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紐約時報
*【拜登稱”我們的耐心正在消退”,要求員工都須接種疫苗】
拜登全力推動三分之二的美國員工都要接種疫苗,並要求私營部門所有員工超過100人的企業,都需要接種疫苗或每週進行檢測。拜登也強制要求醫護人員、聯邦承包商和聯邦工作人員注射疫苗,如果他們拒絕,將面臨紀律處分。總統在白宮演講的宣佈,影響社會方方面面,也反映拜登對大約 8000 萬有資格獲得注射但沒有得到注射的美國人深感沮喪。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9/us/politics/biden-mandates-vaccines.html
*【拜登加強推動疫苗施打是為美國經濟而戰】
拜登總統積極擴大接種疫苗數量阻止Delta傳播,因其拖累了經濟復甦,餐館、航空和其他服務資料顯示,近幾周,直接性消費縮減。儘管消費者和企業,沒有像2020年春天疫情嚴重時,那樣嚴重的縮減開支,但該病毒仍威脅著經濟復甦。與前幾次浪潮相比,對商業活動施加限制的州和城市要少得多,政府官員誓言,美國不會回到“封鎖或關閉”狀態。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9/us/politics/biden-vaccines-economy.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拜登總統宣佈的新疫苗要求,得到了渴望減緩冠狀病毒傳播的醫生們的讚揚,專家們的警告,這“太少且太晚了”。而共和黨成員則譴責這一舉措“違憲”。
#在拜登政府表示,將取消50萬美元的救災貸款上限後,中小企業將可從聯邦政府申貸最多200萬美元。
#拜登總統呼籲各州在冠狀病毒病例激增的情況下,採取更積極的措施讓兒童繼續上學,呼籲州長要求所有學校僱員接種疫苗,並呼籲各地區實施更定期的檢測。
#洛杉磯強制要求 12 歲及以上的學生接種疫苗。
#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佛奇博士告訴政治新聞網站 Axios,冠狀病毒感染率是結束大流行所需的十倍以上。目前,美國每天大約有150,000 例新感染病例。
#非洲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主任表示,一些富裕國家提供加強注射的決定將阻礙低收入國家獲得冠狀病毒疫苗,並認為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沒有免疫力低下的健康人需要接種疫苗。額外的注射。在包括德國、法國、以色列和美國在內的富裕國家,向某些弱勢人群(包括老年人)和公眾提供額外劑量的勢頭越來越大。
#去年年底,聯邦政府的首席死亡統計員收到了令人震驚的發現:一份死亡證明稱,有人於 2020 年 1 月死於 Covid-19,這一啟示將提早了該病毒在美國傳播的時間。
#澳洲航空成為首批要求國際乘客接種疫苗的航空公司之一。
#一名法官發出禁令,以結束華盛頓州學區的反蒙面抗議活動。
#從 10 月 1 日起,蘇格蘭將需要疫苗接種證明才能進入擁擠的場所。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9/09/world/covid-delta-variant-vaccine
*【喀布爾機場重啟國際航線,塔利班允許美國護照持有者和外國人離開】
自美國的撤離行動結束以來,第一架民用航班於週四離開阿富汗,抵達卡達首都杜哈。機上載有100餘名來自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的旅客。塔利班表示,美國人或其他外國人將被允許離開,但尚不清楚數萬名有資格獲得美國簽證的阿富汗人的命運。阿富汗過渡政府新總理重申,任何曾與美國一起工作的人將獲得大赦。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9/world/asia/taliban-americans-afghanistan.html
*【9·11恐襲20年:我們“永不忘記”的是什麼?】
每當人們在帽子、旗幟或汽車後面看到“永不忘記”這句話時,都會猛然想起9·11那一天。20年過去了,紐約人選擇記住什麼,或者忘記什麼?這裡是他們的故事。
https://cn.nytimes.com/usa/20210909/9-11-new-york-remember/
*【專欄:拜登,又一個失敗的總統】
拜登本應恢復白宮的尊嚴,卻成為固執但搖擺不定,雄心勃勃但無能的象徵。美國迫切需要避免又一段失敗的總統任期,拜登的表現令人擔憂。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10909/biden-failed-afghanistan/
*【朝鮮慶祝建國73周年,舉行午夜閱兵】
參加遊行者包括預備役軍人、員警、工人和醫務人員。金正恩身穿西裝,身材明顯消瘦。他沒有利用這一機會發表激烈講話或展示新型導彈,升級與美國的衝突。分析認為,本次閱兵式的目的在於展示實力,增強防疫工作的士氣。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9/world/asia/north-korea-parade-covid-sanctions.html
*【美國司法部就“最嚴墮胎禁令”起訴德州】
司法部認為這項法律違憲。此前最高法院沒有採取行動阻止該法案通過,但也沒有就其是否符合憲法做出裁決。通過將這一問題置於訴訟的核心,司法部將迫使最高法院表態。如果大法官選擇審理此案,可能會導致不同的裁決。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9/us/politics/texas-abortion-law-justice-department-lawsuit.html
*【巴西總統禁止社群網路刪除特定內容】
波索納洛此前宣稱,他會輸掉明年大選的唯一原因將是投票舞弊。但民調顯示,如果現在選舉,他將下臺。波索納洛一直把社群媒體當作擴音器來推動他的政治運動,並成功當選。分析人士稱,巴西的新規似乎是首個限制科技公司控制網站內容的國家政策。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9/world/americas/bolsonaro-social-networks.html
*【新新世界專欄 | “開倒車”?中國弱化英語教育意味著什麼】
上海取消小學英語期末考試等“減負”政策認為是當局對英語和西方影響的抵制。中共正在加強意識形態控制和民族主義宣傳,弱化英語被許多人視為遠離開放世界的又一步。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10909/china-english/
*【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即將達成全面合併】
俄羅斯總統普丁為他在白俄羅斯四面楚歌的獨裁盟友,提供了一條新的生命線,承諾提供便宜的天然氣和超過6億美元的新貸款,作為推動後蘇聯鄰國更緊密融合的一部分。普丁和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過去一年中六次會面,敲定了拖延已久的整合計劃,一些分析人士推測,這代表兩國即將進行全面合併。兩位領導人宣布了這樣一個計劃的輪廓,但重點是調整兩國經濟,同時擱置棘手的政治問題。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9/world/europe/russia-belarus-putin-lukashenko.html
清末 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衝突 點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827紐約時報
*【喀布爾機場自殺式炸彈炸死數十人,包括13名美軍】
就在西方國家警告,伊斯蘭國即將發動襲擊,提醒民眾遠離機場幾個小時後,週四,阿富汗主要機場外的人群中發生了兩起爆炸,造成數十人死亡,其中包括至少13名美軍。這起襲擊是由至少兩名自殺式炸彈手發動的,地點就在數千名外國公民和數萬或數十萬名阿富汗盟友要逃離的唯一途徑。阿富汗官員對首都喀布爾國際機場的死亡人數給出了不同的估計,從至少30人死亡到60多人,從120人受傷到140人,而塔利班發言人則列舉了至少13名平民死亡,60人受傷。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6/world/asia/kabul-airport-bombing.html
*【即使經過長達20年的戰爭,恐怖分子自殺式攻擊仍是強大的威脅】
在塔利班重新掌權之前,反恐專家們就一直有著清醒的噩夢,阿富汗將成為恐怖組織的肥沃土壤,尤其是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週四,伊斯蘭國聲稱在喀布爾發生了兩起爆炸,造成數十人死亡,其中包括至少13名美國軍人,更加劇了人們對噩夢迅速成為現實的擔憂。阿富汗最受歡迎的電視頻道之一Tolo的所有者Saad Mohseni說:“我無法告訴你這有多令人沮喪和沮喪。”感覺又回到過去更多的爆炸,更多的襲擊的常態。美國及其國際盟友,20年來為打擊恐怖主義而採取的軍事行動,使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付出了沉重代價,但但事實證明,這兩個組織演變成分散的組織,不斷在全球尋找新目標,將他們的暴力極端主義付諸行動。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6/world/asia/Afghanistan-isis-qaeda.html
*【阿富汗爆炸實時更新】
#拜登總統強力譴責在喀布爾機場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該襲擊造成至少13名美國軍人死亡,另有18人受傷,並表示美國公民和盟友從阿富汗的瘋狂撤離將繼續進行,並承諾追捕那些應對該事件負責的人。
#喀布爾機場周圍的岩石區爆炸後一片混亂。兩起爆炸撕裂了試圖逃離阿富汗的人群,造成數十人死亡,數百人受傷,其中包括美國軍人。塔利班譴責這次襲擊,美國官員表示,鑑於塔利班希望保持有序撤離,他們認為該組織並非幕後黑手。應是slamic State Khorasan或ISIS-K(該恐怖組織在阿富汗的分支機構)所為。五角大樓聲明中說,這是2020年2月以來,有美軍在阿富汗遇害。
#喀布爾襲擊事件讓人回想起十年前美軍在阿富汗最致命的一天。在奧薩馬賓拉登被殺僅僅三個月後,美國軍隊在阿富汗長達兩年的戰爭中,遭受了單日最大的死傷。2011 年 8 月 6 日,叛亂分子擊落了一架運輸直升機,造成 30 名美國人和 8 名阿富汗人死亡。
#剩餘的美國公民繼續準備撤離。美國國務院聲明認為,仍在阿富汗的大約1,500 名美國公民中,大多數人截至週四已經離開該國或準備撤離。在最後一天,又有 500 人自稱是美國人,現在正在接受審查以核實他們的公民身份。從8月14日,一項分析確定了大約6,000名美國公民居住在阿富汗。到週三,約有4,500人已被美國軍方和政府包機從喀布爾國際機場空運撤離。
#自從塔利班於 8 月 15日占領喀布爾以來,退役空軍軍官John A. Bradley中將和他的妻子簡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向各個政府機構提交大量文件,以幫助大約 500 名阿富汗人試圖撤離該國。
#土耳其軍隊正在從阿富汗撤出,他們在過去六年裡,一直在喀布爾國際機場駐紮,在自殺炸彈攻擊恐攻後,他們也放棄繼續在美國撤軍後留在阿富汗的計劃,而且即日起撤軍,不等到8/31。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8/26/world/afghanistan-taliban-biden-news
*【賀錦麗承諾美國為阿富汗婦女和兒童提供幫助】
賀錦麗結束東南亞之行,稱美國繼續關注南海問題,但無意與中國發生衝突。賀錦麗還承諾,美國將與盟友一道保護阿富汗的婦女和兒童。賀錦麗此行凸顯出中美在東南亞的影響力之爭:在她抵達最後一站越南前,北京曾派遣特使會見越南總理,並承諾捐贈200萬劑新冠疫苗,這是美國捐贈規模的兩倍。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6/world/asia/kamala-harris-vietnam-afghanistan.html
*【拜登與以色列總理的會面因喀布爾自殺恐怖攻擊推遲】
拜登原定於週四在白宮會見Naftali Bennett,喀布爾機場爆炸發生後,兩人的會議被推遲到週五。這是貝內特上臺以來首次訪問美國。此次會晤議程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將是情報議題。拜登承諾重新加入伊朗核協議時,以色列前總統納坦雅胡曾下令減少情報共用。此前德黑蘭基本上消滅了美國的間諜網路。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6/us/politics/biden-naftali-bennett-israel.html
*【部分藥瓶被污染,日本停用約160萬劑莫德納疫苗】
八個疫苗接種點的近40罐藥瓶被發現存在污染物。尚不清楚有多少人接種了污染疫苗,目前還沒有出現不良後果的報告。據當地媒體報導,厚生勞動省官員稱,污染物質可能是金屬。這一問題出現之際,日本疫情正急劇惡化。上週五,全國確診病例首次突破2.5萬例。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6/world/japan-moderna.html
*【美國最高法院終止拜登政府的租戶驅逐禁令】
這最高法院駁回了拜登政府最近暫停驅逐的決定,原本拜登是以行政命令對租戶提供保護。現在最高法院的裁定將造成數十萬美國人面臨被趕出住家的危險。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6/us/eviction-moratorium-ends.html
*【美國面對最嚴重的病毒激增,奧勒岡州恢復嚴格的監管】
國民警衛隊已經部署。醫護人員正在請求幫助。現在,該州正在為所有在公共場所聚集的人訂購口罩,即使是在戶外。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6/us/oregon-coronavirus-masks-ted-wheeler.html
*【美國政府的處理措施使田納西州無法躲避致命洪水】
上週末在田納西州造成至少20人死亡的洪水,以驚人的速度和力量釀災,這似乎說明了,隨著氣候變化的加劇,保護人們免受爆炸性暴雨的影響是多麼困難。仔細觀察風暴發生前的幾天、幾年甚至幾十年所發生的情況可以發現,政府對於防災一系列決定,在何處以及如何建造、何時更新洪水地圖、是否加入聯邦洪水保險計畫以及如何警告危險的洪水都無法讓居民預防如此強大的洪水。氣候和災害專家以及州和聯邦資料的審查表明,各國政府在適應日益增長的威脅方面進展緩慢,未能採取措施共同減輕損失。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26/climate/tennessee-flood-damage-impact.html
*【誠招駭客:中國如何“升級改造”國家間諜機器】
一份聯邦起訴書顯示,中國政府駭客活動開始從私營部門招募人才,這也催生出一批新駭客:將傳統間諜與商業犯罪混在一起,擁有北京支持,但未必受北京控制。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10826/china-hackers/
清末 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衝突 點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立陶宛,這個瘋狂的小國!(稱讚意味)】
標題絕對是正能量,來源是中國網友和官媒們現在一片狂罵立陶宛(https://reurl.cc/7rzNlb )。我們原本下的標題是:「從中國召回大使看立陶宛的價值外交。」在中國強大的壓力下要公然忤逆,的確很瘋狂而且很勇敢,不是嗎?且看我們分析立陶宛這樣的勇氣是怎麼來的。
今年六月份,立陶宛宣布捐疫苗給台灣,七月份,台灣與立陶宛雙方宣布將互設代表處,而且台灣要在立陶宛設立的代表處名稱為:「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立陶宛外交部在新聞稿當中甚至以「國家」稱呼台灣(https://reurl.cc/og4Xaq )。當時我們就提到,中國一定會有動作反制,不然面子實在掛不住。
現在新聞來了。八月十日,中國外交部發布聲明表示,決定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政府召回駐中國大使。
「近一段时间,立陶宛政府不顾中方反复交涉,晓以利害,宣布允许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此举公然违背中立两国建交公报精神,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我们敦促立方立即纠正错误决定,采取切实措施,消除恶劣影响,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都是很耳熟能詳的台詞)
▍中國召回大使的解讀
本站住海編分析:撤大使的重要性在於大使本身的象徵意義;沒大使不代表兩國沒來往。美國不派駐中大使,美國照樣能派副國務卿訪問溝通。但是有大使的話,有什麼不滿就能隨時叫大使來罵了,畢竟大使本身就代表派駐國。說實在的,台灣在東歐不是只有立陶宛一個代表處;拉脫維亞和波蘭都有。就算真的以台灣為名,撤大使的確有點多了。這種動作除了有戰狼味道,也可能是欺負立陶宛小,想殺雞儆猴。
就撒回大使這個動作來看,以前常見到的案例是,若以色列在巴勒斯坦有什麼大動作的話,埃及和約旦就會召回駐以色列大使。這幾天因為衣索比亞拒絕蘇丹調停提格雷戰事問題,蘇丹也召回駐衣索比亞大使。
從美國的例子來看,就算美中關係緊張,最多也就是撤「領事館」,並沒有正式召回大使。而最近的方式是採用輕微一點的大使退休「延遲不派任」的方式,降低使館最高代表層級。撒回大使之後的下一步,理論上來看,如果關係再緊張一點就是撤使館甚至撤僑,那基本上就準備打仗了。
▍立陶宛的回應
對於中方的要求,立陶宛也發出聲明表示:「對中方此舉感到失望(disappointing)」。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帥哥部長)說,「我們已經得知中方傳來的訊息,為此感到遺憾。我們還在考慮接下來會怎麼回應。我們尊重(respect)『一個中國』原則,但我們也有自己的政策要走,與台灣發展雙邊互惠的關係這樣的政策不只是立陶宛有,全球有很多國家都是如此。」
有趣的是,在路透社報導(https://reurl.cc/O0KR0r )當中,藍斯柏吉斯提到說「立陶宛有自己的政策要發展」,但在簡體中文版的報導(從北京發稿),這句話變成「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我們決心和歐盟及世界上其他許多國家一樣,發展與台灣的互利關係」。
「一個中國原則」其內涵除了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表明「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個原則對台灣來說當然是不能接受。而事實上,世界上直接明白「承認」(recognize)這個原則的國家並不多,而且所有主要大國也都沒有「承認」這個原則,多半只要表明「知道」(acknowledge)或是像立陶宛這樣「尊重」(respect)中國的立場。
🗞 美聯社的報導當中,藍斯柏吉斯的用語是「尊重」。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美聯社的原文報導,他們quote出來的部份比較長:The Lithuanian Foreign Ministry expressed regret over China’s actions, and stressed that while respecting the “one China” principle, it stands ready to develop mutually beneficial ties with Taiwan, just as many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do.(https://reurl.cc/zenKAp )
▍美國的回應
立陶宛和中國互撤大使的新聞持續發酵,在十日的國務院記者會上,記者也問發言人對於這兩國目前發展有什麼看法。國務員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表示,美國將與立陶宛這個北約盟友站團結一致,且譴責中國的報復行為。普萊斯告訴記者,每個國家都應該要能在沒有外部威脅的情況下,制定其各自的「一中政策」,因為美國就是這樣。他進一步說:「我們支持我們的歐洲夥伴和我們的盟友和台灣發展互惠的關係,並抵制中國的恫嚇行為。」
除了回應記者問題之外,普萊斯不忘提醒大家,台灣在公衛、先進製造,以及民主治理上佔全球領導者地位,這些都是國際社會,包括美國,和台灣往來能夠受惠的一小部分領域。
最後記者提問,如果其他國家考慮在其國內設台灣大使館,美方是否支持?普萊斯說:「我們支持交往」。
▍立陶宛的價值選擇
我們先前提過,立陶宛面對一個外來強權侵略的經驗相當豐富。歷史上,立陶宛獨立了兩次,第一次是在1918年,只是當時獨立後立陶宛仍不斷受到蘇聯的騷擾,例如蘇聯一直試圖分化立陶宛與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的關係。到了二戰期間,立陶宛在納粹德國和蘇聯於1939年劃分各自的勢力範圍時被歸屬納粹德國,但又在後來的美蘇互不侵犯條約中改分給蘇聯。立陶宛的第二次獨立是在1990年,當時蘇聯的戈巴契夫一度出兵想要鎮壓這場運動並以經濟封鎖作為威脅,但過程中因為受到國內龐大的壓力而使立陶宛最終順利脫離蘇聯獨立。(外交部帥哥部長的祖父Vytautas Landsbergis即為宣布獨立時的國會議長,後來出任首任的國家主席)
立陶宛第二次獨立也是另一個挑戰的開始。可能是不堪長期受到蘇聯的影響,立陶宛在獨立之後想加入歐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西方陣營的聲音就從來沒有斷過,這也成為他們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標。2004年立陶宛順利加入歐盟和北約,但也迎來與俄羅斯的衝突和誤解。令他們憂心的是,當時立陶宛是歐盟國家對俄羅斯經濟和能源依賴最深的國家,此外即便立陶宛不與俄羅斯直接接壤,但俄羅斯在立陶宛的西南部有塊「外飛地」(exclave,一國領土部分位於他國國境內而與主要領土不相連)叫作加里格寧勒(Kaliningrad,這裡住著許多俄羅斯人也曾經高度軍事化),立陶宛似乎注定離不開俄羅斯的影響範圍。
即便在經濟和地緣上對俄羅斯十分脆弱,但立陶宛的態度是十分明確的。2006年的民調顯示,有超過一半的立陶宛民眾認為俄羅斯對立陶宛不友善,而有超過六成的人對西歐國家抱持正面態度,這也使得親俄政黨在立陶宛幾乎沒有生存空間。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爆發後,立陶宛向西方世界證明他們長期對俄羅斯侵略的擔憂是對的,此後立陶宛增加國防預算,在短短幾年便在2018年達到北約規定的2%門檻。而在能源問題上,由於立陶宛很早就開始解決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重度依賴與歐盟等西方國家合作,也大大增加了能源進口的多元性。
由此可見,立陶宛外交部長會特別強調「熱愛自由的人們要一起守護」,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在歷史上立陶宛始被迫面對有領土野心的俄羅斯(和前蘇聯)的威脅。2020年六月,由兩位重量級的反對黨國會議員所寫的,題為「Lithuania- it’s time for choosing」的文章指出(https://reurl.cc/2rRVMa ),中國對政治異議份子及少數民族新疆人的迫害、對中國社會的監控、對香港施加的國安法、對台灣的軍事行動等,顯示中國正重蹈極權的覆轍。最後也提到立陶宛必須選擇可以讓國家安全跟繁榮的國際規範,包括二戰後所建立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決等規則。「中國,就像是俄羅斯的前身,正在挑戰基於國際法的和平秩序」,作者寫道。值得一提的是,這篇文章一共提到台灣八次,並建議立陶宛應該全面與台灣建立關係並且在國際社群上支持台灣、承認她是一個事實上(de facto)的民主國家。
這篇文章當時在立陶宛國內受到熱烈討論,在經過十月份大選之後,兩位共同作者後來在年底時就任正副外交部長,一位即是藍斯柏吉斯,另位作者是時任國會議員、後來就任外交部副部長的Mantas Adomėnas。2020年末,立陶宛公布他們將追求「以價值為主」(value-based)的外交政策,似乎已預示了立陶宛接下來要走的道路。
台灣與立陶宛的狀況有些類似,在外部有一個強國威脅,對於這個強國在政治和經濟上又無法完全脫離他的影響,也同樣被迫在西方民主自由與鄰國的威權國家間做選擇。只是在國內,立陶宛人似乎比台灣人更早接受相對較弱小的國家得選邊站的事實,而提早做了更多的準備。或許是因為類似的國家情結,支持台灣對立陶宛來說既合理也符合他們的外交路線。雖然立陶宛外交部的聲明中重申,在「尊重」一個中國原則的狀況下,他們「決意」如同其他國家與台灣建立互惠的雙邊關係,但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是否等同於立陶宛所認知的一個中國原則(例如,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就立陶宛將比照她在其他國家大使館的配置在台灣設立代表處,以及在多次場合將台灣稱為國家這點來看,立陶宛與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不太可能是相同的,比較像是「一中政策」。再者,歐盟其實如同美國有自己的「一個中國政策」,而不是全盤接受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歐盟對外事務部發言人馬斯拉里(Nabila Massrali)表示,根據這個政策在台灣設立代表處(而非大使館)這點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當然除了價值選擇,立陶宛在經濟上與中國相對疏遠(中國僅是立陶宛第22大出口市場)也會是她決定與台灣深化關係的原因之一。
最近,立陶宛和中國在白俄羅斯的議題上面針鋒相對,更加深了民主與獨裁對峙的價值分歧(文已太長,先簡略帶過)。今年五月,立陶宛宣布退出中國倡議推動的「17+1合作機制」,原因除了白俄羅斯的爭議之外,還有在互動過程中發現中國並未兌現投資和出口的承諾,再加上先前的香港反送中事件和COVID-19疫情爆發,而讓立陶宛對中國產生戒心。立陶宛現在的態度很清楚:17+1會造成歐洲分裂。
正如中國在經濟上只要遇到有其他國家或公司對台灣「正名」便必定採取經濟脅迫手段,無論效果是否有限,中國針對立陶宛在台灣設立代表處所做的外交動作的「止血」意味可能遠過於「懲罰」,也就是中國不得不殺雞儆猴,以防更多國家採取立陶宛模式與台灣建立實質的外交關係。畢竟在歐中關係的惡化下,不是只有立陶宛一個歐洲國家會對台灣採取相似的政策(日前捷克宣布捐疫苗給台灣,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未來,我們或許可以期待與更多國家發展實質的政治或經濟雙邊關係(當然,能夠用「台灣」為名是最好的)。
✨ 觀測站傳送門:https://linktr.ee/us.taiwan.watch。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pros.si/ufjkk。
清末 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衝突 點 在 第二章西力東漸下的晚清身體世界 的相關結果
一理論架構的有效性,但鴉片戰爭仍舊被牢牢地視為開啟中西交流新頁與. 中國從傳統走向近代的分水嶺。4 ... 蔣夢麟在美國留學六年,應是清末民初最深入瞭解西方文化. ... <看更多>
清末 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衝突 點 在 清末與西方列強發生了什麼樣的問題?並對中國產生了哪樣的 ... 的相關結果
除獲得這些領土外,西方國家還將中國本身劃分成若干勢力範圍;在這些勢力範圍內,列強的政治和經濟最高權力得到承認。這樣,雲南和印度支那邊境地區變成了 ... ... <看更多>
清末 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衝突 點 在 第一次鴉片戰爭 - 維基百科 的相關結果
戰爭以英國對華出兵為全面爆發,最後以清朝戰敗、簽訂《南京條約》告終。此場戰爭是近代西方國家對中國發起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船堅砲利迫使清政府打開閉關鎖國的大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