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地理課】大雪之後,冬至之前的烏魚殼
12月7、8日是節氣「大雪」,再下來便是冬至。
所謂「大雪大到」,在中國這個大可能是指雪,在台灣就是「烏魚」了。每年大雪後冬至前,烏魚會成群結隊,往南游至台灣西部沿岸,產卵以後北返中國。因為千百年以來皆如此,烏魚也被稱為「信魚」。
《諸羅縣志》:「產台者曰海烏;冬至前入港,散子前肥美。散子後,名回頭烏,則瘦而味劣。」散子就是產卵,冬至產卵前的海烏與烏魚子最好吃,眾人哄搶。過度捕撈的結果,臺灣的漁獲量大減,市面上一度都是巴西烏魚子,近幾年養殖與施放魚苗齊下,臺灣烏魚子才又漸漸回到市面上。
荷據以來,烏魚也一直是統治者的稅金來源,甚至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給烏魚旗九十四支(後來為九十二支),旗用白布一幅,刊刷烏魚旗子樣,填寫漁戶姓名,縣印鈴記,插於船頭,帶網採捕。」繳稅才能領烏魚旗,並且限制捕撈數量,保育與賺錢兼顧!古猶如此,希望現代人不要輸太多呀。
烏魚子取下的魚叫「烏魚殼」,售價比魚子便宜多了,有時真替烏魚不值。其實烏魚殼也是不遑多讓的美味,尤其是鹿港詩人洪棄生在光緒年間寫到:
烏頭饞客噉,魚尾酒人嘗。
煮濩宜同蒜,熟調不待薌。
青鱗殘似貝,白肉潤於霜。
一鍋烏魚,加蒜、酒、醬油紅燒,會吃的饞客啃魚頭,魚尾下酒最佳。
鹹香的醬汁和軟嫩的魚肉,加上蒜苗超下飯,有時運氣好搶到魚膘更是讓人開心不已。
這幾日市場上烏魚開賣,好不容易等來餐桌上出現一鍋蒜苗烏魚,好期待接下來的烏魚米粉和麻油烏魚能夠出現在餐桌上。
(阿娘您看到女兒的呼喚了嗎)(敲碗)
#小助教粥粥
#為了敲碗而生出一篇文
#紅燒蒜苗烏魚好好吃
Search
烏魚膘好吃嗎 在 香煎烏魚膘 的推薦與評價
煎過的 烏魚膘 一入口,口感更比麻油酒版的點彈性,帶上芝麻香又Q又嫩,有點像百葉豆腐,但又比較軟,總之超級 好吃 呀! 然後,布拉魚說 烏魚膘 就是魚肚子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