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命關頭9》北美首週末賣出 7000 萬美金,帶來什麼啟示?
受到 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影響,台灣正處於疫情緊張的階段,電影院持續關閉;地球另一端,北美電影院則是逐漸復甦。由台裔美籍導演林詣彬回歸執導,馮迪索、姜成鎬、莎莉賽隆、海倫米蘭等人主演的《玩命關頭9》,終於在 6 月 25 日上週五於北美上映。
《玩命關頭9》也不負眾望,在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首週末收下 7000 萬美金,此數字是繼 2019 年《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的 1.77 億美金後的最佳首週末票房,刷新疫情之下的紀錄,也正代表北美觀眾悶壞後的反彈力道持續升溫。
全世界籠罩於 COVID-19 的陰影下,為避免群聚,諸多產業連帶遭受重創,包含旅遊業、表演藝文產業等等,電影院更是首當其衝。從去年 3 月 COVID-19 在北美爆發後,北美各大電影院立即關閉,其中包含全美最大的幾家連鎖戲院 AMC、Regal、Cinemark 等等,股價也大跌。到了今年 4 月,經營超過半世紀的弧光電影院(Arclight Cinemas),也永久關閉包含位於洛杉磯日落大道的電影院 ArcLight Cinemas and Pacific Theatres,就此成為歷史。
除了連鎖大型影城之外,獨立戲院自然也紛紛關閉,當中最知名的,就屬昆汀塔倫提諾旗下的新比佛利戲院(New Beverly Cinema)。然而,經過一年多的等待,美國民眾陸續接種疫苗,經濟復甦之際,連鎖戲院、獨立戲院慢慢恢復生機,新比佛利戲院在 6 月 1 日正式重新營業,重啟後的開幕片是昆汀塔倫提諾執導的作品《從前,有個好萊塢》,票券也立刻銷售一空。
🎬關於新比佛利戲院的攻略,可點此參考👉https://bit.ly/3qAhDYY
至於連鎖戲院播映的商業大作,就屬《玩命關頭9》做為代表,首週末的 7000 萬美金,超越疫情前 2019 年外傳《玩命關頭:特別行動》在北美首週末的 6000 萬美金,而《玩命關頭:特別行動》最終成績落在北美 1.73 億美金,全球 7.59 億美金。至於《玩命關頭》系列票房表現最亮眼的則是 2015 年的《玩命關頭7》,當時北美首週末就進帳 1.47 億美金,最終在北美和全球分別獲得 3.53 億美金和 15.15 億美金的票房,居於影史票房排行第 9 名的位置。
根據《Variety》報導,票房分析師 Jeff Bock 說:「電影院需要《玩命關頭9》,在疫情下能賣到 7000 萬美金是奇蹟,但是,為了保持正確的路線,還是必須觀察,往後的電影院需要的不僅是馮迪索。」
專門提供電影諮詢的公司 Franchise Entertainment Research 的 David A. Gross 就表示,《玩命關頭9》擁有絕佳開場,「在過去的一個月裡,能看見電影展現出真正的力量,《玩命關頭9》和《噤界2》都是系列作品,且都採取電影院放映,並非同步於串流上架,此成績可供給片廠們做後疫情的解讀。」
而全美最大連鎖戲院 AMC 首席執行長 Adam Aron 則聲明:「廣泛接種疫苗和再次上映大片,證明電影的回歸。我們對重啟後的紀錄週末,以及今年夏天和往後即將上映的更多大片感到相當興奮。」
不過《玩命關頭9》後續的票房漲幅仍有待觀察。主因北美電影院席位還未回到疫情前的開放數字,根據《Variety》指出目前僅開放 80%,且佔北美收入一部分的加拿大票房,其電影院仍幾乎關閉。而《玩命關頭9》7000 萬美金的數字是在 4179 間電影院開出來的成績,首週末的觀眾 60% 為男性,51% 的購票者年齡在 25 歲以下,而按人口統計分析,37% 的電影觀眾是西班牙裔、35% 是白人、16% 是黑人,8% 是亞洲人,觀眾的群象相當多元。
至於《玩命關頭9》離開北美後的海外成績,則突破了 3 億美金,上週從 45 個海外市場增加 3800 萬美金,使其國際票房收入達到 3.35 億美元,全球票房收入達到 4.05 億美金。在國際市場上,又以中國貢獻的 2.03 億美金最為驚人,其次分別為南韓的 1913 萬美金,不過第二名的南韓甚至連中國的 10% 都不到。
《玩命關頭9》在中國 5 月21 日上映當天,午夜場共收穫 5900 萬人民幣,其中在 IMAX 拿下 860 萬人民幣,佔比接近15%,成為系列新高。這個數字,也是中國IMAX市場繼《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之後,表現最好的電影。至於首日午夜場的 5900 萬人民幣也打破了《玩命關頭8》的 5500 萬人民幣。
《玩命關頭9》在中國上映 3 天,就進帳 8.8 億人民幣,相當於 1.37 億美金,這也是繼 2019 年底的《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之後,首部電影在單一市場開票破億美金的好萊塢電影。而《玩命關頭9》在 5 月 19 日起陸續於各地上映,經過首週末後,於全球收下 1.63 億美金票房數字,其中中國的 1.37 億美金,佔比將近 85%,換句話說,在疫情干擾,北美市場疲弱的狀態之下,好萊塢耗資破億的商業大作,要回收票房,目前表現最強勢的國家正是中國。
綜觀《玩命關頭》系列,中國也的確是金雞母,其中《玩命關頭7》、《玩命關頭8》分別以總票房 24.26 億人民幣、28.26 億人民幣佔居中國影史票房第 18 名和 15 名。從票房數字上來看,好萊塢只會越來越重視中國市場,近年中國市場也的確成為全球第二大票倉,對於《玩命關頭9》這類製作預算 2 億美金的大型鉅作來說,中國票房可說越來越重要,也不難想見好萊塢靠攏中國,此前約翰希南向中國道歉的事件,猜想未來只會層出不窮。
🎬關於約翰希南「我愛中國」的爭議,可點此參考👉https://bit.ly/3h3CKjj
拉回北美票房,在《玩命關頭9》之前,有約翰卡拉辛斯基執導,艾蜜莉布朗等人回歸的《噤界2》,上映首週末就強勢收下 5708 萬美金的票房成績,甚至高於首集 5000 萬美金的開票數字。
《噤界2》在北美上映一個月有餘,目前票房累積 1.36 億美金,有望追趕甚至超越首集在北美市場的總票房 1.88 億美金,此數字也正有效代表北美電影市場的觀眾回籠。而連鎖戲院 AMC 上週末在美國各地的據點迎來超過 200 萬名觀眾,這是自 2019 年以來的最高數字。《噤界2》與《玩命關頭9》的表現,的確給了傳統電影院一劑強心針。
《噤界2》目前的累積票房,也強壓華納《哥吉拉大戰金剛》的 1 億美金、迪士尼《時尚惡女:庫伊拉》的 7130 萬美金,暫居今年票房冠軍。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哥吉拉大戰金剛》、《時尚惡女:庫伊拉》等商業大片,華納與迪士尼都是選擇在北美上映當天同步上架於旗下的串流平台 HBO Max、DIsney+,此做法使得傳統電影院的票房數字被串流平台分散,而派拉蒙對於《噤界2》的做法是上映 45 天後,才於自家串流平台 Paramount+ 亮相,在電影院的票房數字上,自然有比較大的彈性空間與較高的天花板。
疫情影響了過往電影院的商業規則,好萊塢各大片廠在去年的掙扎之際,當然也發展了相對的因應之道。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變革,就是「電影院」與「串流」同步上映的商業模式,使得傳統電影院少了「窗期」保護,票房當然就不是一部商業電影唯一的衡量標準。
除了《哥吉拉大戰金剛》、《時尚惡女:庫伊拉》之外,今年環球的動畫續作《寶貝老闆:家大業大》將在旗下串流平台 Peacock 與電影院同步上映,而 Peacock 的訂戶可以免費觀看;迪士尼的《黑寡婦》也在電影院與串流同步上映,但串流訂戶需額外支付 30 美金才能觀看;皮克斯的動畫新片《Luca》跳過院線直接上架 Disney+,且不用額外付費;還有未來華納的十餘部大作,如《沙丘》、《駭客任務4》、《自殺突擊隊:集結》都將採取電影院與串流的同步上映。
令人眼花撩亂的觀看管道與收費方式,讓觀眾進入體驗電影的全新方式,目前電影院與串流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也混淆了北美觀眾,讓觀眾在找一部電影時,必須耗費更多力氣才能找到收看渠道。
根據《Variety》的報導,做了一份針對 600 位觀眾的問卷調查,其中數據顯示,只有 39% 受訪者知道新片《殺手保鏢2》獨家在電影院播映,沒有上串流;只有 21% 受訪者知道《Luca》在 Disney+ 觀賞,43% 的受訪者認為《Luca》也在電影院上映。
這樣的狀況讓北美迎來史上最混亂的暑期商業檔期,每一部商業大片幾乎都有不同的購買模式,也讓各家片廠的行銷與公關,耗費更多力氣與觀眾溝通——「在哪裡」才能看見新片。根據問卷指出,有 34% 的人知道已經能觀看《Luca》;至於《殺手保鏢2》則是僅有 23% 的受訪者知道已經上映。
即將在北美暑期檔登場的還有《黑寡婦》、《無限殺戮日》、《寶貝老闆:家大業大》、《詭老》、《特種部隊:蛇眼之戰》、《脫稿玩家》、《怪物奇兵:全新世代》、《叢林奇航》、《自殺突擊隊:集結》等片,而秋季檔打頭陣的是漫威影業排定在 9 月勞動節週末的《尚氣與十環傳奇》。
這些新電影各被所屬的片廠賦予不同任務,獨家上映電影院、同步串流等等,新電影的上映該如何宣傳,各大片廠在提升串流平台的競爭力時,又如何穩固傳統電影院的票房成績,會是未來電影產業變動的關注焦點。
📝完整報導寫在『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請點此👉https://bit.ly/3h5zq7e
產業連鎖翰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股盤後〉葉倫否認升息建議 三大指數驚魂抖跌
週二 (4 日)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以聯準會 (Fed) 般的言論震撼市場,稱聯準會可能要適度升息,促使恐慌指數 VIX 奔漲,美元上揚,引爆科技股拋售潮,儘管葉倫爾後否認升息是其建議或預測,美股三大指數仍收黑,那指跌近 1.9%,道瓊微幅收紅。
葉倫週二在預先錄製的訪問中表示,相較於整體經濟,政府的額外支出規模雖然較小,但為了確保經濟不會過熱,可能必須適度升息,這是讓經濟具有競爭力和生產力的必要投資。
隨後,葉倫在《華爾街日報》舉行週二線上活動中否認:「升息並非我所預測或建議的事情,如果有人欣賞聯準會的獨立性,我想那個人就是我。」
此外,Fed 主席鮑爾的任期要到 2022 年 2 月才期滿,拜登上月稱基於聯準會的獨立性,他尚未和鮑爾談話。白宮經濟顧問 Jared Bernstein 週二迴避拜登是否提名鮑爾連任的問題?Jared Bernstein 回應:「既不能說是,也不能說否。」
國際政經消息方面,國際貨幣基金 (IMF) 警告,若不達成全球稅收協議恐有爆發貿易戰的風險。
七大工業國集團 (G7) 外交部長齊聚英國開會,討論如何應對中國和俄羅斯的挑戰。美國務卿布林肯稱,西方國家將捍衛基於國際規則的秩序,防止中國在內的任何國家進行顛覆性企圖。
全球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持續升溫,截稿前,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即時統計,全球確診數已飆破 1.53 億例,死亡數突破 321 萬例,美國累計確診超過 3249 萬例,累計死亡數超過 57.8 萬。印度累計確診超過 2028 萬例,巴西累計確診 1477 萬例。
拜登設立美國政府抗疫新目標,目標在 7 月 4 日 (美國獨立日) 前讓七成的美國成年人至少接種一劑新冠疫苗,讓 1.6 億成年人提供完整的疫苗接種。
週二 (4 日)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美股道瓊指數上漲 19.80 點,或 0.058%,收 34,133.03 點。
標普 500 指數下跌 28.00 點,或 0.67%,收 4,164.66 點。
那斯達克指數下跌 261.62 點,或 1.88%,收 13,633.50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 49.07 點,或 1.60%,收 3,024.31 點。
標普 11 大板有 5 大板塊收紅,材料、金融和工業板塊領漲,資訊科技、非必需消費品和通訊服務領跌。
焦點個股
科技五大天王齊跌。蘋果 (AAPL-US) 下跌 3.54%;臉書 (FB-US) 下跌 1.31%;Alphabet (GOOGL-US) 下跌 1.55%;亞馬遜 (AMZN-US) 下跌 2.20%;微軟 (MSFT-US) 下跌 1.62%。
道瓊成分股漲跌互見。陶氏化學 (DOW-US) 上漲 2.587%;開拓重工 (CAT-US) 上漲 2.3%;嬌生 (JNJ-US) 上漲 1.55%;雪佛龍 (CVX-US) 上漲 0.55%; salesforce (CRM-US) 下跌 2.941%;Nike (NKE-US) 下跌 1.113%。
費半成分股多收低。應用材料 (AMAT-US) 下跌 3.11%;美光 (MU-US) 下跌 0.72%;AMD (AMD-US) 上漲 0.076%;英特爾 (INTC-US) 下跌 0.63%;NVIDIA (NVDA-US) 下跌 3.27%;高通 (QCOM-US) 下跌 2.41%。
台股 ADR 僅聯電獨強。台積電 ADR (TSM-US) 下跌 0.50%;日月光 ADR (ASX-US) 下跌 1.49%;聯電 ADR (UMC-US) 上漲 2.20%;中華電信 ADR (CHT-US) 下跌 1.42%。
個股消息
蘋果 (AAPL-US) 下跌 3.54% 至每股 127.85 美元。Epic 總裁 Tim Sweeney 稱,若蘋果僅和 Epic 提出降低 App 內購買佣金的特殊協議,他會答應該協議。
台積電 (TSM-US) 週二下跌 0.50% 至每股 115.36 美元。美國商務部正在敦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 (TSM-US) 和其他台灣企業優先考慮滿足美國汽車製造商的需求,以在短期內緩解晶片短缺問題。
美國鋼鐵公司 (X-US) 週二暴漲 7.90%。瑞士信貸研判,鋼材價格漲勢清楚地顯示,該產業處於超級週期,將美國鋼鐵股票升評至「跑贏大盤」。
SolarEdge (SEDG-US) 暴跌 15.95% 至每股 218.57 美元。由於運費上漲,利潤率可能會降低
美國著名老牌藥品連鎖企業 CVS Health (CVS-US) 上漲 4.41% 至每股 81.12 美元。由於客戶湧入 CVS 公司接種新冠疫苗,該公司最新財報亮眼,每股純益達 2.04 美元,優於預期的 1.72 美元,並上調全年財測。
經濟數據
美國 3 月貿易帳報 - 744 億美元,預期 - 745 億美元,修訂後前值 - 705 億美元
美國 3 月耐用品訂單月增率終值 0.8%,前值 0.5%
美國 3 月工廠訂單月增率報 1.1%,預期 1.6%,前值 - 0.5%
華爾街分析
Zor Capital 董事總經理 Joe Fahmy 週一稱,隨著財報數據逐漸減少,未來幾個月內,投資者將不得不對貨幣政策和可能的稅收變化做出反應,而不是對企業特定基本面做出反應。
City Index 高級金融市場分析師 Fiona Cincotta 表示:「儘管企業財報令人鼓舞,但這些企業仍未能將美股主指推高。擺脫成長股、進入周期性股票,這是美股更多動能將上漲的領域。」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37492?exp=a
【全球股市觀察站】2021-05-04(美國時間)
接收投資重要資訊,阿斯匹靈官方的Telegram頻道-「阿斯匹靈的理財航路」
https://t.me/stock_aspirin
阿斯匹靈新書聚餐報名
https://reurl.cc/qm6RX0
阿斯匹靈實戰文章
https://scantrader.com/u/9769/service
阿斯匹靈IG
https://www.instagram.com/aspirin_grandline/?hl=zh-tw【2021下半年台股投資策略】
.
日期:5/29(六)
時間:下午1點-下午4點
地點:天成飯店(台北車站)
.
費用:600
.
報名網址
https://goo.gl/5CzFuK
.
洽詢電話:(02)8502-6666.
產業連鎖翰林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真的做到「循環經濟」了嗎? (01/17/2017 地球公民基金會)
"..... 下次在媒體上看到所謂「循環經濟」案例,我們就可以先看有沒有做到「重新設計產品、重新設計製程、建立回收系統、重新設計商業模式」這四項作法,並仔細看看是不是真的有達成「零污染」、「零廢棄」、「零事故」這三大指標。期待未來「循環經濟」在台灣不只是政治或宣傳口號而已,而可以真正紮根與實現。....."
作者:李翰林/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
最近「循環經濟」在台灣正流行!自從小英總統在520就職演說上提到「要讓台灣走向循環經濟的時代」以後,這個詞彙就在台灣流行了起來。
翻開媒體報導,挖礦製造水泥的業者聲稱要打造零污染、循環經濟採礦 ;連鎖量販店回收剩餘食物開食堂,也說是循環經濟 ;連政府蓋工業區都打著「綠色循環材料園區」的招牌 。你會不會也感到好奇,「循環經濟」到底是什麼神奇魔法?竟然如此包羅萬象?究竟怎樣才算是「正港」的循環經濟?如何才能分辨真假呢?
耗盡地球的線性經濟
講到循環經濟的由來,就要先來看看生活周遭的各式各樣物品是怎麼做出來的。在來到我們手上之前,經過原物料與能源的開採生產、基本材料生產、零組件生產組裝等生產過程,伴隨而生的是各式各樣的廢棄物與污染,直到最後物品本身也變成垃圾…。(圖一)隨著經濟發展,不但地球資源逐漸耗盡,還造成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和生態破壞。這種直線式、把物品從搖籃送到墳墓的發展模式,可以稱做是「線性經濟」。
大自然沒有廢棄物
過去我們常聽到的說法就是因為地球人口太多了,才會產生這麼多環境問題。但為什麼大自然裡樹再多、草再多或螞蟻再多,都不會發生同樣的廢棄物與污染問題呢?
因為在自然界裡,沒有「廢棄物」存在。所有生物為了生存使用的資源與能量,甚至包括生物自己,最後都會回歸自然,滋養大地與海洋,成為其他生命成長的養分。換個角度來看,目前線性經濟所造成的廢棄物與污染問題,也可以想像成是物品生命過程中一連串錯誤所帶來的結果。借鏡大自然的智慧,假如把「零污染」、「零廢棄」、「零事故」,當成是整個經濟體系設計與運作前提的話,我們能想像未來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嗎?
循環經濟,正是想要改變線性經濟,重新建構一套「從搖籃到搖籃」的嶄新經濟模式,讓大自然裡沒有廢棄物。
同樣的,我們可以把所有廢棄物和污染,當作是「資源錯置」的結果,由於經濟模式與產品設計不良,使得資源不能被充分利用和回收,才會產生廢棄物。如果可以重新規劃原料開採、產品設計、製程、使用、回收等一系列流程,讓資源的生命週期延長,甚至不斷循環,才能徹底解決廢棄物與污染的問題。
驗證真正的循環經濟
要達成真正的循環經濟,可以結合四種途徑~
首先,產品必須重新設計。除了使用回收材料製作外,還要堅固耐用、不易損壞、容易維修。並在產品壽命結束後,容易拆解和分類回收;
其次,使用再生能源製造產品,不排放任何形式的污染。若產生副產品,也要回收回到產業循環之中;
第三,建立資源反向循環的系統。產品必須容易維修與升級,廠商也可以用翻新再製方式延長產品壽命。若真的無法維修,則可以拆解後重新送進產業鏈繼續利用;
第四,建立「以服務代替擁有」的新商業模式。就像很多人使用的U-bike、C-bike一樣,其實可以付租金使用就好,而不需要擁有腳踏車。在此模式下,為了減少維修成本、讓產品壽命越長越好,廠商也有誘因去設計出更耐用且容易維修、回收的產品。
所以,下次在媒體上看到所謂「循環經濟」案例,我們就可以先看有沒有做到「重新設計產品、重新設計製程、建立回收系統、重新設計商業模式」這四項作法,並仔細看看是不是真的有達成「零污染」、「零廢棄」、「零事故」這三大指標。期待未來「循環經濟」在台灣不只是政治或宣傳口號而已,而可以真正紮根與實現。
文章內容資料原始來源:
http://www.cet-taiwan.org/zh-hant/publication/…/content/29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