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米斗福建麵 #滷麵 #五香肉卷 #有米雞 #福建美食
——————————————————
福建麵係澳門其實不太常見
係廣福祥戈邊就有間唔顯眼GE隱世福建麵
主打漳州派福建麵
仲有非常之有驚喜GE五香肉卷
想知更多
去片啦!
——————————————————
*有米斗福建麵每月農曆28號會免費向長者派發50份福建麵!每人一份送完即止~
派發時間:11:30-12:30
大家可以傳播比有需要人士啊~
蹭食員:李悅程 Mika Lee
探店mark
人均:$30/人
地址:澳門黑沙環中街廣福祥花園地下AD舖
時間:11:00-20:00
——————————————————
#澳門 #澳門美食 #食在澳門 #街頭美食 #macau #macao #macaufood #macaufoodie #macaofoodie #macaofood #foodporn #foodphotography #foodie #macaulifestyle #macautravel #playamacao #foodstagram #澳門美食推介 #美食 #美食日記 #叄點叄食堂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國軍英雄-李南屏 上校」介紹 訪問:繆正西 李南屏為空官校31期,畢業後分派至空軍第5大隊見習,並於42年加入雷虎小組,多次於國內外表演特技飛行,驚險絕倫,獲觀賞人士一致佳評。 民國47年,李南屏奉調偵察部隊服務,同年5月前往上海、寧波執行空照任務時,遭米格機多批...
漳州派 在 雲林縣議員 蔡岳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雲林講古】朝天宮祖媽轎的歷史與藝術/ #蔡侑樺 老師
第一代朝天宮祖媽神轎是集北港郊行之財力,由台灣最重要漳州派代表大木匠師傅陳應彬等設計製作,費時3年完成,整座神轎刻有歷史人物、花鳥、祥獸、 雲飾等圖案,雕工細膩,其工藝價值極高。
祖媽轎通常於媽祖遶境時由祖媽會轎丁所扛,因其雕工太細膩,常於出巡遶境時不慎被信徒撞壞,因此第一代神轎自民國50年代後即不參加遶境,現在已傳承到第三代祖媽轎,下週(5/30)的雲林講古將邀請蔡侑樺老師來為我們說祖媽轎的歷史與藝術,歡迎大家來聽!!!
說書人:蔡侑樺老師 (成大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時 間:2020年5月30日 14:00 - 15:00
地 點:#雲林記憶Cool(雲林縣虎尾鎮林森路一段501號)
#雲林講古
#蔡侑樺
#朝天宮
#媽祖轎
#文化歷史導覽
漳州派 在 梁震明 Liang, Chen M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火廣師主持的日治石雕藝術寶庫【八德三元宮】龍柱介紹
八德三元宮主祀三官大帝,創建於清乾隆初期,曾於大正11年(1922)準備大修,並由漳州派葉金萬主持。直至大正14年(1925)正式大修,大木匠師為徐清,石匠師為張火廣,泥塑師為陳天乞,畫師為邱鎮邦。
共有兩對大正14年(1925)日治時期龍柱,三川殿前檐左柱前刻有「大正乙丑十四年秋吉旦」,右柱則有「信士呂鎮生裔孫敬奉」。整體龍柱的佈置形式及上色方式都與龜山觀音寺三川殿前檐十分接近,例如柱前都有雙童提榜,而左柱刻仙人騎獸像,右柱則是仙人乘鶴像。
八德三元宮三川殿龍柱上有穿鑿孔,而內湖劍潭古寺、新竹都城隍廟三川殿前檐、樹林濟安宮的兩對、中壢仁海宮的兩對、八里天后宮正殿等亦有,且此作法與惠安派匠師有關。
正殿左柱刻有「乙丑年秋七月吉旦」,右柱則是「信士邱強芝裔孫敬奉」。鰲魚朝下吐水,高鏤空及雲紋柱使用非常明顯,亦有雷公及紅孩兒造像出現。柱底下石洞與水波紋十分鏤空,也與中壢仁海宮三川殿後檐張火廣所作龍柱相似。
在所有的北台灣日治時期龍柱裡,就屬八德三元宮的兩對龍柱最為特殊,因為其龍頭造型,有潮州派典型作風,即是頭型較為圓滿,但是三川殿者卻出現穿鑿孔,而正殿柱下的佈置作風又有張火廣的特色;又三川殿左柱的龍鬚遮住嘴角,柱底水波紋處較為扁瘦,且柱體刻有淺浮雕雲紋,亦與其他三根龍柱不同;此外三川殿與正殿龍柱,在龍頭細節上,皆有刻意區分左右龍的差別,如龍眼長度、臉鰭造型等。
基於以上的分析,筆者認為這兩對龍柱的施作方法,有兩種可能,一是皆由同位潮州匠師所為,不過受到張火廣指導而摻雜其作風;二是由兩位潮州派匠師所為,但其中一位僅刻三川殿左龍柱,但同樣受到張火廣的指導而讓部分細節有所更動。
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post/311632052
漳州派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國軍英雄-李南屏 上校」介紹
訪問:繆正西
李南屏為空官校31期,畢業後分派至空軍第5大隊見習,並於42年加入雷虎小組,多次於國內外表演特技飛行,驚險絕倫,獲觀賞人士一致佳評。
民國47年,李南屏奉調偵察部隊服務,同年5月前往上海、寧波執行空照任務時,遭米格機多批截擊,李南屏的座機彈痕壘壘,無法飛回基地,僅能轉向沖繩迫降,惟該地天氣異常惡劣,加以機上無線電損壞,無法由地面管制進場,美軍乃派遣全天候飛機引導,使烈士得以安全降落;降落後,美軍基地指揮官對於李南屏精湛優異的飛行技術,讚佩不已。
民國52年8月,李南屏自美接受U2高空偵察機訓練返國,並多次駕機深入華南、華中及西北各地執行偵照任務,期間遭共軍百餘架次敵機跟蹤攔截,及敵地對空飛彈之襲擊,李南屏運用優異飛行技術,屢屢化險為夷,獲致豐碩戰果,並蒙總統召見嘉勉。
李南屏軍旅生涯執行空中作戰任務共189次(含特種任務7次),戰績計664分,除榮獲第13、14屆克難英雄外,並共獲頒一、二等宣威、翔豹、楷模、雄鷲等獎章與一、二等復興及七等寶鼎等勛章。
7月7日揭開抗戰序幕,同時也是空軍烈士李南屏殉職的日子;50年前的今天,前35中隊(黑貓中隊)李南屏駕駛U2高空偵察機自菲律賓庫比角空軍基地起飛,執行中國大陸支援北越軍事活動的空照任務,在福建漳州上空遭中共SA-2型地對空飛彈擊中,壯烈殉職奉准追晉上校。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漳州派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廈門中山路始建於1925年,位於廈門島西南部。中山路是廈門街市馬路“四縱七橫”中的“七橫”之一,自開街以來,一直是廈門的商業龍頭、經濟中心。中山路是廈門目前保留較完整的展現近代歷史風貌的舊城街區,擁有小走馬路、陳化成故居、中華第一聖堂等眾多人文古跡。中山路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條直通大海的商業街,成片的南洋騎樓建築、流光溢彩的LED夜景、琳琅滿目的各色閩台特色小吃和迴響在小巷街坊間的古老南音,構成其與眾不同的風格特色。中山路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市級涉台文物古跡1處,歷史遺址、古跡10餘處,還有南音等非物質文化遺產。2012年6月,廈門中山路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稱號。
六大特色:
中山路保存下來的騎樓街道歷史文化遺址和閩南街市風情,見證了廈門城市歷史發展的過程,留存了城市寶貴的文化記憶。如今的中山路,經過近百年來的培育和打造,已經成為一條歷史積澱深厚、經營品類齊全、名店名品雲集、人流物流集中的歷史文化名街。
(一)文化優勢:廈門城牆,新街禮拜堂,江夏堂……中山路片區保留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孕育了眾多的廈門文化名人,堪稱廈門的文脈。這裡還有著名民族英雄陳化成、著名書法家歐陽楨、詩人虞愚、著名書法金石家呂世宜等名人的故居;著名的民盟早期領導人李公樸和作家郁達夫下榻過的天仙旅社;中國科學院前院長盧嘉錫的童年,也是在這裡度過的。中山路不但有豐富的文物古跡,而且有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音、歌仔戲、中秋博餅等在中山路都有著悠久不斷的傳承。
(二)建築優勢:騎樓建築盡顯南洋風情,中山路主要由華僑投資興建,並由成片的騎樓組成,兩旁帶著濃郁南洋風情的騎樓建築映襯著中山路“南洋風情商業街”的雅號。位於中山路輪渡路口的華僑銀行,是當年廈門人與南洋華僑之間血脈緊緊相連的歷史見證。南洋風情的騎樓,加上了閩南傳統的綠琉璃門樓屋頂,騎樓的門柱上又加上富有中國特色的廻雲紋裝飾,為中山路騎樓添上了中國氣派和閩南色彩。中西合璧,開放包容,有人說這就是中山路最具特色的歷史文化風貌。
(三)對台優勢:台商紛紛開店經營,位於海峽西岸的中山路,與臺灣僅一海之隔,聯繫甚密,淵源深厚,有“中國閩台風情第一街”之稱。福建、臺灣的各行業眾多品牌在這裡彙集;眾多的閩商、台商在此開店、經營,並經常舉辦與臺灣有關的臺灣特色商品展、鄭成功文化節風俗展演和歌仔戲、南音等具閩台特色的各項活動,是對台商貿、文化交流的重要視窗之一。中山路上有古城東路“閩台特色食品街”。3月18日,位於古城東路的“老台南劍獅美食文化園”也正式對外開放,廈門市民能在此零距離感受台南獨特的地方文化。
(四)交通優勢:地處市中心交通便捷,中山路地處廈門城市中心,在早期,中山路更是廈門城市的代表,當時的廈門就是指中山路周圍。中山路與“海上花園”鼓浪嶼遙遙相對,緊鄰廈門城市快速幹道—環島路、成功大道,緊挨碼頭、長途汽車站,就是到到最遠的機場也不足30分鐘。
(五)環境優勢:商業街直通大海,中山路是一條直通大海的商業街。走在街上,便有陣陣海風吹來,讓人感覺愜意無比。閒暇之餘,你還可走到街盡頭的海邊,遙望“海上花園”鼓浪嶼,聽濤聲浪曲,觀千帆飛渡、萬舸迸發。全國首創,廣告採用統一板材和底框,以歐式的鐵藝雕花來突出騎樓的優美,實施LED夜景工程,使藝術照明與建築景觀融於一體……近年來中山路的兩次大規模改造,既有效地保持了原有商業街的建築風貌、歷史印跡,又進一步突出了廈門的本土文化、南洋文化和閩台文化,提升整體景觀的內涵與品位,使中山路成為廈門的一大遊覽勝地,成為市民休閒的好去處。
(六)品牌優勢:老字型大小特產成“金字招牌”
中山路著力找准文化與商貿產業發展的契合點,不斷提升文化內涵、豐富文化業態,形成高、中、低端業態有機搭配,國際名品、老字型大小品牌主導的特色商業街區。在短短1200米的中山路上彙集了200多種國際一、二線知名品牌。眾多國內知名品牌,也是巧借中山路的人氣和影響力,在此設旗艦店,作為其品牌宣傳的排頭兵。中山路更是本土品牌的集散地,金鷺首飾、光華藥店、好清香大酒樓、黃則和花生湯、佳味再添小吃、葉氏麻糍、大同鴨肉粥等廈門老字型大小本土特產,成為中山路上永不褪色的“金字招牌”。
廈門大學由陳嘉庚於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重點大學,由教育部、福建省和廈門市共建,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準大學,入選「111計劃」、「珠峰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準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是全國31所副部級中管高校。同時也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並曾有「東南最高學府」之譽。廈門大學亦為第一間擁有海外分校的中國大學,該分校區位於馬來西亞雪蘭莪。
胡里山炮台位於中國福建省廈門市所屬的廈門島的東南端海濱,是一座建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的古炮台。炮台中存有德國克虜伯兵工廠製造的280毫米海岸炮,為世界現存最大的海岸炮。胡里山炮台於1996年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編入金氏世界紀錄,2009年被評為中國國家4A級旅遊景區。「胡里炮王」是廈門市政府於1997年評定的廈門名景新二十景之一。胡里山自從明代時就設有炮臺,並派兵駐守。鴉片戰爭期間,廈門島被英軍攻陷,石壁炮臺被毀。現存胡裡山炮台是清朝洋務運動時期的產物,由當時福建水師提督彭楚漢及閩浙總督卞寶第題奏獲准建造。工期兩年八個月,完工時的閩浙總督為楊歧珍。炮臺結構為半地堡半城垣式,兼具歐洲和明清的建築風格,總面積達7萬多平方米,其中城堡面積1.3萬多平方米。炮臺分為戰坪、兵營和後山三個區,內有暗道、護牆、護城壕、彈藥庫、兵房、觀哨台、官廳等。台基由烏樟樹汁和紅糖、糯米、砂土、石灰等攪拌而成,十分堅固。胡裡山炮台選址海島東南端海岬突出部,三面環海,向東可支援距離約4500米的白石炮臺,攔阻敵艦於水道外。南面則和對岸(今漳州龍海)嶼仔尾炮臺隔海相對,交叉封鎖航道。向西則可協助距離約5000米的磐石炮臺,一同追擊廈門港內敵艦。向北也可支援島內陸軍陣營。胡裡山炮台裝備先進,直至民國時期仍在海岸戰爭中處於優勢。最近翻查廠家資料,原來中國先後曾進口十門巨炮,但現存只有胡里山這座。
漳州派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潮州澹浮文物收藏院秉承弘揚中華文化,溝通兩岸關係,促進中泰文化交流的宗旨,由泰國春府博他耶(欽賜)淡浮院院長郭豐源先生倡議,眾多海內外俊彥熱烈響應捐資建設的一座開放式收藏院。入口是一座聳立的大石牌坊,三門歇山頂建築,高16米,氣勢恢宏磅礴,正中題“東粵菁華”,兩側分別書有“金聲”“玉振”,皆是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的手跡。牌坊到正殿是三進石階,院內花圃簇擁著石雕的麒麟、青獅、盤龍及鐵牛等吉祥物。巍峨瑰麗的正殿建築,重簷出閣,琉璃飛瓦,四支玫瑰紅的花崗石柱,穩重莊嚴。正中匾額“澹浮院”三個流金大字,屬清朝末代皇帝之弟溥傑所書,門外掛的木刻對聯“遠望觀雲,登高視野”,為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家趙朴初親題。殿內藏有儒道釋各派文化的代表文物。遊覽淡浮院,最吸引遊客的莫過於主殿兩側長廓“中國歷代書法碑林”。這裡彙聚了上起商周、下迄當代的歷代書法大家的真跡墨寶。令人須臾間,盡覽五千年法書;旋足地,可觀四海寶藏,彌足珍貴。碑廊上方廣場,矗立著交泰殿,是淡浮院主要收藏展覽大殿。“交泰”中與北京故宮藏寶璽殿名相同,均取自《易》經“天地交泰”之意,但此處另有中泰文化交流之意。殿內有泰皇親賜《瑪哈蒙空佛像》一組金佛以及中華文化代表文物。
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與茶具的結合。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工夫和特有的茶具,此功夫,乃為沏泡時的學問,品飲的工夫。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廣東的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僑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州人,也仍然保持著品工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有潮州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潮州工夫茶是潮州人獨特的飲茶習慣。“工夫茶”對茶具、茶葉、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工夫茶壺很小,只有拳頭那麼大,薄胎瓷,半透明,隱約能見壺內茶葉。杯子則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茶葉選用色香味俱全的烏龍茶,以半發酵的為最佳。放茶葉一般都是放半壺,沖過後茶葉會展開,剛好呈一壺滿的狀態。水最好是要經過沉澱的,沏茶時將滾燙的熱水灌進壺裡,馬上沖出來,頭道茶要倒掉,這主要是出於衛生的考慮。斟茶時,三個茶杯放在一起,不能斟滿了這杯再斟那杯,而要輪流不停地來回斟,以免出現前濃後淡的情況。飲時先喝一小口,慢慢品,一邊品著茶一邊談天說地,這叫工夫。工夫茶茶汁濃,鹼性大,剛飲幾杯時,會微感苦澀,但飲到後來,會愈飲愈覺苦香甜潤,使人神清氣爽,特別是大宴後下油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