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自私」的創作】
藝術作品或多或少呈現某部分的藝術家,也有藝術家(創作者)期望能以創作改變世界!但這一位畫家畫畫的原因只是因為~
#源於自我的需求
白俄羅斯共和國畫家安娜西沃里維奇(Anna Silivonchik)在上藝術學院時,找到一份藝術工作室的工作,她被要求在球狀玻璃花瓶上畫出相同的畫,三天後她就受不了而離開工作室。
在那之後安娜西沃里維奇決定,她要努力不做重複的作品,並認知到,自己並不想要以創作影響大眾,也沒有改變世界的宏願,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自己能從中獲得樂趣。
#生活周遭的故事
以獲得樂趣為出發點,因此她也不迎合一般口味以取悅大眾,不會刻意做出驚世駭俗的作品。在藝術創作上,她簡單的以生活中親朋好友的愛情、夢想、痛苦、失落及自己的思想感受為養分,不在此中執著於事物細節敘事的重現,而是感受平凡的日常故事所概括集體輪廓,並凝縮成主題,最終看見一幅圖像。
#繽紛的畫面
安娜西沃里維奇作品中各式圖像如從彩色圖紙上剪下,並且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拼合,就像藝術家本身的飲食習慣那樣,喜歡將看似不相容的菜色放一起吃,或在宴會上,先吃塊蛋糕,然後來點沙拉,再吃口蛋糕,或許很不同於一般人常規,但有其特色。
#反映自我體認的作品
具神話氣味的圖樣拼貼層次繁多、相互矛盾,展現她對於生活乃至世界似乎也帶著含糊、複雜、矛盾的體認。
畫面裡的每一張臉都可說是藝術家的部分肖像剪影。她以帶有諷刺意味的畫面表達出黑白、真假、美醜、善惡二分世界的虛假性,讓人反思看似善良可能從另一面看是邪惡的,而柔軟背後或許是堅不可摧的硬氣傲骨。
#BeautiMode #藝術 #安娜西沃里維奇 #AnnaSilivonchik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60的網紅兒童職能治療師 吳宜燁 All for Kid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任職於喜憨兒基金會的李慶家職能治療師,擁有醫療體系工作十年 社福體系七年的工作經驗。 ‘Snoezelen’起源於荷蘭,由荷蘭文的‘snuffelen’及‘doezelen’兩個字合成的,意思分別為呼吸及小睡。當初是Hulsegge和Verheul1987為Hartenburg教養院內重度及多重障...
源於自我的需求 在 兒童職能治療師 吳宜燁 All for Kid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任職於喜憨兒基金會的李慶家職能治療師,擁有醫療體系工作十年 社福體系七年的工作經驗。
‘Snoezelen’起源於荷蘭,由荷蘭文的‘snuffelen’及‘doezelen’兩個字合成的,意思分別為呼吸及小睡。當初是Hulsegge和Verheul1987為Hartenburg教養院內重度及多重障礙的住宿者所設計的,目的是使其休閒場所更有變化,‘Snoezelen’這個詞,用來形容這個人工化的設計場所,希望把放鬆及刺激的經驗透過多感官環境的佈置傳送出去Hulsegge &Verheul, 1987。‘Snoezelen’流傳到英國後,英國人取其意義以‘多感官環境’Multi-Sensory Environment來稱呼,並將其應用於特殊教育中Davies, 2002。
現況
目前多感官教室於使用上之稱呼有Snoezelen Roo與Multi Sensory Environment簡稱MSE兩種,台灣地區多感官引進約二十年左右,目前大多建置在身心障礙機構、社福機構、特殊學校、部分醫院...總數約八十多間,使用/操作人員也十分不同,作業模式亦然。多感官使用了許多職能治療相關的學理應用,例如:感覺統合、感覺註冊、行為改變技術...等,究竟多感官如何發揮作用?
多感官刺激訓練教室,多感官刺激訓練教室是透過精心設計的燈光、聲音與各式各樣精巧的高科技設施,營造出一個富有吸引力及舒適的學習環境,給予特殊需求學生各種充滿觸覺、前庭覺、本體覺、視覺、聽覺等各種感官刺激,並藉由教學環境與訓練課程的安排,學習探索環境、減緩不正常張力變化、減低學生焦慮不安的情緒,削弱不適應性行為、提升注意力、加強人際互動等,期望提供極重度的孩子更多學習刺激。
過去20年多感官環境Snoezelen廣泛地使用在智能障礙者兒童和成人的教育、治療、及休閒方面。連結到從情境和事件的探索發現的意思,多感官環境為考慮多樣化概念的一種技術。更早有瑞士的醫師、法國的教師等已在200多年前開始運用這樣的技術在醫療和教育方面。主要的考量有二 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一、智能障礙者需要被教育而非被安置在貧乏的機構環境,造成更多的感官剝奪。二、發展的發生是透過對環境自發性以及反映對結構環境價值的信念所產生的行動,這樣的行動也鼓勵感覺動作的改善。
多感官訓練教室促進多重感官經驗的接近機會。使用者也普遍地接受多感官環境對極重度和多重障礙者所提供的休閒功能。『休閒』廣泛地被接受擁有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的潛能,在英國將多感官環境同化為國民教育的感官課程,以完成更寬廣的特殊教育和治療目標。
文獻回顧與分享
大多數文獻多提及多感官之使用結果,鮮少提及操作過程與機轉,台灣部分相同,將陸續分享使用多感官多年的個案故事與發現,從多感官設計、施工、經營、操作、個案評估、分析、教案製作、成效追蹤。希望能讓大家有機會多接觸多感官治療對於服務使用者所帶來的益處。
源於自我的需求 在 顛峰心態(長版)-馬斯洛需求理論全新觀點| 讀書會| 心得PPT 的推薦與評價
... 自我 超越理論(散落於其未發表的論文中),結合關於依附、創造力等的最新研究,大膽啟用嶄新的「帆船」意象,提出不同於舊金字塔的 需求 層次模型,寫下 ... ... <看更多>
源於自我的需求 在 草莓老師的藝術教育- ~ 遊戲的角色扮演融合了兒童美術教學 的推薦與評價
當視覺藝術創作行為產生即是自我實現的內在心理歷程。依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中提到自我實現中的高峰經驗,自我實現一詞,源於早期精神醫學家高德斯坦(Kurt Goldstein,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