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五年為了一段戀情,飛到香港,住在灣仔太和街的泰和閣短租公寓三個月,那是我在香港的第一張門牌。日日巡遊在春園街街市,還沒有建造街市建築物的時候,無所不包的攤販,就像灑了一地的水銀,無限漫延了好幾條街。叮叮車的路線在不遠處的莊士敦道,夜漸深沉,我探頭望向中環廣場的燈暗去,聆聽著電車從軌道滑行而過的聲音,進入夢鄉。
一九九七年回歸之際,突然有了一個赴香港中文大學教書的機會,那種雀躍又緊張的心情,是無可言喻的。非常努力的尋找租屋,最終在火炭駿景園第三座擁有了第二張門牌。那一年的港居生活,使我認識了一位異性知己。他很熱衷帶著我去吃各式平價美食,我們去了九龍城吃越南菜;去旺角吃涮羊肉;去西環吃潮州打冷,必然以蠔仔粥作結;去中環的巷道吃私房菜,只有兩張桌子,卻是我吃過最美味的泰式料理。每一年薄殼上市,他總會帶著我去吃,那樣的美味迄今仍在唇齒間纏繞。直到他因病過世,我們的美食之約再也約不成了。
原以為香港於我而言,已成為離別與傷心之地,沒想到二〇一一年夏天,竟然獲邀擔任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類似台灣的文化代表,上班地點就在灣仔中環廣場。許多人都勸我在中環半山區租屋,說是一種身分的表徵。看了《我香港,我街道》這本書才明白半山地區的優越性,及其歷史意義。而我偏有一點特立獨行,選擇了住在九龍站上蓋的凱旋門,那是我在香港的第三張門牌。這一次,遇見了貼心的好姐妹,回憶起來有太多奇幻的故事。
「香港文學館」集結了三年來的「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計劃,編收了五十多篇精彩的文章,從不同的角度、面相與經驗,呈現出如此繁複、多彩多姿、令人既熟悉又陌生的香港。編者鄧小樺將本書分為「港島」、「九龍」、「新界」三大篇章,正好是我的三張香港門牌,是多麼神奇又溫存的巧合。本書收錄了詩、散文、小說三種體裁,也像個寓言:香港有許多譬喻和意象如詩;那些溫暖或蒼涼的抒情是很散文的;時光夾層中的故事怎麼也說不完,就像小說一樣,讓人欲罷不能。
#張曼娟 #我的香港門牌 #張曼娟推薦序 #節錄
#書名:我香港,我街道
#編者:#鄧小樺,#香港文學館
#出版:#木馬文化
📖收藏好書:https://bit.ly/37KUb0X
📖閱讀全文:https://bit.ly/2GBmbZf
潮州光春羊肉 在 張曼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九九五年為了一段戀情,飛到香港,住在灣仔太和街的泰和閣短租公寓三個月,那是我在香港的第一張門牌。日日巡遊在春園街街市,還沒有建造街市建築物的時候,無所不包的攤販,就像灑了一地的水銀,無限漫延了好幾條街。叮叮車的路線在不遠處的莊士敦道,夜漸深沉,我探頭望向中環廣場的燈暗去,聆聽著電車從軌道滑行而過的聲音,進入夢鄉。
一九九七年回歸之際,突然有了一個赴香港中文大學教書的機會,那種雀躍又緊張的心情,是無可言喻的。非常努力的尋找租屋,最終在火炭駿景園第三座擁有了第二張門牌。那一年的港居生活,使我認識了一位異性知己。他很熱衷帶著我去吃各式平價美食,我們去了九龍城吃越南菜;去旺角吃涮羊肉;去西環吃潮州打冷,必然以蠔仔粥作結;去中環的巷道吃私房菜,只有兩張桌子,卻是我吃過最美味的泰式料理。每一年薄殼上市,他總會帶著我去吃,那樣的美味迄今仍在唇齒間纏繞。直到他因病過世,我們的美食之約再也約不成了。
原以為香港於我而言,已成為離別與傷心之地,沒想到二〇一一年夏天,竟然獲邀擔任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類似台灣的文化代表,上班地點就在灣仔中環廣場。許多人都勸我在中環半山區租屋,說是一種身分的表徵。看了《我香港,我街道》這本書才明白半山地區的優越性,及其歷史意義。而我偏有一點特立獨行,選擇了住在九龍站上蓋的凱旋門,那是我在香港的第三張門牌。這一次,遇見了貼心的好姐妹,回憶起來有太多奇幻的故事。
「香港文學館」集結了三年來的「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計劃,編收了五十多篇精彩的文章,從不同的角度、面相與經驗,呈現出如此繁複、多彩多姿、令人既熟悉又陌生的香港。編者鄧小樺將本書分為「港島」、「九龍」、「新界」三大篇章,正好是我的三張香港門牌,是多麼神奇又溫存的巧合。本書收錄了詩、散文、小說三種體裁,也像個寓言:香港有許多譬喻和意象如詩;那些溫暖或蒼涼的抒情是很散文的;時光夾層中的故事怎麼也說不完,就像小說一樣,讓人欲罷不能。
#張曼娟 #我的香港門牌 #張曼娟推薦序 #節錄
#書名:我香港,我街道
#編者:#鄧小樺,#香港文學館
#出版:#木馬文化
📖收藏好書:https://bit.ly/37KUb0X
📖閱讀全文:https://bit.ly/2GBmbZ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