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烈頭痛、眼睛紅腫痛!鼻竇炎拖久未治療,小心眼、腦出現併發症❗❗❗
前陣子一位病人來診,主訴自己最近兩個月總是喉嚨發癢、咳嗽、喉嚨一直卡痰,以為是過敏引起。雖然有到幾間診所就醫,但這些診所因考量疫情而未提供檢查,醫師憑靠初步問診後,有的說是慢性咽喉炎,有的說是胃食道逆流,吃了藥卻仍不見改善。
待他描述完畢,在完整防護下我還是按照以往的程序一一做耳鼻喉的理學檢查,且肺部聽起來並無異狀,但是在做喉嚨與鼻腔內視鏡檢查時,發現患者的右側上頷竇開口處有一條非常明顯的黃鼻涕往鼻子後方倒流。
「原來是鼻竇炎!害我白白吃了兩個月胃藥。」經開立
抗生素並指導他在家搭配正確沖洗鼻腔,約莫一週時間便解除了困擾病人已久的問題。
⭕鼻竇炎常見症狀是哪些?
所謂鼻竇炎,是指鼻竇黏膜發炎的一種疾病,依症狀持續的時間可分成急性與慢性兩種,目前門診以急性鼻竇炎病患為大宗。而急性鼻竇炎的發生,最常見的原因便是感冒,因此打噴嚏、流鼻水都可能是鼻竇炎症狀之一。
臨床上針對成人鼻竇炎的診斷,須符合以下4項主觀症狀至少兩種:1.鼻塞、2.濃黃鼻涕、3.臉部脹痛、4.嗅覺減退或喪失,同時需再搭配醫師以鼻內視鏡或電腦斷層檢查
來幫助確診。
上述病人說原以為症狀一直沒好是過敏,事實上過敏者流出的鼻水通常較為清稀,與前列之濃黃鼻涕的典型鼻竇炎表現並不相同,且過敏通常也不會有臉部腫脹或嗅覺等問題。另外,經醫師檢查後若發現鼻道內有鼻息肉或中鼻道黏膜有水腫現象,診斷為鼻竇炎的機率較高。
⭕治療急性鼻竇炎一定要用抗生素嗎?
「#急性鼻竇炎」是指病程少於12週,和感冒一樣,病原也可分為細菌性或病毒性兩種,因此治療方式也不相同。
1. #病毒感染:是急性鼻竇炎最普遍的發生原因,一般若感冒症狀持續超過兩週、甚至一個月,就必須留意可能已轉變為急性鼻竇炎。病毒性鼻竇炎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臨床上會開立抗組織胺、去充血劑、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等藥物治療,或者使用鼻內類固醇噴劑、搭配鼻腔鹽水沖洗等,皆有助減輕症狀;補充適量的維他命C或鋅也會有幫助。
2. #細菌感染:通常是病毒性鼻竇炎持續5天以上且症狀惡
化演變而來,所以醫師會視症狀認為有細菌感染的跡象,這時才會開立抗生素。要注意的是,一旦服用抗生素必須吃完10~14天的完整療程,若未按醫囑回診或任意停藥,可能會很快復發且讓細菌對原本使用的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導致下次醫師必須得開立更強的抗生素。假使這樣反反覆覆,最後生存下來的細菌就會變得十分頑強,可能產生有抗藥性,大大增加治療難度。
⭕感冒、鼻竇炎勿輕忽!變成慢性恐難根治
持續有鼻竇炎症狀者,若是拖延或未經妥善醫治,就可能變成「#慢性鼻竇炎」了,這是指病人發炎症狀超過12週。當無法控制或改善病情時會考慮動手術處理過度阻塞的鼻竇開口,與移除病變的黏膜。
有別於傳統需翻開兩邊嘴唇,於牙齒上方橫切一刀再將上頷骨敲開刮除黏膜的Caldwell-Luc手術,「鼻竇內視鏡手術」則是直接從鼻孔進入,外觀不會留下傷口,也不容易產生併發症,是目前治療慢性鼻竇炎的主流手術。假使是鼻中膈彎曲導致鼻竇開口阻塞的病患,不僅需使用內視鏡治療鼻竇炎,同時也應接受
鼻中膈成型術同步處理鼻中膈問題。
「為什麼我的鼻竇炎不會好?」臨床上碰到不少病人說自己幾年前得到急性鼻竇炎後,至今仍經常被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所苦。事實上,有一部分鼻竇炎的確是很難根治。慢性鼻竇炎又可分為合併有鼻息肉及無合併鼻息肉兩種
長有息肉的慢性鼻竇炎患者,通常只要將鼻息肉取出,使鼻竇內鼻液的引流順暢,原則上便可痊癒。而沒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竇炎,則多因感染造成,代表病人本身鼻黏膜發生病變,清除能力不佳,本身體質容易有發炎反應,致使細菌容易附著於鼻竇,此時單純透過手術治療較難以根治,術後還需搭配抗生素治療,生物製劑,鼻腔沖洗,局部類固醇等藥物降低復發機率。
沒治好不只造成鼻竇感染,嚴重時可能引發失明、腦膜炎
有些病人錯將鼻竇炎誤認為感冒或過敏,或因症狀時好時壞而忽略了鼻竇炎的診治;還有少數患者經藥物治療無效後,出自某些原因不考慮手術,要注意病情惡化將容易造成腦部與眼睛的併發症,例如眼窩蜂窩性組織炎、失明、腦膿瘍、腦膜炎、海綿靜脈竇栓塞等。其中,當慢性鼻竇炎病患同時又有較嚴重的感冒,相對出現併發症的機率較大。
因此,要是感覺眼睛腫脹帶有疼痛感,或有複視、視力下降、劇烈頭痛、發燒等情況,可能都不是單純鼻竇炎引起,必須盡快就醫檢查。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提醒您〕
感冒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就是鼻竇炎,因此要預防鼻竇炎,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個人防護、加強免疫力,盡量避免感冒上身。即使感冒,若症狀未改善或有新變化時,都應提高警覺。另外,由於臨床上每個月總會碰到一兩位齒源性鼻竇炎的病人,所以特別叮嚀要是拔牙後突然出現黃鼻涕,尤其是拔除上方牙齒,因牙根十分接近鼻竇,當牙齒細菌入侵鼻竇時也會感染導致鼻竇炎喔!
#鼻竇炎 #鼻塞 #鼻過敏
#台中耳鼻喉科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
牙齒蜂窩性組織炎會自己好嗎 在 好好睡覺,好好吃飯 - 李承翰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情的時候能看牙醫嗎?】
⠀⠀
這是我最近最常收到的私訊問題
⠀⠀
所以在這裡我參考了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的【牙科治療指引】,整理出如何安全看牙的簡單說明,希望對你有幫助
⠀⠀
(原文連結: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hcp/dental-settings.html)
⠀⠀
通常會這樣問是害怕看牙時的感染風險,但同時也擔心延後牙齒治療會造成更嚴重的問題:例如蛀牙感染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牙齒外傷、牙齒缺損導致口內力量失衡...等,越拖越嚴重,結果導致狀況惡化到需要到醫院急診,反而增加醫療負擔與感染風險。
⠀⠀
【牙科治療指引】內容蠻多且複雜的,我整理成以下兩大重點:
⠀⠀
⠀⠀
▐ #如果不得已非得要看牙,自己要注意什麼
⠀⠀
1. 最基本的:
⠀⠀- 全程佩戴口罩
⠀⠀- 接受體溫量測
⠀⠀- 接觸史評估
⠀⠀- 候診時維持適當社交距離
這些我就不多講了
⠀⠀
我最常被問的問題是:但看牙的時候無法戴口罩阿?
關於這點,美國那邊的作法是跟醫師問問題討論的時候口罩要戴回,只有在治療中才拿下能口罩
⠀⠀
⠀⠀
2. 陪病的人越少越好
最好是自己來,最多只能一位,減少群聚風險。
⠀⠀
⠀⠀
3. 術前使用抗微生物漱口水
如:chlorhexidine gluconate、povidone-iodine 漱口,降低診療過程中飛沫微粒帶有微生物的量,這通常院所會提供。
⠀⠀
⠀⠀
▐ #如何選擇感染風險較低的牙醫院所
就診時,你可以觀察以下幾點:
⠀⠀
1. 首先,最基本的是醫療人員全員必須有全套的防護設備、防疫 SOP 與自主健康管理,以免跟患者交叉感染
⠀⠀
⠀⠀
2. 以全預約制為優先,且建議準時前往院所,不要提早到達也不要遲到,以減少在院內等候群聚的情況
⠀⠀
⠀⠀
3. 獨立式診間, 1 次僅診療 1 名病人,且診療後會進行【靜置後的全面消毒】與【通風】
⠀⠀
關於這點,【通風】的重要性在最近被大幅討論:
美國疾病管制局修正了對於新冠疫情的指導方針,其警告,氣溶膠傳播是可能的,極微小的漂浮飛沫可能會傳播的更遠更久,如果在密閉空間內濃度會更高。這也被懷疑是之前有牙醫師全副防護看診仍染疫的可能原因。
⠀⠀
關於這點的新聞可以參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XBia4GgoqI 《美更新防疫指南室內保持1.8公尺無法防病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ZRU0Y9ivs 《不只飛沫 美CDC:新冠病毒經空氣傳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nWNtD5uTso 《揭「無症狀感染」怎傳播 微飛沫20分鐘才散 驚!》
⠀⠀
⠀⠀
4. 使用到噴霧器械(洗牙機、磨牙手機)時,會增加空氣中的飛沫,一般會建議減少使用。但如果沒辦法,真的需要使用噴霧式器械時,院所必須搭配高真空吸引(high evacuation suction)的設備或橡皮障防濕裝置(dental dams)等方式來減少飛沫
⠀⠀
⠀⠀
⠀⠀
▐ #至於我們為防疫做了什麼努力?
⠀⠀
1. 我們進行了院內醫療人員的全面快篩,只有陰性的員工得以進入醫療院所
⠀⠀
2. 醫師與助理的防護裝備、流程、消毒皆根據美國 CDC 標準進行
⠀⠀
3.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全預約制的獨立診間
⠀⠀
4. 在進行有飛沫疑慮的治療時,我們一律使用 Easyprep 真空隔離吸引防護或橡皮障防濕裝置
⠀⠀
5. 在一個患者治療完成後,我們會進行診間的消毒,與開窗戶的全面通風。應該很難比整面落地窗全部打開還通風了。
⠀⠀
⠀⠀
做的這些努力,都是希望在你如果真的需要牙科治療時,能有最低的染疫風險。
⠀⠀
如果你是長期追蹤我們的人,相信你也已經學會了很多如何減少牙齒破壞的秘訣,祝福你在這困難的時刻,能夠好好地在家裡,少看牙醫
⠀⠀
⠀⠀
——
願你能好好睡覺,好好吃飯,好好生活,口腔健康,少看牙醫。
牙齒蜂窩性組織炎會自己好嗎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跨出這一步,雖然對某些人來說只是一小步,對我這老扣扣來說,就好比登陸月球一樣,是重要的一大步。」(張添皓 牙髓專科醫師)
長期潛水網路世界,自新思惟開始開辦課程,一登場立刻吸引我的目光。打從那時起一直抱著總有一天存夠錢,一定要去朝聖,看看蔡校長的是方或圓(X)參加新思惟精心設計安排且實用的課程(O)。
後來更逐漸發現,周圍已經很多同行都參加過課程,大家的想法都是 #後悔極了,後悔太晚逼迫自己走出舒適圈、參加新思惟的課程。
整天課程下來,讓我最震撼的是 #網路不是工具,這件事真的好大的衝擊我。加上課程內容及互動實作,把我多年來排斥部落格以及臉書的應用,注入不同的思維,感謝這場因緣際會的學習!
🌐 7 種網路應用,一天就能學會!
✓ 網路效益:全新與世界直接連結的方式
✓ 平台解析:數據分析與實戰歸納
✓ 進階應用:辦活動、教小孩、新領域實例與拆解
✓ 互動實作:從無到有做出自己的部落格
✓ 遊戲規則:酸民、法律、著作權等艱難狀況應對
✓ 內容形式:該寫什麼?效益分析及實用建議
✓ 專業強化:不同業務型態的實際應用與成功關鍵
2020 / 10 / 18(日)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瞭解課程 │ 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 你有專業,更要讓需要的人了解你、認識你!
🔥 張醫師部落格精選文章
.根管治療是抓蛀牙洞裡面的蟲嗎?還是真的有一條神經可以抽出來呢?
.你的牙痛臉腫,嚴重時也可能危及生命呀!病人最常問的7個牙齒相關的蜂窩性組織炎的問題。
.咬破嘴巴該怎麼辦?三個常見的嘴巴咬破洞原因及處理!
🗣 課後學員回饋
「課程就像中醫使用在兒童進入青春期的 #轉骨方,經過一天課程洗禮,腦袋被灌進許多非常營養的知識,例如避免踏入網路世界的誤區。講者依據網路者使用習慣的思維與真實大數據流量分析,讓我更能體會網路世界無窮的傳播力!」
「寫了一篇 #冷到不會感冒 的文章,找三位朋友,包括未婚、已婚沒有小孩以及已婚有小孩,請她們跟我分享文章看完後的想法。我很訝異,3 位朋友異口同聲都說要寄給家人看。這個主題是我生小孩之後,沒有停止分享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