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議員李順進 轉傳 [110/06/30 ~ 07/01] 衛生福利部 及 高雄市政府 要點公告
●環安、治安、交安、工安、婦幼安 代言人!
︽︽︽︽︽︽︽︽︽︽︽︽︽︽︽︽︽︽
[110/07/01] 衛生福利部 即日起,恢復家庭類移工轉換雇主,雇主應於接續當日安排移工檢驗PCR
https://www.facebook.com/mohw.gov.tw/posts/1921417194691356
#衛福編編報報 發文時間:2021.7.1勞動部
●記者會影片:https://youtu.be/U8xLlbkD0vo
●記者會影片-即時字幕:https://youtu.be/dCly1y6isCM
●記者會客語口譯直播:https://youtu.be/N8GOkF83jgA
(週一至週五直播將於14:40進入重點整理,不會全程直播記者會)
●衛生福利部 LINE@:https://lin.ee/24imWWE
●衛生福利部 Twitter:https://twitter.com/MOHW_Taiwan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表示,本土確診案例連續1週低於百人,經考量失能者家庭照顧需求,及家庭較無其他替代人力,且不致有產業移工群聚擴大傳染風險等因素,自即日起優先恢復外籍家庭看護工及家庭幫傭,得轉換由家庭類雇主接續聘僱(含期滿轉換);至於其他產業移工仍暫緩轉換,未來將視疫情再行檢討。
●指揮中心表示,家庭類雇主接續聘僱(含期滿轉換)家庭類移工應辦理以下事項:
○一、安排移工核酸檢驗(下稱PCR):承接家庭類移工之新雇主應於接續聘僱(含期滿轉換)當日安排移工至合格醫療機構檢驗PCR,檢測費用應由新雇主支付。
○二、雇主應依指引辦理防疫措施:倘若接續聘僱移工檢測PCR確診時,新雇主應負雇主責任,並依勞動部「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雇主聘僱移工指引:移工工作、生活及外出管理注意事項」(下稱雇主指引),配合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或送集中檢疫所隔離治療,並依確診個案處置及解除隔離治療條件接續處理。倘若接續聘僱移工檢測PCR陰性,新雇主應依雇主指引,每日進行移工健康監測及記錄移工出入足跡。
●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新雇主若未於接續聘僱(含期滿轉換)當日,安排移工檢驗PCR,將依「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9款規定,處新臺幣6萬至30萬元罰鍰,並不予核發接續聘僱許可及廢止名額。另雇主如果委託仲介公司辦理移工生活照顧,但仲介公司未善盡受任事務,違反防疫措施,仲介公司將被依「仲介公司違反就業服務法」規定,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至30萬元以下罰鍰。
#防疫最前線 #謝謝辛苦的檢疫人員
#謝謝臺灣醫護人員 #謝謝所有第一線人員 #臺灣加油
#2019nCoV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COVID19
#MOHW_Taiwan
~~~~~~~~~~~~~~~~~~
[110/07/01] 衛生福利部 擴大不孕症治療補助,7/1正式上路
https://www.facebook.com/mohw.gov.tw/posts/1920644521435290
#衛福編編報報 #總柴報報國民健康署 https://bit.ly/3jukscC
●補助對象:
○夫妻一方為我國國籍且妻為44歲(含)以下
○具不孕症診斷證明
●補助額度:
○低收及中低收入戶→每次最高15萬
○一般夫妻→首次最高10萬,再次申請最高6萬
●補助次數:
○受試妻年齡≦39歲→最多補助6次
○受試妻年齡≦40~44歲→補助3次
○應備文件:夫妻雙方身分證、匯款帳戶資料
※中低收、低收入戶須證明文件正本
申請流程:至健康署特約人工生殖機構申請
●人工生殖技術補助方案https://bit.ly/2TqHzKH
●擴大人工生殖補助懶人包https://bit.ly/361U4yP
●擴大人工生殖補助Q&Ahttps://bit.ly/3dxWRUF
~~~~~~~~~~~~~~~~~~
[110/07/01] 衛生福利部 擴大補助產檢服務,7/1正式上路!
https://www.facebook.com/mohw.gov.tw/posts/1920616881438054
#衛福編編報報 #總柴報報國民健康署
●增加4次產檢服務
●增加2次超音波檢查
●增加妊娠糖尿病篩檢
●增加貧血檢驗
●完整資訊:https://health99.hpa.gov.tw/news/18594
#衛福編編整理時間
●產檢加值手冊 https://health99.hpa.gov.tw/material/6904
●擴大產檢項目看這裡 https://health99.hpa.gov.tw/material/6905
~~~~~~~~~~~~~~~~~~
[110/07/01] 衛生福利部 真相說明:食藥署澄清,媒體報導「WHO出疫苗血清標準品,食藥署放著不用」一事與事實不符
https://www.mohw.gov.tw/cp-4343-61713-1.html
針對媒體報導「WHO出疫苗血清標準品,食藥署放著不用」一事與事實不符,食藥署澄清如下:
WHO血清標準品係由世界衛生組織委託英國生物製劑標準品與管制國家實驗室(NationalInstituteforBiologicalStandardsandControl,NIBSC)製備供應,其中,人類抗SARS-CoV-2免疫球蛋白第一代WHO國際標準品(FirstWHOInternationalStandardforanti-SARS-CoV-2immunoglobulin,human,NIBSCcode20/136)係用於實驗室血清學分析標定,而人類抗SARS-CoV-2血清試劑(Theresearchreagentforanti-SARS-CoV-2antibody,NIBSCCode20/130)則可用於實驗室分析之陽性對照。此二標準品主要用於血清學檢驗方法的開發與校正,作為不同實驗室間統一標定之基準,非供作疫苗療效評估使用,食藥署國家實驗室購置此二標準品與試劑,亦用於檢驗方法開發、標定及檢驗內部品管,媒體報導與事實不符。
食藥署6月10日公布之國產疫苗療效評估方法,係以免疫橋接方式,採用免疫原性(中和抗體)作為替代療效指標,衡量國產疫苗誘發產生的免疫原性結果是否與國人接種國外已核准EUA的疫苗相當,作為支持國產疫苗療效的佐證。國產疫苗和AZ疫苗所有檢體皆由同一個實驗室採用相同方式檢驗,已排除不同實驗室檢驗結果差異的影響。
食藥署持續配合國家防疫政策,辦理各項疫苗審查及檢驗工作,確保民眾用藥品質安全無虞。
~~~~~~~~~~~~~~~~~~
[110/06/30] 衛生福利部 尚未領到未滿2歲孩童家庭防疫補貼的民眾,7月15日起開放郵局臨櫃領取
https://www.mohw.gov.tw/cp-16-61701-1.html
行政院為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疫期間,父母或監護人需在家照顧孩童,為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提供國小以下孩童及國高中(含五專前三年)身心障礙學生,每人新臺幣10,000元之孩童家庭防疫補貼,其中未滿2歲兒童(108年6月1日以後至Covid-19第三級疫情警戒期全面解除前出生,並完成出生登記或初設戶籍的孩童)由 衛生福利部 負責發放作業。第一階段對於領有110年5月未滿2歲兒童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的民眾,已在6月15日直接入帳至25.85萬名孩童的原申領帳戶,其他未領有育兒津貼或托育補助者,則與教育部一致,由孩童的父母或監護人至行政院孩童家庭防疫補貼網(10000.gov.tw)或實體ATM請領。
衛福部表示,對於因故或有特殊狀況無法在第一階段透過網路或操作ATM者,配合教育部的規劃,自今(110)年7月15日起開放郵局臨櫃領取,民眾可就近洽各郵局辦理。第一階段所提供的網路、實體ATM,以及第二階段新加入的郵局臨櫃服務,都將受理孩童家庭防疫補貼作業到9月30日為止。
衛福部進一步說明,為使第二階段的郵局臨櫃申領作業簡便快速,以及配合資料庫作業,以孩童於7月9日前(含當日)是否已領有健保卡作為基準日,分別規劃申領人(父母、監護人或實際照顧者)臨櫃申請時應攜帶的證明文件:
一、孩童7月9日前已領有健保卡者:請攜帶孩童健保卡正本,及申領人本人之身分證正本或居留證正本至郵局櫃檯辦理。孩童健保卡有如遺失情形,申辦前請先洽健保單位補發卡。
二、孩童7月9日前無健保卡者:請攜帶有孩童之戶口名簿正本或孩童之身分證正本,及申領人本人之身分證正本或居留證正本至郵局櫃檯辦理。
至於部分民眾反映,其所照顧的未滿2歲孩童沒有健保卡,身邊也沒有戶口名簿正本,衛福部表示,為維護民眾權益及協助其順利請領孩童家庭防疫補貼,可依下列程序申領:
(一)由孩童之父母、監護人或實際照顧者其中一人,寄送下列證明資料至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臺中市霧峰區中正路738之4號):
1.孩童之戶籍謄本影本或戶口名簿影本。
2.申領人之身分證影本或居留證影本。
3.申領人如非孩童父母或監護人,應再檢具足以證明為孩童實際照顧者之文件或切結書。
(二)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收件後,會轉由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查核;等資料查核通過後,再請民眾攜帶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的公文、申領人身分證正本或居留證正本,以及孩童之戶籍謄本或戶口名簿影本,洽郵局臨櫃辦理。
衛福部呼籲,本次孩童家庭防疫補貼,至遲可在今年9月30日前透過網路、實體ATM或郵局臨櫃領取,為避免不必要的移動與群聚,符合領取資格者,建議可優先利用網路申領,快速又便利;若利用實體ATM及郵局臨櫃領取,也請務必遵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相關防疫規範,保持社交距離。
衛福部相關紓困規定、措施等詳細資訊,公告於衛福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紓困4.0措施(https://covid19.mohw.gov.tw/),提供民眾查詢。同時也提供專人諮詢服務,1957免付費福利諮詢專線(每日上午8時至下午10時)。
~˙~˙~˙~˙~˙~˙~˙~˙~˙
[110/07/01] 高雄市政府 打疫苗│免預約│上網查│更健康
https://www.facebook.com/bravo.Kaohsiung/posts/4276885359039728
●長輩7/1(四)起開始分流接種 #莫德納疫苗!
●75歲以上(原住民65歲以上)【 #補打】
○7/1(四)下午1點~6點
○7/2(五)-7/4(日)下午4點~5點
●72-74歲(原住民55歲)【 #接種】
○7/2(五)-7/4(日)
※75歲以上補打請務必依【公告】里別、時間、指定地點前往施打
●全國首創查詢網站,免預約,又快又健康:https://vaccine.kcg.gov.tw
※72-74歲請務必依【通知單】指定時間及地點前往施打
※請長輩均須攜帶【身分證、健保卡】前往
●COVID-19疫苗接種注意事項https://reurl.cc/rg38Or
●相關疑問請撥1999(免付費)市民熱線或衛生局防疫專線07-7230250
●新聞稿
【莫德納免預約高市府籲長輩確實依時地分流接種】https://bit.ly/3y6rJDF
~~~~~~~~~~~~~~~~~~
[110/07/01] 高雄市政府 7月1日起「高雄好家載」限時4天499元門檻降至199元即享外送免運數百家餐飲任你挑
https://www.kcg.gov.tw/News_Content.aspx?n=F29A02A9D36C47F0&sms=19902EF36D6B551D&s=4FCF29AB074E1F6F
「高雄好家載」藉由多元整合與串連,打造防疫互助經濟,上路以來不斷推陳出新,服務擴及餐飲、傳統市場、夜市、全聯、家樂福與農會蔬果箱。今(1)高雄市經發局再宣布,自7月1日起至4日期間,號召300家餐飲業者推出限時滿199元外送服務,市府補助85元計程車運費,1.5公里免運費,優惠門檻由原本499降為199,市府祭出優惠、市民享受美味!
高雄市經發局長廖泰翔指出,「高雄好家載」包含上千家餐飲店家、11處市場夜市以及22家全聯、家樂福分店,7月1日起再推出4天限時優惠,民眾只要選擇專區內標示有訂購滿199元免運的店家,選擇外送並以電子支付,市府就補助計程車外送車資85元,消費者、業者、計程車三方互助度過三級防疫關鍵期。
廖泰翔表示,目前好家載上路即將滿月,已有近千家店家參與計畫,迄今累計超過千筆訂單、銷售額破百萬元。他透露,除了餐飲店家外,下一波包含市場、夜市部分也將推出相關優惠,防疫待在家,美食送到家!
幕府壽司指出,「高雄好家載」提供顧客更便捷的點餐管道,只要打開LINE就能輕鬆訂餐,透過計程車外送,不怕風雨更不畏疫情,將美食安全又快速送到家。也特別感謝運將們都小心翼翼將餐點放入保溫箱,並且落實消毒,團結防疫一起拚經濟。
赤鬼炙燒牛排高雄店表示,疫情嚴重衝擊餐飲店家生意,尤其像牛排館等以內用客群為主的業者,相比疫情前下滑將近8成。幸好高市府的「高雄好家載」助攻,增加店家的銷售通路與及曝光管道,上架迄今業績回溫3成。
高雄市經發局說明,「高雄好家載」使用方便,民眾只要打開LINE,點選右下角的「錢包」,再選取「LINE熱點」就可看到「高雄好家載」專區,不論想吃名店美食餐飲、夜市特色小吃、超市生鮮蔬果和賣場百貨用品通通有。此外,7月1日起更聯手百家餐飲名店推出限時4天的199元外送服務,創造兼具防疫與紓困的互助經濟圈。
點我開始使用高雄好家載□https://is.gd/JDvfX4
~~~~~~~~~~~~~~~~~~
[110/06/30] 高雄市政府 打造前鎮漁港新風貌景觀環境工程啟動
https://www.kcg.gov.tw/News_Content.aspx?n=F29A02A9D36C47F0&sms=19902EF36D6B551D&s=E835ACF4E21BE655
「前鎮漁港建設專案計畫」,先前已經行政院核定60億元。 高雄市政府 執行其中28.5億元經費,代辦旗津漁港漁業作業碼頭改善、前鎮漁港景觀及休憩環境營造、增設號誌標誌標線及路況監視器等智慧交通設施、納入都市計畫範圍、雨污水下水道建設等,將前鎮漁港打造成為兼具漁業生產、消費、觀光休閒遊憩及文化的國際級漁港。 高雄市政府 緊盯進度,持續向前邁進。
副市長林欽榮說,為控管前鎮漁港改造進度,定期與農委會副主任委員陳添壽共同召開「前鎮漁港建設專案中長程計畫」推動小組會議。盼能以最快、最有效率的方式來達成任務,在明(111)年底前如期如質完成市府代辦事項。
工務局長蘇志勳表示,工務局負責辦理的「前鎮漁港景觀綠美化及周邊道路整頓改善工程」,工程總經費為2.75億,主要工程已於6月17日上網公告公開招標,預計111年12月底前完工。本工程將港區內人行道分為核心區域及一般人行道進行規劃,核心區域配合建設專案整體規劃,將漁港東二路部分劃設為徒步區,營塑核心區入口意象及人流活動廣場,以銜接未來的多功能物流水產中心;一般人行道則依既有人行道範圍辦理鋪面改善,優化人行空間。
養工處進一步說明,港區內人行道優化,除了因應在地氣候條件選用合適植栽,還導入智慧路燈,特點為路燈具有可偵測故障及遠端控制發光強度功能,並結合交通局車流、人流偵測設備、環保局空氣品質偵測設備與5G微型基地台等設備,可有效監控漁港整體狀況,打造優質人行環境智慧漁港,讓前鎮漁港展現全新風貌。
︾︾︾︾︾︾︾︾︾︾︾︾︾︾︾︾︾︾
臉書貼文連結 >>> 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posts/1287914378330311
LINE貼文連結 >>> https://timeline.line.me/post/1162512916005047524
●請持續關注並給予指教:
○LINE官方帳號〔市議員李順進顧地方大小事聯盟〕:https://lin.ee/9YhCukt
○臉書粉絲專頁〔市議員李順進〕: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
#高雄 #議員 #李順進 #環安 #治安 #交安 #工安 #婦幼安 #代言人 #轉傳 #衛生福利部 #高雄市政府 #公告
「營造工程風險評估技術指引」的推薦目錄:
- 關於營造工程風險評估技術指引 在 市議員李順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營造工程風險評估技術指引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營造工程風險評估技術指引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營造工程風險評估技術指引 在 設計階段風險評估範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營造工程風險評估技術指引 在 設計階段風險評估範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營造工程風險評估技術指引 在 【工安小百科】 2020/02/19 【知識理論篇】 安全風險 ... 的評價
營造工程風險評估技術指引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陣子與深度學習發明人之一、2019年ACM圖靈獎得主Yoshua Bengio教授一起對話,深深為他身上的科學家底蘊所感動。
Bengio教授長期致力於推動AI的合理使用,尤其對用AI解決環保議題有很多投入,如使用新藥研發的AI演算法概念,延伸應用在發掘全新低污染材料以對抗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艱巨挑戰。
他相信,人工智慧將推送社會的理性和包容,構建AI與人類社會的良性循環。
這是我們討論的視頻和文字記錄。
……………………
李開復對話Yoshua Bengio:構建AI與人類社會的良性循環
7月23日,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博士,受邀參加SGInnovate主辦的“深度科技(Deep Tech)造福人類”活動,與Element AI聯合創始人Yoshua Bengio教授對話,討論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
在對話中,李開復博士與Yoshua Bengio教授探討了AI對人類社會的意義,尤其在COVID-19疫情後時代,AI如何幫助未來的經濟社會更加富有彈性、宜居和可持續。
他們認為,AI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人類得以真正從重複性事務中解脫出來。在 AI 的幫助下,我們將有希望希望建立一個明智、理性、包容的社會,構建人類社會與AI的良性循環。
他們討論的話題包括:
1、AI技術的下一個突破,如何加速AI從科研到應用轉化?
2、COVID-19疫情如何加速AI應用,由此帶來了什麼風險?
3、AI的責任和挑戰:如何促進未來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4、你心目中理想的AI未來是什麼樣的?
▌深度學習2.0時代,提升機器理解和執行能力
話題1:AI技術的下一個突破,以及如何加速AI科研到應用
“接下來的研究雖然繁重,但新的進展會令人振奮。尤其是在深度學習領域,我稱其為‘深度學習2.0’。” ——Yoshua Bengio
Yoshua Bengio:第一個問題我非常有共鳴,在我看來,目前機器學習的一大限制,是學習系統的泛化能力。
過去幾十年研發的系統,都建立於一個假設,即預設測試數據與訓練數據有相同的數據分佈。
然而在現實世界中,無論在什麼行業應用,都會存在實際情況與AI訓練時不同的問題。
這一問題看起來無解,但目前我們找到了幾個突破點和想法,主要是借鑒人類的意識加工機制,對原本分散的知識積累,快速進行全新重組。
雖然這些知識的組合不一定遵循訓練數據分佈,但我們還是能從中獲得某種重組方向的優勢,從而在訓練分佈中進行更好的歸納。
接下來的研究雖然繁重,但新的進展會令人振奮。尤其是在深度學習領域,我稱其為“深度學習2.0”,它能吸收人類的歸納傾向,對數據分佈演算法進行泛化。
李開復:我借 Bengio 教授的觀點多說幾句。我從大學時期就開始著手會話式 AI 的研究。目前的人機界面,我稱之為委託界面,大多基於直接操作,如鍵盤、滑鼠、多點觸控等。
但語言是人類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也是最自然的交流途徑。向AI語音辨識、自然語言理解進軍,一直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
例如,以前我們使用搜尋引擎時,會通過輸入關鍵字來查找網頁。後來,Google帶來了新的突破,基於深度學習的智慧問答功能,可以直接讓機器“說”出答案。
但我們不應止步於此,而是應該繼續向下一步目標努力:通過深度學習的進一步研究,提升機器對人類指令意圖的理解和執行能力。
例如,我們是否可以直接向亞馬遜 Alexa發送指令:“給我媽媽送個生日禮物”。之後,它將自動理出頭緒,流覽禮物,安排配送。它瞭解我的個人喜好,知道我能接受的價格範圍,也知道我媽媽是誰,住在哪裡,想要的禮物是什麼。
Yoshua Bengio:關於AI的行業應用,我做個簡短分享。我認為這是個很有難度的議題。困難來自兩方面:一是社會方面,二是技術方面。
在社會方面,從基礎科學研究,到最後產品研發階段,需要共同營造一種文化,讓研究人員可以擁有研究自由,從而取得真實的突破。在技術方面,我們需要一些軟體工具,讓技術從研發到生產這一轉化過程,盡可能的高效快速。
李開復:AI的行業應用,我將之分為兩大類:顛覆式和漸進式。
顛覆式是指引入 AI 會對行業造成顛覆性的結果,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
例如,自動駕駛將徹底改變運輸行業;Alexa某種程度上正在改變音箱行業;新的互聯網保險應用,比如美國的Lemonade,極可能顛覆保險行業。
這些行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條件,讓行業專家通過 AI 帶來顛覆影響,讓人非常期待。當AI與行業的顛覆式創新兩相結合,將有機會擊敗行業巨頭,重整行業格局。
然而顛覆式只是冰山一角。在人工智慧帶來的巨大機會中,漸進式變革佔據絕大部分份額。
普華永道預估,人工智慧將在2030年給全球帶來15萬億美元的財富淨增,主要來自于傳統行業和AI的結合。由於傳統行業規模龐大,僅僅提高幾個百分點,就可以產生海量財富。
但困難在於,當前一些傳統企業對 AI 一無所知,他們以為AI是科幻小說的臆想,看不到即刻就能產生的收益,再加上技術工具太難使用,導致他們的 IT 部門無法駕馭。
因此,我們應該通過培訓,説明傳統行業接受並認識到AI的益處。同時,我們投資的AI企業或像 Element AI 之類的公司,需要幫助傳統企業找到簡單易用的工具,讓他們跨越技術鴻溝,上手即用。
▌AI提前預測傳染性,應權衡公共衛生與隱私保護
話題2:疫情如何加速AI應用,由此帶來了什麼風險?
“必須在公共衛生或個人健康的背景下考慮隱私,在公共衛生危機期間,國家應該在尊重權利和必要防控措施間加以權衡,從而有效控制疾病的傳播。”——李開復
李開復:我說幾個親身經歷的例子。疫情期間的社交隔離,催生了眾多的 AI 應用,例如醫院中的送貨機器人。
對於隔離中的人也一樣。前陣子我回到北京隔離時,在我居住的公寓樓裡,沒有見到一個人。所有的事情都交給了一台機器人代勞,包括網購的包裹和食品運送,真正實現了零接觸,將危險降到最小化。
第二個例子是AI與醫療的結合。我們投資的AI 醫療企業Insilico Medicine,主要使用生成化學對抗神經網路,研發新藥小分子。在疫情期間,他們通過AI平臺,用幾個星期的時間,研發出了能抑制病毒內負責複製的主要蛋白成分的新藥物小分子。
最後一個例子或許有些爭議,就是接觸者追蹤。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成功的建立了接觸者追蹤體系,並較為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但在美國、歐洲等地方,這種做法被視為是對隱私的侵犯。
對此,我的觀點是,對那些重視隱私的國家,我表示完全理解和尊重,但是我認為必須在公共衛生或個人健康的背景下考慮隱私。在公共衛生危機期間,國家應該在尊重權利和必要防控措施間加以權衡,從而有效控制疾病的傳播。等到疫情結束後,再回歸正常。
我們都不希望重蹈疫情的覆轍。我預計在未來,AI將被用來預防流行病的發生和傳播。醫院將廣泛使用感測器、可穿戴設備,匯總疫情資訊,及時報告潛在危害,在早期遏制疫情指數級增長的趨勢,從而更好地應對危機,避免再次失控。
Yoshua Bengio:李開復博士提到的這幾個領域,我都有所涉及。
一個是藥品研發,我本人參與了幾個專案,其中涉及神經網路、即時強化學習和主動學習。
在化學和生物領域,需要進行測試的組合方式太多,逐個進行研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合理的搜索策略,這就是我現在參與的專案內容。我們希望能用AI縮短研究時間,通過重組已有藥物,研發新型抗病毒藥物。
在接觸追蹤方面,目前已有的接觸追蹤大都沒有用到AI,只是進行簡單的測試法:如果有人測試結果為陽性,或者確診感染,那麼與其接觸過的所有人,都應該採取隔離措施。但是,在測試為陽性進而被隔離之前,傳染就已經開始了。
我們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能借助機器學習,提前預測某個體是否具有傳染性以及傳染性強弱,透過一些模糊的數據分析,就能大幅節省等待時間,及早知道曾接觸過病毒攜帶者,從而抑制病毒的傳播。
當然不可避免會出現隱私問題。隱私保護與機器學習需求之間存在有趣的矛盾。隱私保護需要盡可能降低數據交換,而機器學習卻需要盡可能收集大量的數據。
許多國家非常擔憂接觸者追蹤的濫用會侵犯隱私,因此催生了許多隱私保護技術。好消息是,這兩者可以共存。
▌AI是把雙刃劍,應推動全球治理、改變文化
話題3:AI的責任和挑戰:如何促進未來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如果我們能對人工智慧的能力善加利用,就能更快速地找到更好的新材料,以取代現今對地球造成長期污染的碳、電池等毒性材料。”——Yoshua Bengio
李開復:我會從創新工場的角度舉一些例子,創新工場是一家創業投資公司,我們非常希望 AI 能得到合理應用。Bengio 教授可能會在氣候變化上再補充一些。
在 《AI新世界》一書中,我描述了一個人類與 AI 的共存的藍圖:由 AI 承擔優化常規工作,讓人類專注於需要創造力和同情心的工作。
從社會責任感的角度說講,AI與醫療和教育的結合,將帶來極大的社會福祉。
未來,醫生將成為富有同情心的護理者,深切關懷病患,與他們交流。而 AI 可以用於分析放射結果、MRI、CT報告,提出各種可能的診斷及治療結果,針對性推薦藥物,以及輔助科學家研發新藥。
教育行業也是這樣。我們投資了很多線上教育公司,發現 AI 在教師的常規工作上表現非常出色,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因人而異地佈置作業,幫老師們節省了時間,讓他們專注于為孩子指導能力和引導心靈,進行個性化的教育,幫助他們培養創造力、團隊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同情心。
所以,醫療和教育既是 AI能夠顯現優勢的領域,也是有價值的投資。目前這兩個領域正在蓬勃發展,我們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資金。
Yoshua Bengio:我完全同意李開復博士的觀點。AI 技術的進步,能夠造福大多數人,我們需要將大量精力投入到此類項目中。
我個人對用AI解決環保問題投入很多,目前正在參與的一個項目就和氣候危機相關。
我們使用類似新藥研發的AI演算法,應用在對抗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艱巨挑戰上,生成、合成、評估各種新型材料技術,包括碳回收和電池。
正常情況下,這些新材料研發耗時極長,動輒十幾年,甚至比新藥研發的時間還要久。但是如果我們能對人工智慧的能力善加利用,就能更快速地找到更好的新材料,以取代現今對地球造成長期污染的碳、電池等毒性材料。
但是,我們同時應該保持警惕:如果AI僅被少數市場玩家掌握,也有可能被用做牟利的工具,破壞正常、自由、動態競爭的市場環境。
因此,在向AI 未來發展的路上,我們需要時刻謹記 AI 具有的社會危害性。要將AI治理落實到各個層面,小到公司,大到全球。只有具備放眼全球的管理,才能合理有效地協調所有的力量,一起應對這些挑戰。
如果我們真的想引導 AI 應用富有道德和責任,就必須改變現有的文化。而這依賴於所有人的努力。
政府必須參與其中,要投資好的技術應用,改變教育體系,讓工程師、科學家不只專攻特定的科技領域,還要具備足夠的社會學科知識;科學家必須懂得謙虛,認識到自己對專業以外的領域知之甚少,與其他不同領域的專家合作,保證自己的成果對社會產生正面的影響。
▌構建AI與人類社會的良性循環
話題4:你心目中理想的AI未來是什麼樣的?
如果我們能努力抓住人類與 AI 共存的機遇,思考人類存在真正的意義,從我們這一代便開始努力,最終將可以實現理想的AI未來。——李開復
Yoshua Bengio:未來,在 AI 的幫助下,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更明智、更公平、更理性、更包容的社會,每個人都可以說出自己的觀點,進行充分辯論,再做出最佳決定。
社交媒體在誕生之初,本意是做一個最為透明、最為公平、普惠大眾的公眾傳播平臺,但由於演算法基於人類偏好的推薦,及帶有特定企圖的傳播者作祟,造成社交網路的破碎淩亂,煽動的、謬誤的、偏見的資訊被放大傳播,不僅沒法幫助我們理性討論,也欠缺幫助人們做出最佳集體決策的能力。
人工智慧應該在這一方面有所作為,從各種垃圾資訊中篩選出有用結果,讓社交
平臺更加智慧,做到真正的公正透明,推送社會的理性和包容。
反過來說,如果我們都能變得更理智,也就能更好地使用 AI 技術,就能構建一個良性循環。但如果應用不當,就可能陷入惡性循環,因此我們必須謹慎選擇。
李開復:Bengio教授說得太好了!我們是幸運的一代,AI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人類能夠與AI共存合作,由AI來承擔常規事務,我們則專注於人類擅長的領域,從重複性事務中解脫出來,放手去做自己喜愛的事情。
我想用我心愛的、約翰·亞當斯的一首詩來結束這場分享。如果我們能努力抓住人類與 AI 共存的機遇,思考人類存在真正的意義,從我們這一代便開始努力,最終將可以實現理想的AI未來:
I must study politics and war
我必須研究政治和戰爭
that my sons may have liberty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因此我的兒子們能夠學習數學和哲學
My sons ought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geography, natural history, naval architecture, navigation,commerce and agriculture
我的兒子們應該學習數學、哲學、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業和農業
in order to give their children a right to study painting, poetry, music, architecture, statuary, tapestry and porcelain
使得他們的孩子們可以學習繪畫、詩歌、音樂、建築、雕塑、織物和瓷器
約翰·亞當斯,美國第二任總統,《獨立宣言》起草委員會的五個成員之一,被譽為“美國獨立的巨人”。
本文及視頻內容經主辦方 SGInnovate 同意翻譯轉載
營造工程風險評估技術指引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陣子與深度學習發明人之一、2019年ACM圖靈獎得主Yoshua Bengio教授一起對話,深深為他身上的科學家底蘊所感動。
Bengio教授長期致力於推動AI的合理使用,尤其對用AI解決環保議題有很多投入,如使用新藥研發的AI演算法概念,延伸應用在發掘全新低污染材料以對抗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艱巨挑戰。
他相信,人工智慧將推送社會的理性和包容,構建AI與人類社會的良性循環。
這是我們討論的視頻和文字記錄。
……………………
李開復對話Yoshua Bengio:構建AI與人類社會的良性循環
7月23日,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博士,受邀參加SGInnovate主辦的“深度科技(Deep Tech)造福人類”活動,與Element AI聯合創始人Yoshua Bengio教授對話,討論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
在對話中,李開復博士與Yoshua Bengio教授探討了AI對人類社會的意義,尤其在COVID-19疫情後時代,AI如何幫助未來的經濟社會更加富有彈性、宜居和可持續。
他們認為,AI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人類得以真正從重複性事務中解脫出來。在 AI 的幫助下,我們將有希望希望建立一個明智、理性、包容的社會,構建人類社會與AI的良性循環。
他們討論的話題包括:
1、AI技術的下一個突破,如何加速AI從科研到應用轉化?
2、COVID-19疫情如何加速AI應用,由此帶來了什麼風險?
3、AI的責任和挑戰:如何促進未來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4、你心目中理想的AI未來是什麼樣的?
▌深度學習2.0時代,提升機器理解和執行能力
話題1:AI技術的下一個突破,以及如何加速AI科研到應用
“接下來的研究雖然繁重,但新的進展會令人振奮。尤其是在深度學習領域,我稱其為‘深度學習2.0’。” ——Yoshua Bengio
Yoshua Bengio:第一個問題我非常有共鳴,在我看來,目前機器學習的一大限制,是學習系統的泛化能力。
過去幾十年研發的系統,都建立於一個假設,即預設測試數據與訓練數據有相同的數據分佈。
然而在現實世界中,無論在什麼行業應用,都會存在實際情況與AI訓練時不同的問題。
這一問題看起來無解,但目前我們找到了幾個突破點和想法,主要是借鑒人類的意識加工機制,對原本分散的知識積累,快速進行全新重組。
雖然這些知識的組合不一定遵循訓練數據分佈,但我們還是能從中獲得某種重組方向的優勢,從而在訓練分佈中進行更好的歸納。
接下來的研究雖然繁重,但新的進展會令人振奮。尤其是在深度學習領域,我稱其為“深度學習2.0”,它能吸收人類的歸納傾向,對數據分佈演算法進行泛化。
李開復:我借 Bengio 教授的觀點多說幾句。我從大學時期就開始著手會話式 AI 的研究。目前的人機界面,我稱之為委託界面,大多基於直接操作,如鍵盤、滑鼠、多點觸控等。
但語言是人類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也是最自然的交流途徑。向AI語音辨識、自然語言理解進軍,一直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
例如,以前我們使用搜尋引擎時,會通過輸入關鍵字來查找網頁。後來,Google帶來了新的突破,基於深度學習的智慧問答功能,可以直接讓機器“說”出答案。
但我們不應止步於此,而是應該繼續向下一步目標努力:通過深度學習的進一步研究,提升機器對人類指令意圖的理解和執行能力。
例如,我們是否可以直接向亞馬遜 Alexa發送指令:“給我媽媽送個生日禮物”。之後,它將自動理出頭緒,流覽禮物,安排配送。它瞭解我的個人喜好,知道我能接受的價格範圍,也知道我媽媽是誰,住在哪裡,想要的禮物是什麼。
Yoshua Bengio:關於AI的行業應用,我做個簡短分享。我認為這是個很有難度的議題。困難來自兩方面:一是社會方面,二是技術方面。
在社會方面,從基礎科學研究,到最後產品研發階段,需要共同營造一種文化,讓研究人員可以擁有研究自由,從而取得真實的突破。在技術方面,我們需要一些軟體工具,讓技術從研發到生產這一轉化過程,盡可能的高效快速。
李開復:AI的行業應用,我將之分為兩大類:顛覆式和漸進式。
顛覆式是指引入 AI 會對行業造成顛覆性的結果,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
例如,自動駕駛將徹底改變運輸行業;Alexa某種程度上正在改變音箱行業;新的互聯網保險應用,比如美國的Lemonade,極可能顛覆保險行業。
這些行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條件,讓行業專家通過 AI 帶來顛覆影響,讓人非常期待。當AI與行業的顛覆式創新兩相結合,將有機會擊敗行業巨頭,重整行業格局。
然而顛覆式只是冰山一角。在人工智慧帶來的巨大機會中,漸進式變革佔據絕大部分份額。
普華永道預估,人工智慧將在2030年給全球帶來15萬億美元的財富淨增,主要來自于傳統行業和AI的結合。由於傳統行業規模龐大,僅僅提高幾個百分點,就可以產生海量財富。
但困難在於,當前一些傳統企業對 AI 一無所知,他們以為AI是科幻小說的臆想,看不到即刻就能產生的收益,再加上技術工具太難使用,導致他們的 IT 部門無法駕馭。
因此,我們應該通過培訓,説明傳統行業接受並認識到AI的益處。同時,我們投資的AI企業或像 Element AI 之類的公司,需要幫助傳統企業找到簡單易用的工具,讓他們跨越技術鴻溝,上手即用。
▌AI提前預測傳染性,應權衡公共衛生與隱私保護
話題2:疫情如何加速AI應用,由此帶來了什麼風險?
“必須在公共衛生或個人健康的背景下考慮隱私,在公共衛生危機期間,國家應該在尊重權利和必要防控措施間加以權衡,從而有效控制疾病的傳播。”——李開復
李開復:我說幾個親身經歷的例子。疫情期間的社交隔離,催生了眾多的 AI 應用,例如醫院中的送貨機器人。
對於隔離中的人也一樣。前陣子我回到北京隔離時,在我居住的公寓樓裡,沒有見到一個人。所有的事情都交給了一台機器人代勞,包括網購的包裹和食品運送,真正實現了零接觸,將危險降到最小化。
第二個例子是AI與醫療的結合。我們投資的AI 醫療企業Insilico Medicine,主要使用生成化學對抗神經網路,研發新藥小分子。在疫情期間,他們通過AI平臺,用幾個星期的時間,研發出了能抑制病毒內負責複製的主要蛋白成分的新藥物小分子。
最後一個例子或許有些爭議,就是接觸者追蹤。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成功的建立了接觸者追蹤體系,並較為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但在美國、歐洲等地方,這種做法被視為是對隱私的侵犯。
對此,我的觀點是,對那些重視隱私的國家,我表示完全理解和尊重,但是我認為必須在公共衛生或個人健康的背景下考慮隱私。在公共衛生危機期間,國家應該在尊重權利和必要防控措施間加以權衡,從而有效控制疾病的傳播。等到疫情結束後,再回歸正常。
我們都不希望重蹈疫情的覆轍。我預計在未來,AI將被用來預防流行病的發生和傳播。醫院將廣泛使用感測器、可穿戴設備,匯總疫情資訊,及時報告潛在危害,在早期遏制疫情指數級增長的趨勢,從而更好地應對危機,避免再次失控。
Yoshua Bengio:李開復博士提到的這幾個領域,我都有所涉及。
一個是藥品研發,我本人參與了幾個專案,其中涉及神經網路、即時強化學習和主動學習。
在化學和生物領域,需要進行測試的組合方式太多,逐個進行研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合理的搜索策略,這就是我現在參與的專案內容。我們希望能用AI縮短研究時間,通過重組已有藥物,研發新型抗病毒藥物。
在接觸追蹤方面,目前已有的接觸追蹤大都沒有用到AI,只是進行簡單的測試法:如果有人測試結果為陽性,或者確診感染,那麼與其接觸過的所有人,都應該採取隔離措施。但是,在測試為陽性進而被隔離之前,傳染就已經開始了。
我們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能借助機器學習,提前預測某個體是否具有傳染性以及傳染性強弱,透過一些模糊的數據分析,就能大幅節省等待時間,及早知道曾接觸過病毒攜帶者,從而抑制病毒的傳播。
當然不可避免會出現隱私問題。隱私保護與機器學習需求之間存在有趣的矛盾。隱私保護需要盡可能降低數據交換,而機器學習卻需要盡可能收集大量的數據。
許多國家非常擔憂接觸者追蹤的濫用會侵犯隱私,因此催生了許多隱私保護技術。好消息是,這兩者可以共存。
▌AI是把雙刃劍,應推動全球治理、改變文化
話題3:AI的責任和挑戰:如何促進未來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如果我們能對人工智慧的能力善加利用,就能更快速地找到更好的新材料,以取代現今對地球造成長期污染的碳、電池等毒性材料。”——Yoshua Bengio
李開復:我會從創新工場的角度舉一些例子,創新工場是一家創業投資公司,我們非常希望 AI 能得到合理應用。Bengio 教授可能會在氣候變化上再補充一些。
在 《AI新世界》一書中,我描述了一個人類與 AI 的共存的藍圖:由 AI 承擔優化常規工作,讓人類專注於需要創造力和同情心的工作。
從社會責任感的角度說講,AI與醫療和教育的結合,將帶來極大的社會福祉。
未來,醫生將成為富有同情心的護理者,深切關懷病患,與他們交流。而 AI 可以用於分析放射結果、MRI、CT報告,提出各種可能的診斷及治療結果,針對性推薦藥物,以及輔助科學家研發新藥。
教育行業也是這樣。我們投資了很多線上教育公司,發現 AI 在教師的常規工作上表現非常出色,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因人而異地佈置作業,幫老師們節省了時間,讓他們專注于為孩子指導能力和引導心靈,進行個性化的教育,幫助他們培養創造力、團隊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同情心。
所以,醫療和教育既是 AI能夠顯現優勢的領域,也是有價值的投資。目前這兩個領域正在蓬勃發展,我們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資金。
Yoshua Bengio:我完全同意李開復博士的觀點。AI 技術的進步,能夠造福大多數人,我們需要將大量精力投入到此類項目中。
我個人對用AI解決環保問題投入很多,目前正在參與的一個項目就和氣候危機相關。
我們使用類似新藥研發的AI演算法,應用在對抗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艱巨挑戰上,生成、合成、評估各種新型材料技術,包括碳回收和電池。
正常情況下,這些新材料研發耗時極長,動輒十幾年,甚至比新藥研發的時間還要久。但是如果我們能對人工智慧的能力善加利用,就能更快速地找到更好的新材料,以取代現今對地球造成長期污染的碳、電池等毒性材料。
但是,我們同時應該保持警惕:如果AI僅被少數市場玩家掌握,也有可能被用做牟利的工具,破壞正常、自由、動態競爭的市場環境。
因此,在向AI 未來發展的路上,我們需要時刻謹記 AI 具有的社會危害性。要將AI治理落實到各個層面,小到公司,大到全球。只有具備放眼全球的管理,才能合理有效地協調所有的力量,一起應對這些挑戰。
如果我們真的想引導 AI 應用富有道德和責任,就必須改變現有的文化。而這依賴於所有人的努力。
政府必須參與其中,要投資好的技術應用,改變教育體系,讓工程師、科學家不只專攻特定的科技領域,還要具備足夠的社會學科知識;科學家必須懂得謙虛,認識到自己對專業以外的領域知之甚少,與其他不同領域的專家合作,保證自己的成果對社會產生正面的影響。
▌構建AI與人類社會的良性循環
話題4:你心目中理想的AI未來是什麼樣的?
如果我們能努力抓住人類與 AI 共存的機遇,思考人類存在真正的意義,從我們這一代便開始努力,最終將可以實現理想的AI未來。——李開復
Yoshua Bengio:未來,在 AI 的幫助下,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更明智、更公平、更理性、更包容的社會,每個人都可以說出自己的觀點,進行充分辯論,再做出最佳決定。
社交媒體在誕生之初,本意是做一個最為透明、最為公平、普惠大眾的公眾傳播平臺,但由於演算法基於人類偏好的推薦,及帶有特定企圖的傳播者作祟,造成社交網路的破碎淩亂,煽動的、謬誤的、偏見的資訊被放大傳播,不僅沒法幫助我們理性討論,也欠缺幫助人們做出最佳集體決策的能力。
人工智慧應該在這一方面有所作為,從各種垃圾資訊中篩選出有用結果,讓社交
平臺更加智慧,做到真正的公正透明,推送社會的理性和包容。
反過來說,如果我們都能變得更理智,也就能更好地使用 AI 技術,就能構建一個良性循環。但如果應用不當,就可能陷入惡性循環,因此我們必須謹慎選擇。
李開復:Bengio教授說得太好了!我們是幸運的一代,AI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人類能夠與AI共存合作,由AI來承擔常規事務,我們則專注於人類擅長的領域,從重複性事務中解脫出來,放手去做自己喜愛的事情。
我想用我心愛的、約翰·亞當斯的一首詩來結束這場分享。如果我們能努力抓住人類與 AI 共存的機遇,思考人類存在真正的意義,從我們這一代便開始努力,最終將可以實現理想的AI未來:
I must study politics and war
我必須研究政治和戰爭
that my sons may have liberty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因此我的兒子們能夠學習數學和哲學
My sons ought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geography, natural history, naval architecture, navigation,commerce and agriculture
我的兒子們應該學習數學、哲學、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業和農業
in order to give their children a right to study painting, poetry, music, architecture, statuary, tapestry and porcelain
使得他們的孩子們可以學習繪畫、詩歌、音樂、建築、雕塑、織物和瓷器
約翰·亞當斯,美國第二任總統,《獨立宣言》起草委員會的五個成員之一,被譽為“美國獨立的巨人”。
本文及視頻內容經主辦方 SGInnovate 同意翻譯轉載
營造工程風險評估技術指引 在 設計階段風險評估範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推薦與評價
[PDF] 1100217營造工程風險評估技術指引-網路版.pdf -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施工風險評估表(標準版)」、「作業前危害調查/評估表」及「變更前施. 工風險評估表」等格式... ... <看更多>
營造工程風險評估技術指引 在 【工安小百科】 2020/02/19 【知識理論篇】 安全風險 ... 的推薦與評價
至於涉及職業衛生之風險評估,以及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建置與運行之風險評估,或其他法令另有 ... 營造工程施工風險評估技術指引解說手冊: https://reurl.cc/5geWZn ... <看更多>
營造工程風險評估技術指引 在 設計階段風險評估範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推薦與評價
[PDF] 1100217營造工程風險評估技術指引-網路版.pdf -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施工風險評估表(標準版)」、「作業前危害調查/評估表」及「變更前施. 工風險評估表」等格式...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