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首相 Scott Morrison 發表對 IPCC 的公開談話。
我印象中,澳洲政府一直站在美國後面,不是太積極面對氣候變遷,尤其是很重要的煤礦產業。但看來國際的氣候翻轉也到了,我所知道他們也知道煤礦產業會消失,很早就投入綠氫。
這對談話代表政府的雄心,不知台灣政府有哪位部長或領導人對 IPCC 有任何意見發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7的網紅見域CitiLen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五峰鄉境內兩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林立, 地理位置位於雪山山脈西緣,鄰近油羅山脈、鹿場大山、五指山、鵝公髻山、霞喀羅大山(石鹿大山)等山脈,也是前往雪霸國家公園的途經之地。日治時期,泰雅族被強制遷往五峰鄉麥巴來社,中華民國政府來台後,將麥巴來社改名「和平部落」;目前部落裡以泰雅族人為大宗,其次是賽夏族,也...
煤礦產業 在 張淵翔 JCI Sean Ch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期 2021/07/12 星期一 農曆六月三日 天氣 晴
基隆市議員張淵翔服務處新式工作法✨
👉方式:臉書粉專線上直播服務
👉時間:週一~週五 9:00~9:30
👉內容:接受各方建議,分享有趣的時事與基隆市新聞分享
因應新冠疫情,保持社交距離,淵翔的服務處暫時關閉,大家都少出門,少了與民眾面對面互動,因此淵翔開直播跟大家聊聊天,大家有問題也可以上線來問我歐👌
🎥直播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keelungsean/live_videos/
或是臉書搜尋keelungsean
張淵翔Line ID: @seanchang 聯繫電話:02-24692122
📣直播了一段時間,分享好友 Michael Chang 留言說:「 對,聲音有磁性也聽得很清楚。」
#今日分享主題:
分享一
我國「航海節」的由來 「自由中國號」是一艘原名「基隆號」的傳統華式帆船。1955年4月16日, 种玉麟、周傳鈞、胡露奇、徐家政、陳家琳與一美國副領事麥克文等六名船 員,駕駛「基隆號」由基隆出發;當代省主席嚴家淦先生得知後,改名為 「自由中國號」。 同年8月8日抵達美國舊金山,共歷115天,成功橫渡太平洋,也是當代第一 艘靠風帆為動力航抵美國的華式風帆船。因為「自由中國號」的創舉,航海 界於是提議將鄭和下西洋之日,即國曆7月11日,訂為中華民國之「航海節」。
分享二
慈濟送安心生活箱、蔬果禮券 北市5千低收戶學生暑假不斷食
國內疫情仍嚴峻,家庭經濟弱勢的學生受到影響,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全聯福利中心及第一餐盒公司三方合作,捐贈逾5千箱的「安心生活箱」及800元的「蔬果禮券」,金額將近4千萬元,提供給北市5千多名低收入戶學子,暑假期間免於餐食短絀之虞。
此次慈濟捐贈5252箱「安心生活箱」主要以米、麵等主食為主,每箱重量11至12公斤,搭配方便調理或即時沖泡的食品物資;考量暑假天氣炎熱,蔬果不易保鮮,慈濟採購全聯福利中心「蔬果禮券」、每張面額100元共8張。
新聞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597926
分享三 新型態生活
抗疫新型態生活 3方式與病毒共存
New Normal「新型態生活」來臨,您準備好了嗎?新冠肺炎蔓延全球,全球各地科學家們積極製造對抗的疫苗,實際情況卻是病毒頑強的一再變種,打疫苗可防染病後的重症率,但無法保證有接種疫苗就不會染病。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大家要做好「改變」的準備。人類社交行為改變、思維改變、娛樂方式改變、購物行為改變、工作模式也改變。國內外學者建議,未來的日子,我們都要學習「與病毒共存」,面對後疫情生活,我們如何適應改變,以下三大方向供大家參考:
1.健康新思維
未來的新冠病毒,可能流感化或感冒化,它不會消失。在這樣的後疫情時代,更要學習自我照顧、增進健康知識,除了關心生理健康,更要注意心理健康。後疫情的未來,心理健康的影響將比生理更加顯著,要保持運動與平衡飲食外,要多關注自身睡眠狀態與情緒狀態,適時尋求專業諮商心理師或家庭醫師,都是提升自我免疫力的「超前部署」。
2.懂得保護自己與他人
提升自我的公共衛生概念,外出戴口罩、噴酒精、勤洗手。根據「新型旅遊調查報告」台灣500位調查結果顯示,約50%的受訪者旅遊心態偏保守;超過50%的人表示,若疫情趨緩,會多戴口罩、酒精濕紙巾與手部清潔液。研究也顯示,減少生物間傳播,能避免自身染病,也可避免成為各種傳染病的傳播鏈。
3.檢視日常,規畫每日活動
疫情下的人們,都期待著解封。關心疫情,適當就好,不要讓自己花費太多時間接受過多訊息。告訴自己,每日要有正常作息,包括工作、運動、與朋友聯繫、家庭時間、自我學習的時間、甚至靜心時間等。趁此機會檢視自己的生活型態,並稍作調整,重拾規律生活。
2020年國際食物資訊會調查指出,新冠病毒造成飲食的改變,約60%的成年人改變成「在家烹飪」的型態,這就是一個正向的改變。因此,後疫情時代,不全是負面的影響,New Normal新型態生活,需要我們好好重新規畫,保持戒慎的心,尊重生命,建立新的地球觀,從內心去體認,從日常生活中實踐。
新聞網址:https://reurl.cc/0jkDA
分享四 基隆市新聞
古董礦車將進駐月眉國小 重現早年基隆煤礦產業的歷史場景
基隆社區大學校本部將於8月正式入駐月眉國小現址,基隆故事館內最吸睛的2輛老礦車連同鐵軌、礦坑木架結構「牛條仔」等也都將重現月眉國小,重現早年煤礦產業的歷史場景。
市府現正進行大規模改建文化中心,將位於1樓的基隆故事館遷移,把深具歷史價值的古董礦車與館藏文物移至基隆社區大學校本部,希望珍貴的礦業文物,仍能持續在市民面前展現風貌。
基隆社區大學校長蔡素貞今天說,社區大學校本部將於8月正式入駐月眉國小現址,基隆故事館內最吸睛的2部礦車連同鐵軌、礦坑木架結構「牛條仔」等都將重現於月眉國小,未來將重現早年煤礦產業的歷史場景,這也將成為實體社大計畫一環。
她表示,月眉路早年為運礦的台車軌道,而這次的礦車遷移就是以社大「雞籠學社」師生為主要班底,擔任礦車遷移的協力志工與未來場景重建的重任。
陳靜萍說,基隆故事館配合文化中心改建遷移,便與社大討論該如何讓館內許多珍貴館藏礦業文物能夠再被利用與展示,同時也希望文化內容能遍地開花,讓基隆的小朋友都能認識到屬於基隆的歷史。
文化局未來將持續與社大合作,同時社大預計於年底完成遷校開課,未來在生態豐富的月眉地區,基隆市民將多了一個兼具環境生態與文化歷史的優質教育場域,期待與市民朋友一同延續與推廣基隆在地文化。
煤礦產業 在 張淵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日期 2021/07/12 星期一 農曆六月三日 天氣 晴
基隆市議員張淵翔服務處新式工作法✨
👉方式:臉書粉專線上直播服務
👉時間:週一~週五 9:00~9:30
👉內容:接受各方建議,分享有趣的時事與基隆市新聞分享
因應新冠疫情,保持社交距離,淵翔的服務處暫時關閉,大家都少出門,少了與民眾面對面互動,因此淵翔開直播跟大家聊聊天,大家有問題也可以上線來問我歐👌
🎥直播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keelungsean/live_videos/
或是臉書搜尋keelungsean
張淵翔Line ID: @seanchang 聯繫電話:02-24692122
📣直播了一段時間,分享好友 Michael Chang 留言說:「 對,聲音有磁性也聽得很清楚。」
#今日分享主題:
分享一
我國「航海節」的由來 「自由中國號」是一艘原名「基隆號」的傳統華式帆船。1955年4月16日, 种玉麟、周傳鈞、胡露奇、徐家政、陳家琳與一美國副領事麥克文等六名船 員,駕駛「基隆號」由基隆出發;當代省主席嚴家淦先生得知後,改名為 「自由中國號」。 同年8月8日抵達美國舊金山,共歷115天,成功橫渡太平洋,也是當代第一 艘靠風帆為動力航抵美國的華式風帆船。因為「自由中國號」的創舉,航海 界於是提議將鄭和下西洋之日,即國曆7月11日,訂為中華民國之「航海節」。
分享二
慈濟送安心生活箱、蔬果禮券 北市5千低收戶學生暑假不斷食
國內疫情仍嚴峻,家庭經濟弱勢的學生受到影響,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全聯福利中心及第一餐盒公司三方合作,捐贈逾5千箱的「安心生活箱」及800元的「蔬果禮券」,金額將近4千萬元,提供給北市5千多名低收入戶學子,暑假期間免於餐食短絀之虞。
此次慈濟捐贈5252箱「安心生活箱」主要以米、麵等主食為主,每箱重量11至12公斤,搭配方便調理或即時沖泡的食品物資;考量暑假天氣炎熱,蔬果不易保鮮,慈濟採購全聯福利中心「蔬果禮券」、每張面額100元共8張。
新聞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597926
分享三 新型態生活
抗疫新型態生活 3方式與病毒共存
New Normal「新型態生活」來臨,您準備好了嗎?新冠肺炎蔓延全球,全球各地科學家們積極製造對抗的疫苗,實際情況卻是病毒頑強的一再變種,打疫苗可防染病後的重症率,但無法保證有接種疫苗就不會染病。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大家要做好「改變」的準備。人類社交行為改變、思維改變、娛樂方式改變、購物行為改變、工作模式也改變。國內外學者建議,未來的日子,我們都要學習「與病毒共存」,面對後疫情生活,我們如何適應改變,以下三大方向供大家參考:
1.健康新思維
未來的新冠病毒,可能流感化或感冒化,它不會消失。在這樣的後疫情時代,更要學習自我照顧、增進健康知識,除了關心生理健康,更要注意心理健康。後疫情的未來,心理健康的影響將比生理更加顯著,要保持運動與平衡飲食外,要多關注自身睡眠狀態與情緒狀態,適時尋求專業諮商心理師或家庭醫師,都是提升自我免疫力的「超前部署」。
2.懂得保護自己與他人
提升自我的公共衛生概念,外出戴口罩、噴酒精、勤洗手。根據「新型旅遊調查報告」台灣500位調查結果顯示,約50%的受訪者旅遊心態偏保守;超過50%的人表示,若疫情趨緩,會多戴口罩、酒精濕紙巾與手部清潔液。研究也顯示,減少生物間傳播,能避免自身染病,也可避免成為各種傳染病的傳播鏈。
3.檢視日常,規畫每日活動
疫情下的人們,都期待著解封。關心疫情,適當就好,不要讓自己花費太多時間接受過多訊息。告訴自己,每日要有正常作息,包括工作、運動、與朋友聯繫、家庭時間、自我學習的時間、甚至靜心時間等。趁此機會檢視自己的生活型態,並稍作調整,重拾規律生活。
2020年國際食物資訊會調查指出,新冠病毒造成飲食的改變,約60%的成年人改變成「在家烹飪」的型態,這就是一個正向的改變。因此,後疫情時代,不全是負面的影響,New Normal新型態生活,需要我們好好重新規畫,保持戒慎的心,尊重生命,建立新的地球觀,從內心去體認,從日常生活中實踐。
新聞網址:https://reurl.cc/0jkDA
分享四 基隆市新聞
古董礦車將進駐月眉國小 重現早年基隆煤礦產業的歷史場景
基隆社區大學校本部將於8月正式入駐月眉國小現址,基隆故事館內最吸睛的2輛老礦車連同鐵軌、礦坑木架結構「牛條仔」等也都將重現月眉國小,重現早年煤礦產業的歷史場景。
市府現正進行大規模改建文化中心,將位於1樓的基隆故事館遷移,把深具歷史價值的古董礦車與館藏文物移至基隆社區大學校本部,希望珍貴的礦業文物,仍能持續在市民面前展現風貌。
基隆社區大學校長蔡素貞今天說,社區大學校本部將於8月正式入駐月眉國小現址,基隆故事館內最吸睛的2部礦車連同鐵軌、礦坑木架結構「牛條仔」等都將重現於月眉國小,未來將重現早年煤礦產業的歷史場景,這也將成為實體社大計畫一環。
她表示,月眉路早年為運礦的台車軌道,而這次的礦車遷移就是以社大「雞籠學社」師生為主要班底,擔任礦車遷移的協力志工與未來場景重建的重任。
陳靜萍說,基隆故事館配合文化中心改建遷移,便與社大討論該如何讓館內許多珍貴館藏礦業文物能夠再被利用與展示,同時也希望文化內容能遍地開花,讓基隆的小朋友都能認識到屬於基隆的歷史。
文化局未來將持續與社大合作,同時社大預計於年底完成遷校開課,未來在生態豐富的月眉地區,基隆市民將多了一個兼具環境生態與文化歷史的優質教育場域,期待與市民朋友一同延續與推廣基隆在地文化。
煤礦產業 在 見域CitiLen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五峰鄉境內兩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林立, 地理位置位於雪山山脈西緣,鄰近油羅山脈、鹿場大山、五指山、鵝公髻山、霞喀羅大山(石鹿大山)等山脈,也是前往雪霸國家公園的途經之地。日治時期,泰雅族被強制遷往五峰鄉麥巴來社,中華民國政府來台後,將麥巴來社改名「和平部落」;目前部落裡以泰雅族人為大宗,其次是賽夏族,也有少數客家人與漢人共存。早期泰雅族以狩獵維生,1980 年代,五峰鄉成為煤礦產業與林業的轉運站,1990 年後林業禁伐、煤礦產業告終,部落的人失去工作機會,年輕人選擇離鄉就業,老人家多仰賴傳統農耕生活,在逐漸漢化的部落裡,泰雅文化就像失了根一樣。
出現文化斷層的多年以後,有一群人循著祖先走過的路,希望找回失落三十年的泰雅文化。在這群人之中,有一位流著客家血統的泰雅女婿,他創辦了獵人學校、推動文化傳承,也成立合作社與協會復甦在地產業經濟。「能夠為五峰鄉做產業,我認為應該是祖先叫我回來幫忙的。不能說是宿命,應該是使命吧!」出身竹北客家庄的郭文標大哥, 十幾年前從公務員職位退休後,舉家搬回妻子的故鄉和平部落,希望運用自身企劃、提案的能力為部落做一些事,展開一場屬於泰雅人的「文化復興」。
【貢丸湯vol.22】專訪五峰獵人學校創辦人郭文標
攝影:陳虹羽
剪輯:王薰慧、林怡嘉
▌詳細內容請參考《貢丸湯》Vol.22「#心向大山」
📖去哪買?
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s://citilens.pse.is/ulrzx
讀冊生活 TAAZE網路書店:https://citilens.pse.is/t3dpf
各地獨立書店:https://pse.is/GM9TG
全台誠品、金石堂、墊腳石書店
見域小賣店 CitiSelect:新竹市長安街6號(平日13:30-18:00,假日無固定)
📖想看電子版?
TAAZE讀冊生活電子雜誌:https://citilens.pse.is/vluw9
Readmoo讀墨電子書 電子雜誌:https://citilens.pse.is/p5k5g
煤礦產業 在 大嵙崁石炭風雲120週年-大溪煤礦產業記憶挖掘特展 開幕活動 的推薦與評價
८१० views, ४७ likes, २ loves, ० comments, ७ shares, Facebook Watch Videos from 大嵙崁文教基金會: 大嵙崁石炭風雲120週年-大溪 煤礦產業 記憶採掘特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