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泉之道❤
昨天 科學城社大 的活動帶領認識 #冷水坑溪,我親身體驗 #願景工作坊 小組討論行動方案的魅力。
冷水坑溪故事熱點有 #科園里、#仙水里、#新莊里、#關新里、#龍山里、以及 #科學園區。流域從 #園區人工湖 開始,流經 #鎮安宮、#光復路、#長春街、一直到 #十里靜安 社區(公園)、#關埔國小、#埔頂路,最後是私人土地(保持原始風貌)。
這條古老溪流以前稱為「#靈泉」,所經之處幾乎就是新竹東區新開發,新移民最多的區域。在小組討論中大家分享「希望中的冷水坑溪的未來」,期待乾淨的水源(現在有家庭污水的污染)、適合人行走的步道、發展觀光在地文化的故事特色等等。
我跟大家分享,新竹市有許多這樣早期留下來的灌溉渠道或溪流,像 #隆恩圳、#烏瓦窯圳...等等,只要在地意識發揚光大,在住民共同努力跟市府協力之下,可以把親水環境跟相關的故事特色發展的有聲有色。我覺得最重要的,是 #讓更多住在該區的新移民了解冷水坑溪的故事,親近冷水坑溪。深化在地認同之後,冷水坑溪社區運動未來的發展能量才能更大更廣!
科學城大學這兩年舉辦大小朋友一起走讀冷水坑溪,做彩繪環境、水質檢測等工作,很有意義。
經過小組討論,共同決定願景目標跟行動方案,我們把它寫在海報上,進一步聚焦共識。
由下而上的 #公民參與,認識我們的環境跟歷史,逐步凝聚共識。這樣的討論深刻有意義,對於冷水坑溪的過去和未來學到很多,讓我更清楚未來可以如何發聲協力!
#冷水坑溪的過去跟未來
#希望未來有機會像新竹市哲學之道一樣 😇
願景工作室 新竹市科學城社區大學
烏瓦窯圳 在 劉康彥(小白)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眾神護南寮》塹港富美宮
遠近馳名,主祀蕭、潘、郭三府王爺的塹港富美宮,源自福建泉州昔有遇瘟疫在海上放流王船的習俗。
清乾隆末年,一艘王船自泉州漂至頭前溪口、竹塹港北寮,船上載有蕭、潘、郭三尊王爺的神尊,地方居民為安奉金身,於清嘉慶元年在北寮創建一間小廟「塹港富美宮」(亦有一說為北寮福德宮),供祀至今225年。
清道光25年,富美宮受颱風肆虐遭洪水沖毀,除了撿回一塊道光年間的匾額,據傳,三尊神像分別被居民撿獲。
大王蕭王爺回流到現在的新港里、二王潘王爺則流至舊港,至於三王郭王爺則漂至現在的康樂里。
地方還相傳,為了讓建廟事宜順利,三位王爺曾化身「老者」,親自到福州購買建材再租船運回舊港的奇事。後來,經地方仕紳與善信大德集資,終於在清咸豐十年於現址重修落成。
鼎盛時期,富美宮是塹港五十三庄的信仰中心,尤其是從事漁業或貿易的商人。
昔日,竹塹城內的居民如果要北上艋舺(萬華)或是到中國大陸通商通航,過了北門(拱辰門),搭乘從長和宮開始的輕便車,經過今日的城北街、境福街、東大路,沿著烏瓦窯圳,途經苦苓腳、槺榔、牛埔(保安宮一帶)、塹港富美宮,最後才到頭前溪口搭船。
歷經百餘年寒暑,富美宮廟體多處傾頹,在時任主委張福來、地方人士許銀城的號召下,民國69年於原址擴建,由於規格與型制大幅改變,此次擴建共費時12年,直到民國81年,四層樓高、宏偉莊嚴的塹港富美宮終告落成啟用。
民國109年底,在榮譽主委彭昆耀議員、彭垂樑主委的集資下,替蕭、潘、郭三位王爺重修安座,富美宮依舊是世代南寮人最重要的精神依託。
#眾神護南寮 #塹港富美宮 #富美宮
#蕭潘郭三府王爺 #新竹市北極佑聖宮文化發展協會
烏瓦窯圳 在 劉康彥(小白)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影片〕南寮淹水檢討
針對上個月8月11號(時雨量63mm)的急降雨,造成中寮里中清路、中福路、中光路、延平路三段一帶積淹水,工務處吳堂安處長今日在議會進行專案報告。
有關中清路一帶的淹水成因,包括:1、雨水下水道斷面不足(意思是管徑狹小無法及時宣洩)2、雨水連接管阻塞(連接管=家門前「側溝」連接雨水下水道的匯流管線)3、部分側溝沒有連接管。
至於改善方案如何做?基本功當然是「落實雨水下水道和連接管清淤」,長遠目標則是「加大天府路雨水下水道斷面」,還有一個關鍵,我在上次的定期會也曾經提出,就是在「天府、榮濱路口新設分流管函」,讓上游(中清路一帶)的水可以往南寮抽水站分流,不再走南寮滯洪池。
**
中寮里還有一個淹水熱點,就是延平路三段,我們必須很誠實地說,這裡完全沒有雨水下水道,只有水利會的圳溝和很舊的側溝,灌溉、排水同一套系統,像是玄濟宮、港清宮地勢低漥處,只要時雨量40毫米都很有機會積水。
在還沒建置雨水下水道前,市府除了提供沙包,還能有甚麼積極作為?吳處長提到,往後只要豪大雨,烏瓦窯圳上游進流閘門將封水,讓下游的水先行排掉,避免上游的水一口氣排到延平路三段。另外,只要有瓶頸的排水、水溝路段,工務處也會盡力修繕整合。
#南寮 #中寮 #港北 #中清路 #延平路 #淹水 #雨水下水道 #烏瓦窯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