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是台灣的罩門,政治遺傳才是
從1980左右到今日2021,台灣經過無數政治、社會、經濟大風波,跌跌撞撞中實現了許多讓自己人叫好、國際間豎起大拇指的進步。但是,台灣有沒有那種永遠止步不前、只會原地打轉、消耗國力、傷透民心的痼疾呢?
當然有。而且每次出現大風波、大事件時,其中必然有這些錮疾的蹤影。十年來我說過幾十次,無論台灣的錮疾多嚴重,只要再給台灣30年穩定的國際環境,隨著世代的淘汰,台灣一定成為名符其實的寶島。但關鍵問題是:這個地球、這個世局,會不會給台灣30年的穩定大環境?如果這個穩定的條件不再,台灣人是不是不能夠再依賴自然演變的紅利,而應該自我以濃縮的方式了斷那些錮疾呢?
期待錮疾隨著自然演變、世代交替而自然消失,這是一種「內科治療」或「養生調養」的思路。而濃縮了斷錮疾的思路,就是「外科手術」。內科還是外科,就是擺在今天台灣人眼前的選擇。
2021年的疫情起伏,又是一個反映錮疾的案例。台灣人是繼續像過去一樣,發生時罵罵咧咧,事後船過水無痕,還是藉著這個案例,動一次外科手術呢?這,乃台灣人的自我選擇,賴不得別人。
先不打自招,以下文字的大部份並不是今天寫的,而是4年前2017年寫的。但正因如此,更加證明了台灣的錮疾並沒有因為其他方面的進步而有所減緩。我把這些錮疾歸咎於台灣的政治遺產 – 肉桶政治。從1980年代一直到今天2021年,政黨輪替了幾番,肉桶政治還是肉桶政治,否則怎會稱為「錮疾」呢?
肉桶政治,國家GG
《導致一個國家淪喪到無法翻身的,有三種極端。民粹政治走到極端就是暴民政治,菁英政治走到極端就是寡頭政治,而肉桶(pork barrel)政治走到極端就是制度性的自肥和分贓。三者中任何一者走到極端,這個國家就GG了。GG是遊戲用語,Good Game,表示一個玩家用力玩遊戲,但終於因為不知改進或亂搞亂來而鞠躬出局。
這三種政治雖然各有其名,但若從臨床病徵來看,肉桶政治是共同的病像。若不是肉桶自肥分贓太明顯,一般的民粹政治也走不上暴力之途,菁英寡頭也可能被人民忍受。
蔡英文出任總統、民進黨完全執政以來,做出的一連串改革動作,坦言之,其唯一的合理性基礎,就是拆除國民黨時代、已經深入國家機器肌理的肉桶政治。請試想,黨產清算、年金改革、司法改革,固然背後也有民粹怨懟、糾正菁英把持的社會推動力,但是真正拿得上「民主法治」檯面的客觀理由,難道不就是對長年肉桶政治自肥分贓的解構?
邏輯的結論只能有一個:蔡英文作為總統身兼民進黨主席,在行政院長也由她直接指派下,倘若在遇到台灣內政大事時,無能或不願解構該事件的肉桶肌理,而只是讓肉桶內職位互換,或A肉桶換為B肉桶,幾件大事下來,她就GG了,民粹動力和菁英形象都無力回天;更糟的是,台灣人民眼睜睜得看到歷經兩大黨,國民黨和民進黨執政,都無能無願解構台灣的肉桶政治結構,這將導致進一步的青年喪志、企業外流、人才佇足,台灣也就GG了。
肉桶政治的聚落何在?一曰政黨,二曰機構,三曰幫派。其隱密性,三大於二,二大於一。
肉桶聚落三之一 - 政黨
先說最明顯的,一眼就看穿的,政黨肉桶。最早的國民黨,不但好康吃盡,還要巧立各種名目收費勸捐,部分補貼同黨、部份納入私囊;這也是今日民進黨追索不當黨產、追溯某些個人或家族責任的合理性基礎。前民進黨籍總統陳水扁,導致其入獄的各種原因中,也有濃厚的政黨肉桶成份。而近日的「前瞻計畫」預算的分配,其中政黨肉桶成份也招人起疑。政黨肉桶是最明顯的,因為「數字會說話」,只要拿出那句記者界的名言,「順著錢摸」(follow the money),脈絡大致可尋。
肉桶聚落三之二 - 機構
其次是圍繞著「機構」的肉桶政治。不用說大家也知道,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國營企事業的採購和壟斷性販售,如台電公司和中油公司和其他無數大小不等的國營單位;除了採購和販售,若再細分,無數公有財團法人、基金會、協會的預算和人事,也都在機構肉桶的聚落範圍內。
2017年的一個例子:815全台大斷電,其處理方式幾乎就是一場機構肉桶的標準戲碼。一字排開鞠躬謝罪下台的高層人士,多數的真實下場不是「反向高升」就是「如如不動」,再不濟就是「轉桶」,A桶轉B桶,大桶轉小桶,轉到那些早已被馴化的國營事業或財團法人。幾乎各個都是林書豪,尼克隊轉火箭隊罷了;與林書豪不同的是,「林來瘋」靠得是真實球技、真實的積分數據,而台灣的機構肉桶隊員能夠不斷轉桶的底層邏輯是「權來瘋」或「錢來瘋」,靠得是過去權力派用脈絡和預算服從的業績。
肉桶聚落三之三 - 幫派
第三,最隱晦的,就是幫派肉桶。當然這裡的「幫派」指的不是四海竹聯天道盟,而是往往跨政黨、跨意識形態、跨公部門/私部門,遊走於某個領域、橫跨產官學的菁英同盟,例如大家朗朗上口的「交通幫」、「財金幫」,還有社會不太意識到的如「科技幫」、「工業幫」。
台灣的政策,多年來老酒裝老瓶,距離世界的前段班越來越遠。是沒知識嗎?不會吧,台灣的產官學人士中的博士比例,不是世界第一也是第二。是不懂方法嗎?也不會吧,所有的社會、經濟大議題,哪一次不是把全世界的方法都收集起來爭論?那麼,為什麼只要是「政府」這玩意插手的領域都一律的落後?為什麼金融領域會落後世界前段班十幾二十年?這已經不是前述的「國營機構肉桶」所能解釋得了的,因為金融行業早已有相當比例的私人家族在經營。觀念和作為上的落後,恐怕只有長年盤據領域、內部繁殖、跨公跨私的「財金幫」生態才能解釋。
科技、工業也有幫?
再說到非公非私、既公又私的「財團法人」如工研院、資策會,過去固然有其貢獻,但在常年的高層官派和財政預算下,不僅喪失了世界新經濟轉型的應變能力,而且弊端叢生時有所聞,甚且淪為科技幫搏擊上位的「中途之家」或出事下台後的「回收再利用塲」,淪為酬庸安置處所。工研院及資策會今天依然是台灣科技人才最集中的機構之二,然而由於結構陳舊,方向凌亂,困住了數千名新生代、中生代科技人才。我常在想,如果把這數千人才送到以色列發揮,或者乾脆把工研院、資策會外包給以色列經營管理,這些人才不知道可在世界上發揮出多大的光芒。但現在,他們都在幫派肉桶政治的走馬燈昏光下,逐步向著凋零老兵蹉跎前行。
再不解構肉桶,台灣就來不及了
這樣說,會得罪許許多多人,我知道。但是我覺得不明說已經不行了,因為再不解構肉桶,台灣就來不及了。許多身在肉桶中的人,都是好人,他們鞏固所在肉桶的出發點甚至都是善意的,然而,如同我們都聽過的那句真理:壞人做壞事理所當然,最怕的是好人在體制下不能做好事,甚至不得不做壞事。對這個道理,我們都要戒慎恐懼,尤其是社會菁英。
台灣快要來不及了,多年來吃老本,在社會動力上、態度上、行動力上,與國際前段班越差越遠,不能再自欺欺人了;沈痾僵局之下只能動手術,任何「內科式的調理」,沉痛得說,原來就已經微薄的政府預算,只會被種種肉桶政治結構一點一點的吸啄殆盡。肉桶政治,無論是上述三種的哪一種,若再不做手術式的解構或切除,最終將把台灣的民粹推向暴民政治、或菁英政治變成寡頭政治,與大家好不容易取得的一點民主和公民意識,背道而馳。那還談什麼前景和主體性呢?
「轉診」後的台灣
台灣這個肉桶病號,已經由「國民黨醫院」轉診至「民進黨醫院」一次,後來又從「民進黨醫院」回診至「國民黨醫院」,現在再度轉診至「民進黨醫院」。不論這個病號的病因來自何處、起自何時,當下所在醫院和醫生們,都沒有抱怨的權利。醫好他,使他重新散發活力,就是你的責任。醫不好,只有三種原因:1. 病人已經病入膏肓,回生乏術;2)你的醫術、醫德不行;3)醫院內醫生派系內鬥、肉桶利益綑綁,把病人推來推去,每推一次就折騰病人一次,直到無治。
上述三種肉桶就是三個大染缸,讓原本或許懷著改革大志進入政治或公務領域的人,用不了多久就會習慣而「不聞其臭」。請問小英總統和她所帶領的民進黨,倘若上述三種肉桶政治的肌理不除,所有的「改革」對台灣的發展前景有「治根」的作用嗎?即使國民黨徹底從台灣消失了,倘若民進黨在其梁山泊派系生態下,開始繼承幾十年來的自肥分贓高層利益結構,全面剪枝嫁接「肉桶政治」,台灣就準備GG吧。
現在斷言還過早。但是,每一次的政策決定,每一項的立法決定,每一盤的人事佈局,都在考驗著全面執政的民進黨、總統、行政院長、立法委員們,究竟是遠離了肉桶一步,還是向肉桶靠近了一步。我們是多麼的希望看到,台灣出現一個「非肉桶型」的政黨啊!》
以上寫於2017,當下是2021。再度請教讀者大德,你覺得台灣的政界靠「內科調理」有用嗎?或者,你寧可看到一次「外科手術」?值此中國共產黨謀台孔急之際,肉桶政治正是其上下其手的最佳土壤,統戰的最高境界就是見縫插針,肉桶政治下的縫隙太多了。
我個人的看法是,不對肉桶政治這政治遺傳動手術,不論經濟上有何亮點,台灣會GG。不知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看法如何?年輕世代的看法又如何?
疫情正急,讓我們先全心抗疫。疫情穩定受控之後,別忘了台灣要立足國際,還有本質性的政治遺傳肉桶毒瘤待切除。
(更多有關台灣政治遺傳錮疾,造訪 InsightFan.com )
火箭回收英文 在 艾主婦の防呆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久違讀書心得 #想養出像ElonMusk一樣優秀的小孩必看
我記得之前在時尚雜誌看到這老太太, 覺得實在優雅有氣質又有自信
後來才知道她是Elon Musk的媽!!!!
我不需要我女鵝發射火箭到太空或是發明特斯拉電動車
但是我真的很有興趣知道她是怎麼養出這麼優秀的孩子?
先說說Maye自己, 從小她爸爸就把財產賣了
買了一台沒有GPS和無線電的小飛機, 帶她們一家5個孩子飛越加拿大, 美國, 非洲歐洲亞洲
有時從天空看下去看喜歡哪就下去晃晃或待一陣子. Maye 6歲的時候她爸爸就請她規劃行程(但是她父母會先做好縝密周詳的規劃), 12歲的時候就在爸爸的診所櫃台幫忙
每個冬天她父母會帶她們去沙漠待3個禮拜!! 讓她們學習不是每個時候都可以活得像家裡一樣舒服.
這別說以前了, 現在都沒甚麼人能做到這點!!
💁🏻♀️那Maye教育小孩的方式是甚麼?
☑️讓他們自己對自己負責, 把他們當作成人對待並且信任他們, 不是把他們當小北鼻然後當個直升機父母. 就像她的父母對待他們一樣, 教導小孩要獨立, 待人和善, 誠實, 體貼和有禮貌, 認真工作還有做好事.
☑️她從來不管小孩的功課, 是小孩要讓她知道他們現在在學甚麼, 他們也自己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自己選要唸的高中和大學自己去申請(必須說這真的要心臟很強而且有親子間有高度信任)
☑️只要確定小孩是在安全的環境, 其他請讓他們自己來. 但是如果不乖也會懲罰(例如不能看電視)
☑️小孩有興趣的事情, 就支持鼓勵! Elon從小就很喜歡閱讀而且過目不忘, 他12歲就會寫程式並且投稿到雜誌還拿到稿費. Elon的弟弟Kimbal小時候很喜歡煮飯, 現在有自己的農場到餐桌餐廳, 還教導很多小孩種植和回收東西. 小女兒Tosca從小就喜歡表演, 現在也有自己的演藝公司. 他們事業的成功都和小時候的喜好並且受到支持鼓勵有關.
☑️想工作的媽媽就工作, 不要不好意思, 如果因為小孩而放棄你喜歡的工作, 你不開心小孩也不開心. Maye自己是因為單親媽媽不工作不行, 還好小孩也都能體會媽媽的辛苦
不只是Maye, 像Mark Zuckerberg的爸就是讓Mark自己探索, 但是會設定界線讓他們知道某些負面行為是不行的. 我們都沒有天能不能從未來回來告訴小孩之後的世界是怎樣, 我們能做的就是讓他們養成獨立和自己負責, 有禮貌又善良的孩子, 讓他們在未來也能好好生存
你們看這些人有變壞嗎?沒有欸而且非常優秀
一直當直升機父母、什麼都幫小孩設定好的小孩才容易歪
其他就是一些Maye在時尚圈或是生活的經驗. 有興趣的人可以買來看看!! 雖然她有一個很渣的前夫(還挺訝異她撐到第三個小孩), 後來也勇敢離婚當個忙碌地當親媽媽, 要工作還要念書.
她也想告訴大家人生充滿意想不到的事情, 把握每個機會, 你的人生可能會有點不同! 離開舒適圈也許會遇到困難, 但是只要你肯走出第一步第二步, 你會慢慢找到解決的辦法
這本書有中文版, 但是相信我, 英文版比高中閱讀測驗還簡單. 基於書的美感我還是買了英文版來看🙈
#AWomenMakesAPlan
#女人的計畫
火箭回收英文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陪你看國際新聞】俄羅斯的疫苗叫做 Sputnik V,是什麼意思呢?
- 三期臨床未完先出手,俄羅斯核准全球首支新冠病毒疫苗「Sputnik V」/ 科技新報
https://technews.tw/2020/08/13/russia-sputnik-v-covid-19-vaccine/
Sputnik 這個名字要來幫大家介紹一下 XD
Sputnik 史普尼克,是蘇聯的人造衛星,當時是全世界第一顆打上天空的,造成西方非常大的震撼,尤其自由陣營的美國,忽然覺得自己技術輸人家那麼多,然後上空飛著蘇聯的衛星,心情很不好,還因此發生了小股災。
不過,還有 Sputnik 2 你知道嗎?這個就更適合跟疫苗一起看了。
Sputnik 2,是人造衛星,也是人類第一個生命太空載具,裡面裝了一隻狗,名字寫作英文叫做 Laika。
這是在沒有完整測試的狀況下,被裝在裡頭噴上天空「試試看」的。但這個 Sputnik 2 是人造衛星,不是特斯拉的可回收火箭,所以本來就沒打算讓這狗回到地球。
蘇聯發新聞稿說,狗在太空中順利生活了四天,因為氧氣耗盡,才幫牠安樂死。
但 2002 年解密,俄羅斯承認,其實發射上去沒多久,狗就中暑死亡了。
你認為,打疫苗的時候,接種的人,會想到 Sputnik 震驚世界的光榮,還是 Sputnik 2 那隻在國家計畫下迎向未知與死亡的小狗?
火箭回收英文 在 【獨家】國「箭」國造!ARRC耗8年朝入軌火箭邁進|#鏡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火箭隊累積過去失敗的經驗,再度出發,接下來要朝入軌 火箭 、 回收 火箭的大計畫邁進。 ... 蔡 英文 確診第4天身體不適緊急取消公開行程|#鏡新聞. ... <看更多>
火箭回收英文 在 【史上第一次!SpaceX終於成功將「回收火箭」再次發射】... 的推薦與評價
SpaceX最終於30日在甘迺迪航太中心成功將「回收」的獵鷹9號火箭再次送入太空。未來最終目標是在火箭回收的當天,隨即能夠再次發射升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