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00的網紅邰正宵 官方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面交織著愛恨情愁的哭牆,等待重建,再現輝煌! 詞曲:邰正宵 製作人:Kenn C、Samuel Tai 製作協力: WeiLiang Sim @KennC Music、吳俊毅@奇異音樂工作室 編曲: Kenn C Bass: Kenn C 吉他 : Kenn C 和音: Davi...
獲得迴響 在 經驗/無可取代 陳建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真的忍不住想開罵了,還同島一命勒???
中央防疫政策走鐘我頂多發個酸文而已,鮮少重言批評,因為我是市議員管不到中央,因為寫批評文給人按讚給人回文謾罵宣洩,到後來還是一點助益都沒有。批評文老是說應該怎樣怎樣,這只有製造問題而已,鮮少有人寫出提出或建議解決問題的辦法,難道政治人物靠媒體、網路只要反對批評說負面的言論就容易獲得迴響共鳴嗎??疫情嚴峻如此還要製造族群分裂……..,這跟 #萬華病毒 的意思不是一樣嗎??
這場疫情對全體國人傷害的的還不夠嗎?不是說同島一命…..難道是講假的、講爽的嗎??難道只為了掩飾中央的無能嗎??
身為台北市議員,我關心台北市的防疫政策,政策有缺失…提出建議檢討修正,甚至直接致電給高層討論,做得好也不吝給予鼓勵,根本不需要靠操弄民粹與話題為反對而反對,要這樣我也可以,但這有意義嗎??
雙北疫情最嚴重沒錯,至今每天持續染疫人數仍是最多,但當初不也因為3+11政策調整造成防疫破口讓台北市、新北市死傷慘重,回想當時兩市市長要求台北、新北進入三級警戒中央本來不肯,後來還是因為高雄、台中…等各地方政府要求下,中央抵不住壓力下才正式宣布全國一致進入三級警戒,蘇院長說:只有團結才能戰勝疫情,我們不缺口水,說風涼話、惡意批評都不好…….現在呢?媒體、網軍、政客、民代……都在講甚麼??
現在執政黨為了逃避防疫不力的惡名、側翼為了幫忙轉移話題,為了避免民意反彈……..甩鍋給台北市、新北市!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不應該只是為了選舉跟利益,把整個防疫工作當成選舉在操弄,只為了打擊政敵、只為了保全自己的政權真是令人覺得不齒!
#快報
#明天開始開放80歲以上長者網路申請, 時段以每半小時為單位
苗博雅:全國陪雙北坐牢!
https://youtu.be/eAsdFQrHtnM
王浩宇指「全台都在陪新北三級警戒」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5531630
獲得迴響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到現在也還醒著。
昨天虹安的國會質詢獲得了很大的迴響,粉專也多了好幾千位朋友的按讚。一天下來,我也仔細看了很多來自各方的評論或回覆,有許多感慨。
其實類似這樣的質詢可以說是在立法院的日常,大多數時候,委員們質詢的片段無論在主流媒體或國會頻道上也鮮少被注意到。沒有特別drama或煽情肢體語言表現的一段質詢,可以獲得這麼高度的關注,真的很意外,也很謝謝大家的共鳴。
一直都覺得,每一張選票背後都是責任的託付。
雖然我是不分區的立法委員,每一張選票不是直接給我,而是託付給台灣民眾黨,但也更因為如此,我們民眾黨每一位委員深知,代表這個黨的責任,就是要回應與傳遞台灣民眾的心聲。
質詢可以獲得迴響與關注,某種程度上是對於自己和團隊努力的肯定,同時,我想這應該也代表我們的質詢確實反映出社會大眾心底的疑問。因此,一直到現在,我也還在認真看每一篇貼文與留言,希望了解大家的評論和感想。
很多人會關注到,蘇貞昌院長和陳時中部長沒有辦法好好直接回答問題,更有網友直言:「這種回答方式在企業可能會被電到飛起來。」這些留言或推文令我不禁看了莞爾一笑... 想起過去在企業、在學校的那段時光,許多人應該也和我有著相同的經驗,知道面對這些數字、面對上司和課堂的研究報告,大家都知道要戰戰兢兢,數字要精準、資訊要正確、邏輯要清楚,不可以出錯是基本。因為,這關乎到學術上求真和企業經營上將本求利的佈局。
但大家可能跟我一樣沒想到,我們的最高行政首長與防疫指揮官,對於台灣現在重中之重關乎人命的疫苗採購到貨和預算,對於這些重要的數字似乎是搞不太清楚,或是有所隱瞞。
不知道數據、沒有扎實準備,就只好在台上實問虛答、避重就輕。
在國會殿堂上答詢的內容,甚至早上下午還能不一樣。早上陳時中部長回答八月底前可以到1000萬劑,國產佔約100多萬劑,也就是約1成,但下午回答其他委員,卻又說不到5成。不禁令人不解,蘇院長早上才在立法院專案報告清楚說出「八月底到貨一千萬劑疫苗」,不應該是將各種來源的到貨數量加總後,有所本的說出一千萬這個數字嗎?怎麼連含多少國產疫苗都說不清楚、反反覆覆?
為了準備質詢,包括團隊協力找資料、看預算書、查議事紀錄,我也親手一筆一筆寫下數字,理出官員承諾和媒體報導與數字之間的邏輯,才整理成質詢綱要和簡報。
透過分析資料與推論,拼湊尋找真相,剩下不清楚的拼圖,就是帶到議場質詢台上的問題。所有這些事前準備,都是為了上台後把握在短短15分鐘內,可以釐清社會大眾諸多疑慮,讓官員可以對民眾有清楚的交代。
質詢並不是秀場,我們是在審查國家面對疫情重要的紓困預算。過去的預算是怎麼花的,以及現在追加預算又該怎麼用?這些都必須要講清楚,因為這全部都是人民辛苦的納稅錢。
國產疫苗為何急著採購、去年預算的餘裕又是否足以支應?第3次追加預算預計6/18才會通過,為何5/28就可以簽約採購?這筆預算究竟是從何而來?國產疫苗的採購價格又是多少?
國家是有財政紀律的,沒有預算的審查與通過,又怎麼可以直接動支?如果是上一次追加預算的餘裕,那應該也能清楚說明經費動支的情形。
「做錯事不可怕,可怕的是重複犯錯。」
我相信民眾並不想看到官員被罵、不想看到官員一問三不知,其實他們想知道自己的血汗錢有被官員放在心上、妥善運用,這才是大家的期待。
我也看到有些網友留言說,「現在是檢討的時候嗎?」、「應該要相信政府」、「政府已經很辛苦了」、「不要扯政府後腿」、「不然你來做做看啊。」
立法院是民意展現的最高殿堂,身為立法委員要代表民意監督政府,這就是我現在的工作。每個人在他的位子上都有自己的角色,只有分工合作、每個人認真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讓國家社會前進。
雖然和自己以前的經歷、專業很不一樣,但每一份工作,我都是一樣地認真準備、全力以赴。謝謝大家的肯定和鼓勵,也很高興看到更多人,願意花時間瞭解與我們切身相關的公共議題。
最近常常到深夜也還醒著。希望我們的政府,也還醒著。
獲得迴響 在 邰正宵 官方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面交織著愛恨情愁的哭牆,等待重建,再現輝煌!
詞曲:邰正宵
製作人:Kenn C、Samuel Tai
製作協力: WeiLiang Sim @KennC Music、吳俊毅@奇異音樂工作室
編曲: Kenn C
Bass: Kenn C
吉他 : Kenn C
和音: David Tan
和音編寫: Kenn C
女高音 : Tiara Valencia Sadikin
錄音:錢家瑞@白金錄音室、吳俊毅@奇異音樂工作室
Mixing: Glow
Mastering : Steve Nagasaki at Nagasaki Sound
《哭牆 Wailing Wall》
獨自站在耶路撒冷聖殿的中央
迎著一面佇立在風中的牆
斑駁的記憶刻劃在斷垣殘壁上
我感到無比的震撼和淒涼
彷彿回到亞伯拉罕的舊約時光
腳踏應許之地 在風中的戰場
斑駁的記憶刻劃在斷垣殘壁上
我感到有一種悲傷在吶喊
還要多少愛恨情愁才夠滄桑
多少眼淚才能感動哭牆
多少祈禱才能夠獲得迴響
還要多少漂泊 痛苦 流離失喪
多少眼淚才能感動哭牆
多少祈禱才能夠獲得原諒
獨自漫步耶路撒冷的約旦河畔
原來自己彷彿迷了途的羔羊
天使的眼淚滴落在斷垣殘壁上
我看見有一絲溫暖的曙光
還要多少愛恨情愁才夠滄桑
多少眼淚才能感動哭牆
多少祈禱才能夠獲得迴響
還要多少漂泊 痛苦 流離失喪
多少眼淚才能感動哭牆
多少祈禱才能夠獲得原諒
還要多少愛恨情愁才夠滄桑
多少眼淚才能感動哭牆
多少祈禱才能夠獲得迴響
原來我的心裡也有一面哭牆
等待重建 殘留一線希望
只要接納你的愛 不再阻擋
盼望有日再重現
那份榮耀和力量
恢復昔日大衛和所羅門王的輝煌
◎請大家按讚分享來支持我們唷!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就可以看到邰正宵新專輯最新訊息!!
邰正宵FB官方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amueltai1106
獲得迴響 在 社畜時代 Wage Slav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台北101登高賽即將在5/5開跑,今年賽事與世界接軌,升級成「101垂直馬拉松」世界賽,吸引許多國內外專業好手參選,報名也迅速額滿,讓許多民眾關注,近期在網路上出現的逐夢影片,亞運國手唐聖捷的一席話「勇敢挑戰自己!其實你比你想像的更勇敢」,搭配「5/5一生一跑,我的里程碑」的官方口號,讓網友表示:好久沒有這麼熱血的感覺了!
去年世大運燃起台灣的體育魂,今年台北101拿下2018垂直馬拉松世界冠軍賽在台灣的主辦資格,在5/5當天,將有多名國際與台灣在地好手,在這座台灣地標、也是在地最知名的建築裡一決勝負,台灣也再次將吸引國際目光。
針對今年101垂直馬拉松世界冠軍賽,近期網路上釋出的一則影片,邀請亞運國手唐聖捷、網路歌手曾宇辰、越野跑運動員江晏慶、創作歌手舞炯恩一同說出自己的夢想,築夢的過程總是艱辛,但一旦克服困難奪下人生第一個里程碑,就能更有勇氣面對之後的挑戰,也感動不少網友,想為這些勇於挑戰自我的選手加油。
台北101大樓在2014年加入世界高塔聯盟(The World Federation of Great Towers),正式成為國際登高巡迴賽「Towerrunning World Cup」的積分賽事之一,去年舉辦亞太區登高賽事,吸引4500多人報名參與,宛如全民運動,獲得迴響後果然今年順利主辦世界賽,讓台灣選手「在家比賽」就有機會獲得世界冠軍。
更多活動詳情請至101垂直馬拉松活動網址
http://www.taipei101-runup.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