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千禧書法講座 吳啟禎教授談書法的變與不變
cna.com.tw
南大千禧書法講座 吳啟禎教授談書法的變與不變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40320 14:53:24)國立臺南大學102學年度第2學期由語文中心主辦的「千禧書法系列講座」,第一場特別邀請東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吳啟禎主講「書法的變與不變─從自我的實踐談起」。吳啟禎教授幽默風趣的談吐,關照到生活上種種的智慧,以及自身豐富的書法歷程、經驗、心靈上的洗練,帶領觀眾遨遊書法多樣且遼闊的境界。
吳教授以「善學者,最終異類而求之」點出「變」之題眼,破除對書法的盲點,期勉各界人士,無論是在學校的學習或是社會上的挑戰,都要有自信心和熱情秉持傳承追求創新,不只侷限在國內的視野,說明了書法在世界上的傳播和風行,甚至是掀起了一股熱潮。吳教授鍾愛自己所選擇的學習、創作書法這條路,並引用王國維「創作三境界」階段中:「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來說明自己從前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體悟到了如詩中等待的心情,在訓練的旅途中所經過的,並非都是心中想望的風景,仍需要耐心與毅力的持續努力,方能收穫成長;而中年時,為了所愛的事物而忙碌打拼,堅持著夢想達到了成就,多少的展獲都無悔的階段,便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而這樣的尋求之後,就如同古今之人竭盡所能不停對於筆畫中的「曲直之變」做突破與改變,最終還是會回歸到原來的本質之中,在求變的許多方法之後,才醒悟所有的技巧其實總歸為帖子裡面最簡單的,卻又是不可忽視的基本功夫,繞回了最純粹的初衷,「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了」的深刻體會。
表現藝術的形式可分為很多種,而加入了書法的元素,能讓藝術因而開拓不同風貌,如雲門舞集的《行草》讓舞蹈融合了行草書的筆勢,展現不同舞姿的風情,似乎可以觸發對於書法運筆的敏銳和留意,彷彿讓文化活了過來一般,十分難得。吳教授除了分享自己的創作之外,也對於其他藝術家投以關切,其中包含水墨畫家李轂摩、許文融;書法家杜忠誥、陳振濂、黃宗義。在介紹中,前衛的書法,充滿了現代性風格;意象書法,包含著豐富的想像空間;經過巧思創作的書法作品,適當的使用不同字體搭配,如簡帛體融入隸書,以增加字詞中的意境等等,讓人感受到吳教授對書法的深厚造詣。
在變化中,吳教授提到真能感動、產生共鳴的地方,無非是貼近人心,敢於突顯特色,知道書法可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整場講座不離「變」字,吳啟禎教授向我們傳達的,像是一幢蘊藏著文化傳統基底往上支撐的現代風格大樓,無論展現在何種藝術之上,我們從臨摹一步步開始磨練,進而達到鞏固、紮實「變」的活躍因子,傳統給予我們的是養分與動力,正當我們裹在思想的蛹裡,飽含了精隨後,就必須要破殼而出,便是全然的蛻變。
吳啟禎教授將親身所感、所興、所成、所寄分享給台下的觀眾,不遺餘力的投入在書法的精神靈魂上,「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就是教授與書法之間的默契吧!
訊息來源:國立台南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44347.aspx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