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想起2010年我在《旅人的食材曆》寫的冬至食材,還有我的阿公(阿公過世好幾年了)。摘錄一段....(當年我的飲食書寫,蠻有意思的)
====================
每年一到冬至,我住在高雄林園的阿公就開始盤算,什麼時候要去買烏魚子。對他來說,這是每年最重要的日子,因為烏魚子是送給親友最隆重的禮物。
這是他跟烏魚子的重要約會。小時候,我曾跟阿公去鄰鄉屏東東港挑烏魚子,整條路上都在曬黃澄澄、又肥又大的烏魚子,他會跟固定往來的店家寒暄閒聊,採買回家後,交給阿媽整理、儲存,過年前他八個成家立業的兒女,每家都會收到十筆(個)烏魚子,然後再轉送各自的親友。
我記得跟妻子剛交往時,阿公就很慎重提醒我,要把烏魚子送給女友的母親:「愛乎人知影阮ㄟ誠意。」
一直到現在他九十多歲、行動不方便,還是會叫計程車親自去一趟東港。家人勸他不要這麼辛苦,大家各自去買就好了,他會生氣的嚷著:「不行,怎麼可以!」
俗諺說:「大雪大到」,大雪節氣之前,烏魚已經從長江流域出海口集結,朝台灣西岸洶湧而來。冬至前後,烏魚準時帶著滿腹的子孫來台灣報到。
阿公就跟被稱為「信魚」的烏魚一樣,重視承諾,在他眼中,烏魚子是最珍貴的禮物,要分享給他最重視的家人。
阿公從東港買烏魚子回家,當晚餐桌上就端上先用米酒擦拭過,再用細火慢烤出顏色像鹹蛋黃、外脆內軟黏牙的烏魚子,彷彿還能吃到細膩的卵粒,配著當令的青蒜、白蘿蔔,微嗆的蒜香、脆甜的蘿蔔讓烏魚子口感更甜爽。
出身北京的飲食名家唐魯孫,來台前從未吃過烏魚子,吃過後大為讚嘆,形容用大蒜片搭配烏魚子是香鮮適口,柔而不膩,比荷蘭高級起司還適合下酒。
在東港,我吃到的烏魚子不是配青蒜,而是蘋果跟水梨,飽滿水分讓烏魚子的鹹香昇華出甜味,比蒜香更搭烏魚子。
阿公還有個獨門烏魚美食──烤烏魚胗,精巧的一小顆,烤熟之後用口撕成一絲絲慢慢嚼,越嚼越有味,也是下酒絕配。以前一直不知道烏魚胗是什麼,後來才知道是烏魚的胃囊。
只要簡單的料理,來自大海、吸飽陽光跟海風的烏魚子,就是一道非常華麗的盛宴。
每年冬至,我就會開始想起這個味道,陽光下黃得發亮的烏魚子、烤得香酥黏Q的烏魚子,要一直用力咀嚼的烏魚胗,還有帶著斗笠的阿公,低頭挑選烏魚子的硬朗的身影。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