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芬奇證實《索命黃道帶》整慘傑克葛倫霍
Netflix新片《曼克》證實多年前考慮找凱文史貝西演出
大衛強調「Netflix是我工作最愉快的合作廠商」
拍過無數經典《火線追緝令》、《鬥陣俱樂部》的名導大衛芬奇,自從《控制》之後,專心在Netflix線上平台拍片,迄今已有《紙牌屋》系列初期、《破案神探》兩季以及監製的《愛‧死‧機器人》,現今則帶來相隔多年的電影長片《曼克》。
大衛芬奇是好萊塢出了名的暴君導演,許多人都知道傑克葛倫霍的一個悲慘故事,那年傑克才26歲,獲選演出《索命黃道帶》男主角,在此之前他曾演過《鍋蓋頭》、《十月的天空》,被譽為年輕一代演員當中,外型俊美又有精湛演技的天才。
但這是傑克痛苦的開始。
「我們常常一段戲都要拍上百次,有次我已經差不多演了九十幾次,他要我到攝影機後面,看他把所有片段刪掉,然後叫我回去重演一次。」
大衛芬奇多年後也證實此事。
「傑克很年輕,他當時的地位也令人羨慕,我不允許他同時請假尬其他部戲,但很多人都想爭取找他演出,我相信拍電影必須把所有東西排除在外。」
「傑克還是個年輕孩子時,他拍了很多電影,但我覺得他從來沒專注過細節,他很容易分心,那時很多人跟他說《鍋蓋頭》會是一部大片,將提升他的地位,每個周末他都被拉去聖芭芭拉電影節、棕櫚泉電影節以及卡塔莉娜電影節,他無法好好工作,他心思很亂。」
「我不想為自己找藉口,肯定會有一些時候,如果我看到有些人在懈怠,我會積極阻止他,每個人本來就在經歷艱難的時刻。」
「我一直在跟演員說,我不管你是否宿醉,我不難過你的狗是否死掉,我不會在意你的經紀人是否跟你拆夥,讓你沒工作,一旦來到這裡,我唯一關心的就是,我們可以好好講這個故事了嗎?」
另外在《SlashFilm》的訪談中,大衛芬奇證實他在九零年代就想拍《曼克》,那是二十多年前,當時他想找的演員是凱文史貝西、茱蒂佛斯特,但多年後改換為蓋瑞歐德曼、亞曼達賽佛瑞。
大衛芬奇也開心表示多年以來合作過多間好萊塢大型片商,像是福斯、華納等影業,但是Netflix給予他最大的自由空間,讓他非常愉快。
「我從未像是在Netflix以外的地方,有這麼愉快的工作經驗,他們像是在儲存所有類型的電影,電影原本就有一個固定存在的地方,不用一定要推進熱鬧的夏天或是幽冷的冬天,這是一件好事。」
「這是一個需要涵蓋各種電影的平台,可以是黑暗險惡的德國電影,或是奇特的以色列電影影集,他們想要全部類型。」
相關新聞:
大衛芬奇親證實曾折磨傑克葛倫霍 https://reurl.cc/WLYg6x
大衛芬奇曾想與凱文史貝西合作,並說喜歡與Netflix合作 https://reurl.cc/j542Nq
Netflix
#davidfincher
#大衛芬奇
#netflix
#mank
#曼克
火線追緝令線上看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Zodiac 索命黃道帶的12個病態執念】#葉郎電影徵信社
《Zodiac 索命黃道帶》是導演 David Fincher 在犯罪片這個類型上從《Se7en 火線追緝令》過渡到 Netflix 影集《Mindhunter 破案神探》的一個重要轉折。
作為一個從未被偵破的真實犯罪事件,《索命黃道帶》因而不像《火線追緝令》有真兇揭露的結局,Fincher 將觀眾的注意力轉向記者和警察的犯罪調查運作經歷。為了確保觀眾絕對不會從電影細節中得到「誰就是真兇」的先入為主印象,Fincher 甚至刻意在重現黃道帶涉嫌的每一起兇案時讓不同的演員扮演兇手。
故事的重點從來無關真兇是誰,而是關於一種病態的執念。這種執念不僅存在於兇手身上,也存在於犯罪調查過程中、甚至電影拍攝過程中的每個人。甚至是銀幕前方那些熱衷真實犯罪故事的我們。
從執念到自我毀滅,只在一線之隔.......
執念1:18個月的偵查
 ̄ ̄ ̄ ̄ ̄ ̄ ̄ ̄ ̄ ̄
大部分電影籌拍過程,多半涉及了寫劇本、畫分鏡、找卡司和找資金之類的煩人事務。《索命黃道帶》的籌拍過程本身就是一場貨真價實的犯罪偵查。
雖然改編自 Robert Graysmith (即電影中 Jake Gyllenhaal 飾演的報社漫畫家)所寫的私人調查專書,但導演 David Fincher 仍然要求組了一個調查小組,不僅由他和編劇 James Vanderbilt、製片 Bradley J Fischer 三人一起親自訪談書中涉及到的每個還在世的當事人,甚至還聘僱私家偵探追查失聯關鍵證人的下落,並找來語言學家專家、筆跡鑑識專家、犯罪心理專家來分析書裡書外各種線索。
《索命黃道帶》的3年籌拍過程中,實際上有整整18個月是在花在導演本人扮演偵探親自調查案情上頭。
執念2:2800個犯罪 podcast 節目
 ̄ ̄ ̄ ̄ ̄ ̄ ̄ ̄ ̄ ̄ ̄ ̄ ̄ ̄ ̄
《索命黃道帶》上映以來,真實犯罪事件的衍生娛樂產品已經快速長成一個難以想像的巨大產業。
串流產業一方之霸 Netflix 根本就是以賣犯罪故事竄起,一路以來已經製作過《Makeing A Murderer 謀殺犯的形成》、《Tiger King 虎王》、《Don't F**k With Cats: Hunting an Internet Killer 別惹喵皇:肉搜網際殺手》、當然還有 David Fincher 的《破案神探》等罪犯節目。Netflix 這幾天還宣佈要跟《American Horror Story 美國恐怖故事》的超級製作人 Ryan Murphy 合作改編另一個著名的美國連續殺人魔 Jeffrey Dahmer 的故事成為電視影集。
另一個真實犯罪節目蔚為風行的領域是近年快速崛起的 podcast 市場,據統計全美 podcast 市場上有高達 2800 個真實犯罪節目。美國甚至已經有一個大型展會叫做 CrimeCon 犯罪展,每年吸引數千名對犯罪事件狂熱的人與會。
執念3:24棵橡樹
 ̄ ̄ ̄ ̄ ̄ ̄ ̄ ̄
除了透過調查還原案情之外,導演 David Fincher 還堅持一定要在兇案的真實現場取景,藉真正重現歷史。所以電影中除了發生在舊金山市市中心的一起兇案因為封街難度過高而不得不改採搭景之外,其餘每一場兇案都在黃道帶殺手行兇的精確地點拍攝。
1969年9月27日,離舊金山不遠的 Berryessa 湖邊有兩名大學生Bryan Hartnell 和 Cecelia Shepard 遭黃道帶殺手以利刃攻擊,後者傷重身亡。事發的地點是雨季時會變成湖中小島的一個湖邊半島(稍後被當地人暱稱做黃道帶島)。半島上頭原先長滿了橡樹,事實上兇手就是靠著樹的掩護慢慢靠近在湖邊野餐的兩名大學生。然而等到 David Fincher 到現場勘查時,上頭的樹早已不存在(無法確定是自然死亡還是被人為移除)。
於是 Fincher 執拗地用直升機運來24顆活生生的橡樹重新種在半島上,並另外種滿1600塊草皮,來完全恢復1969年兇案發生當天的原有地貌。
執念4:0犯罪動機
 ̄ ̄ ̄ ̄ ̄ ̄ ̄ ̄
犯罪學家 Scott A. Bonn 將黃道帶殺手歸類為比較少見的「Thrill Killers 快感殺手」,認為他追求的是獵殺和折磨被害者過程中產生的心理快感。
其中一個證據是殺手曾在挑釁信件中引用《The Most Dangerous Game 最危險的獵物》一書的句子。這部惡名昭彰的小說中以描繪的是把人當成獵物集中在一個小島上供人獵殺取樂的遊戲。今年初在美國引發爭議的電影《The Hunt 惡獵遊戲》正是改編自同一部小說。
快感殺手的犯案特徵是經常遍尋不著犯罪動機,兇手經常既和被害當者沒有任何恩怨,也欠缺性慾或憤怒等激發他殺人的因素。美國歷史上最早的快感殺手案例是1924年綁架謀殺14歲男童的兩名美國大學生 Nathan Leopold 和 Richard Loeb 。家境富裕的倆人毫無來由地計畫謀害男童,唯一的理由是尋求刺激,希望藉由成功犯案並跳過追緝來展現自己高人一等的犯罪智慧。
其中一名行兇者甚至還是死者的堂哥。
執念5:70個 take
 ̄ ̄ ̄ ̄ ̄ ̄ ̄ ̄
《索命黃道帶》是第一部完全用數位攝影機拍攝的好萊塢電影,也使偏執細節狂 David Fincher 得以完全不在乎底片成本地瘋狂追求更多細節。
115天的拍攝日程中,最高紀錄曾有一個鏡頭反覆重拍了70次之多。男主角 Jake Gyllenhaal 曾目睹導演看著機器,然後豪邁地宣布「來!把剛剛十個 take 的畫面通通刪掉」,讓幾個小時的拍攝通通放水流。
另外一名主角 Robert Downey Jr. 更加不適應數位拍攝。數位拍攝不像傳統底片攝影機需要很多時間準備才能重拍同一個鏡頭或是下一個鏡頭,所以演員原本的休息時間就被壓縮了。鏡頭跟鏡頭之間再也不能回休息室複習劇本,必須馬不停蹄地演出再演出。David Ficher 多年後在訪談中透露,當年片場經常發現裝著尿的玻璃罐藏在各個角落。正是 Robert Downey Jr. 大人藉以向導演抗議「老子連撒尿時間都沒有了」的藝術裝置。
執念6:私人追兇13年
 ̄ ̄ ̄ ̄ ̄ ̄ ̄ ̄ ̄ ̄
在一個兇案最終沒有被破解的故事當中,Jake Gyllenhaal 飾演的故事主人翁 Robert Graysmith 對調查真相的病態執念變成真正的故事重心。編劇 James Vanderbilt 在劇本中將作者本人放在舞台正中央,反而把調查兇案的警探和記者變成配角,藉以形成一個對兇案執念程度的光譜,以及墜入自毀和懸崖勒馬的兩個不同下場,藉以作為主角的借鏡。
據說原作者 Robert Graysmith 看過電影的劇本之後,第一個反應是:「天!我現在終於知道為什麼我太太會離開我了。」
投注整整13年的人生在調查一個跟他完全無關的故事上,他付出的代價是妻子帶著小孩離開他。Graysmith 在另一個訪問被問到人生如果可以重來他會怎麼選擇:「我想我會再做一次同樣的事。於是所有事很可能會都會再發生一次。因為它還是會將你緊緊勒住,它會完全征服你的生活。」
執念7:18封挑釁信
 ̄ ̄ ̄ ̄ ̄ ̄ ̄ ̄ ̄
黃道帶殺手以寄發挑釁信件給媒體甚至個人(比如 Robert Downey Jr. 飾演的記者 Paul Avery )而著稱。1969年到1974年的最後一封信之間,至少有18封信件被認定出自黃道帶殺手之手。這個行為模式也符合「Thrill Killers 快感殺手」想要博取公眾注意力的心理特徵。
值得注意的是1974年之前,黃道帶殺手其實已經銷聲匿跡了整整三年,而激發他重出江湖的動機居然是為了發表他個人對於《The Exorcist 大法師》的影評。
當年舊金山紀事報記者 Paul Avery 在大法師上映兩週後在報上撰寫了一篇關於每天都有觀眾在大廳嘔吐甚至昏倒的新聞。一直把 Avery 當成鬥智對象的黃道帶殺手很可能為了回應 Avery 的該篇報導,忍不住發出這封復出信來闡述自己對電影的感想:
「我看了《大法師》並覺得該片可說是我看過最好的諷刺喜劇(I saw + think "The Exorcist" was the best saterical comidy that I have ever seen.)」黃道帶殺手說。
執念8:1.3萬份報紙
 ̄ ̄ ̄ ̄ ̄ ̄ ̄ ̄ ̄
媒體記者一直都是連續殺人狂熱潮的原罪。我們永遠無法推知誰是史上第一個連續殺人狂,卻可以明確知道誰是第一個被大幅報導而廣為人知的連續殺人狂——那就是1888年7月開始在倫敦犯案的開膛手傑克。
開膛手傑克熱其實和英國對報紙課徵長達150年的各種知識稅制度息息相關。經過多年的知識稅抗爭,1853年到1861年之間英國報紙的廣告稅、印花稅和紙張稅陸續取消,致使二十多年後的開膛手傑克案正好和英國報業的爆炸性發展撞個滿懷。各種狂熱的追蹤報導和缺少事實根據的大膽臆測,甚至使某些人相信連續殺手狂是報社為了賣報紙捏造出來的。
1888年英國各家報紙報導開膛手傑克案的規格和方法後來幾乎成為全球媒體面對重大犯罪事件的標準SOP,並間接影響到近百年後黃道帶殺手的報導規格。整個20世紀美國報紙的數量一直穩定維持在1.3萬份~到1.5萬份之間,僱用數萬名記者每天撰寫新聞。這些針對真實犯罪鉅細靡遺甚至天馬行空的報導,正是我們對於重大犯罪事件的病態迷戀的真正源頭。
執念9:第2篇影評
 ̄ ̄ ̄ ̄ ̄ ̄ ̄ ̄
在《大法師》影評之後,報社仍收到不少署名為黃道帶的信,但多半被認定可能難以證明出自黃道帶之手,而可能是仿效者或是沒事找事的鬧事者所為。
可信度較高的是1974年5月的另一封同樣涉及了電影評論的信件。黃道帶殺手這一次的評論對象是《The Thin Red Line 紅色警戒》導演 Terrence Malick 1973年的犯罪電影《Badlands 窮山惡水》。不尋常的是黃道帶殺手在信中展現了一絲同理心,對於該片的行銷用語表達憂心。電影廣告的這句宣傳與「1959年多數人都在殺時間,但 Kit 和 Holly 則在殺人」,被黃道帶殺手指控有美化殺人兇手的嫌疑,並呼籲社會關注以要求撤除該片廣告。
如果這封信真的出自黃道帶殺手之手,那他可能已經不小心揭露了自己的心理狀態。
David Fincher 請來的犯罪心理學家 Sharon Pagaling-Hagan 認為這封信意味著黃道帶殺手的人格自我認知已經進入下一個階段:完成他的犯罪「成就」之後,開始重新融入社會的過程。他史無前例地在該信件中改屬名 「A Citizen 一個公民」也是這個推論的佐證。
執念10:66歲英年早逝
 ̄ ̄ ̄ ̄ ̄ ̄ ̄ ̄ ̄ ̄ ̄
《索命黃道帶》中最常被批評偏離事實的部分,不是關於兇案或是黃道帶殺手的描繪,而是關於 Robert Downey Jr. 飾演的記者 Paul Avery 的下場。
電影中的 Avery 因為過度沉溺案情而開始酗酒。記者事業也因此走下坡,從全國知名記者變成轉到小報工作,成為一個人獨居在拖車中的過氣記者。這段戲劇性的描繪或許是為了凸顯電影主題「病態執念」,也或許是讓曾長期沉溺毒品的 Robert Downey Jr. 的表演能有投射之處。
然而實際上Paul Avery 在黃道帶殺手後的人生仍然精采。他曾為了近距離報導越戰而搬到越南三年,在越南和香港等地活動。日後的記者生涯也還因為報導轟動全球的報業大亨孫女 Patty Hearst 的綁架案而名噪一時。稍後 Avery 則與著名的妓女人權運動者 Margo St. James 者結婚,但因為後者連續多年在法國工作,使 Avery 必須一個人留在舊金山面對孤獨和酒精的誘惑。
酒精、毒品或是對黃道帶案的上癮都沒有真正讓他走向自我毀滅的命運。魔鬼藏在另一個生活小道具裡。2000年 Paul Avery 因為另外一個病態執念——吸菸導致的肺氣腫病逝,享年 66 歲。
執念11:八成女粉絲
 ̄ ̄ ̄ ̄ ̄ ̄ ̄ ̄ ̄
當我們著迷於真實犯罪事件時,我們在迷的是什麼?
「廣泛的大眾之所以被這些故事吸引,是因為這些故事激發了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的一種基本卻強而有力的情緒:恐懼」犯罪學家 Scott Bonn 說。就像兒童著迷於怪物故事一樣,連續殺人狂就是成年人的怪物故事,讓他們在安全、受到控制的環境中不斷體驗到恐懼情緒的刺激。
另一位心理學專家 Emily Mendez 則說這種恐懼體驗有助益於另外一個求生的本能,讓我們在過程中發展出保護自己的策略。這就是為什麼真實犯罪節目的的觀眾中女性有壓倒性的數量優勢,因為在現實世界中他們比男性有更強烈的保護自己的需求。
根據統計真實犯罪類型 podcast 中有75%聽眾是女性。而在美國 CrimeCon 犯罪展活動中,更有八成參與者是女性。
執念12:554本書
 ̄ ̄ ̄ ̄ ̄ ̄ ̄ ̄
2007年《索命黃道帶》上映之後黃道帶案雖然被警方重啟,但沒有新線索,進度仍是一灘死水。最新技術的DNA比對甚至排除了電影中的第一嫌疑人Arthur Leigh Allen的可能性。
真相這塊大畫布上越保留空白,就越吸引更多人在上面著墨。在Amazon上搜尋黃道帶殺手的關鍵字,可以找到554筆出版資料,包含實體書、電子書和有聲書(許多都來自 podcast 市場上的真實犯罪節目)等各種各樣出版品。《索命黃道帶》作者 Robert Graysmith 的幾本書當然排在最前面。而緊跟在後的則是2014年出版的一本名為《The Most Dangerous Animal of All》的暢銷書。從小被父母遺棄的作者 Gary L. Stewart 在追查生父真實身份的過程中,找到了種種證據指向當年遺棄他的生父很可能就是黃道帶殺手本人。
今年初串流平台 Hulu 依據該書製作了一部真實犯罪調查的同名紀錄片節目。他們和 David Fincher 一樣重新訪談相關當事人、檢視書中條列的種種證據。和《索命黃道帶》不同的是,他們發現許多鐵證來自作者一廂情願的錯誤解讀。
這本暢銷書被紀錄片一一破解之後,作者 Gary L. Stewart 本人似乎沒有動搖他的信念。當年協助他完成該書的記者評論道:「他的終極願望就是找到自己的身份,而這些線索就是他身份的一部分。如果這些線索再度瓦解,他就再也無法確定自己是什麼了」。
當他沉迷於追求真實犯罪事件時,他其實是在找尋自己。
《索命黃道帶》myVideo線上看:
https://www.myvideo.net.tw/details/0/226055
——————————————
現在上myVideo租電影儲值100送200,每月再抽5G手機!
更多優惠資訊與活動內容:https://www.myvideo.net.tw/event/Goldenfilm/
火線追緝令線上看 在 左撇子的電影博物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特映短評】犯罪驚悚《#緝魔》,莊凱勛、邵雨薇新片
《緝魔》,當時是在「金馬奇幻影展」的時候就搶先看了。由於主角與團隊的關係,很多人會期待是《目擊者》這樣翻轉翻轉又翻轉的案件電影。其實,《緝魔》會能被選為奇幻影展是有原因的。
《緝魔》,不是像《目擊者》那種隨著時間不斷展開,到結局時釐清謎團、明朗清楚的案件電影。《緝魔》更像是隨著時間演進,不斷地往角色的內心鑽,越加迷離沈重,畫面與節奏也更是窒礙、奇幻。
如果你還沒看過,覺得這段敘述很抽象的話,想想作家「林奕含」的事件,整部電影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來形容最為貼切,那個美麗又讓人心動,沈重又讓人心痛的氛圍,會在結局的時難以消去,如同編劇想要紀念林奕含的感覺。
相對於結局的簡化與沈重,電影越是前頭越是精彩。
一開場一鏡到底的警察辦案,點出整部電影的主軸,顯示出台灣在地的文化,牽動著各個角色們的個性與關係。
開場就一鏡到底真的是蠻精彩的一段,讓人想到《人骨拼圖》、《火線追緝令》等等經典的辦案電影,緊接著到了邵雨薇飾演的法醫,又呈現「大體」在畫面上的精緻度,如同拿真實大體來解剖的畫面,拍出了國片的新高度,這段的畫面絕對是好萊塢才有的等級。
雖然媒體比較關心主角群們,在衣服穿脫、床戲、泡三溫暖有大尺度的表現,不過看慣此類型演出的觀眾可能覺得還好。
倒是前面的這三點,開場一鏡到底、好萊塢等級的法醫解剖、片尾致敬林奕含,是最推薦大家細細品味的角度。
劇情走向奇幻、結尾的沈重,這兩點則是大家進場前要有心理準備的。這不是約會該挑的電影,但是他拍出了幾個不錯的片段,也拍出了一個台灣法醫的新高度,是金馬奇幻入選片的等級。
-------
🔹 8 月有什麼好看的電影 (院線&線上影音)推薦清單:
https://link.leftymovie.com/movielist
🔹《#腥聞教父》, 《神鬼戰士》#羅素克洛 主演,飾演「福斯新聞創始人」,演技爆發!
https://link.leftymovie.com/KVL3Y
火線追緝令線上看 在 [新聞] 大衛芬奇火線追緝令Se7en原有第二部Ei8ht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為什麼大衛芬奇經典電影《火線追緝令》(Se7en) 沒有續集?其實原本有第二部「Ei8ht
」的計畫──
轉載網址(圖文好讀版):https://news.agentm.tw/109106
作者:另起爐灶
~*-*~*-*~*-*~*-*~*-*~*-*~*-*~*-*~*-*~*-*~*-*~*-*~
25 年前的1995 年 9 月,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 導演的《火線追緝令》(Se7en) 橫
空出世,就此讓世界認識了這個片名,大衛芬奇終於洗刷了第一部長片《異形 3》
(Alien 3) 在北美的失敗,也有了機會繼續造就另一部經典《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 。在《火線追緝令》中,集結了布萊德彼特 (Brad Pitt)、摩根費里曼 (Morgan
Freeman)、凱文史貝西 (Kevin Spacey) 與葛妮絲派特洛 (Gwyneth Paltrow) 等重量級
演員,以 3 千 3 百萬美金的成本坐收全球超過 3 億美元的票房,是 1995 年電影裡第
7 高的成績,至今依然穩坐 IMDb 前 20 名 的大位!
雖然我們知道經典並不一定需要拍攝續集,甚至偶有續集毀了首集經典的案例,但你知道
嗎?《火線追緝令》當初的確有過第二部電影計畫……
這樣經典的陣容你很難再看到。
《火線追緝令》:殘酷的七宗罪犯案電影
《火線追緝令》劇情描述一位經驗老到的警探和新來的菜鳥,一起調查他職業生涯的最後
一樁案件:由宗教內容「七宗罪」儀式作為連續謀殺案的犯人。
在調查過程中,這對臨時湊起來的搭檔必須在兇手對下一位受害者伸出魔爪前將他緝拿歸
案。出乎意料的,這座灰暗的、雨從不停歇的城市,將帶給兩人最深沉的衝擊,挑戰人性
最黑暗的一面。
在這個被遺棄的骯髒城市中,充斥著貧困、混亂和冷漠。老練的警探已經在這個地方工作
了 32 年,再過一個星期他便退休。這個時候,從大城市調來一個高傲自大、沒有經驗的
新搭檔。兩人立刻鬧得水火不容。性格衝動、心高氣傲的新人與老鳥的作風嚴謹、辦事老
成形成鮮明對比。
這部 90 年代最駭人聽聞的驚悚片,以一個令人難以接受,又不得不承認這就是「人性」
的結局畫下句點。觀眾們震撼之餘,即使是對續集不抱希望,但對於布萊德彼特與摩根費
里曼的角色後續發展,一定有著非常豐富的猜想。
為什麼《火線追緝令》續集「Ei8ht」從未成功?
儘管製片公司不顧一切地試圖說服導演大衛芬奇和演員布萊德彼特改變電影的哀傷結局,
但《火線追緝令》擄獲了藝術和商業電影粉絲們的心,是當年最成功的電影之一。
這對經典組合至今仍留在影迷心中。
有了足夠的人氣後,一開始眾人認為新線影業 (New Line Cinema) 可能會立即拍攝續集
,最好是讓主角布萊德彼特和摩根費里曼回歸。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在電影上映之後近
10 年內,一直沒有《火線追緝令》續集的消息傳出──考量到這部經典電影,這樣可能
才是最好的──可惜的是,商業上的邏輯打敗了常識。
摩根費里曼原本有機會成為《通靈神探》
2002 年,新線影業公布了製作《火線追緝令》續集計劃的消息,暫定名為「Ei8ht」。奇
怪的是,這並不是一部為了續集而寫的劇本,而是《瞞天過海》編劇泰德葛瑞芬 (Ted
Griffin) 在 1998 年賣掉的劇本《Solace》。新線影業選了他們認為與《火線追緝令》
相似的劇本,並將內容重新打造為續集雛形,而不是真正地開發新劇本。
《Solace》,日後的《通靈神探》。
劇情內容講述一名擁有通靈能力的資深警探,只有他能夠阻止另一位同樣具有通靈能力的
連環殺手,這聽起來非常奇怪,但可能也是沒辦法中的辦法,畢竟導演大衛芬奇的電影至
今都沒有拍攝過續集(遙望《龍紋身的女孩》)。
新線影業希望摩根費里曼能回歸飾演這位會通靈的資深警探,而布萊德彼特則不在他們的
計畫內,大衛芬奇也宣布他不想與「Ei8ht」扯上任何關係。 謝天謝地,後來這個計畫被
放棄了,因為無論觀眾或是電影公司,都意識到讓摩根費里曼突然變成通靈警探的點子很
可怕。
《通靈神探》:這看起來像是《火線追緝令》的續集嗎?
多年後,《Solace》有了新的命運,在 2015 年被拍成了電影《通靈神探》(Solace) 。
由安東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擔任這位通靈警探,其他演員還有柯林法洛
(Colin Farrell)、傑佛瑞狄恩摩根 (Jeffrey Dean Morgan) 與艾比柯妮許 (Abbie
Cornish) 等人,只是上映後的評價與票房得到了慘痛的失敗:在爛番茄上只有 43% 的爆
米花指數跟 25% 新鮮度(嚴重腐爛)。
看到這裡,當年的《火線追緝令》粉絲們,如今還會期待續集嗎?我想見仁見智,但觀眾
(還有製片公司)要明白一件事,並不是每一部經典都需要續集。
25 年後的今天,《火線追緝令》可在 Netflix 線上觀看。
--
心得:有人說通靈神探還不錯看,我是沒看過啦,但火線追緝令(非常奇妙的片名)倒是看過不
少次,眾星雲集超強的片,第一次看到最後的轉折真得瞠目結舌,凱文史貝西給人的七宗罪印
象超深~
--
歡迎追蹤我的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kitchenkitchen12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114.24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95396991.A.43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