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直播_難以停止自責的媽媽,以及焦慮的孩子
.
▍千刀萬剮的自責
最近有個病人告訴我說她三歲的兒子可能患有「學習異常」。這個小朋友在幼稚園的故事時間顯得百無聊賴而靜不下來,同時對認識英文字母也意興闌珊。母親如潮水般湧出的感嘆是:「專家說小孩應該要在三到四歲之間認得二十六個字母!但我不能不上班,所以也許是我太少在家陪他了,也許是我不該讓他看週六早上的卡通。我知道我不應該,但我真的累了。我會念書給他聽,但他很少看到我讀閒書,所以也許是我的身教不夠。」
有些我的病人會很擔心孩子罹患嚴重的精神疾病或學習障礙,但實際上把他們很多人搞瘋掉的,幾乎都是放著不管,時間到了就會自動消失的正常過渡行為。我已經很習慣看到做母親的會反應過度,然後為了孩子的輕微發展遲緩或一點點躁動失控的行為就按下自責的開關。父親族群就鮮少有這種自我鞭笞的行為。
至於父母親在這一點上的差別,我們沒辦法斬釘截鐵地說就是因為什麼什麼。這可能單純是因為數千年來,人類育兒一直都是母親的責任,也可能牽涉到所謂的「自利偏誤」。自利偏誤作為一種認知現象,指的是男性會比較傾向於把負面的處境歸咎於外部的力量,為的是維繫自尊,而女性則比較傾向於自責並導致自尊受損。但不論問題的癥結是什麼,我的經驗是爸爸真的很少反應過度或認為孩子(在外界眼中)的行為不檢或表現不佳是自己做錯了什麼,而媽媽則經常把自己折磨得不成人形。
母職對於大部分中高階層的人口而言,已經真的是一種專業了。我沒少聽說母親形容她們每天從事的是一種「奧運比賽項目」,由此他們也跟備戰奧運一樣需要最好的裝備、最頂級的訓練,並小心翼翼地讓孩子的天分獲得栽培。母親之間是競爭對手的觀念──誰更苗條、更能幹、養出的小孩更厲害、誰的年薪更高,誰就贏了──不會讓我們贏得任何獎品,反而會讓我們輸掉自己最需要的一樣東西:其他女性的支持。在職場與市場上競爭或許天經地義,但母職真的不需要做到這樣。
會讓母親在情緒困境中陷得更深的,還有另一樣東西,或者該說是一種觀念:一種我們為了積極投入親職而犧牲掉的東西(工作升遷、私人友誼、獨處時間、上健身房的餘裕)可以在親生骨肉的成功上獲得補償的想法。在臨床上與過度參與孩子生活的媽媽們進行過多年的對談後,我感覺到她們有一種往往自己也不諱言的期望,那就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只因為自己的孩子是明星運動員、是畢業生致詞代表,或是頂大的新鮮人。
家長的參與,確實有助於讓有天分的孩子實現潛能,但那當中也有一種風險是會招致孩子的怨恨。我們不能拿自己許許多多的需求當祭品,然後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孩子的耀眼光芒中沐浴。合約要兩造合意才成立,而我們的孩子從未簽約同意這筆交易。
在體制給的支援少得可憐,伴侶的幫忙也往往不夠的同時,母親們只能一邊拼命在經濟上挹注家計,一邊還得照顧好孩子的現在跟預備好他們的未來。我們會告訴自己說老娘冰雪聰明──我們一定可以有辦法面面俱到。但憂鬱與焦慮比率在母親這個族群中的升高,已經證明了我們負荷過大,保險絲早就燒掉。
.
今天要討論的重點主要有兩點:
■ 母職競爭心態所帶來的孤立與焦慮
■ 母職過度付出之後應運而生的要由孩子的成就來補償的心態
.
討論書籍:
《#焦慮世代的安心教養》
放下憂懼,陪伴I世代孩子,共同迎接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
作者:瑪德琳‧勒文
直播時間:
6/23(三)晚上9點半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畢業生致詞 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贈書直播預告_難以停止自責的媽媽,以及焦慮的孩子
.
▍千刀萬剮的自責
最近有個病人告訴我說她三歲的兒子可能患有「學習異常」。這個小朋友在幼稚園的故事時間顯得百無聊賴而靜不下來,同時對認識英文字母也意興闌珊。母親如潮水般湧出的感嘆是:「專家說小孩應該要在三到四歲之間認得二十六個字母!但我不能不上班,所以也許是我太少在家陪他了,也許是我不該讓他看週六早上的卡通。我知道我不應該,但我真的累了。我會念書給他聽,但他很少看到我讀閒書,所以也許是我的身教不夠。」
有些我的病人會很擔心孩子罹患嚴重的精神疾病或學習障礙,但實際上把他們很多人搞瘋掉的,幾乎都是放著不管,時間到了就會自動消失的正常過渡行為。我已經很習慣看到做母親的會反應過度,然後為了孩子的輕微發展遲緩或一點點躁動失控的行為就按下自責的開關。父親族群就鮮少有這種自我鞭笞的行為。
至於父母親在這一點上的差別,我們沒辦法斬釘截鐵地說就是因為什麼什麼。這可能單純是因為數千年來,人類育兒一直都是母親的責任,也可能牽涉到所謂的「自利偏誤」。自利偏誤作為一種認知現象,指的是男性會比較傾向於把負面的處境歸咎於外部的力量,為的是維繫自尊,而女性則比較傾向於自責並導致自尊受損。但不論問題的癥結是什麼,我的經驗是爸爸真的很少反應過度或認為孩子(在外界眼中)的行為不檢或表現不佳是自己做錯了什麼,而媽媽則經常把自己折磨得不成人形。
母職對於大部分中高階層的人口而言,已經真的是一種專業了。我沒少聽說母親形容她們每天從事的是一種「奧運比賽項目」,由此他們也跟備戰奧運一樣需要最好的裝備、最頂級的訓練,並小心翼翼地讓孩子的天分獲得栽培。母親之間是競爭對手的觀念──誰更苗條、更能幹、養出的小孩更厲害、誰的年薪更高,誰就贏了──不會讓我們贏得任何獎品,反而會讓我們輸掉自己最需要的一樣東西:其他女性的支持。在職場與市場上競爭或許天經地義,但母職真的不需要做到這樣。
會讓母親在情緒困境中陷得更深的,還有另一樣東西,或者該說是一種觀念:一種我們為了積極投入親職而犧牲掉的東西(工作升遷、私人友誼、獨處時間、上健身房的餘裕)可以在親生骨肉的成功上獲得補償的想法。在臨床上與過度參與孩子生活的媽媽們進行過多年的對談後,我感覺到她們有一種往往自己也不諱言的期望,那就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只因為自己的孩子是明星運動員、是畢業生致詞代表,或是頂大的新鮮人。
家長的參與,確實有助於讓有天分的孩子實現潛能,但那當中也有一種風險是會招致孩子的怨恨。我們不能拿自己許許多多的需求當祭品,然後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孩子的耀眼光芒中沐浴。合約要兩造合意才成立,而我們的孩子從未簽約同意這筆交易。
在體制給的支援少得可憐,伴侶的幫忙也往往不夠的同時,母親們只能一邊拼命在經濟上挹注家計,一邊還得照顧好孩子的現在跟預備好他們的未來。我們會告訴自己說老娘冰雪聰明──我們一定可以有辦法面面俱到。但憂鬱與焦慮比率在母親這個族群中的升高,已經證明了我們負荷過大,保險絲早就燒掉。
.
今天要討論的重點主要有兩點:
■ 母職競爭心態所帶來的孤立與焦慮
■ 母職過度付出之後應運而生的要由孩子的成就來補償的心態
.
討論書籍:
《#焦慮世代的安心教養》
放下憂懼,陪伴I世代孩子,共同迎接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
作者:瑪德琳‧勒文
直播時間:
6/23(三)晚上9點半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畢業生致詞 英文 在 女人迷 woman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很多人可能對我的國家不是很了解,沒錯,根據世界銀行組織,布吉納法索在全球排名倒數第三,是最窮的國家之一。」
台大畢業生致詞,有來自布吉納法索的艾家齊,面對中英文挑戰、台布斷交,他說:「人生中的挑戰,也難以預料,但我願意面對接受它」「我活下來了,也活出很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