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萬華新店鐵路拆除】#你知道萬華新店鐵路嗎 #我要給我媽看這張
55年前新店人要到台北,得坐火車先到萬華才能抵達台北,這條在1921年因採煤而興建的鐵路,沿途設崛江、和平、螢橋、古亭、水源地、公館、萬隆、景美、大坪林、七張、新店等十一站。
當時景美火車站就設在羅斯福路六段上,現在的車前路即因位置正對車站而得名。後來萬華新店線被中和支線取代了煤礦運送任務,在1965年拆除,一起來回顧。
圖說:萬華新店鐵路,廿六日拆除情形
日期:1965-03-26
來源:聯合報
攝影:陳明輝
#從新店去台北要坐火車至萬華
#你可能沒有見過這樣的景美
#老台北鐵路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節錄
【1996-01-08/聯合報/20版】
景美心鄉土情 輕唱思想起
老照片回顧 述說來時路 祖師廟文物 發思古幽情 社區同樂會 歡度星期天
【記者張仁豪報導】數十年來,舊名「景尾」的景美地區變化極大。昨天在當地最古老的寺廟-萬慶祖師廟內,文山區景慶社區發展協會、景慶里展出有數十年歷史的黑白老照月,就提供了生動的說明。
昨天冬陽高照,景慶社區在景美萬慶街祖師廟廣場及鄰近街道上,所舉辦的「景美心,鄉土情,鄰里愛」社區活動,有不少社區男女老少參加。其中景美五十年回顧展頗具鄉土特色與意義,這些由八十多歲老醫生張傳生等人提供的五十張老相片,最古老的是一九○八年的老街景,還有景文街以往存在的公圳灌溉水道、景美老火車站、祖師廟舊觀,引來圍觀民眾的興趣及追憶。
照片展也介紹景美地名由來,恐怕年輕一代都已不太知道。原來瑠公圳由新店經景美至公館一帶,當時以木製或竹製的梘運水,而大坪林是梘頭,景美位於梘尾,清朝地名即是梘尾,日據時代很少用這個字,改稱景尾(境尾)。光復後,景美由深坑鄉分出,自立成鎮,才改名為景美。一名剛退休老台電人表示,以往景美對外交通都靠新店至萬華的小火車(被稱為七分車),由汀州路、公館,經羅斯福路五段至新店,數十年前鐵路旁盡是農田。
【1998-07-20/聯合報/39版/鄉情】
台鐵新店支線,此情早已成追憶
遊碧潭 搭火車
【吳昭明】搭火車,遊碧潭,對年輕一輩來說,恐怕連聽都沒聽過。翻開四○年代台北市地圖,會發現西南隅有一條鐵路從萬華分歧,這便是早已走入歷史的台鐵新店支線。
甲午戰後,日本初嚐資本主義甜頭,私營鐵道應時而生,這股投機熱潮順勢吹向殖民地台灣。明治二十九年(光緒二十二年),東京資本家多人合夥籌設台北鐵道株式會社,計畫興築台北到新店及淡水兩條鐵路。新店線雖於明治三十年完成測量,卻因股份募集困難而宣告流產。不久,日本政府將鐵道收歸官營。明治三十九年,曾有自台北經新店、烏來而至宜蘭、蘇澳,興建支線之議,翌年測量完成,發現路線深入蕃地,施工困難,遂而改繞自八堵起,即今宜蘭線,新店鐵路第二次落空。民國八年,台北煤礦採挖豐富,基於運輸需求,鐵路再度開放私營,台北鐵道株式會社捲土重來,於民國十年興築萬華至新店鐵路,同年三月二十四日試車,四月十七日營運。
全程十點四公里,沿途設崛江、和平、螢橋、古亭、水源地、公館、萬隆、景美、大坪林、七張、新店等十一站,平均站距不到一公里。
萬華起站才五百公尺就來到了崛江,是全線唯一僅辦貨運不辦客運的一站,因列車不停靠,旅客通常不知這兒還有個車站。
和平,是個簡易站,約在今汀州路南海路口。日據時附近有一軍用馬場,稱馬場町站,光復後原擬改名崁頂(該處地名),因與屏東線崁頂同名,後以近和平西路二段而改為和平。
再過一點五公里來到螢橋,就在今汀州路廈門街口(現址路幅寬廣,隱約可見昔日站場用地)。附近有許多公務員以火車為代步工具,也因此,該站旅客算是比較多的。古亭,是個即沒站房又無人員賣票的招呼站,約今汀州路金門街口。日據時期,旅客上車後均會找車長補票,然後拿「補助切符」;台鐵接收後,旅客一上車,便和車長大玩捉迷藏的遊戲。
水源地,因近自來水廠水源所在地,故名。站址在今羅斯福路四段校園書局旁的二十四巷與汀州路口。台大學生是該站最捧場的乘客,上下午尖峰時段,是全線少數比較有人氣的站。
公館,離水源地僅六百公尺,以今天兩地公車站牌來看,亦為前後相鄰站,列車才剛啟動,還未全力衝刺就要減速進站了。
一點三公里後來到萬隆,這兒的景觀可說是青山綠野入眸來。原名「十五份」的萬隆站,源自先民十五人合力出資開墾的聚落,雖於民國四十四年改名,取其萬事興隆之意,但這個車站卻似乎興隆不起來,自始至終,它只不過是個簡易站而已。
不久來到全線的中途大站景美。位於今北新路原公路局景美舊有站房旁(公路局站房仍在,但也已成廢墟)。景美有條「車前路」,便是告訴外地人景美火車站就在這兒。昔日站前廣場,如今雖已成了停車場,但仍可看出大站的氣勢。這個三等客貨運站,每逢仙公廟朝聖旺季,火車經常會加掛車廂;而附近一年有十萬公噸的煤炭也多由該站輸送。
大坪林與七張,都是只辦客運不辦貨運的簡易站。大坪林,位居新店溪與景美溪間,屬河階高台地形,遂以「大坪」冠之,且昔日茂林密鬱,故名。七張,則取其先民七人墾地,各持犁一張(一犁表五甲地)之意。
為了輸運遊客,台鐵接收初期還曾加開台北直達新店的汽油車,早午晚各一趟,沿途僅停靠萬華、螢橋、公館、景美。由於這條支線自萬華分岔往東南行,恰與台北過來的縱貫線呈一銳角,為方便列車折返,台北往返新店的車,都用兩端皆有駕駛座的汽油車,這與此線平時由萬華起站,以蒸汽火車頭來拖運的情況不同。
新店線是台鐵唯一曾經採用牌券閉塞的支線。鐵路「辦理閉塞」,是指閉塞路段只容一列攜帶路牌的班車行駛,以確保安全。路牌可說是開啟閉塞系統的鑰匙。日據時期車班少、行車單純,所以採牌券閉塞。台鐵接手後,因班次增加,於民國四十五年改為電氣路牌閉塞。此種閉塞方式,在列車誤點時,可適時變更會車起點,比牌券閉塞更具效率。
四十七年,為了方便旅客,首次推出「劃一票價」,無論遠近,一律一元(公路局要四元),這個類似今天松山到板橋一律十八元的「區段票」,沒想到,四十年前新店線就率先實施了。
然而,鐵路終究不敵公路,火車全程要四十分鐘,汽車只有一半時間,搶走不少客源。民國四十九年,公路局為拓寬公館至新店間公路,與台鐵協商鐵路遷移事宜;消息傳到煤業老闆耳中,心急如焚,陳情暫緩拆除,最後決定先建板橋至南勢角的中和支線,取代新店線,解決運煤需求後再拆。民國五十四年中和線通車,同年三月二十四日晚間十點四十五分,新店站開出最後一班普通車,二十五日下午三點三十五分又開出最後一班貨車後,新店鐵路結束了它四十五年的生命。沒有任何懷舊活動,這條鐵路晚景竟是這般淒涼。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台北慢步」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水瓶子 (簡肇成) 內容簡介: 從城北到城南,從老街到書街,串連不同巷弄組成10條不同主題的路線,慢步走出台北不同的歷史與人文肌理。 「不同的角度,慢慢的藉由步行省思,參訪大大小小的景點,串連出不同主題的散步路線,正是以台灣為主體的思考...
瑠公圳介紹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965年萬華新店鐵路拆除】#你知道萬華新店鐵路嗎 #我要給我媽看這張
55年前新店人要到台北,得坐火車先到萬華才能抵達台北,這條在1921年因採煤而興建的鐵路,沿途設崛江、和平、螢橋、古亭、水源地、公館、萬隆、景美、大坪林、七張、新店等十一站。
當時景美火車站就設在羅斯福路六段上,現在的車前路即因位置正對車站而得名。後來萬華新店線被中和支線取代了煤礦運送任務,在1965年拆除,一起來回顧。
圖說:萬華新店鐵路,廿六日拆除情形
日期:1965-03-26
來源:聯合報
攝影:陳明輝
#從新店去台北要坐火車至萬華
#你可能沒有見過這樣的景美
#老台北鐵路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節錄
【1996-01-08/聯合報/20版】
景美心鄉土情 輕唱思想起
老照片回顧 述說來時路 祖師廟文物 發思古幽情 社區同樂會 歡度星期天
【記者張仁豪報導】數十年來,舊名「景尾」的景美地區變化極大。昨天在當地最古老的寺廟-萬慶祖師廟內,文山區景慶社區發展協會、景慶里展出有數十年歷史的黑白老照月,就提供了生動的說明。
昨天冬陽高照,景慶社區在景美萬慶街祖師廟廣場及鄰近街道上,所舉辦的「景美心,鄉土情,鄰里愛」社區活動,有不少社區男女老少參加。其中景美五十年回顧展頗具鄉土特色與意義,這些由八十多歲老醫生張傳生等人提供的五十張老相片,最古老的是一九○八年的老街景,還有景文街以往存在的公圳灌溉水道、景美老火車站、祖師廟舊觀,引來圍觀民眾的興趣及追憶。
照片展也介紹景美地名由來,恐怕年輕一代都已不太知道。原來瑠公圳由新店經景美至公館一帶,當時以木製或竹製的梘運水,而大坪林是梘頭,景美位於梘尾,清朝地名即是梘尾,日據時代很少用這個字,改稱景尾(境尾)。光復後,景美由深坑鄉分出,自立成鎮,才改名為景美。一名剛退休老台電人表示,以往景美對外交通都靠新店至萬華的小火車(被稱為七分車),由汀州路、公館,經羅斯福路五段至新店,數十年前鐵路旁盡是農田。
【1998-07-20/聯合報/39版/鄉情】
台鐵新店支線,此情早已成追憶
遊碧潭 搭火車
【吳昭明】搭火車,遊碧潭,對年輕一輩來說,恐怕連聽都沒聽過。翻開四○年代台北市地圖,會發現西南隅有一條鐵路從萬華分歧,這便是早已走入歷史的台鐵新店支線。
甲午戰後,日本初嚐資本主義甜頭,私營鐵道應時而生,這股投機熱潮順勢吹向殖民地台灣。明治二十九年(光緒二十二年),東京資本家多人合夥籌設台北鐵道株式會社,計畫興築台北到新店及淡水兩條鐵路。新店線雖於明治三十年完成測量,卻因股份募集困難而宣告流產。不久,日本政府將鐵道收歸官營。明治三十九年,曾有自台北經新店、烏來而至宜蘭、蘇澳,興建支線之議,翌年測量完成,發現路線深入蕃地,施工困難,遂而改繞自八堵起,即今宜蘭線,新店鐵路第二次落空。民國八年,台北煤礦採挖豐富,基於運輸需求,鐵路再度開放私營,台北鐵道株式會社捲土重來,於民國十年興築萬華至新店鐵路,同年三月二十四日試車,四月十七日營運。
全程十點四公里,沿途設崛江、和平、螢橋、古亭、水源地、公館、萬隆、景美、大坪林、七張、新店等十一站,平均站距不到一公里。
萬華起站才五百公尺就來到了崛江,是全線唯一僅辦貨運不辦客運的一站,因列車不停靠,旅客通常不知這兒還有個車站。
和平,是個簡易站,約在今汀州路南海路口。日據時附近有一軍用馬場,稱馬場町站,光復後原擬改名崁頂(該處地名),因與屏東線崁頂同名,後以近和平西路二段而改為和平。
再過一點五公里來到螢橋,就在今汀州路廈門街口(現址路幅寬廣,隱約可見昔日站場用地)。附近有許多公務員以火車為代步工具,也因此,該站旅客算是比較多的。古亭,是個即沒站房又無人員賣票的招呼站,約今汀州路金門街口。日據時期,旅客上車後均會找車長補票,然後拿「補助切符」;台鐵接收後,旅客一上車,便和車長大玩捉迷藏的遊戲。
水源地,因近自來水廠水源所在地,故名。站址在今羅斯福路四段校園書局旁的二十四巷與汀州路口。台大學生是該站最捧場的乘客,上下午尖峰時段,是全線少數比較有人氣的站。
公館,離水源地僅六百公尺,以今天兩地公車站牌來看,亦為前後相鄰站,列車才剛啟動,還未全力衝刺就要減速進站了。
一點三公里後來到萬隆,這兒的景觀可說是青山綠野入眸來。原名「十五份」的萬隆站,源自先民十五人合力出資開墾的聚落,雖於民國四十四年改名,取其萬事興隆之意,但這個車站卻似乎興隆不起來,自始至終,它只不過是個簡易站而已。
不久來到全線的中途大站景美。位於今北新路原公路局景美舊有站房旁(公路局站房仍在,但也已成廢墟)。景美有條「車前路」,便是告訴外地人景美火車站就在這兒。昔日站前廣場,如今雖已成了停車場,但仍可看出大站的氣勢。這個三等客貨運站,每逢仙公廟朝聖旺季,火車經常會加掛車廂;而附近一年有十萬公噸的煤炭也多由該站輸送。
大坪林與七張,都是只辦客運不辦貨運的簡易站。大坪林,位居新店溪與景美溪間,屬河階高台地形,遂以「大坪」冠之,且昔日茂林密鬱,故名。七張,則取其先民七人墾地,各持犁一張(一犁表五甲地)之意。
為了輸運遊客,台鐵接收初期還曾加開台北直達新店的汽油車,早午晚各一趟,沿途僅停靠萬華、螢橋、公館、景美。由於這條支線自萬華分岔往東南行,恰與台北過來的縱貫線呈一銳角,為方便列車折返,台北往返新店的車,都用兩端皆有駕駛座的汽油車,這與此線平時由萬華起站,以蒸汽火車頭來拖運的情況不同。
新店線是台鐵唯一曾經採用牌券閉塞的支線。鐵路「辦理閉塞」,是指閉塞路段只容一列攜帶路牌的班車行駛,以確保安全。路牌可說是開啟閉塞系統的鑰匙。日據時期車班少、行車單純,所以採牌券閉塞。台鐵接手後,因班次增加,於民國四十五年改為電氣路牌閉塞。此種閉塞方式,在列車誤點時,可適時變更會車起點,比牌券閉塞更具效率。
四十七年,為了方便旅客,首次推出「劃一票價」,無論遠近,一律一元(公路局要四元),這個類似今天松山到板橋一律十八元的「區段票」,沒想到,四十年前新店線就率先實施了。
然而,鐵路終究不敵公路,火車全程要四十分鐘,汽車只有一半時間,搶走不少客源。民國四十九年,公路局為拓寬公館至新店間公路,與台鐵協商鐵路遷移事宜;消息傳到煤業老闆耳中,心急如焚,陳情暫緩拆除,最後決定先建板橋至南勢角的中和支線,取代新店線,解決運煤需求後再拆。民國五十四年中和線通車,同年三月二十四日晚間十點四十五分,新店站開出最後一班普通車,二十五日下午三點三十五分又開出最後一班貨車後,新店鐵路結束了它四十五年的生命。沒有任何懷舊活動,這條鐵路晚景竟是這般淒涼。
瑠公圳介紹 在 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超級高雄冷知識>>
"柳哲生"
是一名退役飛行員
維基介紹: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F%B3%E5%93%B2%E7%94%9F
原居北部
但因為牽扯入民國五十年(戒嚴時期)的一齣分屍命案
被誤認為嫌疑人而不堪其擾遷居高雄
這案件當年有多轟動呢?
據說連蔣介石都好奇
於是 現今看來不可思議的遺體照就這樣刊上頭版(?!!!!)
#不知道臉書會不會禁我這篇
後來真兇找到並且伏法了
而柳家人遷居高雄之後...
創辦了高雄人一定知道的
以雪人聖代紅極一時的"百樂冰淇淋"!!!
【瑠公圳分屍案】
https://ohsir.tw/2921/
瑠公圳介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台北慢步」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水瓶子 (簡肇成)
內容簡介:
從城北到城南,從老街到書街,串連不同巷弄組成10條不同主題的路線,慢步走出台北不同的歷史與人文肌理。
「不同的角度,慢慢的藉由步行省思,參訪大大小小的景點,串連出不同主題的散步路線,正是以台灣為主體的思考模式,將多元文化納入日常生活之中,逐漸收納融合成台灣文化的一部分。……只要每一個人都規劃出一條散步路線,這樣累積起來的文化厚度,就足以媲美世界各國。」
城市漫遊者水瓶子,經過七年經營「青田七六」、擔任城市導覽解說的歷練,更走覽國內外城市感受不同的文化精髓,淬煉出更成熟的視角,此時寫《台北慢步》,已不再只是熱鬧的人文景點介紹,而是在各個不同巷弄、不同主題的串連中,試圖找出歷史、文化的連結,進而讓城市散步成為文化講堂,培養城市人的文化厚度。
為了讓這些路線的串連更加清晰,也特別請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美術學部畢業、《在台灣尋找Y字路》的作者栖來光繪製慢步地圖。
第1條路線 北門到南門:政權、商業、現代化與拓荒探險的中軸線
第2條路線 城南軸線巡禮:從育苗、商品展覽館、教育會館到劇場表演
第3條路線 東門外的白恐之路:從有形的刑務所到無形的居家監控
第4條路線 城南散步:與文學家們一起閒晃在河邊巷弄及水圳道間
第5條路線 書街巡禮:從牯嶺街、光華商場、國際學舍到溫羅汀
第6條路線 水道之路:慢步於瑠公圳與霧裡薜圳之間
第7條路線 走在米道上:看盡都市變遷的齊東老街
第8條路線 新文化運動之路:建成圓環周邊
第9條路線 大龍峒陳維英的伊甸園:從太古巢到四十四坎
第10條路線 老街老店老市場:艋舺多元文化行腳
作者簡介:水瓶子
喜歡在無盡的深夜面對電腦螢幕,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拜訪、書寫百大城市的容顏。喜歡逛美術館,對一張畫作背後的故事濃厚的求知慾望,甚於八卦雜誌的感知能力。更喜歡沉溺於咖啡的香氣與口感中,享受各咖啡館的獨特印象。著有《台北咖啡印象》、《台北小散步》等書。
部落格。【水瓶子的城市旅行】trip.writers.idv.tw
瑠公圳介紹 在 日治時期的瑠公圳水利組織演變...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Taiwan ... 的推薦與評價
日治時期的瑠公圳水利組織演變水圳,是農民賴以灌溉的水渠。在清代,官方力量有限,臺灣的水圳多由民間集資開鑿並經營,屬於私人財產,具有濃厚的水利 ... ... <看更多>
瑠公圳介紹 在 台灣公共建設檔案:農田水利篇台北市瑠公圳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了解 瑠公圳 的前世今生每逢水患,都市水文治理的議題就再度被廣泛討論,滯洪公園的興建常被列為解決方法之一,但你可知道遠古時期的台北,就是一個大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