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博展知識
【世界清潔日】
每年9月的第3個周末為世界清潔日,旨在提升人民環保意識,為保護地球共同努力
Q博也趁這個節日跑去淨灘了(大家記得要維持社交距離喔!)
一起來看看要如何維護我們美麗的地球吧!
【海灘的美麗與哀愁】
美國國家海洋垃圾監測計畫長年調查的結果顯示,海灘發現的垃圾以吸管27.5%占最多,其次是塑膠飲料瓶13.0%,另外也發現大量的塑膠袋碎片、氣球、金屬飲料罐、繩子等物品,同樣是以遊憩與日常生活類垃圾占多數。台灣因為回收制度做得很好,塑膠飲料瓶、金屬飲料罐等都已進入垃圾回收系統,在海岸垃圾中就較少出現,相較之下美國這類垃圾的比率就比較高。不過,台灣的塑膠瓶罐雖然有回收,瓶蓋卻被忽略了,常會成為垃圾漂流到海邊。
要減少海灘垃圾可以朝兩方面著手:
一是教育宣導,提醒人們不要以為廢棄物流入大海就會自動消除不見,其實它們都會成為大自然的負擔,而淨灘活動就是個很好的教育方式。
二是針對這類造成跨界汙染的海洋廢棄物,其管理與監測不該只是地方政府的責任,應該提升到中央層級,以環保單位或漁政單位來跨縣市管理,並且提高獎勵的誘因,且更要輔導關係人積極研發對環境友善的替代方法。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88b2573b-1943-489e-9e53-9ae626b98ce8
【一次性飲料杯減量】
一次性飲料杯源頭減量,是整體限塑政策的一環,實施至今雖有成效,但教育方面的確還需要加強。譬如校園之內餐廳,仍然使用相當多一次性餐具,環保署考慮加大誘因,譬如使用一次性餐具需要付費,減少使用數量。
臺灣市面上免洗餐具種類繁多,材質大致可分為塑膠類、保麗龍類及紙類、木材等四種,其中塑膠及保利龍是中小型餐飲業最常使用之免洗餐具種類。塑膠類聚丙烯多用於便當盒及碗盤,保利龍類免洗餐具─發泡聚苯乙烯常見於透明的便當盒蓋、涼麵及水果盒。發泡性保利龍則多用於泡麵碗、生鮮托盤等。
免洗餐具使用後之處理途徑大致包含回收再生、焚化、掩埋、非法棄置等4種。就塑膠類免洗餐具而言,由於免洗餐具使用後沾染油汙及其他物質,回收後再利用經濟價值不高。部分塑膠材質如PVC、PS等若以焚化方式處理可能導致「世紀之毒」戴奧辛的產生,且塑膠耐高熱值之特性,也對焚化爐操作產生負面影響;若以掩埋方式處理塑膠材質之免洗餐具,則耗時長不易腐化,一個塑膠袋需要20年、保麗龍杯要50年才能被分解,寶特瓶和紙尿布更需長達約450年才會在海水中分解。根據荒野保護協會於2012年淨灘清除垃圾量的統計,近3年免洗餐具類多了6倍,去年高達2萬8000多件,首度超過塑膠袋,成為海灘垃圾第1名。如何降低國人濫用免洗餐具,是未來應強化方向。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aff8ae3d-9fd9-4eca-ad6d-3ce6cfddd975
【環境教育】
資源要回收、垃圾不落地,這幾句話聽在我們耳中,是不是覺得老生常談呢?「環保」的概念出現在1970年代,1970年的4月22日是第一個「地球日」,1972年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開啟人類環境保護的思潮,也就是說,環保的意識出現至今其實只有50年。但如今幾乎人人都有環保的概念,並且落實在生活行為上。
環境教育一開始的重點都放在「保護環境」,包括如何解決空氣污染、水污染等各種已經發生的問題,或是如何保護生態。不過,人們很快就發現,一味地把環境保護放在第一位,會影響人類社會及國家的發展,當時全世界有70%的國家處於未發展或發展中,而以環保為主的價值使得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受到壓抑。所以從1983年起,人們開始思考不應該為了環保而阻止發展,而是應該在發展與環境間找到平衡,這就是「永續發展」的概念。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5c7e4060-8da3-44e8-a02a-debae5e5bb16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20的網紅舒翠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廢棄物的處理設施主要有焚化廠及掩埋場。初期以掩埋為主,中長程以焚化為主政策,由中央補助經費,積極推動地方政府興建垃圾掩埋場或焚化廠,期解決垃圾處理問題。 近年來因民眾對環境品質要求日益提昇,致垃圾掩埋場用地取得日趨困難,再加上焚化技術愈見成熟,因此逐漸轉為以焚化方式來處理廢棄物。 焚化廠的檢測資料中...
焚化方式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非洲豬瘟來勢洶洶,為了保護台灣國產豬,農委會宣布自九月起禁止廚餘養豬一個月,這兩天,也有縣市宣布拒絕外縣市廚餘進入。
但是,少了幫忙回收剩食的養豬場,我們每天餐廳、廚房產生的1200噸額外廚餘,該何去何從?
事實上,每天從餐廳、廚房產出的廚餘,可分為熟的「餐食剩餘」及生的「果皮菜渣」。
「剩食」若是經過回收處理,可以做公益、再食用,若無法回收,也能烹煮後再製成飼料,供畜牧業者使用;裁切加工、中央廚房用剩的「果皮菜渣」,則可以作為土壤肥料或發酵後供沼氣發電。
但這些廚餘若直接採取掩埋、焚化方式處理,將對環境造成更多的負擔。
因此,今天我與 黃世杰、洪孟楷委員一起召開記者會,呼籲農委會及環保署積極管理「剩食」。
政策上,政府應從廚餘源頭落實生熟分類,養豬剩食的運送過程應杜絕汙染,最後送至畜牧場時則要經過高溫蒸煮,便能同時運用現有回收機制處理剩食,及防止廚餘對環境、產業造成的危害。
此外,更應推動「團進散退」,大型牧場的剩食回收作業採集中回收、分類利用、專業處理,才有助於提升規模經濟,讓資源更有效運用,並能確保回收作業規範被嚴格遵守。至於對剩食回收較無處理能力,稽查也不易的小養豬戶,則應輔導逐漸讓其退場。
防範非洲豬瘟入侵台灣是不分藍綠共同的目標,24年前口蹄疫對台灣養豬業產生莫大傷害,直到去年才成功拔針,因此,唯有落實管理、專業處理,才是應對非洲豬瘟的長久之計。
焚化方式 在 舒翠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桃園環境六都之末,改善需要你我」
廢棄物的處理設施主要有焚化廠及掩埋場。
初期以掩埋為主,中長程以焚化為主政策,由中央補助經費,積極推動地方政府興建垃圾掩埋場或焚化廠,期解決垃圾處理問題。
近年來因民眾對環境品質要求日益提昇,
致垃圾掩埋場用地取得日趨困難,
再加上焚化技術愈見成熟,
因此逐漸轉為以焚化方式來處理廢棄物。
焚化廠的檢測資料中包含空污、戴奧辛、水體以及飛灰穩定化之檢測數值。
📍質詢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FjAE0goDB4
焚化方式 在 舒翠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廢棄物的處理設施主要有焚化廠及掩埋場。初期以掩埋為主,中長程以焚化為主政策,由中央補助經費,積極推動地方政府興建垃圾掩埋場或焚化廠,期解決垃圾處理問題。
近年來因民眾對環境品質要求日益提昇,致垃圾掩埋場用地取得日趨困難,再加上焚化技術愈見成熟,因此逐漸轉為以焚化方式來處理廢棄物。
焚化廠的檢測資料中包含空污、戴奧辛、水體以及飛灰穩定化之檢測數值。
焚化方式 在 【T · PROCESS 源· 程】我們的焚化爐如何運作?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以 焚化方式 也可「轉煥」污泥:T · PARK [源· 區]. ... 既可將污泥體積大幅減少達90%,延緩堆填區飽和;焚化過程中產生的熱能更會被回收轉化成電力, ... ... <看更多>
焚化方式 在 台灣垃圾車收完垃圾怎處理? 分類焚化過程全公開網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這個垃圾量真的很壯觀啊!(望向天編)#創作授權【The DoDo Men - 嘟嘟人】 https://youtu.be/fdgARDzCcn0#台灣#垃圾#清潔隊員#直擊#資源回收# 焚化 #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