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騎士》(#The_Green_Knight):躲在虛像背後的「高貴」騎士
.
#David_Lowery 導演的《綠騎士》,改編自敘事詩《高文爵士與綠衣騎士》,片中有好些情節,令我感到茫然、影片色調偏灰暗,加上戲院的逃生警示燈過於明亮,使得暗夜場景更顯得霧茫茫,人物的動作與神情都看不清楚...
.
《綠騎士》讓我看得有些煩躁(#畫面暗到我想抓狂!),但我喜歡這部作品,它不討喜(導演大部份的作品好像都不怎麼討喜),可是有不少橋段很打動我,場景與服裝造型絕美,演員的群戲整齊精彩。《綠騎士》是一部慢節奏的作品,有人認為這是詩意,有人覺得這樣的節奏會讓人失憶(看到睡著)。片商用「再現《冰與火之歌》奇幻冒險世界」替《綠騎士》宣傳,會給入場觀眾錯誤的期待。如果你喜歡導演的《鬼魅浮生》和《老人與槍》,可以給《綠騎士》一個機會。如果《鬼魅浮生》和《老人與槍》讓你厭煩,那...《綠騎士》或許不是一個太好的選擇。
.
【#高文爵士與他的冒險之旅】
.
亞瑟王舉辦聖誕晚宴,綠騎士出現在宮中,他向騎士們提出挑戰,有沒有人敢與他對決?獲勝者將能獲得綠騎士的武器和財富。然而,這個挑戰有個但書,獲勝者必須在一年後,親自前往綠教堂,讓綠騎士以相同的方式回敬對手。挑戰者如何擊敗綠騎士,他也將如數奉還。
.
「記住,這只是一場遊戲。」亞瑟王
.
宮殿裡一片死寂,亞瑟王的姪子高文爵士為了展現勇氣,接受挑戰。然而,綠騎士的「挑戰」是詭詐的:如果沒人站出來接受挑戰,那麼亞瑟王與圓桌武士都是「偽」騎士。如果有人站出來接受挑戰,砍殺的力道太小,無法贏得比賽,還會被嘲笑是膽小鬼,砍殺的力道太大,又得擔心一年後的自己會受到同等嚴重的傷害。高文爵士接受挑戰,一刀斬向綠騎士的頭,頭顱落地。對高文爵士來說,死人不會來找他報復,他贏得財富與名聲。怎知,無頭的綠騎士從地上緩緩爬起,狂笑著離去。
.
綠騎士知道自己不會死,所以敢接任何一刀,揮刀的高文爵士僅是血肉之軀,假如一年後沒有遵守他與綠騎士約定,名聲掃地,再也抬不起頭(也是一種人頭落地)、為了維護名聲,鼓起勇氣去找綠騎士,卻可能丟掉小命,該如何抉擇?
.
《綠騎士》開場,高文爵士的女友艾瑟兒問他:「你是騎士了嗎?」高文回說:「還不是、我有得是時間、我還沒準備好」高文回到住處,母親問兒子為何一夜未歸?高文謊稱自己是去做彌撒,母親心裡明白兒子所言並非屬實。這場戲有幾個重點:一,高文對於成為騎士一事感到焦慮,出身皇族,卻遲遲沒成為騎士,讓他心有愧疚(羞愧),但他的個性又不想去爭取成為騎士的榮譽,從而產生矛盾。二,高文內心欠缺信仰,意志不夠堅定。三,高文可以輕易對母親說謊,暗示他取巧的個性(電影會不斷應證高文愛說謊的一面)。
.
為何高文無意成為騎士卻又接下綠騎士的挑戰?從母親到亞瑟王,人們都在問高文何時會成為真正的騎士?為了符合他人對自己的期待,高文只好硬著頭皮上陣(半強迫性)。同樣的,為了符合人們對他的期待,高文爵士也得在一年後,硬著頭皮赴約,實現他和綠騎士的約定。高文爵士接受綠騎士的挑戰並履行兩人的約定,到底是勇敢?是虛榮心作祟?或是時勢所逼?
.
綠騎士從何而來?綠騎士其實是高文爵士的母親所召喚,目的是要讓兒子成為騎士,成為被眾人景仰的對象。既然綠騎士是高文母親所召喚,那麼綠騎士對高文或許並無殺傷力?他的存在只是一種假象,讓人們「相信」高文爵士十分勇敢?或者,綠騎士的存在是母親對兒子的測試,想要考驗高文是否有成為高貴領袖的道德與勇氣?
.
隔年冬日,高文爵士依約踏上拜訪綠騎士之行,途中遇見:年輕男子、聖女威尼弗、狐狸、巨人、城堡主人與夫人,每一個相遇,都是考驗,都在拼組出高文爵士的為人,我們從高文與人(還有一隻狐狸)的互動中,看見他性格中矛盾的一面:高文被年輕男子與同夥洗劫時,他急忙否認自己是個騎士(當人們歌頌高文英勇對決綠騎士時,又欣然接受自己的騎士身份)、高文答應聖女幫忙尋找她遺失的頭顱,他詢問聖女這樣的舉動有無報酬(「善心」必須有所價值?)、為了換取城堡夫人身上的綠腰帶(也為了滿足肉體慾望),高文與城堡夫人發生性行為、城堡主人與高文訂下協議,主人說他捕獲的上等獵物都歸高文所有,高文在城堡中獲得的禮物,都歸城堡主人所有,高文答應了主人的要求,卻沒有信守對主人的承諾,沒有交出城堡夫人給予他的腰帶(綠腰帶內藏咒語,可以保命)...
.
「#你不是騎士!」城堡夫人
.
城堡夫人曾經幫高文爵士畫過一幅肖像畫,她沒有畫眼前的高文爵士,而是畫反光倒影裡的高文爵士。說明在城堡夫人的眼中,眼前的高文爵士並不真實,真正的他躲在虛像背後。有趣的是,高文當上國王後,這幅上下顛倒的畫像竟出現在宮殿中,而且畫像還被擺正,#暗示高文承認城堡夫人的肖像畫才更貼近真實的自己(身處暗處、籠罩陰影、畫中人物的臉上不見任何驕傲神情)。
.
高文爵士的旅程,以及他與綠騎士的會面,讓他看清真正的自己:膽小,貪婪,自私。高文最後沒能完成他與綠騎士的約定,沒能接下綠騎士砍下的那一刀,狼狽地落荒而逃。高文返回家園後,眾人不疑有他,將他捧為英雄,亞瑟王臨終前將王位傳給他,成為新王的高文立刻與艾瑟兒分手,強奪他與艾瑟兒生下的兒子,另娶豪門女子為妻。
.
這或許是最諷刺的結果吧?識人不清的群眾,以及活在謊言中的掌權者(#現實生活不也常上演小人得志的戲碼?)。
.
然而,高文爵士就算逃過綠騎士的制裁,死亡仍會步步進逼,面對冷血背叛、無情戰火、數不清的生離死別,年邁的高文再次走到生命的岔路,再次面對死亡,再次自我詢問:這樣的我(犧牲他人而苟活的自己),就是我想成為的人嗎?我沒有遺憾、沒有愧疚嗎?如果能夠再來一次,我會不會更勇敢地面對綠騎士?會不會更真誠地實現對他人的承諾與接受自我的命運?
.
面對綠騎士即將揮下的斧頭,你(銀幕外的我們)願意成為一個高貴(但未必能享有掌聲)的人?或是無時不刻畏懼死亡的到來,甘願活得畏縮的人?
.
【#艾瑟兒與城堡夫人】
.
艾瑟兒與城堡夫人的外貌一模一樣,但階級、地位、權力截然不同,她們像是人的兩種面向,艾瑟兒善良純樸,城堡夫人聰明算計。艾瑟兒代表的是良心,她對高文說:「為何要當個偉大的人?為何當一個好人還不足夠?」對艾瑟兒而言,當一個默默無名的正直好人(發自內心的善),並不遜於當一個名聲顯赫之人(過度追求名利)。城堡夫人代表是權力與慾望,高文問夫人是否讀過城堡裡的所有書籍?夫人說她全部讀過,還說:「我有時會寫書,有時會抄寫我聽過的傳說或是頌歌,我把它們寫下來,有時候當我覺得有改進的空間,我會修飾一下。」權力者掌握話語權,只要稍加修飾,就能改變一件事與一個人的評價,夫人的這番話,不正似高文逃離綠教堂後的人生經歷嗎?稍加改造,一個膽小的人,就能被奉為國家英雄。
.
【#高文之母與矇眼婦人】
.
城堡中有一名眼睛矇著白布的老婦人,高文爵士的母親在施法召喚綠騎士時,眼睛也矇上白布。城堡婦人有天走入高文下榻的房內,她撫摸高文臉龐的方式跟高文母親撫摸兒子臉龐的方式如出一徹。如果老婦人即是母親的化身,那麼高文的所作所為(包括與城堡夫人的情事以及索求綠腰帶),母親全都看在眼底,但是為了要讓兒子成為國王,母親選擇「睜隻眼閉隻眼(矇眼-忽視真相)」的態度,說明親情也可能是盲目的,也是讓人邁向腐敗的力量之一。
.
【#高文爵士與城堡主人】
.
城堡主人與高文爵士有一場戲非常地有意思。主人問高文想從他與綠騎士的約定中獲得什麼?高文回答:「榮譽?」他的語氣上揚,口氣有所疑慮。主人回說:「你這是在問我嗎?」暗示主人覺得高文連自己要什麼都不確定。高文連忙改用正向且肯定的語氣再說一次:「榮耀,高貴的騎士都在追求榮譽。」(高文的回答會依據他人的反應修正,而不是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城堡主人接著問:「這是你畢生追求的事嗎?」高文說:「成為一名騎士?」主人說:「不,我是說榮譽。」高文的回應,說明他並不真正在乎榮譽,#成為騎士不是為了追求榮譽而是追求隨之而來的名聲。
.
【#高文爵士與年輕男子】
.
高文爵士前往綠教堂途中,曾向一名年輕男子問路,男子告知方向後,高文隨即離去,男子為此感到不悅,在背後高喊:「我的指路難道沒有任何的價值嗎?」高文愣了一下,給了對方一枚錢幣。隨後,這名男子與同夥洗劫高文,搶走他的家當以及綠騎士贈與他的斧頭。
.
身無分文的高文來到一間荒廢房舍,決定在屋中休息。半夜,小屋主人:聖女威尼弗向高文現身,聖女的鬼魂請求高文爵士找回她沉沒水中的頭顱,高文爵士問聖女:「如果我幫妳找回頭顱,妳要給我什麼回報?」聖女斥責高文:「你怎麼能問我這個問題?」
.
高文遇見的年輕男子卑劣又自私,但高文就更高貴嗎?當他走投無路時,不也向聖女要求報酬(一如年輕男子跟高文要求小費)?再者,高文找回並歸還頭顱給聖女後,陽光灑入小屋,牆柱邊出現高文遺失的斧頭。原本被年輕男子搶走的斧頭,為何會出現在聖女屋內?聖女為了報答高文所以幫他帶回斧頭?或者,聖女之死其實與高文有關(聖女說自己的頭顱是被一名貴族砍下,她甚至問高文:「你不會就是那名貴族吧?」)?他人眼中形象正面的高文,是否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
【#高文爵士與狐狸】
.
高文前往綠教堂的途中,總有一隻狐狸相伴。狐狸不求回報,忠實陪在高文身邊,除了幫他解圍(巨人族對高文的敵意),也在關鍵時刻,叮嚀高文誠實地面對自我的怯懦(要求高文解下綠腰帶)。然而,高文無法忍受狐狸的指控,趕跑了狐狸。狐狸是高文見到綠騎士前的最後一道阻礙(#良善之光),沒了狐狸,高文的心全部被暴力(年輕男子)、貪婪(聖女)、慾望(城堡夫人)、謊言(城堡主人)所佔據。
.
【#重生之路】
.
《綠騎士》尾聲,高文倉皇逃離綠教堂,David Lowery 導演用了一組蒙太奇鏡頭,帶領觀眾看見高文的後續發展:平安返鄉、功成名就、背叛情人另娶豪門女子、面臨連年戰火、民眾的不滿日增、兒子命喪戰場、城堡眼看就要被敵人攻入......高文漫長的一生,被濃縮在短短十幾分鐘內,其實,David Lowery 導演在《鬼魅浮生》有用過類似的敘事手法,兩部影片的主角(高文爵士、流連陽間的鬼魂)在走過數十年甚至數百年後,發現自己又回歸到最初的原點,念念不忘,牢牢抓在手中的一切(恐懼失去、恐懼死亡、恐懼自己的缺陷、恐懼他人的眼光),不過是種虛像、是內心的執迷在作祟。主角們在經歷時間的淬煉後,終於明白:唯有直視死亡,才能求生,唯有捨得,才能得道。
.
面對綠騎士即將揮下的斧頭,#高文爵士將不再懼怕。
生命之光腰帶評價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曹長青:沒有五四運動,就沒有共產黨——從否定五四運動開始
《編者按:今天是五四運動100週年。不用從別的角度,僅從共產黨、國民黨都歌頌推崇五四這一點,這個運動就值得質疑。另外用西方文明的基本價值「個人自由、個體權利」來衡量,它明顯是一場煽動集體主義、走向集權主義的運動,它為國共兩黨的專制奠定了基礎。所以必須否定五四。】
在五四運動周年之際,回首那場運動,實感有必要對那場運動重新評價。一篇短文難以詳論,這裡只談幾個要點。
1,不用從別的角度,僅從共產黨、國民黨都歌頌推崇五四這一點,這個運動就值得質疑。
2,如果用西方文明的基本價值「個人自由、個體權利」來衡量,應該說,這是一場煽動集體主義,走向集權主義的運動,它為國共兩黨的專制奠定了基礎。
這裡只從運動的領導者、口號、結果這三方面,來談為什麼要否定五四。
首先,從領導者來看,五四運動的精神領袖,公認主要是陳獨秀和胡適。五四爆發之前,他們倡導的以推廣白話文、爭取個性解放為主的新文化運動,是有相當積極意義的(但局限在要民主和科學上,其理論基礎不僅薄弱,而且非常偏差),但隨後以胡適為代表的模糊的推崇西方自由主義的觀點,迅速被以陳獨秀為代表的清晰的一系列革命理論所壓倒。所以事實上,陳獨秀起的作用明顯遠大於胡適。
毛澤東曾兩次說過,「陳獨秀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這代表中共的看法:陳是主要領導者。陳獨秀當年辦《新青年》雜誌,鼓動五四風潮,主要是煽動民眾運動,後來更明確鼓吹革命。陳曾明確提出五四有三大精神:愛國救國,直接行動,犧牲精神;並呼喊人民非得「站起來直接解決不可」。
這三大精神,都是強調群體主義,更是煽動暴民運動、造反革命。結果狂熱的學生以愛國的名義,衝進政府官員的私宅,砸家燒屋;抓到外交官群毆。只要是「愛國」(集體主義),什麼法律都可踩在腳下,任何人都可能成為犧牲品。
● 「反帝反封建」把中國帶向歧途
即使不以法治觀點,哪怕以最基本的倫理,政府官員再有錯,甚至有罪,也不可家被砸,屋被燒,人被當眾毆打。但當時太多的中國文化人為愛國這個群體主義(而非保護個人權利)的口號瘋癲,只要是為了所謂人民、國家,怎樣犧牲個體,都在所不惜;而且什麼手段都可以使用。從五四的火燒趙家樓,就可依稀看到後來毛澤東的湖南農民(實為暴民)運動的燒殺火光,更可看到文革紅衛兵打砸搶的刀光劍影。共產黨就是這樣一路以「為國家」、「為人民」的群體主義口號,發動群眾,暴力革命,最後奪取政權,實施集權統治。
另一明顯的事實是,陳獨秀和五四,煽動起無數早期共產黨人的造反激情,成為中共誕生的接生婆。兩年後共產黨就成立,絕非偶然。毛澤東就說過,對他來說,陳獨秀「也許比其他任何人的影響都大」,甚至稱陳是「思想界的明星」,高喊過「我祝陳君萬歲!」所以,當陳獨秀等人成為五四的主要精神領袖時,這場運動的性質就已決定,它是一場促成共產主義在中國興起的運動,是給中國人帶來共產專制的開端。
其次,五四運動的兩個主要口號「反帝反封建」更是把中國帶向歧途。反帝,導致盲目排外、拒絕西方文明。把一切過錯都推給西方列強,煽動義和團式封閉排外,而迴避了真正的自身反省。
今天人們看得更清楚,中國的問題主要出在自身:傳統文化中缺乏自由、尊嚴、個人權利等價值。成為一代代封建王朝御用的儒家文化,是根植在集體主義價值基礎之上的。在一個極需引進西方個人主義思想、個人權利意識,從根基上反省中國落後的原因之際,中國知識份子卻去煽動反帝,排斥和拒絕西方的先進位度。這場「反帝」煽動起來的民族主義狂熱,至今仍是共產黨繼續一黨專制的靈丹妙藥,因為民族主義既是共產黨熱衷的集體主義、集權主義的最堅實基礎,也是最有力工具。他們以此排斥西方文明、建立黨天下,用「我們和他們」、「中國和外國」的對立,來混淆正確和錯誤,真實和虛假。
反封建,則更有迷惑性。既然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封建糟粕,怎麼能不反呢?但陳獨秀們的反法,只是反了表層和枝幹,在反了裹小腳、包辦婚姻之類的同時,反掉了許多人類共識的基本道德禮儀,卻沒有反傳統文化中的真正核心價值:集體主義,集權主義,反而強化了。就像毛澤東發動的文革,也是高喊「反四舊」,要打到孔家店。其結果是:在摧毀了人類基本道德準則的同時,比過去更加倍地泯滅個體價值,因此更強化了國家和集體權力,最後比任何一個朝廷的皇帝都更加暴政。
●胡適也支持社會主義
正因為反封建這個口號,除了反掉了哪個文化中都有的基本的人類行為準則和操守等,卻沒有觸動集體主義、集權主義這個最根本的根基,所以當同樣是建立在集體主義、集權主義基礎上的馬克思主義被引進中國之後,幾乎沒有受到理論上的任何挑戰,立刻在知識分子中得到了一拍即合的廣泛呼應;甚至連胡適都是反對資本主義,支持社會主義的。更不要說當時以及後來的中國文化名人們,幾乎異口同聲都是主張國有經濟,反對私有財產、市場經濟這些保護個人權利的根本。所以反封建這個口號,只反掉了傳統文化中的部分道德倫理,卻在事實上千百倍地強化了封建主義的根基。
五四還喊出民主和科學的口號。且不說在反帝反封建這種激昂的主旋律下,這兩個口號只不過是漂亮的陪襯,即使沒有反帝反封建之說,德先生和賽先生的提法本身也是極為空洞、甚至不著邊際的。科學是一個哪個黨派都可喊的口號,隨著人類的進步,科學的路總是要往前走的。哪個獨裁者都可以打著科學的旗號強化其統治、泯滅個人。毛澤東不是為了造原子彈可以讓每個人勒緊腰帶嗎?
●獨立宣言美國憲法都無民主一詞
「民主」是個一言難盡的口號,它也是任何人都可以用來做工具和武器的東西,就像「反貪腐」一樣。共產黨也是一路打著民主的旗號統治到今天的。但美國起草獨立宣言和憲法的先賢們,卻很不喜歡用「民主」這個詞。《獨立宣言》全文沒提到「民主」。而譯成中文長達一萬多字的美國憲法,甚至通篇都沒有「民主」這兩個字。這絕不是疏忽,而是美國先賢們經過多年討論、辯論之後的一個非常清楚的共識。
奠定美國基礎的這兩個最重要文件,全部強調的是保護個人權利,而不是多數裁決的原則,更是要避免暴民政治。美國先賢當年沒有提到民主和科學等,只是抓住「個人權利」這個根本。一切國家體制的建立,都以保障個人權利為最高目標。在保護個人權利這個根本之上,最後才會有真正民主機制的確立。
如果說只用兩句話概括美國強大的原因的話,那就是美國重視並實踐了這樣的價值:限制政府權力,保護個人權利。也就是確立個人主義的價值,以人為根本。傑弗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強調人的三大權利: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都是指個人。中國的五四人物,沒有從這樣的保護個人權利的根本價值出發,所以,民主科學喊了半天,只能走向不著邊際,最後經由集體主義走向集權專制。
五四的歷史明明白白地展示,共產黨是站在反帝(排外、民族主義)、反封建(摧毀倫理道德價值)的跳板上,彈到權力的頂峰。從這種意義上說,沒有五四運動,就沒有共產黨。所以共產黨才那麼熱衷肯定五四,讚美五四。今天,中國要想走向一個確立和保護個人權利的自由方向,首先就應該從否定五四開始。
【這是五四運動90週年時寫的文章,原載《曹長青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