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laimer⚠️:跟之前的一樣,這篇文只是個簡單的回顧,一定會有疏漏,先說抱歉,本週這三篇文只是個粗陋的酌古斟今,並不是為昔日鍍金的。總之 #musicboleh #就醬聽音樂 X MELODY #鑫光大道 Mei Sim 雲鎂鑫
2011-2020
2011年,iPhone已經進入第三代3GS,智慧型手機開始普及化,2012年,Facebook在美國上市,馬來西亞人在FB上的時間開始越來越長,2013年,Spotify登陸馬來西亞,數位媒體崛起,唱片實體銷量越來越差,音樂製作門檻變低,數位音樂工具越來越普及,90後與千禧一代邁向成年,數位生活逐步實踐....是一個變化極大的十年。
2012年, 宇田出道,首張專輯主打歌〈雨是甜的〉在各大電台熱播,同年,Fuying & Sam出道,〈分開以後〉在電台熱播,並獲得MACP大馬音樂創作人版權保護協會最高點播率中文歌曲,隔一年的〈全世界都以為我們在一起〉再獲此獎。
2013年,資深音樂人Fred Chong創立WebTV asia,黃明志為相關唱片公司Prodigee Media旗下早期的歌手。
2014年,四葉草出道,2015年〈好想你〉成為現象級的洗腦歌,更多人開始往數位平台發展,無唱片公司背景的歌手與作品開始湧現。
2014年,Anna莊啟馨掙脫了流行音樂模式的桎梏,發行了《Tack》,奪下娛協獎最佳獨立音樂專輯獎。隔年,鄭可望籌備Aki黃淑惠的個人專輯,在過程中決定投入發展馬來西亞原創音樂。並在2016年與中國夢想當然音樂文化傳播簽署了協議,接下來幾年發掘了很多新歌手與音樂人,發表的歌曲可能上百首,其中,Ryota片山涼太是這一波新浪潮裡的佼佼者。
2015年,黃明志《亞洲通殺》發行,隔年入圍第27屆台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之後,〈漂向北方〉面世,2017年憑《亞洲通車》再次入圍台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至此,黃明志已證明自己是現象級創作歌手。
2015年,許多年輕歌手,比如Danny許佳麟、Justin吳宗翰等等(真的還有很多名字但至此我已有點不知從何寫起,抱歉啊各位),相繼以網路平台為基地,頻密發表翻唱或原創,獲得極大的迴響。
2016年,蔡恩雨的翻唱作品在Youtube上爆紅,差不多這一兩年左右,李志清進入WebTV Asia擔任製作人,而在台灣的陳威全也跟WebTV Asia合作,此時,這家MCN公司或許就是擁有最多流量歌手的馬來西亞公司。而WebTV Asia創辦人 Fred Chong,早在千禧年的第一個十年就看到音樂在網路上的未來,並創立了Music4Nothing,與一群音樂人與歌手合作,包括張智成、鄭可望、陳豪...等人,推出“免費音樂”的概念...但一直遲至創立Web TV Asia,才真正有了營利模式。
2016,抖音面世,多首被稱為“抖音神曲”的作品啟發許多人,紛紛在類似平台上發表作品。
接下來的幾年,馬來西亞樂壇處於一個混沌的轉變期,這十年裡出現很多歌手,比如顏慧萍、Orange陳慧恬、雲鎂鑫、李佩玲、郭文翰、碰碰姐弟、劉漢傑、李佳薇、林文蓀、車志立、王思涵、黃若熙、 賴淞鳳、蘇盈之、李幸倪、郭修彧、菲道爾、Dato Maw、楊莉瑩、Babychair、王子慧、Shelhiel......等等等等,有的是選秀背景,有的是網路背景,也有更多的獨立音樂人浮上水面,這些標籤只是圖個方便,其實界線是越來越模糊了,這是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年代,雖然不至於每個單位都有平等的資源,但只要事情做對做滿,機會都變大了。
2016之後的大馬中文樂壇,我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他是一大塊混沌的麵團,裏面有很多蠢蠢欲動的東西,抖音元素、獨立元素、流行元素、電音元素、嘻哈元素....等待被揉成屬於這個世代的形狀,我不覺得有人預測的來,只知道這一群人,新或舊,不管我有提及或忘了提及,我看到的或是我目光短淺看不到的,都有個變數很大的未來。我們除了歌手,還冒起了許多幕後人,也都具備做出全亞洲爆紅的作品的能力(爆紅在我這一篇文裡是其中一個方便的指標,得獎是另一個,當然還需要從很多角度去評價),你看〈刻在我心底的名字〉?除此,還有許許多多優秀的音樂人與作品有待被發現以及被欣賞。
我們期待的百花齊放可能已經發生,不同的品種都會有不同的擁戴者,當中一定會有一些是“全世界都在瘋傳但你又不覺得怎樣”的,也有孤芳自賞的,把這些當成品味的敵人好像也不太對,這不過是市場選擇的結果。這個世代,我們若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資源與工具,差了些什麼呢?一定會有人覺得以前比較好,我很認真去思考過,其實只是每個世代有每個世代要聽的歌革的命,10年後又會有人懷念今天。若沒發現一切都在進步中,可能是腳步緩下來了,又或是到了另一個階段,所有的now都不太能有共鳴了。
接下來一定是異軍突起的,想個辦法串聯起來吧,馬來西亞的主場,無法靠支離破碎的力量撐起來,但我也不盡然是個和平主義者啦哈哈,當然可以對不喜歡的繼續保持距離。總之,這一週的三篇,不過是自己個人記憶與觀點的一個簡短重整,至於意義是什麼?嘿,還有很多故事呢。而目前,只想為 #musicboleh #就醬聽音樂 服務,希望對的資源能找到對的人吧。
「清淞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清淞評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清淞評價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清淞評價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清淞評價 在 清淞mobile01的實價登入和評價 的評價
- 關於清淞評價 在 淡水紅樹林-房事討論區(第5頁)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清淞評價 在 [請益] 淡水紅樹林清淞社區請益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清淞評價 在 [心得] 宜蘭清淞溫泉家 | 清淞ptt - 旅遊日本住宿評價 的評價
- 關於清淞評價 在 [賣/新北/淡水] 清淞景觀套房468萬| home-sale 看板 - My PTT 的評價
- 關於清淞評價 在 淡水清淞溫泉會館 - Facebook 的評價
清淞評價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狀元資本家」張謇的商海生涯|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在中國歷史上,經科舉入仕是無數文人士子朝思暮想並為之奮鬥一生的目標,而狀元及第,更是科舉士人最高的榮譽,由此可以獲得令人炫目的功名利祿,光宗耀祖。但晚清有一位有幸考取狀元的讀書人,卻毅然決然地走上了荊棘叢生的創辦實業之路,並最終成為近代中國著名的實業家。他就是為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發展做出過卓越貢獻的張謇。
「實業救國」思想逐漸形成
1894年,磋跌科舉考場26年的張謇終於考中狀元,被授以翰林院修撰,取得了官員的身份。但令許多人不解的是,他卻並未借此在官場中尋求步步高陞,而是轉而投身於創辦實業。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狀元辦廠堪稱令人驚異之舉,但對張謇而言卻決非偶然。數十年在科舉試場中的多次受挫,使張謇耗費了不知多少心血,同時也使其對功名利祿趨於淡泊。最後一次應試純粹是出於孝道,其父隨後病逝,更使他感到「一第之名,何補百年之恨;慰親之望,何如侍親之終」。由是之故,張謇對做官看得愈益輕淡。與此同時,張謇的經世致用與愛國救亡思想日趨強烈。甲午一役中國慘敗於島國日本,深深刺激了張謇的愛國之心,仁人志士紛紛呼籲「設廠自救」,發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以抵禦西方列強的擴張滲透。張謇的「實業救國」思想此時也逐漸形成,促使他毅然走上了創辦實業的道路。
然而無論如何,當時的張謇以狀元和翰林身份而走上興辦實業之路,可謂是一種「情操」上的犧牲。從一向居於「四民之首」,而且以清高自命的封建士大夫群體中的一員,忽然轉而與長期被視為「四民之末」的商人為伍,這在一般士人看來似乎不可思議,他本人也不是沒有經過思想交鋒。張謇投身實業後,仍堅持「言商仍向儒」,始終以儒商的身份出現。他強調自己興辦實業是為了籌措經費發展近代教育,即由士林出發,經過商賈又回歸士林,這在當時可以說是在道義上尋求的一種依據。
創業過程困難重重
1895年,張謇聯合數位商董開始招股辦廠,其間雖經歷了無數的艱難曲折,但他始終未曾動搖。招募商股的過程十分艱難,張謇多次奔走於上海、武昌,有時連旅費都是靠賣字籌措。機器安裝之後,因資金短絀無法收購棉花,難以開工。張謇四處化緣,卻處處碰壁,最後還是依靠一部分地方公款支持,才使大生紗廠能於1899年開工。當時,正值土紗受排擠、機紗供不應求且價格上漲之機,因而大生紗廠開工後利潤較為豐厚,能夠站穩腳跟並得到進一步發展。
1901年,張謇又開始籌辦通海墾牧公司,希望將瀕於荒蕪的海灘改造成為近代棉紡織業的原料基地。這一舉措標誌著張謇的實業活動跨入一個新的階段,即從工業擴展到農業。創辦通海墾牧公司的過程同樣是困難重重,僅勘測地界、起草章程、籌集股金、解決地權糾紛、應對狂風巨潮等事宜,就使張謇心力交瘁,難以為繼。到1905年夏,好不容易建成7條長堤和一部分河渠,並開墾了7000餘畝土地,卻遭遇一場連續五晝夜的大風暴,一丈多高的浪潮將已建成的各堤全部沖毀,牧場羊群也幾乎完全失散,使籌建中的通海墾牧公司遭受毀滅性的打擊。但張謇並未因此氣餒,而是想方設法積極補救,在兩年時間內陸續修復被毀的各條長堤。到1910年,經過整整10年的艱苦創業,通海墾牧公司也終於建成。
商海生涯達到巔峰
1901至1907年是張謇商海生涯中的第一個高峰期。在此期間,他先後創立了19家企業單位,其中大多數是以大生紗廠為軸心,直接或間接為大生紗廠服務。1907年,大生紗廠召開第一屆股東會,決定將這19個企業單位合併,組成通海實業公司,由張謇擔任總理。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張謇又陸續投資創辦銀行、船棧、堆棧等十餘個企業,形成了一個以紗廠為中心、實力雄厚的大生資本集團。
辛亥革命後的1912年至1921年,大生資本集團在原有基礎上又得到進一步發展,張謇的商海生涯也隨之達到巔峰。由於大生一、二廠的利潤源源不斷且極為豐厚,為張謇擴張大生資本集團提供了資金條件。1914年在海門開始創建大生三廠,並且擬訂了建立四廠、五廠、六廠、七廠、八廠、九廠的龐大計畫。六廠於1919年開始籌建,但不久流產。八廠在1920年開始籌建。至1924年,大生一、二、三、八4個廠的資本總額已多達770餘萬兩。
除此之外,張謇還擴充了其他實業,尤其是在金融業和交通運輸業方面成效顯著。1918年開始籌辦淮海銀行,次年11月正式營業;所辦大達輪船公司先後自置江輪7艘,航行滬揚、滬海兩條航線;另外,張謇還創辦或協助創建了大昌紙廠、通燧火柴廠以及許多服務性的企業單位;鹽墾企業系統在這一時期也獲得空前發展,到1920年,先後成立了10餘個鹽墾公司。實業巔峰時期的張謇,身兼多個大公司的董事長、總理等要職,儼然成為近代中國實業界的泰斗。
熱心文化公益和地方社會事業
張謇在近代中國不僅以實業活動著稱於世,同時也以熱心文化公益和地方社會事業而聞名遐邇。他具有強烈的愛國之心,對地方自治以及文化教育和地方公益事業十分熱心。張謇曾說:「以國家之強,本於自治;自治之本,在實業、教育;而彌縫其不及者,惟賴茲善。」1903年,張謇在自己的家鄉通州創辦了師範學校,接著又興辦了通州女子師範學校,這在當時可謂開風氣之先。他意識到師範教育對於提高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加快國家近代化的進程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對創辦師範學校傾注了諸多心血。1904年,張謇又設立了「通州五屬學務處」,作為統籌推廣新式教育的具體辦事機構,並相繼興辦了一批中學和小學,1906年創建吳淞商船學校,1914年又創辦了河海工科學校。
在地方公益和慈善事業方面,張謇也曾經做出了突出的貢獻。1904年,陸續設立公共植物園、新育嬰堂;1905年,創建南通博物苑,此為中國最早建立的博物館;1909年,改良地方監獄,籌議設立導淮水利公司;1913年,開始修築軍山氣象台,3年後建成;1916年,創辦盲啞學校;1917年,所建圖書館和公園相繼落成;1919年,籌建更俗劇場;1920年,創設繡織局、女工傳習所。經過張謇的努力經營,南通逐漸從一個封閉落後的封建小城鎮,發展成為初具規模的近代新型城市,他本人也因此而獲得了很高的聲譽。
「偉大的失敗的英雄」
好景不長,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加緊了對中國的經濟滲透與擴張,從而對民族資本企業的發展形成強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張謇急於建立龐大的企業體系,投資領域過於寬泛,其結果不僅影響了大生紗廠的正常生產,還導致整個大生資本集團的惡性信用膨脹。
由於一直找不到解除困境的良策,整個大生資本集團的虧損越來越嚴重。到1925年,僅大生一廠的債務就已高達900餘萬兩,大約是其資本總額的260%。是年7月,上海方面的中國、交通、金城、上海四行和永豐、永聚錢莊組成債權人團,全部接辦了大生各廠,大生企業系統實際上已宣告破產,1926年,張謇在南通與世長辭。儘管如此,他用畢生精力創建實業、教育和社會公益福利事業的精神,卻廣受後人的好評和敬佩。1929年胡適曾為《南通張季直先生傳記》作序,稱讚張謇在近代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偉大的失敗的英雄,他做了30年開路先鋒,造福於一方,影響於全國,這種評價應該說是符合歷史實際的。一代儒商張謇的商海生涯,將永遠載入中國近代史的史冊,受到人們的敬重和紀念。
作者簡介
朱英,湖北武漢人,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辛亥革命時期新式商人社團研究》、《中國早期資產階級概論》、《晚清經濟政策與改革措施》、《商業革命中的文化變遷——近代上海商人與海派文化》等。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清淞評價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研究抗戰的時候,我突然注意到兩件事情。
淞滬會戰初期,國軍為了消滅上海的日本海軍陸戰隊而發起進攻行動。為了能夠速戰速決,除了調集德式訓練最徹底的87、88、36師之外,另外調及眾多炮兵單位進行支
援,這其中就有炮兵第10團。
絕大多數人應該對「炮兵第10團」這個番號並沒有什麼感覺,但往深裡研究,該團裝備了當時從德國進口的150mm野戰榴彈炮,是國軍中威力最大、技術最為新穎的火炮武器,為了使用這種重型武器,炮兵第10團還有裝備軍用卡車來做拖曳,對於當時裝備普遍落後的國軍來說,無疑是精銳中的精銳。
而當時炮兵第10團的指揮官是彭孟緝。
時間依舊是淞滬會戰,在最初的攻擊行動失敗後,日軍及國軍都發兵增援上海,會戰規模開始擴大。
國軍的增援部隊中,有一支部隊叫26師,隸屬於川軍系統。近年來有關抗戰的敘述,有句話叫「無川不成軍」,意思是四川部隊在抗戰中的表現英勇。
而當時26師的師長名字叫劉雨卿。
我猜有人可能已經知道我要說什麼了,如果還不清楚的話,我把時間快進到1947年,當時彭孟緝的官職是高雄要塞司令,而26師則改組為「整編21師」。
1947那一年,台灣爆發228事件。在該事件中,彭孟緝開炮攻擊暴動中的高雄,意圖維持秩序;劉雨卿率領整編21師,在台執行「清鄉」行動。這兩人在二二八事件中,大部分時間都是留下負面評價。
那我為何要把時間一直拉到兩人在抗戰的事蹟呢?
我想表達兩點:
1.
看一個人,不能只看單一時間點或單一事件中的表現,尤其是想評價他的時候(雖然我是支持蓋棺無法論定的後現代理論)。
比如說,定格在抗戰,上述兩人其實都持有正面評價,但二二八顯露他們的另一面;反過來說,在二二八被反面評價的兩人,在抗戰的軍事表現卻值得肯定。
2.
一個人的行為,通常都是長時間的累積而成。(這也是為何我說不能只看一個人的單一時間點,因為那往往無法探究前因,也就很難探究後果。)
我想說,國軍不是一群天生就對台灣民眾喪心病狂的人所組成,但他們的確來到台灣時,顯得非常格格不入,而這是一連串的時間及環境累積下形成的。
也正因如此,「我覺得」討論二二八,應該無法只探究1945年後的社會環境,而是需要更往前推,這樣我們能更了解當時台灣軍政掌權者的心態,導致他們當時所做出的決定以及行動。
其實我更想說的是,探究二二八,看來我需要去擴大視野,或是說盡可能的延伸探討好一網打盡。
為何想要這麼做呢?其實這僅是我對於這個歷史事件的遺憾,所以希望它能夠澄清,並對我們後人有所意義吧。
謹以此文提醒自己好好研究二二八。
圖片為:
左─彭孟緝、右─劉雨卿
清淞評價 在 [請益] 淡水紅樹林清淞社區請益 - PTT評價 的推薦與評價
去看了房子有點興趣但有幾個問題看看版上大大能否提供點建議1.這社區493户目前居然有43户要賣擔心自己有不知道的訊息當傻瓜2. ... <看更多>
清淞評價 在 [心得] 宜蘭清淞溫泉家 | 清淞ptt - 旅遊日本住宿評價 的推薦與評價
清淞 ptt,大家都在找解答。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6.51.103. 推pingying:清淞溫泉家我也去過說真的很棒!!! 122.126.48.69 07/28 11:10. ... <看更多>
清淞評價 在 淡水紅樹林-房事討論區(第5頁)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小弟日前買在紅樹林的清淞社區住了約兩個月還不賴哩成交價約每坪25左右大樓公設還不錯高層樓然後可以看到一些河景目前感覺到唯一的缺點就是分攤的公用電費有點高哩^^.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