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爆性肝炎第二篇
今天開始爬嘉明湖,要出門了,不知道山上是否可以傳臉書,如果可以就繼續傳,不行就暫停等到10月6日再傳。
不久前兆豐銀行的獨立董事廖學新先生死於猛爆性肝炎
早安
我是顏純左醫師
擔任險和平診所負責人
本診所附有
減重門診
雷射靜脈注射
全身健康檢查
過敏性疾病治療
急慢性疾病治療
預約專線06-689-2269
純醫分享第190篇
肝病第35篇
1091003 A篇
@猛爆性肝炎第二篇
為什麼猛爆性肝炎大部分攻擊在壯年男人
其實猛爆性肝炎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但是在青壯年是特別常見。
台灣猛爆性肝炎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性肝炎尤其是B型肝炎
。
由於台灣的B型肝炎多半是母子垂直感染,所以一出生就感染了,但跟身體和病毒和平相處二三十年,到了20到40歲的青壯年的時候身體的免疫系統突然發現隱藏在肝細胞內的B型肝炎病毒,開始要消滅病毒,就是免疫廓清期。
系統和病毒激烈對抗引發肝細胞一半以上大量被破壞,引發急性肝衰竭。
為什麼在身體強壯的人身上,原因是因為這些年輕男子身體免疫系統特別發達
,所以在闊清病毒的時候才生玉石俱焚的現象
引起肝細胞大量壞死產生器性肝衰竭。
所以在這裡要特別提醒B型肝炎帶原者特別是慢性肝病千萬不要服用可以增強免疫力的食品及健康藥品。
臨床上如何看出來是猛爆性肝炎,開始症狀和其他肝病一樣類似,但是進展的速度快速,短時間出現食慾不振,容易疲倦,噁心,嘔吐,黃疸,排出來的尿是茶色的,腹水,全身多處地方容易出血以及思緒混亂
也就是得肝腦性病變。
黃疸後七天以內發生肝腦性病變的叫做特急性的肝衰竭,根據國外的統計存活率大概36%的治癒率。
肝腦性病變發生在黃疸後1週到四週的叫做急性肝衰竭
存活率大概只有7%
發生在黃疸後4到26週產生肝腦性變變,存活率約是14%。
肝腦性病變許多患者會引發腦水腫或者因為感染引起敗血症,這些才是猛爆性性感染的主要死亡原因。
在實驗室上我們可以看到的是GOT.GPT的大量上升甚至可以到上千上萬的,膽紅素不斷的上升,凝血因子的下降導致凝血時間的上升,白蛋白的下降,血中氨短時間之內突然大量上升。
同時可以做超音波加上其他的檢查包括腦部的電腦斷層
這次療當中要常常不斷的做檢查,了解肝臟的衰竭情形。
猛爆性肝炎前兆 在 守護兒童急診的小白醫師 - Dr.王聖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腸病毒懶人包之上集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有個熟悉的名字又開始出現在小兒急診室裡了-「腸病毒」。
不只上週腸病毒門急診量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兩倍; 今年重症的人數更創下近三年的新高(這位朋友也太熱烈了吧 )既然它來勢洶洶,就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它吧。
小白醫師先幫大家釐清一些腸病毒的錯誤觀念。
Q1. 腸病毒是什麼? 聽說腸病毒的家族系統龐大?
A: 其實腸病毒是不是一隻病毒,而是一個超過100隻病毒的大家族。
這個家族的特色就是經由「腸道」感染,並引起疾病,所以叫做「腸病毒」。
大家一定聽過牛或豬的口蹄疫,就是牛跟豬的腸病毒感染,所以大家把腸病毒感染想成「人的口蹄疫」會比較好理解。
腸病毒家族傳統上有四大支派,過去最有名的大哥就是小兒麻痺病毒,可惜從2000年就已經在台灣金盆洗手,其他還有柯沙奇病毒A、柯沙奇病毒B和伊科病毒 。
2000年以後腸病毒依據基因序列重新分成腸病毒A、B、C、D四大類,後面的型別冠上數字。
Q 2:腸病毒就是會上吐下瀉嗎?
A:很多家長常常以為「腸病毒」就是引起「腸胃炎」上吐下瀉的病毒,這是老虎跟老鼠傻傻分不清楚。雖然名字裡都有個「腸」,實際上,腸病毒引起的疾病很少造成腸胃道症狀。反而輪狀病毒跟諾羅病毒才是大部分造成腸胃炎的兇手。
Q3. 腸病毒會引起什麼症狀?
A:最常見的症狀是:沒有症狀!沒有症狀!沒有症狀!
(#很驚嚇所以要說三次)
90%的腸病毒感染是沒有症狀或輕微的發燒,所以常常有家長問說:「為什麼我的小孩都待在家沒出門,家裡也沒人生病,小孩還是得到腸病毒? 」我的回答是:「大多是因為被感染了腸病毒,但是卻沒有症狀的大人所傳染! 」
有症狀的感染則主要以幾種型態表現:
泡疹性咽峽炎:口腔後部有水泡、潰瘍,疼痛不敢吞嚥或流口水
手足口病:除了口腔外,手腳掌甚至屁股也有水泡
病毒疹:發燒時合併身上出現紅疹,有時會感冒症狀
紅眼症:會傳染的出血性結膜炎
新生兒敗血症:新生兒發燒、躁動不安、嗜睡活力差、沒食慾、喘,可能併發腦膜炎、心肌炎、猛爆性肝炎
Q4:腸病毒為什麼可怕?
A:如果只是常見的「泡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只要小朋友還能吃喝,大部分不用擔心的。
但是腸病毒可怕的地方就在於有可能會「引起腸病毒重症」。
「重症」指的是病毒跑到腦部,引起腦膜炎,甚至是腦炎影響到腦幹。更恐怖的是如果感染到新生兒,則有較高的機會引起心臟發炎或猛爆性肝炎,則在很短的時間內患者就會休克、心臟衰竭或肝臟衰竭合併凝血異常,死亡可達4成。
大家應該對台灣1998年爆發的腸病毒A71型和美國2014年的腸病毒D68型疫情記憶猶新,造成許多小朋友死亡或留下神經肌肉的後遺症。
Q5: 哪些小孩比較容易發生重症?
A:容易發生重症的小孩有一個「3-3-3法則」方便記憶:
3歲以下、發燒超過3天、出現三大前兆 (嗜睡,持續嘔吐,肌躍性抽搐)
最近的研究也發現超過3天才就醫、發展遲緩也是危險因子。
居家照顧時要注意腸病毒的「重症前兆」,如果這些前兆出現了任何一個,就要馬上送到大醫院喔!
Q6: 有哪些症狀是重症前兆呢?
A:
1.肌躍型抽搐:這種抽搐主要出現在睡眠中,或快睡著的時候,類似驚嚇或觸電般的一陣一陣抽動。不要跟發燒前的寒顫(持續性的抖動)搞混喔!
2. 嗜睡:醒來的時間很少且清醒時活力不佳,或是不容易叫醒
3. 持續嘔吐
這三大重症前兆是家長最容易自我觀察的,一定要記得喔!
4.心跳或呼吸加快:當小孩沒有哭鬧、發燒時,覺得臉色蒼白、冒冷汗,有點喘或心跳比平常快,就應該就醫。因為大部分的照顧者不是醫護人員,很難在家精確測量小朋友的脈搏跟呼吸速率,所以靠照顧者的直覺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需要精確的數據做為就醫參考,可以參考下面的表格。
5. 眼球動作異常:眼球往上看、眼球固定偏向一側、眼球不自主亂轉。
6. 急性肢體無力:手或腳突然沒有力氣舉起或站立。
#腸病毒果然不是小角色
#原來腸病毒的家族有四大支派
#腸病毒懶人包還有下集喔
#各位爸爸媽媽都預備好腸病毒防疫嗎
#小孩停課是爸媽的噩夢啊
猛爆性肝炎前兆 在 邱品齊醫師幸福美肌大公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放任不治 全家都變灰指甲
2013/08/26
【元氣周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案例故事:「奇怪,指甲顏色怎麼怪怪的?」一名國小三年級男童,被家人發現大拇趾指甲變灰、變白,就診後發現罹患灰指甲。這名男童吃藥治療三個月才痊癒,研判是被阿公的香港腳所傳染。
染香港腳 灰指甲虎視眈眈
台灣地處亞熱帶,氣候潮濕,成人約有三到四成都有香港腳,但由於只有輕微脫皮,也不痛不癢,患者多半不自知,而香港腳正是灰指甲的前兆。
灰指甲與香港腳一樣,都是黴菌感染造成;書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徐嘉琪表示,由於指甲較硬,黴菌不容易孳生,通常由香港腳變成灰指甲,可能得花費兩年以上時間。
指甲脫落 長出得一至兩年
徐嘉琪表示,灰指甲多半從大腳趾或從前受過傷的趾頭開始,起初可以觀察到指縫逐漸變大、指甲變厚、失去光澤,最後會觀察到指甲變成灰白色。她說,黴菌是由外往內侵犯,最後會導致指甲脫落。
別以為少一片指甲沒什麼關係,腳指甲新陳代謝極慢,換一片至少得花上一到兩年的時間;換句話說,如果灰指甲導致指甲脫落,治療好後至少得等上一年才能恢復原貌。
治療期久 易致全身性體癬
灰指甲除了影響外觀,一旦黴菌侵犯導致指甲脫落,最害怕的就是蜂窩性組織炎;徐嘉琪表示,香港腳通常擦藥就好,但灰指甲的治療期更久,而且容易造成全身性的體癬。
和香港腳一樣是因為黴菌感染所造成,灰指甲也會傳染,尤其是一家人生活最容易相互感染;徐嘉琪表示,自己過去就曾收治過一名孩童罹患灰指甲,詢問後才發現全家都有香港腳,研判是家人共用拖鞋所導致。
新式藥物 對肝臟威脅降低
目前治療灰指甲主要以塗抹藥膏或口服藥為主。徐嘉琪表示,如果只有一個指甲,且黴菌侵犯範圍小於一半,只需要擦藥即可;但如果有兩個指甲受感染,就可能需要口服藥物。
由於治療灰指甲的抗黴菌藥物透過肝臟代謝,不少民眾擔心服藥後會造成肝指數上升。徐嘉琪臨床上碰到不少病患拒絕服藥治療,她說,其實新式藥物只有2%到3%的病患會有肝指數上升的問題,發生猛爆性肝炎更是少數。
免疫力低 老年族群易發生
徐嘉琪表示,舊式塗抹藥膏的治療方式,不僅得連續擦兩年,而且治癒率只有十分之一;但新式藥物的治癒率達八成,實在不必擔心傷肝而拒絕服藥,反而容易提高細菌感染的風險。
臨床上曾發生灰指甲病患,從腳指甲影響手指甲的情況,尤其是免疫力低落的老年族群,更可能受到黴菌感染。徐嘉琪表示,灰指甲的治療期恐長達一年,雖然難治,但若不積極治療,家庭成員恐因黴菌感染,增加罹患香港腳的機率。
▇ 遠離灰指甲 你應該…
●積極治療香港腳。
●鞋襪定期換洗,保持乾燥。
●避免共用鞋襪。
●保持指甲清潔衛生。
●增加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