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讀推薦~《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
藝術史上最知名的馬鈴薯或許首推梵谷1885年春天所作-《吃馬鈴薯的人》(The Potato Eaters)。
那年三月,梵谷老爹剛因心臟病去世,一向情感細膩的梵谷雖然傷心,卻沒有忘記成為畫家的志向。父親逝後不久,梵谷來到荷蘭南部布拉班特(Brabant)的紐南(Nuenen)小鎮進行創作與研究。為了證明自己有能力成為傑出的人物畫家,他捕捉當地農民最真實不加矯飾的面貌,甚至跑到農民家裡,畫下100多張各式各樣的肖像素描和兩張油畫。
《吃馬鈴薯的人》就是如此誕生。事實上,梵谷不只畫過這麼一次馬鈴薯。
=======================
從《吃馬鈴薯的人》可以見到,屋內陳設簡陋燈光昏暗,圍在桌邊的五位農民正在喝咖啡吃馬鈴薯。除此之外,並無其他配菜,看起來只有簡單粗糙的水煮馬鈴薯。這是布拉班特農民-德・格魯特-範・魯伊(De Groot-van Rooij)一家人的晚餐。
梵谷用灰暗色調描繪出農民生活的樸實艱辛,這些馬鈴薯甚至沒有削皮。他們都有著疲憊的面容和粗糙堅硬的雙手,得經歷風霜日曬辛勤勞動,才能從土壤得到足夠的食物果腹。
畫面和色調看起來既不討喜也說不上悅目,但人家是有遠大抱負的梵谷耶~他的人物畫才不想因循那些繪製達官顯要之往例,而是傳達靠天吃飯,以勞力獲取溫飽的踏實滋味。
熱情好客的農民可能還會邀請梵谷一同享用熱騰騰的馬鈴薯與咖啡,工作狂如梵谷,應該要等到手上創作告一段落,才會坐到桌前咬上一口馬鈴薯。冷掉的馬鈴薯其實做成沙拉也很美味(喂~)。
即使《吃馬鈴薯的人》由於用色晦暗沉重,不同於當時主流,或是人物比例明顯不符合透視法,都無損無梵谷自成一格描繪人物,進而書寫藝術史的能耐。
=======================
然而要是沒有「哥倫布大交換」(Columbian Exchange),《吃馬鈴薯的人》不見得會出現。
=======================
1492年10月12日,哥倫布(Cristóbal Colón,1451-1506)與船隊在歷經兩個多月的航行之後,穿越大西洋來到巴哈馬。
此刻他以為自己按照預定計畫抵達了亞洲,當地原住民也因此被他稱為「印地安人」(indios,西班牙語中的印度人),只是這些地理與人類學上的無知,相較於接下來美洲原住民即將面對的慘絕人寰屍橫遍野之慘況,一點都不算什麼。
美洲新世界與歐洲舊世界從此開始建立聯繫,無論是文化、經濟、種族、生態之間的差異,以及疫病彼此傳播,都大大改變了兩座大陸。即便這場接觸對於美洲原住民來說,傷亡絕對比獲益來得多。當年新大陸被哥倫布登陸後,最直接的結果是西班牙締造眾多殖民地,也為歐洲各國接下來的殖民經濟開了先鋒,同時讓美洲成為基督教亟欲征服的新對象。
1972年,美國歷史學者-克羅斯比(Alfred W. Crosby)教授透過生態觀點,將1492年哥倫布染指美洲大陸以來,東、西半球之間各項領域之衝突、影響與交流,所引發的明顯轉變,稱為「哥倫布大交換」(Columbian Exchange),這也是歷史學研究中,首度以生態觀點解讀昔年往事。
身為開路先鋒,向來得冒大不韙,克羅斯比教授當年同樣如此。《哥倫布大交換》一書那時不僅得苦苦尋求出版商印刷發行,出版後還得面對一連串負面書評,直到1990年代才逐漸進入主流。
=======================
一頭栽入《哥倫布大交換》,完全可以感受到豐沛充實的知識量與考證講究的眾多資訊。
舉個例子,全書共344頁,光是注釋和參考書目加起來便有113頁,很驚人吼。在此真要感謝克羅斯比教授努力研究貢獻所學,便宜了我們老百姓爽爽看故事。
你知道的,悠閒地窩在沙發上,一頁一頁翻著,遊走於眾多驚人史料與情節之間,一直發出〝OMG〞或〝原來如此…〞的喃喃自語個人時光,其實非常享受。
=======================
拿《吃馬鈴薯的人》來說,如今已成為歐洲人主食的馬鈴薯,初來乍到現身於歐洲時,曾經被誤認帶有毒素還會引起痲瘋病而遭到嫌棄,因此頂多只能充當豬飼料。
當時整個歐洲只有愛爾蘭人張開雙臂擁抱馬鈴薯。多虧馬鈴薯的無私餵食,讓愛爾蘭人口在18世紀到19世紀中期約90年之間,成長超過三倍。只是過度依賴單一主食的結果,也使得愛爾蘭在馬鈴薯枯萎病肆虐之下,造成慘重傷亡。
其他歐陸國家則要經過幾次嚴重飢荒之後,才知道馬鈴薯有多麼溫良恭儉讓,美德可感天。馬鈴薯到了19世紀末終於迎來她的春天,產量與接受度大幅躍升,約莫就是梵谷畫下《吃馬鈴薯的人》之時。其實一直到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前,ㄧ般農民都還是以麵包粥為主食。
要是沒有「哥倫布大交換」,梵谷的主題大概會變成《吃麵包粥的人》。
親近藝術,若有廣博歷史知識相佐,往往能夠激發更多感受,創造更多聯結,也有助於全面性的理解。了解「哥倫布大交換」,那些16世紀後的靜物畫和風俗畫裡許多細節會看起來更其來有自。當然,「哥倫布大交換」的影響遠不只如此。
=======================
就我們而言,500多年前的往事,而且還是發生在地理位置毫不相干的歐美地區,聽來似乎頗為遙遠。
但若細數現代台灣生活面貌,卻會發現不少「哥倫布大交換」,而且你肯定嚐過:薯條、烤地瓜、燒番麥、花生糖、鳳梨冰、木瓜牛奶、番茄蜜餞、麻辣鍋、甘草芭樂、臭豆腐、火雞肉飯、金瓜米粉、巧克力…blahblah。
這些台灣日常中熟悉的各色小吃,主要食材其實都是源自於「哥倫布大交換」。
1492年登陸巴哈馬的那個清晨,哥倫布肯定沒想過他除了拓展殖民帝國、開發金銀礦等重要任務之外,會以這種方式影響到遙遠的島國生活。等到讀過這本書,下次逛夜市的時候,或許你也會認真尋覓哥倫布。
(狀態顯示非常餓…)
#哥倫布大交換
#人類走進世界史的第一步
#精彩非常知識量滿滿
#夜市到處哥倫布
#給我台灣小吃(打滾+摔酒瓶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Junie Wang & wiki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溫良恭儉讓出處」的推薦目錄:
- 關於溫良恭儉讓出處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溫良恭儉讓出處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溫良恭儉讓出處 在 鬼才阿水Awa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溫良恭儉讓出處 在 內湖巨人運動彩券行- Harper 本來就不是一個溫良恭儉讓的選手 的評價
- 關於溫良恭儉讓出處 在 先生一定要挺住太太意見,媽寶不是一家之主的格局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溫良恭儉讓出處 在 [花邊] Miller談噓聲:我們這季會贏許多場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溫良恭儉讓出處 在 11.學而篇第十章:溫良恭儉讓- YouTube 的評價
溫良恭儉讓出處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正向思考不是萬靈藥
不論是誰,每天內心都會產生負面情緒。
😠「看不下去!」
💢「那人太奸詐了!」
🤬「他幹嘛不去死一死!」
🤯「活該!」
這類「憤怒」、「厭惡」、「嫉妒」的情緒,就是「負面情緒」。而且這些都是屬於「負能量」,如果一一沉澱如淤泥,便會形成「內心陰影」。
負能量其實還有很多種,例如不安、不愉快、緊張、罪惡感、悲觀、膽怯、報復心等,不勝枚舉。看起來溫良恭儉讓的人,這類情緒也不少。
不,應該說,凡是人,內心必定會自然湧現負能量。請不要刻意回避,更不要加以否定。因為,負能量可能是你的鋼鐵夥伴。
#單靠正向思考無法過活
負能量通常是我們遭遇麻煩時湧上心頭的情緒,例如看到討厭、噁心的傢伙,誰能不升起憤怒、厭惡感呢?情況嚴重的話,還會湧現恨意呢。
這類情緒正好具有「警報功能」。亦即,它能幫忙喚醒過去的痛苦經驗,警告我們:「要小心喔!」、「你會很慘,快逃!」拜此之賜,我們會更加審慎以對,降低受到傷害的可能性。
只要累積一些人生閱歷,我們就能體會到,人生有太多不是單靠「相信人性!」、「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誠實為上」、「一定會順利的」等正向思考就能克服的嚴峻考驗。
❗️只想用正向思考過活,非常危險。
若真的這樣做,恐怕會被狡詐之徒當成乖寶寶利用,然後搞得身心俱疲。
#負能量將帶來不為人知的智慧
我認為,容易抱持負能量的人,才不會變成一個單看事情表面,就判斷沒問題的老好人。應該說,正因為有負能量,才能察覺對方真正的意圖,採取審慎有度的行動。在建立人際關係上,也有重要且正面的作用。
根據歐美各國所做的實驗資料,負能量其實具有「積極面」,能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好處。
比方說,容易不安的人會更加小心,採取不出錯的應對方式,而且比較會講話。也有資料顯示,越會嫉妒的人越早婚,而且善於用各種方式來表達愛意。罪惡感強的人往往是好前輩、好上司、好父母。這樣的人通常身懷帶給周遭人幸福的才能。動輒憤怒的人多半欲望強烈,不論待在哪個行業,成功的可能性都很高。憤怒會成為堅持到底、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原動力,這股力量不會僅止於憤怒。
近年來,人們逐漸明白許多負面情緒足以成為改變現狀,讓人生更進步的重要力量。
#學習轉化負能量變成力量的訣竅
通常,人們都認為必須對負面情緒敬而遠之,但只要改變觀點,負面情緒也能發揮極其重要的功能,本書將一一說明轉換訣竅。
請再看一次書名。我不打算教你如何「消除內心陰影」或者「消除不悅情緒」,而是如何「將內心陰影轉化成正向力量」。
內心陰影既不可能被徹底消除,也不是該被消除的壞東西。若問為什麼,因為這些情緒有益於人。如何將負能量轉化成建設性的力量?本書目的就是想認真探討這件事。
只要學會與負能量共舞的要訣,就能永遠成為你忠誠的夥伴。請好好享受負能量帶來的莫大好處。
--
本文出處:
📖《情緒個性難改,懂運用更有成就!》
——負能量更有爆發力!
實踐派心理師
教你把陰暗情緒轉化為
生涯成功的推進器
作者:內藤誼人
方言文化‧Babel Inside 2019/12/04 出版
看更多:https://pse.is/N27A2
溫良恭儉讓出處 在 鬼才阿水Awa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敬老尊賢的重點在老還在賢?】
華人社會的教育環節中,敬老尊賢是從小就被教育的一環,這句話的意思是尊敬年紀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人。 出處:西漢·劉向《說苑·修文》:“入其境,土地辟除,敬老尊賢,則有慶,益其地。
在過去的環境與資源匱乏時,能夠成為老者相當不易,那是一種智慧的象徵,而作為賢者更是心中休養的磨練,實屬不易,所以這兩者無論是老是賢,都值得我們尊敬。
從西漢距今超過兩千年,在物產豐饒的環境中,成為老者已不是件困難的事情,但成為賢者依舊不容易,卻有許多人仗著自己是老人,行胡作非為之行為。
你從小有沒有聽過大人講仗義執言,卻看到他所支持的人完全反其道而行?
台灣是一個自由且平等的國度,更是具有法治精神的國家,無論你的年齡、性別、性向、宗教信仰、所評斷的標準都是相同的。
為何會有人認為,老人犯錯就不該受到懲罰?
試想,這個社會到了某一個老人的年紀後,就可以肆無忌憚的惡意掠奪資源(沒有要強調18%的意思,請不要對號入座),成日無所事事外還滋生事端,等到犯錯觸犯到法律時,就告訴法官說我年紀大了,應該要減輕罪刑。
媽呀,這是什麼鬼!
這種毫無是非對錯的論述,竟然還多的是讚許,這才是真正不知道該怎麼教小孩好嗎?
說真的,很多時候教老人比教小孩還辛苦一百倍。
當心中有成見,完全無法聽進別人所說的意見,只是一昧地要求我們接受,這個社會是不會變好的,如果你是具賢具德的長者,請讓我們維持這個正確的良知價值觀。
別讓我覺得。
老而不死是謂賊。
我知道這篇文章會有很多長輩看,我講話已經客氣與收斂許多了,你的留言決定你的格調,你的格調低俗就別希望我會多有禮貌的與你對談。
你是誰,對我一點都不重要的。
我就是這麼兇,溫良恭儉讓只留給值得的人,你不配。
訂閱水哥YT頻道 : https://pse.is/K4Q5Z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
IG : Awater0911
溫良恭儉讓出處 在 先生一定要挺住太太意見,媽寶不是一家之主的格局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希望這篇文章,能多少給大家一些另外的觀點:婆婆不一定要倚老賣老,媳婦也不一定得溫良恭儉讓,就算這樣還是能開心輕鬆相處,比起婆媳,更像是朋友的關係。 ... <看更多>
溫良恭儉讓出處 在 [花邊] Miller談噓聲:我們這季會贏許多場 - PTT評價 的推薦與評價
PanaS0Nic 06/26 11:48本來就該有信心,美國不吃溫良恭儉讓那套 ... 消息來源:(網址或出處) s=19 內容: Woj節目上表示黃蜂準備選擇Brandon Miller. ... <看更多>
溫良恭儉讓出處 在 內湖巨人運動彩券行- Harper 本來就不是一個溫良恭儉讓的選手 的推薦與評價
Harper 本來就不是一個溫良恭儉讓的選手, 這天他在打擊的時候,對手球迷對著他說#你沒那麼強,那只好送一支3分炮讓你閉嘴。 ... 歡迎媒體使用照片請標明出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