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有文章刊登於國語日報,希望所有的特教生都能充分享有教育權益!
原文如下:
聯合國大會於1948年12月10日在法國巴黎夏樂宮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其中第26條明白揭櫫「每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國家應該在國小與基礎階段提供免費的教育,讓一般大眾都有機會接受技職教育與專業教育,高等教育則應該讓學生有平等入學的機會。」1989年11月20日聯合國大會決議通過「兒童權利公約」,並開放給各國簽字、批准和加入生效;按照第49條規定,於1990年9月2日生效。我國於2017年5月17日公布「兒童權利公約」,並依據我國「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第 10 條規定,溯自2014年11月20日生效。
依據「兒童權利公約」第23條確認身心障礙兒童應於確保其尊嚴、促進其自立、有利於其積極參與社會環境下,享有完整與一般之生活。並承認身心障礙兒童有受到特別照顧之權利,對於符合資格之兒童及其照顧者盡可能提供免費協助,應用以確保身心障礙兒童能有效地獲得與接受教育、訓練、健康照顧服務、復健服務、職前準備以及休閒機會,促進該兒童盡可能充分地融入社會與實現個人發展,包括其文化及精神之發展。
在1990年世界教育會議的宣言中指出「人人有受教育的權利,不因個別差異而有不同,身心障礙者應有平等的教育機會」,在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西班牙薩拉曼卡舉行的世界特殊教育會議,提出的薩拉曼卡宣言,除了強調身心障礙者的教育權外,要求身心障礙者特殊教育的參與與品質,更進一步強調融合教育的理念,宣言中主張每位兒童有獨特的特質、興趣和學習需求,教育制度與教育方案應充分考量兒童特質與需求的殊異性,特殊需求兒童應進入普通學校,普通學校應以兒童為中心滿足其教育需求,融合導向的普通學校最有利建立一個融合的社會,達成全民教育的目標,對全體兒童與教育效能也最有助益。
我國在1984年立法通過並由總統公告開始實施「特殊教育法」,歷年來依據特殊教育的發展修正了九次,提供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之國民,接受適性教育的權利。特殊教育法的施行為特殊教育學生的教育權利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對於身心障礙學生來說,自兩歲開始就可以接受特殊教育的服務,發展遲緩兒童可以優先進入公立幼兒園就讀,若是就讀私立幼兒園與非營利幼兒園,也有相關補助。以入學機會來說,各級學校及試務單位不得以身心障礙為由,拒絕學生入學或應試,依照「身心障礙學生升學輔導辦法」身心障礙學生可以享有外加名額與加分的優待。以入學時間與就學年限來說,滿五歲的資賦優異兒童可以申請提早入國民小學就讀,適齡要入國小的身心障礙兒童若有需要,也可以申請暫緩入學,就學後各學習階段,也可以申請延長休業年限最高二年或四年。對於資賦優異學生,則是提供多元入學的升學管道。
對於身心障礙學生之評量、教學及輔導工作,規定以專業團隊合作進行為原則,並得視需要結合衛生醫療、教育、社會工作、獨立生活、職業重建相關等專業人員,共同提供學習、生活、心理、復健訓練、職業輔導評量及轉銜輔導與服務等協助。
各教育階段,學校應以團隊合作方式對身心障礙學生訂定個別化教育計畫,訂定時應邀請身心障礙學生家長參與,必要時家長得邀請相關人員陪同參與。所有相關的專業人員依照評量的結果,將每個孩子的能力現況、教育目標、教學與輔導的措施,所需的支持服務,都列入個別化教育計畫,讓學生能夠得到最適切的特殊教育服務。就讀普通班的身心障礙學生,提供融合且適性的教育,編選適當教材,採取有效教學策略及實施多元評量,讓學生能夠充分參與校內外學習機會。對於資賦優異學生則是以「個別輔導計畫」與「特殊教育方案」提供適應與學習所需要的協助。
對於身心障礙學生所需要的支持服務,主要包括:教育輔助器材、適性教材、學習及生活人力協助、相關專業服務、家庭支持服務、校園無障礙環境等,透過這些支持服務,讓身心障礙學生能夠享有充分的學習機會,能夠參與學校的生活,達成特殊教育的目標。
各教育階段之間的轉銜對於身心障礙學生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位身心障礙學生的生涯轉銜計畫都會納入學生的個別化教育計畫,協助學生達成獨立生活、社會適應與參與、升學或就業等轉銜目標。當學生有跨教育階段或離開教育階段之轉銜需求時,原就讀學校應召開轉銜會議,邀請擬安置學校、家長及相關人員參加,討論訂定生涯轉銜計畫,並提供所需各項服務。
對於特殊教育學生來說,透過「特殊教育法」與各相關子法的施行,保障特殊教育學生的教育權益,透過「個別化教育計畫」、「個別輔導計畫」或「特殊教育方案」的擬定、實施與成效評量,讓特殊教育學生能夠發揮其潛能,培養健全人格,能夠全面參與社會生活,一起營造一個更融合的社會。
特殊教育法個別化教育計畫 在 王意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孩子在學校是否取得特殊教育學生的身份,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考量,就在於孩子本身,在學習過程中,是否需要考量他的身心特質,以作為老師教學、教法、考試、評量、作業等修正的參考。
這當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法律文件,也就是擬定特殊需求孩子的個別化教育計畫(IEP)。這份資料的重要性,在於它是非常嚴謹的,考量孩子的障礙程度、身心特質、優勢弱勢,無論是孩子的認知、語言、社會情緒、動作,或聽說讀寫算能力等而釐訂出最適合孩子的學習內容與方式。
個別化教育計畫主要由學校最是熟悉特殊學生的特教老師、資源班老師(孩子的個案管理老師)負責撰寫。過程中,邀集導師、科任等相關老師,與專業團隊例如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臨床心理師等,以及家長,針對孩子在接下來的這一學期,學習內容的安排,進行方式,以及作業、考試、評量等進行討論。
另外,確認孩子是否需要接受資源班服務與協助,無論是進行抽離或外加課程,給予學科補救,或是提供社會情緒、人際互動、或專注力等課程。並評估孩子是否需要接受專業團隊的安排與協助。
在擬訂個別化教育計畫的過程中,家長以及相關老師在會議中,進行想法以及意見的溝通,以獲得對孩子最適切的交集。
當家長出席個別化教育計畫,在與老師們的溝通過程中,建議從孩子的需求出發。同時,進一步確認學校會如何進行相關活動與課程,以滿足孩子的需求。例如,孩子在社會情緒領域上有需求,學校端是否給予社交團體等訓練課程。或孩子有閱讀障礙,在考試、評量過程中,是否提供報讀服務等。
家長在閱讀個別化教育計畫,需要留意的重點在於,孩子的課程內容、以及考試、評量與作業如何進行。
在後續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適時評量孩子的學習狀況,並進行調整與修正。因此,個別化教育計畫,也可以說是一種動態的文件,具有教學-評量-教學的概念,不斷反覆的教學、觀察、微調、修正、教學,以獲得最適合孩子的學習內容。
請特別留意,在孩子個別化教育計畫,裡面所詳列的學習目標,是否距離孩子實際的能力太過於遙遠,太理想化而無法達成。個別化教育計畫絕對不該只是流於形式。而是親師生共同負責執行,以讓孩子能夠獲得應有的學習權益與因材施教。
【註】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 第 10 條 前條身心障礙學生個別化教育計畫,學校應於新生及轉學生入學後一個月內訂定;其餘在學學生之個別化教育計畫,應於開學前訂定。前項計畫,每學期應至少檢討一次。
特殊教育法個別化教育計畫 在 堅持.張廖萬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融合教育已逐漸成為世界潮流,越來越多身心障礙學生在普通班級裡就讀,增強其學習及社會互動能力,使其更能融入社會。《特殊教育法》雖規定學校須依學生需求訂定個別化教學計畫,但身心障礙類別共有13款,而各類所需之教學計劃不同,教師不見得能訂定或落實滿足身心障礙學生之教育計畫。
因此萬堅提出《特殊教育法》第28條之一增修條文,要求主管機關提供教師必要的培訓、進修以及相關支援,才能有效落實融合教育,這項提案也在今天委員會通過一讀。
提案說明影片:
https://youtu.be/40pyHptkxJw
《與萬堅一起守護孩子的未來請點擊》
Line@ http://goo.gl/kiw08o
FB http://goo.gl/TyLWQh
特殊教育法個別化教育計畫 在 14分鐘認識個別化教育計畫(IEP)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個別化教育計畫 在特殊教育整體實施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這也是為什麼它會出現在法規當中, 個別化教育計畫 的實施需要遵循 特殊教育法 的相關規範,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