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海峽兩岸互不承認元首朗讀比賽」在新加坡舉行。
《本台評審講評》
一號選手:對岸非法政權領導人小習維尼訴諸情感,以華夏子孫的偉大中華感,用「家人」借代「飛彈」,文詞修飾華麗,語氣平和笑中帶淚,評審團認為四平八穩,與他在國內對國台辦官員說話時的情況沒什麼不同,給分困難。
二號選手:我國台灣領島人馬英九不同於一號選手的文謅謅,以民國時期風行的白話文進行朗讀,評審普遍認為,二號選手有利用演繹法說明我國主張,但是提及兩岸同屬「一中」,卻沒有提到「各表」,讓人不解是哪個中國的主張。
二號選手夾敘夾議,語氣較富感情,但中途有念錯字又重新讀一次,稍顯緊張。
不過主張還沒講完,轉播訊號就被迫中斷,時間控制不佳。
握手加分題部分,二號選手身高屈居劣勢,且中途解開西裝鈕扣,面露小學生般的興奮表情,較不莊重。一號選手由於有充分的練習機會,各方儀態較為自然。
#馬習會
-----------------
幕僚提供原朗讀稿
2號選手:習先生,大陸與臺灣代表團的各位女士、先生,以及在場的媒體朋友們,大家午安,大家好! 今天,我與習近平先生分別以臺灣與大陸領導人的身分,穿越66年的時空,伸手相握,握著兩岸的過去與未來,也握著中華民族振興的希望,深具歷史意義。 22年前,也就是1993年的4月,臺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先生與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先生在新加坡會面,簽訂了4個協議,為兩岸制度化協商打下了基礎。12年前,也就是2003年的10月,我在「東亞經濟高峰會」上,與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資政對談。當時我們都認為:「兩岸的發展,要以人民的利益為依歸」。 此刻,我和習先生相對而坐,共聚一堂,在我們背後的,是兩岸分隔超過一甲子的歷史;在我們眼前的,是這幾年來,雙方致力「以對話取代對立、以和解替代衝突」的成果;在我們手上的,是永續和平與繁榮的目標。此時此刻,海峽兩岸正大聲向全世界宣示鞏固臺海和平的決心,以及促進區域和平的訊息。 這66年來,兩岸在不同的體制下發展,能夠從軍事對抗轉為合作交流,絕非朝夕之功。7年多來,兩岸簽訂了23項協議,創造了4萬多學生交流、每年800萬旅客往來與1700多億美元貿易的空前榮景。這些巨大改變的基礎,都在於「和平」。 歷史為兩岸留下了錯綜複雜的世代課題,這正是《尚書》所說的「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對於各自堅持的敏感議題,需要雙方正視現實,以智慧、耐心與誠意務實處理。但是,我們依然能夠努力在雙方這些年來建構的「制度性協商」之下,達成了兩岸和解與合作,推動了永續和平與繁榮,而這也是兩岸及國際社會共同的期待。 今天,我願提出維繫兩岸和平繁榮現狀的五點主張: 第一、鞏固「九二共識」,維持和平現狀。海峽兩岸在1992年11月就「一個中國」原則達成的共識,簡稱「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是兩岸推動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正是因為雙方共同尊重九二共識,過去七年半來,我們才能獲致包括達成23項協議在內的豐碩成果與和平榮景,讓兩岸關係處於66年來最和平穩定的狀態。這個部分,等一下在會談時,我會再進一步說明。 第二、降低敵對狀態,和平處理爭端。兩岸目前已不再處於過去的衝突對立,雙方應持續降低敵對狀態,並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第三、擴大兩岸交流,增進互利雙贏。兩岸目前尚未結案的議題,例如貨貿協議、兩會互設機構、與陸客中轉等,應儘速處理,以創造兩岸雙贏。 第四、設置兩岸熱線,處理急要問題。兩岸目前在海基會、海協會首長之間,與陸委會、國臺辦副首長之間,均已設有聯繫機制。今後應在陸委會、國臺辦首長之間設立熱線,以處理緊急與重要問題。 第五、兩岸共同合作,致力振興中華。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應互助合作,致力振興中華。 這五點主張不是為一己之私、單方之利,而是為了後代子孫的幸福。我誠摯地希望,雙方都應該重視人民所珍惜的價值與生活方式,維護兩岸和平,以中華文化蘊涵的智慧,確保兩岸互利雙贏。 習先生,當前的兩岸關係,已經是1949年以來最為和平穩定的階段。這幾年,我常常在臺灣的大學校園中,看到兩岸學生一起討論、一起運動、一起演奏、一起歡笑的畫面。那種自然的水乳交融,往往讓我既欣慰,又感動。他們有熱情、有創意;但他們沒有仇恨,沒有包袱;他們能在人生較早的階段建立友誼,一定可以為兩岸永續和平打下更堅實的基礎。我們要好好珍惜、擴大這個基礎。 北宋大儒張橫渠主張「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習先生,為了兩岸人民,讓我們一起努力、「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為中華民族開創更和平燦爛的未來。 謝謝大家!
甲子慧 身高 在 張盛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張盛舒說說話】
各位朋友很難想像吧,在我小時候,我祖父不止在我前面罵我爸,當時還寫文章登在傳記文學裡,公開罵我父親是魔鬼。
十年前我寫「到底誰剋誰」系列文章,就是發現人生之中,帶給你最大痛苦的,永遠來自於親人!不管他是出於善意或是惡意。很多時候,善意比惡意更為可怕,因為,當他認為是善意,就更加毫無忌憚。而只有親人的組合,才會把善意當作理由。
在文章裡,我回憶:
「小時候,我曾經深刻痛恨我的父親,這個恨不是來自他不愛我,而是來自親人之間的愛恨糾葛。這個恨所播下的種子,直到我大學沒畢業之後才慢慢消除,但我已因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我的祖父是黃埔四期出身,高大威武。父親則庸庸碌碌,一事無成,後來到台灣,又因為白色恐怖,被迫逃到彰化的小鄉村避難,靠打工維生。在祖父眼裡,這個兒子是個不成材的傢伙,有辱門風。
從小,我因為很會考試,幾乎每科都是一百分,遠在台北的祖父聽說孫子還堪造就,就要父親在寒暑假把我送來台北。我本應該是他們父子緊張關係之下的潤滑劑,但這卻開始了我童年的夢魘。
身為黃埔四期的大將軍,威風凜凜的祖父看不慣也不喜歡父親的行事為人,天天在我的面前罵爸爸是魔鬼,在我幼小而早熟的心靈裡,祖父當然是對的,父親必然是壞人,埋下了這一份沉甸甸的陰影,那種無助又空茫的心裡感受,是一般人想像不到的。
我開始痛恨父親,鄙視自己,甚至懷疑我不是親生的,父親才會這麼忍心讓我到台北受苦。久而久之,我甚至痛恨自己為什麼要考試考的好,才會有這種命!
父親當年是想讓我過更好的生活?還是想透過我來改善親子關係?已經不重要了。但我在被送到台北祖父家中,幾乎是成長歷程裡痛苦指數最高的時期。祖父大我一甲子六十年,與我隔的太遠了,無話可談,我經常是一個人守著空屋,面對晨起與日落,內向的我更加孤僻了。我多期望能待在鄉下裡自由自在的玩泥巴,睡大覺啊,那才是我那個年齡認為的幸福!
這個痛苦,間接導致以後我在大學要畢業時,放棄畢業考,放棄台大文憑的草率決定,就是存心要看,能多傷了我父親的心。
可怕吧,因與果是循環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差別在,有沒有智慧去找出關鍵?
能說是沒有虛耗青春的,是因為祖父和姑姑家有一堆的書,大部份是古書,在很無聊的狀況下,又怕姑姑會抽考,拿來就背,為自己奠定了很好的文學根基,當然,也包括命理書籍,而這又奠定了我研究命理的遠因。
這個痛,直到研究紫微斗數以後,我才終於悟出原因。祖父和爸爸都沒有錯,只是命盤相剋。紫微坐命的祖父端莊嚴謹,不茍言笑,自然不喜歡口無遮攔,話出如風的巨門父親。而父親的庸庸碌碌,不也是因為祖父太過嚴厲要求而有關聯?但是當初童稚的心靈如何能懂?如果只是當事人的愛憎問題也就罷了,偏偏它深深影響了一個幼小敏感的心。命運,不就是如此無奈的互相影響與循環?
來自親人之間自以為是的愛,造成了多少命運的無奈?
>>張盛舒部落格文章:http://goo.gl/QuXYHo
>>張盛舒專區:http://goo.gl/eZI5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