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廢人,很多人都可能對這個問題避而不談,也可以說是覺得自己在變廢了,也無心改變,任由發展,於是就越來越廢,想想回顧自己可以說是過的渾渾噩噩,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閒來無事刷知乎,突然看到一篇關於人是怎麼廢掉的回答覺得寫的挺好,因此很想抄寫下來激勵自己,在此也感謝知乎答者 曾加的回答,版權歸曾加所有。他從以下5點進行了總結,我覺得說的很到位,也說到了很多人的痛點。
1、沈溺於輕易獲得高成就感的事情:有意無意的尋找用很小的付出就能能得到很大回報的偏方,哪怕是一些虛擬的回報,這種行為會逐漸提高自己的“興奮閥值”,讓人越來越不擁有成就感,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從而越來越依賴虛擬的成就感,就會愈演愈烈,陷入惡性循環。
2、接受低信息密度的信息源: 其表現為無需動腦的視頻、圖片、娛樂、八卦新聞等,不願意接受高密度、思考後才能得到的信息(如知識框架、課程、分析報告等),如果隔離了這部分的內容,基本也就隔離了進步的可能。
3、習慣用錯位成就感痲痹自己:有兩類:1 習慣於拿自己擅長的東西和別人不擅長的東西比較,從而獲得自己比別人強的錯覺(如何運動員比學習,和學霸比體育);2習慣於拿別人做事情A的時間來做事情B,來假裝自己B事情做的很好(如自己在節假日做了比別人更多的工作,但也僅僅是在節假日如此)
4、過度依賴(既有可行路徑): 在工作中,習慣了一件事情的流程之後沒有再想過如何改進,只會機械的重複,然後騙自己很充實,於是也沒有了剔除糟粕的意識,需要重複的東西越來越多,消耗的時間越來越長,到最後一看費了很多時間,其實不僅一點點進步沒有,還失去了進步的空間。
5、封閉強化學習的通道 :在學習和接受信息的過程中,只願意執行最簡單的一步,卻不願意執行接下來更為複雜的鞏固和應用流程,其表現為只聽不說、只看不寫、只學不練、還痲痹自己說學到了很多東西,而實際上,這種淺層的學習遺忘極快。有時還不如不學。比如天天學英語,卻從來不寫文章,再比如天天花大量時間刷知乎,簡書等,卻從來不寫答案 總結。
結合以上5點,我們可以對照自己的生活情況,看一下自己到底是“廢”在哪些地方,及時作出改變,也可以寫出自己5條中曾做過或打算做的事情,逐條進行改變,每天堅持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只希望未來我們都能遇到更好的自己,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要改變的時候,任何一刻都不晚,改變,從現在開始!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
-------------------------------
加入「精英閣」= 一年陪你读完100本经典好书
➡️15-20分钟读书音频
➡️干货总结思维导图
📍還在等什麼?趕緊点击鏈接🔗:https://pay.weread.com.tw/facebook/jingyingge/
-------------------------------
馬來西亞 Shopee FREE Shipping
https://shp.ee/a54n9zf
無為 無事 在 蔣月惠縣議員服務專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老子主張:「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用「無為」去處事,用「不言」去教導百姓。「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無為 無事 在 蔣月惠縣議員服務專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老子主張:「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用「無為」去處事,用「不言」去教導百姓。「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蔣月惠免費教轉鈔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583853531665151&id=100001215589335¬if_t=like¬if_id=149671227950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