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美?】張叔平 美的服務
「有些東西對我來說是bad taste,但只要這個世界接受了,東西自然就會變得美麗。」
張叔平不僅是宗師,也是一個源頭。關於香港電影美術指導一詞,在1981年譚家明執導的《愛殺》才正式首度出現,由張叔平擔任。一直至今,張叔平這名字尤如美指殿堂的同義詞。
阿叔說,美指是跟導演提供一個服務,到今天,不是甘詞厚幣就可以輕易請得動他。反而他近年比較積極參與剪接工作,大部分都是扶植後輩,凡年輕的,凡低成本的,只要有運氣找到他,他有時間就會盡力幫忙。他認為自己生於香港電影最蓬勃的年代,享受過最豐盛的果實。現在行業衰落,他好想為電影行做點事。
今年是《阿飛正傳》三十周年、《花樣年華》二十周年,有幸約到阿叔在一閣樓房間見面,傾聽美藝心路。驚鴻一瞥,以為迷濛煙圈中的是周慕雲,還好,我們不用等到2046。
《美紙》從網絡延伸到紙本,今日,與你一同呼吸美藝,記錄時代美好。
Filmed by FUKHAHHA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llow us on:
www.instagram.com/artandpiecehk
#美紙 #美指 #ARTANDPIECE #ARTANDPIECEHK #張叔平 #WilliamChang
源頭同義詞 在 王中砥的「課間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文為即將於7/10刊載於「銀髮資源網」之專文
(王中砥)
《所謂的代溝只是有待溝通,所謂的世代只是視線所及的地帶 -跨世代職場倫理與溝通技巧》
撰文者:高雄張老師心理學苑講師、心理師王中砥
被邀約寫這篇文章,且主編告知撰述方向時,內心感覺挺有意思的。
首先來定義世代(英語:generation)是指用來劃分時間與群體的名詞。本文所稱世代 指的是 Y 世代(Generation Y),又叫千禧世代(Millennials)一般指1980 年代和1990年代出生的人。世代,就是指在某一段時期內出生的一批人群,他們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與探討的根基和影響力。在此範疇中,也有其相關的同義詞也在描述這個時期的世代特色,包括了:網路世代;或稱N世代(The Net Generation)和回聲潮世代(Echo Boomers,二戰後嬰兒潮的下一代)。
20年前同樣主題的同一篇文章,訴求的對象是年紀較長(戰後嬰兒潮到 X 世代)的企業「主管們」,如何面對網路世代的年輕員工(80後、90 後),在大量湧入職場成為勞動力的主流後,不同世代對不同價值觀與職業觀念的差異彼此間如何溝通與互動。20年後類似的文章再度執筆,對象卻是一百八十度的翻轉。當年的「員工們」而今可能已經成為了「主管 們」或老闆;當年的「主管們」也許已退休或被退休,當重新再回到職場,角色卻可能已經轉換成了「員工們」,成了本文主訴的對象了。過去的「管理者」而今成了「被管理者」。這不是風水輪流轉的因果,而是高齡化社會下台灣勞動力市場與職場必然的趨勢與現象。
《N 世代衝撞》作者唐.泰普史考特(Don Tapscott)在書中羅列新世代 8 大特質:
1. 講究自由
2. 喜歡創新
3. 最愛「客製化」
4. 凡事都要好玩
5. 追求速度
6. 習慣協同合作
7. 注重誠信
8. 習慣查證
這些鮮明的世代特徵,也必然會成為新一代「管理者」的普遍印記。我們這麼問自己:「以上特徵我有幾項?我懂多少?」相信多數讀者都是陌生的!如果這是年輕世代的普遍特徵,我們作為新一代的被管理者,或許活不出他們這樣的特質,但可以藉由對這些特質的理解,去減少彼此的陌生與隔閡。在管理學上有這樣的四個字:
人 事 管 理
我們試著用一條線來連結:
1. 管—人,理—事,這是20 年前的管理模式。當年藉「管人」來「理事」。
2. 理—人,管—事,這是現在或許到未來的管理模式。用「理人」來「管事」。這「理」也包含著「理解」、「同理」、「理念」、「理性」、「整理」等。
我們可以這麼說:網路世代的年輕主管喜好自由,不喜歡過多的約束,相對來說,員工的自主管理與自律,可以減少他們管理的機會,以免影響他們的自由。或許正是該世代在「領導」與「管理」上不同於以往的思維,但恰恰有很多中高齡工作夥伴們「想被管」,或不自覺的「想去管」。
對於一位55歲以上的職場工作者而言,再入職場並不是件令人陌生的事,因為職場經驗豐富、早已習慣,可這些「思維」往往是「慣性的陌生」,也是中高齡再職者對新工作不適應的源頭。筆者常在課堂上讓學員玩一個猜拳遊戲,兩兩一組連續猜拳,這本是簡單不過的遊戲,但要求猜輸者要去拍打猜贏者,這遊戲規則的改變就讓遊戲的本身變得「卡卡 的」,因為我們太習慣贏的打人、輸的被打,當「思維」改變時,即使原有熟悉到不行的猜拳「行為」,都有些不習慣了,這就是需要再去適應的地方。
不管你的就業動機為何,求職的需求是什麼?伴隨著的都是既有的工作「經驗」與職業「慣性」,甚至求職的方向、職務與過往的相關性,都會隨著你的入職一起回歸職場。當在面對比較年輕的主管與企業主時,經常會有著一種「我走過的路比你多」的想法,這是首要改變的心態之一。
許多年輕的企業主向筆者反映過,很多中高齡以上的求職者,能力、專業度都不差,但經常會表現出倚老賣老,以一種過來人心態自居。先不管專業技能如何優異,這種態度往往成為人員相處與管理上的困擾。所以,對於各位有著身經百戰職場經歷的讀者而言,心態歸零是非常必要的修煉之一,這雖然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卻是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每次談到中高齡、銀髮族就業,就不得不談到一部經典電影《高年級實習生》。在電影裡勞勃狄尼諾所飾演的男主角班,就是一位懂得心態歸零的實習生。曾在過往職業經歷中擔任過高階主管的他,40年從基層做起的職場閱歷不可謂不豐富。但從他願意去擔任一位高年級實習生開始,就在心態上做好了調整。從錄製面試的影像,到開放、接納新事務的心態,讓他得以在網路公司與一群年齡差距二個世代的年輕人一起共事,不僅成功地扮演好他的本職,也成為老闆與員工心目中的好員工,後來甚至成為年輕老闆所倚重的經營諮詢顧問。這 其中除了「心態歸零」之外,「狀態一百」更是他獲得肯定的關鍵。
先撇開年齡不談,在職場中的倫理與態度,往往是一個人工作能否穩定的因素。這與怎樣的世代與時代並無關聯,而是職場中本就該有的認知與價值觀。定義一個好員工,學歷與專業度固然重要,職業能力與工作態度更是關鍵,更何況現在很多的工作與學歷並無太大關係,專業職能與態度面反倒是用人與留人的指標。
記得電影裡,年輕老闆對這位高年級實習生並無好感,甚至對這實習生計畫也不感興趣,甚至還一度想將他調離現職。但男主角依然很清晰自己的角色,該上班上班,該下班下班,在工作時間裡絕不做與工作無關的事,即使老闆並未交付他做什麼,他也在等待,甚至主動詢問他要做什麼?當同事問他下班了為何不離開?他只輕描淡寫的說:「老闆沒離開,他又怎能離開?」這裡,筆者給大家「狀態一百」的具體建議就是「認份」。所謂的「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就是能「認清楚自己的本分」;而「當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鐘」更為重 要,也就是「認真於自己的本分」,這就是「認份」的意義與價值,更是職場中最為核心的 「執行力」,而非「執行例」。
當然,不同世代間本就有著屬於該世代的集體價值觀與世代現象,與其花大篇幅去著墨「世代差異」,不如用心去理解不同世代間本就有著不同與差異。人很容易在自我的認知當中期待他人的「認同」,當觀點無法認同時就會用「認知不同」、「價值觀差異」來合理化自己。事實上人與人間「理解」才是重點,我理解你與我的不同,但我不一定認同你,而理解本身已經可以讓關係靠近,至少不是彼此的緊張,而是互相的知悉。
「做好事就絕對不會做錯。」這是電影中一句十分振聾啟聵的話,幾乎已經涵蓋了職場中所有的核心價值。用大家熟悉的話來說,就是「做對的事」。當你做了對的事,會讓方向與效率提升;當你能「把事做對」,表示你有做事的方法與把事做好的心態。試想:有哪一位主管或老闆會雇用懶員工?即使是年輕世代的 BOSS也是一樣。
在此,再次把職場關鍵的九大核心職能羅列出來:
1. 團隊精神
2. 主動積極
3. 溝通協調
4. 工作熱忱
5. 負責任
6. 工作效率
7. 專業學習
8. 問題解決
9. 壓力忍受
這九大核心職能是跨越世代的,也是送給所有有心重返職場的銀髮工作大軍必須的裝備。
職場上沒有代溝,只有「有待溝通」的態度;職場上不分世代,只有「視線所及的地帶」。如果可以,把彼此的視界調校一下。你要的是一次華麗轉身的職場重返,不是去證明自己過去所擁有的輝煌職涯。如果重返會帶來更好的榮耀,那是生命的再一次揮灑。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能歸零,再老都是新手;能開放,多學都是本事。
源頭同義詞 在 榮格心理學星座塔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粉專把榮格心靈地圖後面的一些專有名詞打出來
我參考榮格心靈地圖本身的章節次序
重新排列一次
無意識 unconscious
在意識察覺外的心靈部分。無意識的內容由被壓抑的記憶與素材,如思想、意象及情緒等從未被察覺到的內容所組成。無意識分成個人無意識(personal unconcios)與集體無意識(collective unconcious);前者包含情結,後者則有原型意象與本能類群安居其中。
心靈 psyche
包含意識、個人無意識與集體無意識的概括性名詞。集體無意識有時被稱為客觀的心靈,因為它不是個人的或個體的。
自我 ego
意識的中心,也就是我。
自我意識 ego-consciousness
以自我或「我」為中心,由容易被接觸的思想、記憶和感情組成的心靈部分。
情結 complex
帶有個人無意識色調的自發內容,通常是因為心靈傷害或巨痛造成。
里比多 libido
可以和「心靈能量」互換的同義詞,與「生命原力」這個哲學概念有密切關係。 里比多可被量化和測量。
原型 archetype
想像、思想或行為與生俱來的潛在模式,可以在所有時代和地方的人類身上找到。
意象 image
某項客體如父母的心靈表象或形象,不可與實際的客體混淆。
原型意象 archetype image
人類共通的心靈模式,不論是精神的或是行為的。原型意象可在個人夢境,以及如神話、神仙故事和宗教象徵等文化素材中找到。
本能 instinct
心靈能量 (或者稱里比多) 的先天來源,以身體為基礎,是由心靈中某個原型意象塑造建構的。
人格面具 persona
個人與社會間的心靈介面,它構成個人的社會認同。
陰影 shadow
性格中被排斥和不能接受的面向,它們被壓抑,形成自我之本我理想和人格面具的補償結構。
心理類型 psychological type
兩種心理態度(attitude)(內向和外向) 和四種心理功能(function)(思想、感情、感覺與直觀)中各取其一結合,形成自我意識獨特的慣性方向。
內向 introversion
一種意識的慣性態度,偏好內省以及建立對客體縝密檢視的關係。
外向 extroversion
一種意識的慣性態度,喜好積極參與客體,並縝密的檢視它們。
阿尼瑪 anima
男性無意識中永恆的女性原型意象,他連接自我意識與無意識,並具有打鋼通往本我之路的潛能。 ( 自註: 有朋友幫我解釋,簡單的說就是理想型 )
阿尼姆斯 animus
女性無意識中永恆的男性原型意象,他連接自我意識與無意識,並具有打通往本我之路的潛能。
投射作用 projection
無意識心靈內容的外顯,有時是為了防衛的目的(如陰影),有時是為了發展整合的目的(如阿尼瑪和本我)。
本我 self
所有原型意象的源頭與中心,也是我們對結構、秩序與全體與生俱來之心靈傾向的源頭與中心。
全體 wholeness
窮一生歷程之發展,對心靈的複雜性與完整性所浮現的感覺。
超越功能 transcendent function
在自我意識與無意識間,因為夢的解析和積極想所創造出來的心靈連結,所以對後半生的個體化過程是很重要的。
類靈 psychoid
指稱心靈疆界的形容詞,其中一面和身體及物質世界交接,另一面則和「精神」的領域交接。
個體化 individuation
導致對全體覺察的心靈發展過程。不要與個人主義混淆。
補償作用 compensation
自我意識與無意識尋求平衡的自律動態過程,它也孕育了個體化和朝向全體發展的進步。
同時性 synchronicity
兩個事件的有意義巧合,一項是在內心的心靈事件,另一項則是外在物理的事件。
精神官能症 neurosis
自我意識中慣性的僵化偏執態度,以防衛心態和系統的方式,把無意識內容排除在意識之外。
精神病 psychosis
自我意識被氾濫的無意識所掌控的一種狀態,經常藉認同某種原型意象來護衛自己。
源頭同義詞 在 Dapat 的同义词有哪些?; Papan Tanda 的用法是什么? 的推薦與評價
马上订阅我的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c/aaron老师国语?sub_confirmation=11. ... <看更多>
源頭同義詞 在 【甚麼是美?】張叔平美的服務「有些東西對我來說是bad taste ... 的推薦與評價
... 源頭 。關於香港電影美術指導一詞,在1981年譚家明執導的《愛殺》才正式首度出現,由張叔平擔任。一直至今,張叔平這名字尤如美指殿堂的 同義詞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