體與新聞人已難有棲身之所。(文/李雪莉、金蕊;攝影/陳朗熹)
★閱讀並分享報導完整版:https://bit.ly/3d8ZMmw
#香港蘋果日報 #港蘋 #壹週刊 #壹傳媒 #停刊 #香港 #民主派 #中共 #港府 #新聞自由 #港版國安法 #AppleDaily #HongKong #我哋撐蘋果 #最後一夜
★事實從未如此重要,記錄關鍵時刻,#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清明祭詞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其嘴上滿滿是「台灣價值」,腳下卻踐踏著滿滿「台灣冤魂」之際;如果大眾再縱容此等無良政客的「反智行為」,那我們只能說:「天作虐,猶可違,自作虐,不可活」了!>
今年6月的「端午」很「清明」,本是桂粽飄香的節日,卻因冠狀疫情的烏雲罩頂,莫說龍舟,連桂粽及返鄉團圓都成了氣泡,空氣吹起的盡是一股清明的淒涼;從5月中旬的疫情破口蔓延全台迄今,也不過才一個月有餘,但因染疫死亡的人數卻已飆破500人,但面對民進黨意識形態的作祟,由大陸上海復興總代理的BNT輝瑞疫苗,硬是仍還被一些芝麻蒜皮的行政枝節阻於境外,這種「反智行為」發生在自詡民主自由的台灣身上,連國外媒體都覺得不可思議。
而台灣疫情指揮中心,每日只能由疫情指揮官以面無表情,行禮如儀的尊容,冷漠口述確診例及死亡人數,難怪有網友藉日前端午節,把蘇軾弔祭亡妻的《江城子》一詞改寫成:「端午生死兩茫茫,禁返鄉,虛解盲。萬人染疫,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罩遮面,人心慌。五漢廢言擺爛王,普篩擋,高端放。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來年腸斷處,悼國殤,鏟亂黨!」說來,也真是令人噓嘆!
事實上,如果為了減輕疫情的持續蔓延,可以減低確診者的死亡率,莫說犧牲一個端午的團聚,就算政府實施再嚴苛的防疫措施,我想台灣民眾還是可以理解及支持的;但如今執政黨將疫情防治硬與反中情節連結在一起,實已到了「反智」的地步;為了意識中那股無法抹去的「恐中」想像,連以犧牲無辜台灣民眾的性命都在所不惜,這種只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只望坏土之壟而無視泰山;只懼窪水之陷卻無畏江河滅頂的心態與行徑,著實讓人嘖嘖稱奇。有人笑話說,台灣雖無法延續上世紀曾經輝煌過的「經濟、政治奇蹟」,卻能於21世紀另創「疫情奇蹟」,也算是另闢蹊徑了!
當執政者的行為脫離科學與現實,卻放縱類似1450的外包媒體公關來推銷其錯誤政策,必然引起人民、甚至菁英的嘲弄或反抗;從國內知名政評家趙少康一篇《超前部署的爛政府》中的一段對話:「說要戴口罩時,因為口罩不足,我說都ok你先領;說要超前部署買疫苗時,你說台灣買了3000萬劑馬上到;說要普篩的時候,你說偽陽性會拖垮醫療資源;說要趕快買疫苗時,你說台灣是防疫模範生,何必去搶疫苗?問疫苗在哪,你說中共阻擾;說可幫忙買疫苗時,你說要八項文件疫苗授權書;問疫情嚴峻至此,你說都是人民鬆懈。」當以上這些對話內容面對台灣因疫情死亡數逐漸上昇時,這已不是政治立場的問題,而是一個選擇是非對錯的問題,是一個選擇科學對神棍的問題,更是一個選擇對生命取與捨的問題。
程富陽》論台灣疫情的「反智行為」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619001071-260407
清明祭詞 在 Jackz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打科興針】
歡迎各位準時接種第二劑MV?,歌詞同畫面將一針見血?。
️?「出晒事?~緊張會壞了事~邊似疫苗有事~?」
截至3月30日,本港至今累計有13名曾經接種新冠疫苗的市民死亡?,其中11人是接種 #科興疫苗。
說到底,打與不打純綷是個人選擇,最重要還是看看自己的身體狀況,亦要了解疫苗可能有的副作用,平衡風險再決定。
改歌原post:
科科科科科科科科 #科興一針解決全部症狀 (原: 霍元甲)
- 分享自 @LIHKG 討論區
https://lih.kg/2447886
原曲:周杰倫《#霍元甲》
改詞:架夜
主唱:人肉擴陰機
MV剪輯:Jackz
https://soundcloud.com/user-785432831/uu4v0ozpehle
全首修改版歌詞:
哈 邊位竟得瑟 科興很高質
不需風骨只需卑躬屈膝
當走狗的他多麼的專一
香港早 消失於九七
一拮 即刻休克
打科興針 必須講體質
心肌梗塞 疏鬆骨質 當然不少得不可抑鬱
出晒事 乃心悸在惹事
邊似疫苗有事
長期病點救治 你死你事 嘩關我乜嘢事
科科科科科科科科 科興一針解決全部症狀
sor sor sor sor sor sor sor sor 可惜打咗需要轉送靈堂
呢班撚樣搞乜邊科 龕位都多得你行業暢旺
開親口都波婆麼科 應該即刻出殯參見閻王
哈 清明多一班 冤鬼感冤屈
非因疏忽只因科興低質
空腹跟打針竟不可兼得
班高官 啪撚咗忽得
一拮 聽朝執骨
打科興針 必須講體質
心肌梗塞 疏鬆骨質 當然不少得不可抑鬱
出晒事 只因你極幼稚
家眷自然藐視
重陽亦不祭祀 送死勇士
你不要感詫異
科科科科科科科科 科興一針解決全部症狀
sor sor sor sor sor sor sor sor 可惜打咗需要轉送靈堂
呢班撚樣搞乜邊科 龕位都多得你行業暢旺
開親口都波婆麼科 應該即刻出殯參見閻王
科科科科科科科科 科興針筒輸送迷幻作用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否則點解相信祖國效用
不需開拖不需干戈 打咗一針心跳仍在跳動
拖拖拖拖拖拖拖拖 拖足一周可以瞻仰遺容
出晒事 緊張會壞了事
邊似疫苗有事
長期病點救治 你死你事
猝死也別診治 快事
清明祭詞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聲鳥鳴,劃破長空。
拍翅下,見三圍六村環抱出屏山一貌。蜿蜒着的屏山文物徑,古木蒼翠,偶爾幾幢青磚土瓦明清建築老房子,石牆上的斑駁,在無聲歲月中落地生根,盤踞在石縫磚隙中,一身老氣,對照出旁邊高聳的新型村屋,卻又顯得特別驕矜。
那是一千年以前的事兒。渺渺時空,茫茫人海,都從中原南下,先在江西再往廣東後遷居於此,得豐盛水土,自稱「客家」,勤儉刻苦,莫失莫忘,且保留了中原古韻。
天真地以為能攀星摘月的七層古塔「聚星樓」,某年風災後只剩下三層,靜默地立在原地。古雅風流倒映在地下出現的一口古井,那一汪清澈冰涼的水中育有搖頭擺尾色彩斑斕的錦鯉,只是架在井面的鐵柵欄狠狠地破壞了錦鯉圖的美感。曾有不少文人進士,寒窗苦讀浪漫軼事的覲廷書室,門前一對蒼勁有力的端莊黑字「德澤流芳、祟山毓秀」,仍舊雋刻在硃砂紅木上,以書香墨魂冷眼河山變改、戰火無情和世事更易,正是千古江山,英雄無覓。
尋常巷陌中,那株開得姹紫嫣紅的簕杜鵑,一樹紫紅放肆任性的開在三層高的村屋前,然而再矚目也不及寫着「屏山盆菜」的大字招牌。
惜舊。一碟一碗皆有情
招牌底下昏黃的舊店裏,一時被兩邊一列長架上堆放着過千的碗碟所震懾,罎罐碗碟、沙煲罌罉,銅皮木製陶瓷,公雞、萬壽無疆、蟠龍翻雲、清花等花紋,有些是民國,甚至清朝時候製的,全是舊食具,也有盆菜、九大簋古盛器。短毛頭圓臉兒的店主鄧聯興(聯哥),伸手把器笑謂:「全部都係呢條村好多家村屋拆嗰陣時丟嘅,我唔保留就冇㗎啦!」
聯哥是這盆菜店第三代傳人,也是屏山鄧氏的後人。隨時代變遷,圍村生活一點一滴改變了,舊東西正在消失中,他很想保留這裏的一事一物。碗碟叢中,電話猛烈又急促地響起,幾乎是從早到晚響不停,原來不少識途老馬惠顧過他,從此愛上那獨有的圍村客家風味,每年如燕歸來,都會在喜慶時節訂盆菜、九大簋。他拿起電話對客說︰「冇送貨㗎!對唔住!」
一般盆菜店為增生意,多設外送。聯哥寧願賺少些錢,卻堅持傳統,規定只可在鋪吃,或可訂在祠堂內的大地堂吃。「盆菜、九大簋屬於我哋圍村宴席菜,外送拎出去市區食,完全唔夾!要喺我哋條村食,咁先有風味!」他竭力保衛不單是一個失傳飲食,還有它的良美附景──
這天,就有村民大排筵席吃九大簋。「我有盆菜同九大簋,但九大簋佔咗生意嘅七八成。九大簋出面少做,係我至有!」聯哥、兒子Jeff、大廚及四五個女工,早在各有各活兒在忙,有的在巨型鑊前炒呀炒;有的將各款食物舀進銻盆,包上保溫錫紙;有的張羅執拾餐具和食物搬上貨車。眾人浩浩蕩蕩乘着車沿鄉村小路,直抵盛宴氛圍。
顯赫。祠堂寶地見昌盛
「九大簋,傳統喺祠堂食!」
頂着七百多年的歷史,鄧氏宗祠的雕樑畫棟,青磚紅瓦,在風霜刀劍下,仍汨汨細流着官宦世家一時的顯赫,鄧氏後人在此祭祖、慶祝節日喜事、父老子孫聚會等,無法撼動的熱鬧場面,記載着族人的昌盛,如一樹繁花。
繁花散落處,是這個過萬呎的大地堂前,擺好的二十多圍筵席,喜氣不言而喻。「通常我哋村民結婚、BB滿月、舊時新居入伙,同埋點丁燈,先會擺九大簋。傳統一圍枱人係雙數,所以要坐八仙枱。」八仙枱其實是四方枱,坐八個人,後期改為圓枱,人數再沒有規定。
開席了!祠堂門前的一根火苗,燃點藥引,數十萬台的紅衣鞭炮就措手不及在耳邊炸開,硝火及散開的紅衣頓時在空氣中飄飄而下,驚惶的心被期待開餐的興奮掩蓋。「喺祠堂擺酒近村屋,祠堂門前燒炮杖,村兄弟聽到炮杖聲,就知道開餐,走嚟食。」
上菜講次序,先來的是湯,其他出場不分先後,離不開雞鴨豬手冬菇……中間上子薑菠蘿,消滯去膩,最後才是小盆菜。「食到咁上下,主人家會逐枱敬酒,都係最長輩嗰個行先,譬如結婚,就由老爺奶奶率領。」
鄉情。添飯加菜作叮嚀
吃九大簋,味道其外,碗碗藏鄉情,像添菜,「主人家客氣啲,客人嚟到好似唔夠食,覺得唔好,會抽個裝食物嘅桶,譬如冬菇豬肉,睇吓邊啲唔夠,逐圍添加。」如有吃剩的菜,也會送給朋友親戚,充分如俗語說「又食又拎」般慷慨豪情。其他沒有請來的,主人家都會分給同巷,或隔離巷的鄉里,這份鄉土人情在城市裏,真正少見。
舊日請喜酒,取好事成雙,連餸菜也呈雙數,如「四簋」、「八簋」,但客家人認為九大簋的「九」與「久」同音,有長長久久之意頭,才有九缽。其實九大簋還有一款飯,加起來共十款,就是飯菜齊備,十全十美,人生的圓滿就捧在一手間,見證於觥籌交錯中。「以前唔係咁富有嘅,請食盆菜已經好好。係富貴人家,捨得使,先請九大簋,請最好嘅俾人食!」
昔時九大簋食材貴重,主人家一頓飯宴,揮擲千金萬丈豪氣。聯哥自小就見識有錢人排場,筵開百席是閒事,設流水席,大宴群親好友吃足三天三夜不足為奇,相比今天這樣的場面,當年盛況,由衷地帶點悲壯。
一碗。百菜百味筵席盛
「九大簋矜貴在每一樣餸都係獨立,唔似盆菜嘅食物混埋一齊,一菜一碗,比盆菜好食。」
簋,在古代是貴族放食物的器皿。他們客家人吃九大簋就用九個大簋放食物,後來簋經過演變,叫兩杉四缽。「杉,係大碟。缽,即係大湯碗。用碟同碗將餸分開嚟裝,唔好撈埋一齊。」
現時九大簋已全然以碗盛載,還因應時節調校不同菜式來宴客。「天冷天熱唔同,天熱煮清啲嘅好似梅子鴨,天冷煮南乳鴨,就濃啲。」口味的轉換,使人不易生厭。菜式獨立,百菜百味,使味蕾每次都有新衝擊,吃出其中的風味,這才是九大簋精緻之處。
近年在香港,大時大節吃盆菜愈演愈烈,愈趨普遍,但對吃九大簋,大眾多聞所未聞。
「做九大簋好少人識。譬如我同村都曾經有人做過,味道唔得,冇咗啦!美心啲大廚都嚟試食過,跟足啲餸推出,出晒報紙、電視,最後都係冇做。你唔係我哋圍村人,又唔係好似我做咗咁耐,係做唔到嗰種味!」聯哥帶點自豪說。
客家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九大簋菜式在不同村或會有差異,主要視乎村內有甚麼食材便用甚麼,如村有魚塘,便有淡水魚。或者宴席主人家的要求,捨得出錢的,便有山珍海錯。聯哥則身為屏山鄧族,傾盡識才,續承庥美。「我由細到大喺條村嘅九大簋大多都係呢九款,陳皮鴨湯、了酸豬手、黃酒雞、南乳鴨、炸門鱔、雞汁燴花菇、魚肉丸、子薑菠蘿、小盆菜,加埋雞鴨飯,總共十款。」
獨特。自家佳餚自家味
做九大簋,逐樣做,炆、炸、煮、燉、燴、滷、醃樣樣齊,比起盆菜,工夫多,利錢低,但聯哥廿多年來,仍恪遵一份客家人特色。其他人依循抄襲,卻做不到同樣的美味。他的九大簋味味是精品,首重用料精。「我哋嘅炆豬肉同了酸豬手,係用每朝劏嘅新鮮豬。」連炸門鱔都是新鮮即日捕,門鱔來價貴,外面會用較平宜的炸芋頭、炸花枝丸代替。「圍頭客家近海,舊時喺大埔東嘅海面有好多門鱔魚,所以我哋嘅九大簋一定有門鱔。」
再者,聯哥是元朗原居民,魚販和豬農必然將新鮮門鱔及本地新鮮豬先預留給他。而且坊間沒有多少人做九大簋,要煮出真正味道,他須用圍村傳統的獨有調味。「炆豬肉嘅麵豉醬,係用黃豆加麵粉自己整;黃酒雞嘅黃酒,用糯米同酒餅自己釀;子薑菠蘿嘅子薑,每年六七月啱時候用醋嚟醃,味道先正宗。」調味可說是做九大簋的靈魂,更重要還有手藝。
「煮九大簋,主角係做小盆菜嘅炆豬肉,豬肉炆得好,啲汁滲到入盆底嘅蘿蔔、豬皮同枝竹,成個盆菜都好味。」
他選腩肉和前胛,斬了件,燒熱巨鑊,下油,加入豬肉、香料、糖,之後加水。大灶火力猛,豬肉容易黐底,所以要揸起大鑊鏟不停攪動。一鑊豬肉,炆上一小時,來來回回翻廿多次。要懂得用力,不須太大力,順着力去剷。豬肉炒到六、七成熟,才下麵豉醬和南乳,既不黐底,醬料香味發揮得最好。他還有秘技,就是炆好的豬肉,不要趕着吃,攤放兩至三小時,更臻入味。
眾望所歸的炆豬肉,樣子紅彤彤,乾淨利落,不見有油水蔓延,鬆軟不油膩,吃時展露山賊氣質一口吃掉,入口的瞬間,豬皮帶點嚼勁,豬油與醬汁完美的邂逅,令嘴角上揚的味道,毋須言語,就有口水直流的魔性!
宗親。人人為我厚恩情
這無法停口的炆豬肉,手法技藝是傳承自聯哥父親,也是他人生的第一個大恩人。他父親以前在村裏務農,懂煮幾味撚手家鄉菜。遇有同村喜事要煮盆菜或九大簋,就會叫他來幫手。
「老竇完全係義務,永無托手踭,每次做完喜事,封番封利是仔,小小心意!唔會賺到錢。大家同村,你幫我、我幫你,人情味好好﹗」聯哥憶述說。聯哥十一歲起,就跟父親到祠堂煮九大簋,他充當小幫手,切菜起爐生火等。「我好鍾意做呢樣嘢,有得玩又有得食!」而父親負責掌勺,他看得多,慢慢學會了煮筵席菜。酒菜圍繞,鄉親為屏,長年累月浸淫在筵席的氣氛中,團聚的熱鬧、鄉里的恭親,種下對老鄉土深微綿邈的感情來。
九五年,其父因年邁而退休。「成條村都冇人做,我唔接手做,九大簋就會失傳!」他惟有繼承父親的衣缽,把手藝延續下去,也保留了當時碩果僅存的盆菜和九大簋。
「老竇係業餘,搵唔到食。我要開鋪,煮九大簋嚟做生意。」起初他的字號寂寂無名,三日打魚,兩日曬網,大拍烏蠅。同村的人知道他的難處,也念起他兩父子經常為村出心出力,都不時帶朋友回村,藉詞宴客,特意叫聯哥煮九大簋,讓他有生意可做。甚至容許他在富濃烈圍村色彩的祠堂擺席。
「最感激係同宗兄弟鄧達智,市區人先至認識我。」九五、九六年時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與傳媒、文化界,在圍村吃過聯哥煮的盆菜宴後,經過報道,盆菜開始廣受大眾認識,聯哥越見名氣,即使沒賣廣告,生意大旺。連明星周潤發、甄子丹、郭富城,政界唐英年、葉澍堃等名人都是常客。
人情,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交心而生。「老竇教我,對鄉親要好,因為同村都係兄弟,自家人,有力出力,有心出心。」他對父親的教誨,仍刻記在心。像是每年清明拜山祭祖,他一切都以村事為先,年年為此都推卻不少大宗的九大簋生意,也幫族人煮山頭。只要村裏要他幫手,他從來都是義不容辭。
每朝六七點,天邊方呈魚肚白,沉睡的鄉村,巷弄後小門半掩,漆黑中廚房亮着一團燈光,冒出縷縷煙霧,傳出咔嚓咔嚓聲響。一個肥圓身影,汗涔涔地已提起鑊鏟,鏟挖着鑊中豬肉,繁忙的氣力活早就展開了。聯哥臉上仍含笑說︰「我幾乎日日都咁早,一直做到晚上六七點,十二三個鐘㗎!但一啲都唔辛苦!」
他奮力以煙火、菜甜、肉香,留住屬於圍村風味的九大簋,以食物的味道譜寫宗族和鄉村人情的記憶,透過節日、慶典,寄語一代又一代人的祝福,不忘祖、不忘根,如一根無形的絲線,把人與人拉近了。
撰文:孟惠良
攝影:陳秉謙、魯雋華
屏山傳統盆菜
地址:元朗屏山塘坊村36號(屏山文物徑路口)
電話:2617 8000
營業時間:11am-9pm
詳情: http://bit.ly/2UxOwEC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網站: http://etw.hk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清明祭詞 在 親親2o音樂LîvË【中文音樂】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感謝你留下喜歡和訂閱♡
打開鈴鐺接收最新消息→ 🔔
訂閱頻道:https://goo.gl/UCX8or
♪ 親親2o音樂LîvË【中文音樂】♪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HWhgSsMBemnyLhg6GL1vA
►https://www.facebook.com/20LIVE/?ref=bookmarks
★插圖:https://www.pixiv.net/member_illust.php?mode=medium&illust_id=50353532
◎藝術品 by:ryosios
● https://www.pixiv.net/member.php?id=1508165
▼
作曲 : 和匯慧
作詞 : 江岸
作詞:江岸
作曲:和匯慧
編曲:胡博 王梓同
原唱:音頻怪物
翻唱:暖陽WarmSun
混音:Mr魚
海報:阿姒
pv壓制:喬木
出處:老九門官方mv
rap和開頭的戲腔是老妖的
唱:
昨夜夢又去
商台末子添新衣
舊曲又一局
北雪踏典獄
灑鹽紛飛惑朝夕
青倌纏頭碧
似故人束髮髻
滿弧一別缺圓聚
堂燕又銜新泥
崔九宅邸繞樑餘音寂
戲:
你說江南煙朧雨
塞北孤天祭
荒塚新墳誰留意
史官已提筆
唱:
那年紅雪冬青
一襲水袖丹衣
君還記
新塚舊骨葬頭七
宿醉朦朧故人歸
來輕嘆聲愛你
君還記
鐵馬將軍哽咽如孩提
Rap:
男兒忠骨浸黃沙
金戈戎征天涯
身後獄下馬燈
故人算是家
清明霢霂階下落雨
傘青衣如畫
隆冬新雪廿八
償君青石黑瓦
你說金戈換故里
東籬烽火祭
太平長安梨園戲
在堂一粢醍
醉別將領再一曲
別姬隨君意
怕是大夢一場起
君啊江湖從此離
戲:
看過故人終場戲
淡抹最適宜
怕是看破落幕曲
君啊江湖從此離
唱:
那年紅雪冬青
一襲水袖丹衣
君還記
新塚舊骨葬頭七
宿醉朦朧故人歸
來輕嘆聲愛你
君還記
鐵馬將軍哽咽如孩提
RAP:
誰還記
初春時幾君識你那笑意
誰還記
在夏末裡優伶海棠一曲
誰還記
深秋季你我從此陌路兩立
歸罷悔罷
與君來世再聚
唱:
那年紅雪冬青
一襲水袖黛笠
君還記
新塚舊骨葬頭七
宿醉朦朧故人歸
來輕嘆聲愛你
君還記
酒影裡是誰人覆你衣
──────────▲▲▲●▲▲▲──────────
提供您自己的音樂進行推廣:https://link.kiss20music.com/CH-Submit
✉ Email:chinese@kiss20music.com
#親親2o音樂LîvË#中文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