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士》
最近在一些小班制的課程、講座當中,透過聲音觀察,幫一些學員揭露了他們潛在的「隱士」性格,他們被我發現時,臉上瞬間現出的輕鬆神情,讓我很有成就感。
其實我能察覺這些隱士,並不是因為我看人看得多,是因為我一部分的內在也是那種不愛主動接觸人群,享受一個人自處的性格,才會容易對相似的情懷產生共鳴。這是我近年對自己最大的發現,這個發現讓我在處世上放鬆很多,也順便利用這份觀察幫助一些朋友在心情上獲得小小的解脫。
——————————
「隱士」究竟是什麼樣的性格?我個人的觀察如下,僅供大家參考:
這些擁有隱士特質的人習慣保持距離觀察人群。偏愛自己獨處,容易因為小事而歡喜或感動。通常擁有複數的才華,古時候的隱士愛好琴棋書畫,現代的他們則是偏好音樂、戲劇、繪畫,或是鑽研專業知識至深。他們喜歡利用自己知識和能力娛樂喜歡的朋友,在好友面前愛現,有時甚至因才華而態度高傲,但不愛用這些才華去與人競爭。
隱士們通常後天學習走入人群的過程很辛苦,因為對他們來說,與人互動要拿出較多的能量,而笨拙的他們又常在一開始的嘗試中與人起衝突,或是行為古怪導致被人討厭。面對這樣的挫折,有時會有兩種極端的反應:要不就是乾脆直接變成瘋癲的丑角,要不就是放棄努力,遠離人群。
隱士的特質在成長過程中融合其他的原型之後,會比較隱藏,不過其基本的特性就是心思細膩,觀察入微,敏感甚至有些神經質。他們心細但未必細心,因為他們更愛追求簡單自在的生活方式,對很多待人的細節上大而化之,不過也因此讓那些處世較細心的人感到頭痛了。
——————————
朋友問到,我們這類人有沒有什麼地雷?我真心覺得這問題不容易回答,因為每個人的內在世界都不一樣,就算都擁有類似的特質,卻未必會有同樣的執著。
這裡我僅分享我的自我觀察:
我小時候非常隱士,但是後天培養,讓自己把心防打開去接觸人群。在大剌剌的外在行為下,有顆異常敏感的心靈,如果別人沒發現我已為了配合氣氛而燃燒很多能量去表現外向,卻又對自己釋出的善意潑冷水,那就會很傷我的心了。
因此,我不太喜歡和太多包袱,時常裝酷或裝成熟的人交往。喜歡和帶有天真者特質的人相處,他們笑點低、哭點低,以及心思單一的特性,讓我感覺相當自在。我也喜歡和同樣頻率的隱士相處,那樣的人通常被稱為「知己」。
人心很複雜,隱士只是一部分的特質罷了,我們身上還有很多種靈魂的模樣值得我們去觀察。說到這,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位隱士呢?
——————————
張貼這篇文章 (或者說筆記) 之前,我其實非常猶豫,因為不知道大家會怎麼看待這篇文章的寫作動機 (整個容易想很多) 。不過既然決定分享,在本文的最後就寫下我個人的意念:
這篇文章不在宣揚這些特質的優點,也不是純粹的自我揭露,更不是呼籲大家能對文中特質的人展現積極的關愛。而是希望藉由分享,讓擁有同樣特質的朋友們能因此獲得安慰和自我和解,讓掙扎的得以平靜,使壓抑的獲得解放。希望大家用更自信、輕鬆的態度來面對充滿各種可能的明天。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