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潮下 留守的故事】留下來的老人:https://bit.ly/3BiqO4u
冬清六十來歲,在老人中心學西洋油畫已經好幾年。她說自己喜歡公園裏石頭沉甸地往泥地埋着的實在──像她信奉的人生,那裏生便留在那裏。她的教育中沒有個人主義,倒是家庭觀如根如石,紮深牢固。
兒子一家,年初移居加拿大。「我說,我做父母的,只要是你的決定,我都會尊重。」走在七十歲前,人像生命中進入倒數,她覺得自己要放手了,不要再像年青時為家庭朝朝暮暮地憂心,要向新世代學習,為自己盤算,把自己照顧好未嘗不是一種社會責任。
「許多後生移民,前一星期才跟父母說。我跟先生常常說,那都是家庭結構和關係早有問題以致。凡事都有因果,香港不止一個移民潮,回歸前夕人人喊走,也不見得是這樣的氣氛。」她喃喃說,可是怪得到誰,一代人一代的困難和特性,變的是時代,所有東西都跟着因果走。
---
延伸閱讀:
離開前,真的要棄犬嗎?
https://bit.ly/38hNMMO
送別移民父母後 留港少女:何處為家?
https://bit.ly/3sQ5y36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移民 #離開 #離別 #告別 #移民家庭 #留守 #留下來的人 #送機 #選擇 #去或留 #父母 #老人 #家庭 #家庭觀念 #因果 #時代 #一代人 #年輕人 #港人移民 #香港人移民 #我就是我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開左Twitter和IG啦!想睇多d可以關注:Twitter: @hkStephenSYY / IG: hkStephenSYY 加入我們的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mrshiu 你爆料我來講email: [email protected] ...
留守老人香港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疫情下市道艱難,業主願意緩租或減租,是令店舖仍能夠維持營業的關鍵之一。但像六十年老店雲裳的故事,更超越了銀碼的價值。
在香港汰弱留強的地產文化,高昂租金往往令店舖難以安身立命。有些老店靜悄悄屹立至今,除了因著老顧客的支持,體恤的業主也不可或缺,而昔日業主與租客互惠互利的人倫情誼,更是現今營商環境難以再現的無形價值。座落柯士甸道的雲裳公司-格仔地磚,昏暗白燈,密麻麻的貨品,加上一隻看門的貓兒,典型的老店格局,是佐敦區碩果僅存的材料舖。裡面可找到包羅萬有的裁縫用具與衣飾配料,光是裁縫剪刀已有十餘款,從鼻毛剪、美髮用的「偷薄」剪刀,至老人家愛拿作剪指甲的張小泉民用剪,一應俱全。當然還少不了各類紐扣、繡花線、刺繡、襟章等針黹用品和配飾,讓客人覓得心水材料自行為外套、背囊加工。
與正記大廈互惠共生半載的材料店雲裳公司,沒有媲美楊貴妃衣飾的綾羅綢緞,卻有讓工藝者任意發揮的形式材料出售。隨本地製衣業北移,如今店舖只做十元八塊的零售生意,能留守柯士甸六十年至今,有賴正記大廈曾氏家族的念舊。正記大廈原名正記建築,為五、六十年代著名建築商。雲裳第二代主理人蕭小姐分享,父親年輕時為曾氏家族的裁縫師傅,六十年代以相宜租金獲邀在大廈地舖大展拳腳。主僕情誼意外發展成業主與租客的關係,而當年正記家族的長衫、中裝皆由雲裳一手包辦。如今,正記後人已搬離正記大廈,大廈的老家亦不復當年的模樣。而棲身地下的雲裳幸卻可以六十年不變,將上一代的情義和回憶得以延續,亦間接讓正記的下一代,在這小店找到一些逝去的回憶。
#老店 #雲裳公司 #正記大廈 #柯士甸道
留守老人香港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難為社工 #心聲】一年,原來足以改變很多事。足以從及腰長髮,變成蓄平頭;從白天上門家庭探訪,伸延到通宵留守警署門外;從校園懵懂少女,蛻變成老人院新紮社工;從二百萬人彼此靠近,變得保持社交隔離;從歲月靜好,變成能醫不自醫,添了許多道傷痕。
一年,很多事都的確回不去了。但他們說,任世間變幻,唯獨有一件事不會變—追求公義,守護弱勢,不忘初心。
全文:https://bit.ly/2F2fHWa
#社工 #社工到底 #劉家棟 #守護公義 #守護生命 #社運 #疫情 #集體創傷 #我就是我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 (HKSWGU) 陣地社工 壹元坊 優秀社工 (社協) SOCO Platform 社協評台 Mok Hing Luen
- - -
系列專題《難為社工》:
https://bit.ly/2Di7Uma
前線精神健康社工丁惟彬︰社工也會集體創傷?
https://bit.ly/2EXmjVB
新秀社工楊紫荊︰家庭是一個人的後盾 與被捕者家長同行
https://bit.ly/2ETc58B
前城大社會科學部高級講師莫慶聯:社工角色重新定位 但仍要莫忘初心
https://bit.ly/31MIiY3
初入行安老院社工阿詩:非常時期 社工日常再微小也重要https://bit.ly/35fflWW
---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 iPad 版明周:
http://goo.gl/Ohgkt1
◢ 緊貼明周文化 ◣
IG: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G: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留守老人香港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開左Twitter和IG啦!想睇多d可以關注:Twitter: @hkStephenSYY / IG: hkStephenSYY
加入我們的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mrshiu
你爆料我來講email: connectiontaiwan@gmail.com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留守老人香港 在 rickolam1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之前條片講過部分英國人怕感染但係又唔帶。
不過諗深一層,會唔會係佢哋買唔到呢?
畢竟要係英國買一直都係好難既事...
我手頭上既300個基本上無可能用得曬,
與其擺係度封塵,倒不如派比有需要既人,尤其是老人家!
Anyway, 大家繼續注意衛生! 注意安全!
鐘意呢條片就記住比個like同comment啦!
如無意外我地下條片再見! 拜拜!!!
——————————————————
FUCHSIA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fuchsia.hk
RICKO’s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lwc_ricko_rlrl
RICKO’s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ickolam1
留守老人香港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啪」,指頭離開電燈掣一刻,天花上的白光徐徐亮起,照耀了整個廚房。
似乎還未夠明亮,「撻」、「撻」、「撻」,扭開了三個爐頭,
明火熊熊升起,燒紅着三個大小不同的鐵鍋。光猛不了多少,倒是換來輕煙若霧。
炊煙由輕柔漸轉為濃烈,直闖到廚房外,甚至穿出了半垂的鐵閘。
怎麼說,那白煙裏摻雜着一股氣味,濃郁中帶清香,
嗯,是藥材與香料互相混搭的馥郁,瀰漫着清晨時分的智芳街,
裊裊上揚至舊招牌跟前,繚繞着「潮州滷」三個大字。
驀地,廚房內傳出錚然之聲,
探頭瞥見一名大叔正用湯勺於鍋內淺撈着,
鍋裏之物正是香氣的源頭,挨近一望,只見一個啡黑色的漩渦,
是一鍋正在沸騰的滷水。大叔仰頭,耳珠厚垂,雙目渾圓,
笑起來一臉慈祥,他說這是一家廿來年的老店子,
專賣滷味,店子歷史多久,眼前的滷水就烹了多久。
薑愈老愈辣;滷水嘛,愈老愈淳。
清香
眼前一大鍋的滷水激烈地翻滾着,啊,不是一鍋,是三鍋才對。白煙將大叔的臉模糊了,他卻沒半點反應,專心地於鍋內繼續撈着。明明是只有攝氏十度的冬日,他卻汗流浹背,抹一把汗,臉上仍然是和藹的笑臉。他既是廚子,也是這家老店的事頭,人稱陳叔。廿幾年來,他都反覆地做着清晨的第一件事,把三盤滷水汁的雜質撇清。這不是每一位做滷水的師傅都會做的功夫,卻是陳叔的堅持。滷水汁就是整間小店的膽,各家店做出來的滷味,分別就在於滷水汁的好壞。隔掉雜質,擺脫各種肉類留下的殘渣,才不枉費每日重新加入的香料及藥材,熬煮出清香的滷水汁。他謂:「唔隔走啲雜質,煮出嚟啲肉都嚡口啲,同埋會帶啲苦味。」用清香來形容滷水,似乎有點不貼切,但他們家的滷水,卻是有一股獨特清芳之味。畢竟每個店家的做法不一,這是他們的秘方,詳細不能說,反正就是比人家多放幾種藥材及香料,味道就截然不同了。
談到秘方,他忍不住講起自己的父親。他們一家籍貫潮州的澄海區,該區正是以滷水盛名。要追溯秘方的來源,他也無從說起,只知舊陣時,父親就是靠滷味將一家大小養活。
他長大後,決定獨自到香港闖天下,當時工業盛行,他就投身製衣業,直至有同鄉提議開滷水檔,才又挑起他的神經,「做開食就有感情嘅。」他淡淡然道。當年很隨意,就在西環區當小販,於一個桶仔內放兩至三隻滷水鵝,就這樣於街上擺賣。做了幾年後,見生意不俗,當時走鬼情況又嚴重,於是花光所有積蓄,與太太二人轉陣於葵芳開店。當時還未搬到現址,舊鋪只有百來呎,又沒有冷氣,也沒有多餘錢請員工,他們有兩個兒子,放學後就到店裏幫忙,一家子經營到現在。
故事講到一半,陳叔瞄了瞄時鐘,已經七點半。他急忙跑到冰箱前,把鵝呀鴨呀取出,放到水裏解凍並清洗,嘩啦啦的水聲並沒有掩蓋他的聲音:「以前我哋鄉下就用新鮮鴨鵝嘅,但嚟到香港就冇呢支歌仔唱啦。」一聲輕嘆後,他又回復笑意,對啊,問題還是要積極解決的。於是,他就改用冰鮮的原隻鴨鵝,不能用急凍的。兩者有區別:前者只雪藏了一陣子,肉質軟滑一點;後者則經長時間雪藏,肉質比較粗糙。將肉類都解凍後,先把掌翼部分切下,再把原隻鵝放到左手邊鍋內;鴨放到中間的鍋內;掌翼及其餘食材,如雞蛋﹑豆腐等則放到右手邊的鍋內;內臟另有小煲烹製。一定要分開三盆滷水汁,因為全鵝鴨跟掌翼及其他食材的時間不同,所以要分開烹調。做滷味的一大好處,就是省下醃製的功夫,雖然如此,如果想做得好吃,用心去做之餘,火候亦要控制得宜,過猛過久會令肉質粗硬,失去光澤。他習慣了調校小鬧鐘,提醒自己按時將食物撈起。
按下鬧鐘一剎,又湧來陣陣清香。陳叔準備好將故事的下一半娓娓道來,而這下半部,就關於他的大兒子。
嫩口
這一家人與滷水有一個情意結,不然,怎麼會全家都投身於老號。大小兒子到現時成家立室了,還是離不開小店,大兒子Kobe約三年前於灣仔開了一家分店,自己打骰;小兒子則繼續留守於舊店。提及大兒子,陳叔有話說。
Kobe自小已經於店內打滾,在廚房走來走去,偷吃吃到大,有破壞沒建設嗎?回想起來也非全然,起碼他經常嘗到爸爸的滷味,對此有一定觸覺。初頭陳叔教的東西,他通通不入耳,看着爸爸將食材放進鍋子,鬧鐘響了就撈起,覺得做滷水很普通簡單。結果讀書不成的Kobe,竟然不在店裏幫忙,而是去潮州酒樓打工,希望嘗試人家的口味及手藝,陳叔忍不住調侃:「外面啲師傅鬧你一次就記得,爸爸呢?鬧十次八次都唔入耳。」
怎料在外頭打滾了一陣子,手藝是學到了一點,但還是發現老爸做的滷味,無論味道或功夫都是最好,於是就決定回巢。父親當然歡迎,將畢生手藝都傳授予兒子。不學還好,怎料一認真學藝時,才發現功夫技術可不簡單,除了調汁,還要試味,時間及火候的控制,全都要精通。終於學有所成,Kobe認為總不能跟弟弟擠在一間小店內,一方面又想證明自己實力,於是把心一橫,於灣仔開店。
鬧鐘「嘟嘟」聲響,喚回了陳叔的思緒。他匆匆走到鍋前,把鴨鵝逐隻勾起,再掛到鋪面的玻璃櫥窗前。滷水汁緩緩從吊起的全鵝身上滴落,陳叔又漾起了笑意,似乎十分滿意這天滷的鵝鴨。他表示潮州的滷味要偏深棕色,這是傳統。為了這些細節,他跟Kobe會有爭拗,年輕一輩喜歡淺色一點,明亮一點的色水,尤其是港島區的客人,認為淺色代表新鮮,黑色的食物好像隔夜似的;他則堅持深色才是真正的滷味:「點解叫滷水呢?滷水一定要深色,唔深色就唔係滷水。」年輕人沒那麼執着,覺得色水事小,客人為重,淺色一點無所謂,陳叔卻不認同,人人口味不同,怎麼能一味迎合?最重要是堅持自己的口味。
然而,他還是不能說服兒子。就如切肉,他手執利刀,強調切刀需要技巧,直切抑或橫切,識食之人一吃就吃得出來,他示範肉類一定要橫切,吃起來才有嫩口的感覺。只是,他慨嘆現時年輕人不願學這些,自己喜歡怎樣就怎樣,認為這一套是五六十年代,已經過時。現時做生意,除了好吃之外,他們更執着戴手套﹑門面乾淨企理等問題。幸好兒子手藝還可以,對自己有要求,做出來的食物都差不遠。那麼,他也不能奢求太多,畢竟這一行不好做,兒子願意承傳衣缽,總算是還了他的一個心願。
他又想當年。九十年代開店時,雖然吃滷味的人不多,大多是潮州人,但附近就只有兩間滷水店,來貨又便宜,生意好做得多。後來,漸漸多了香港人吃滷味,導致很多滷水店出現,就連燒味店也會做些滷水肉出來賣,他的生意一路下跌,目前想賺大錢沒甚可能。還好,支撐着小店的正是一眾熟客街坊,堂食的多是附近工作的男人及老人,外賣的則以師奶為主,也有不少熟客訂鵝拜神,畢竟老字號嘛。反倒是兒子的分店要更落力,始終是寫字樓及學生哥,故只做外賣。捱辛苦不容易,每日由開鋪煮食到閂鋪清潔,做足十二小時,十分辛苦,而且沒有假期。陳叔坦言兒子也曾經因太累想放棄:「最後佢話佢有動力嘛,想威畀我睇,唔衰得,話要做得好過我!」聽到這句話他可樂透,老一輩嘛,不就是希望味道不變,承傳他們自覺正宗的滷水味嗎。
仰目一望,十一時半,陳叔拉起銀閘,陳老的香醇飄搖於外,遠揚與否,還得望清風之意。
潮洲滷
地址:灣仔石水渠街1-13 號其發大廈地下8號鋪
電話:3702 0068
營業時間:10:30am-7pm
詳情: http://bit.ly/2Np6EwT
潮洲滷
地址:葵芳智芳街地下A7號舖
電話:9274 1857
營業時間:11:30am-7:30pm
詳情: http://bit.ly/2FIyy6z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