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寫小說和寫散文的不同狀態》
看到自己的相簿放了幾張手的照片,想到了一個因為太喜歡人的手,而把別人的手砍下來帶回家的故事(喂!)這就是在思考恐怖小說的人的腦袋嗎?😂
但其實創作故事初步所需要的聯想,大概就是個樣子。
我看著手的照片,突然想到了一些相關的故事,除了喜歡而收集人的器官(這在韓劇voice裡面有吧)還有在童話裡,有因為父親觸犯了禁忌(或者是與惡魔交換了條件),以至於出生的女兒從小就沒有雙手的故事(這故事我很喜歡,有一天散文裡談關係時一定要用到)
還有在台灣文學戰後第一代的作家當中,有人描寫成長背景初步擺脫了戰時的貧困,開始享受小康生活的夫妻,丈夫是嚴重的戀足癖,禁止妻子在外面露出雙腳的故事(想當然爾後來就引發成情殺了)⋯⋯
諸如此類,寫小說時的我感覺連大腦都是不同的狀態,當然還是一樣左右腦並行,一邊的腦調動記憶、整理分析腦中的資料,另一邊的腦進行無中生有的創作,把這些東西連接起來⋯
但是我個人覺得,寫小說跟寫散文的狀態是不一樣的。寫散文的時候我人還在原本的世界裡,思考的是遇到某種情況時如何看待,抽絲剝繭在找原因,目標畢竟還是一個比較能讓自己過得好一點的理解方式,當然,透過理解去抒發「為什麼會這樣」的壓力也是有的。
人對於不能理解的情況其實是會有壓力的,比方說「那個人為什麼這樣對我」「事情為什麼會發生」「談這麼久戀愛的伴侶為什麼婚後有小孩變得如此難溝通」⋯諸如此類,即使不能解決也不能期待會改變,光是「理解」就能減輕一些遭遇到這些事情的壓力的。
對我來說寫散文就是做這樣的事情,就是去理解。主題不一定全出於自己的生活,現實所見都是題材。所以有一種累,是費盡心思去理解、然後努力文字把它脈絡化,讓別人讀了也能理解。這是困難的事情。
但寫小說的累就不太一樣,不求理解,而是「呈現」。「有這樣的事情」可能是最主要想說的。而在說出「有這樣的事情」時,必須讓自己用當中人的方式去思考和生活,然後故事才會自己浮現出來。
所以寫小說的時候,我常常有我人不在這個世界裡,我一個人在電腦前,用別人的口吻在自言自語。說話,體會,甚至哭泣,是徹底去感同身受,所以那個累的感覺跟寫散文不太一樣。
相同點是很不能被干擾。連音樂都只能在特定時間播放。多半要徹底安靜(對一個媽媽來講還有比這更難達成的條件嗎?😂)
是說寫到這裡覺得自己有點好笑,還沒有寫出多少代表性的作品,「寫作觀」倒是蠻多的。寫的好像我已經很知名,所以有人會好奇我「怎麼寫作」似的😂但我就是一邊寫一邊會思考這些事情,我自己覺得是有趣的,可能跟我聊天的話,聊到這裡真的就跟聊書一樣會滔滔不絕,所以,只是想跟大家分享我覺得有趣的事情。
就當作我的自言自語吧!
#照片是好多年前在花蓮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