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兒童所以神經科常見疾病之一,但仍有許多人對它並不了解。北醫兒童神經科秉持唯有在對疾病及治療的充分理解下,才有好的治療配合意願進而達到好的治療效果。
我們會利用幾週的時間,利用本科目前使用的衛教單進行介紹 分享,包括“癲癇是甚麼”,“癲癇之診斷步驟”,“發作的型態及癲癇發作處理原則”,“癲癇的治療”以及“日常生活的注意點” 藉由理解 減少對它的恐懼
癲癇是甚麼?
對於“癲癇”您有什麼印象呢?長期以來,癲癇因為發作時的表情以及四肢僵直,抽搐的表現,讓人有一種很嚴重,很恐怖的感覺。但是您知道每一百個人當中就有一人接受癲癇的治療嗎?而且這當中將近百分之八十的人可以藉由藥物受到良好的控制嗎?更重要的是,這當中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可以治癒,也就是最終可以不用再吃藥!!
癲癇是大腦的反復性異常放電
癲癇是一種慢性.反覆性的神經疾病,而神經依照分佈可以分成中樞性(身體的中心)及末梢性(身體的邊邊)神經。大腦屬於中樞性神經,負責發號司令,控制我們的動作,思考,情緒,各種感覺甚至是呼吸,心跳等幾乎所有身體的所有功能都與大腦有關。大腦利用電氣訊號將它發出的指令傳遞到末梢神經,對我們的身體等進行操控。因此,當大腦的控制失靈,不受控制異常放電,等同於大腦亂傳訊息,所以身體會造成手腳不聽使喚,四肢抽搐,幻聽,幻覺,甚至喪失意識,嘴巴周圍出現發疳(因呼吸障礙造成缺氧,皮膚粘膜發紫)的狀況。
癲癇的原因及好發年齡
如果說癲癇是因為大腦的異常放電,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大腦失控呢?一般來說原因可分成兩大類,分別是症候性及特發性癲癇。症候性是指某些原因所引起的腦部傷害造成的癲癇。常見的原因包括難產或早產造成的腦部缺氧,腦炎腦膜炎,腦出血,腦梗塞,腦外傷等。相反的,特發性癲癇則是只找不到腦部異常的癲癇,這類特發性癲癇往往好發於兒童。
<為什麼陰陽眼的能力,長大就容易消失?>
兒童神經科受診的小朋友中,少部分是因為小朋友常常看到“髒東西”而被家人帶來的。臨床上我們稱這種狀況為“幻視”,但是從某個角度也可能是我們熟稱的“陰陽眼”。而這種特異功能常常長大後因為靈氣消失而逐漸喪失。一般來說,神經從功能性的角度可以分成亢奮性和抑制性兩種。亢奮性就好比是汽車的油門,而抑制性就如同煞車,兩者必須協調才能維持一個平衡的狀態。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這兩種神經的控制能力並不成熟,也因此造成癲癇好發於兒童期,隨著成長神經發育逐步成熟,這類非症候性癲癇也逐漸改善治癒。實際,我們的小朋友在檢查後發現腦的構造上沒有問題,但在大腦控制視覺的部位有明顯的異常放電。經過治療後,髒東西也消失,幾年後也順利停藥,也都沒有再發作。
異常出血的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孕媽咪們安心接種COVID-19疫苗🌸10個常見Q&A>
🌹前天KT醫師終於接種了第二劑AZ疫苗!
因為施打第一劑時的不舒服狀況很明顯,甚至要跟醫院請假休息,所以有點擔心第二劑施打後的情況。還好施打第二劑後,除了隔天微微疲倦感和肌肉酸痛外,沒什麼不好的狀況,當然也不用跟醫院告假休息,可喜可賀!🥰
🌹最近門診遇到很多孕媽咪對於COVID-19疫苗
有些疑問,所以KT醫師提供一些來自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針對疫苗施打的資訊,供各位媽咪參考。 #10個常見QA ,陪準孕媽咪們安心接種疫苗.
Q.孕婦打COVID-19疫苗安全嗎?
A.可以的。孕婦可以安心接種疫苗,且建議懷孕超過13週再接種疫苗,避免和懷孕前三個月容易發生的萎縮性胚囊、自發性流產、胎死腹中,或早期診斷出的重大畸形和疫苗有不當的聯想。
Q.那些孕婦不適合施打COVID-19疫苗?
A.有曾對其他疫苗有嚴重過敏反應病史,罹患風濕免疫疾病必須例行住院的人,正在發燒(有明顯感冒症狀)或者急重症治療中的人;但還是可以先經由婦產科門診諮詢,讓醫師為您判斷身體及懷孕狀況。
Q.產後哺乳的媽媽可以接種COVID-19疫苗嗎?
A.可以的。WHO 建議媽媽們在接種疫苗過後可以繼續哺乳,美國 CDC 及英國疫苗接種和免疫聯合委員(Joint Committee on Vaccination and Immunisation)也在第一支疫苗獲得許可之後發表了聲明,表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疫苗會影響哺乳安全,因此媽媽們能夠放心接種。
Q:孕婦要打哪一種COVID-19疫苗比較好?該選莫德納疫苗嗎?
A:建議孕婦接種COVID-19疫苗時,以mRNA疫苗,如莫德納疫苗為優先考量。對莫德納疫苗中成分過敏(例如,聚乙二醇),不應該接種莫德納疫苗即使不嚴重,也不要施打莫德納疫苗。
Q.什麼情況的孕媽咪建議一定要施打COVID-19
疫苗?
A.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建議,若有以下問題之孕婦應優先考慮施打:有嚴重內科疾病的孕婦;醫療相關工作人員;屬於高暴露風險族群;妊娠糖尿病;或BMI>40;35歲以上的孕婦。
Q.COVID-19疫苗和其他疫苗可以一起施打嗎?
A. 台灣 CDC 目前建議為間隔至少 14 天,若是活性減毒疫苗間隔至少 28 天。
Q.COVID-19疫苗對於孕婦產生的副作用有那些?
A.接種疫苗後注射部位和全身性事件(副作用)很常見,例如:注射部位疼痛、發燒、肌肉疼痛、關節疼痛、頭痛、疲勞和其他症狀(這些副作用是身體對疫苗的正常反應及產生抗體以預防 COVID-19)
Q.接種後如有副作用,何時該就醫?
A.接種後需在醫療院所觀察30分鐘,避免罕見的過敏反應。施打完第一劑後出現嚴重與立即過敏,像是4小時內出現蕁麻疹、腫脹呼吸急迫等反應。回家後若發燒超過 48 小時、劇烈的疼痛、噁心、嘔吐,視力改變、呼吸困難、下肢腫脹、皮膚紫斑,要趕緊到能處理急症的醫療院所就醫。而孕婦接種疫苗後若出現陰道出血、懷疑破水、規則宮縮、持續下腹疼痛或自覺胎動減少的情形,應儘快前往醫院進行檢查,確定胎兒健康狀態。
Q.打COVID-19疫苗後發燒了怎麼辦?
A.若孕婦注射後有發燒或是其他副作用需要止痛退燒藥時,優先建議使用Acetaminophen,並可考慮提早給予備用藥讓接種者帶回,方便需要時使用。
Q.打COVID-19疫苗後容易發生不孕或者流產問題嗎?
A.COVID-19疫苗目前均不會導致不孕。任何孕期都可以施打疫苗,目前資料顯示不會因此增加異常懷孕、流產、畸胎等問題,但因懷孕 12 周內本就常有上述情況,施打前建議孕媽咪要先和醫師諮商。
。。。。。。。。。。。。。。。。。。。。
🌸雖然數據有限,但在懷孕期間接受 COVID-19 疫苗的臨床數據,至今並未顯示有任何安全上的顧慮。
因COVID-19 疫苗可能預防重症、死亡發生,降低呼吸器、葉克膜使用比例。
🌸目前有觀察性研究顯示在第三孕期母體施打疫苗而讓新生兒有 IgG 抗體,但是沒有數據可以證實此抗體能預防新生兒感染 COVID-19。
🌸COVID-19 疫苗的安全性及副作用,目前並未包括在 COVID-19 疫苗的臨床試驗中,但緊急使用後目前已收集的孕婦接種疫苗數據,尚未發現有任何安全疑慮,然而還需要後續的長期追蹤。根據發展及生育毒性(DART)動物模型研究的數據,施打 COVID-19 疫苗,在懷孕期間沒有表現出任何安全上的疑慮。依據這些疫苗的作用機制,以及在 II 期和 III 期臨床試驗中所被證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預期在孕婦施打疫苗的安全性和沒有懷孕的族群是相似的。
🌸 基於尊重個人自主權,孕婦可自行決定是否施打 COVID-19 疫苗,施打前可和醫療機構諮詢。
🌸媽咪們有任何疑問,KT醫師任職的澄清醫院婦產科也有諮詢電話(04)24632000 #32863
⚜ 追蹤郭醫師IG|https://www.instagram.com/dr.ktkuo/ ⚜
#KT美學世界 #郭美妤醫師 #KT醫師 #醫美 #醫美指南 #婦產科醫師 #微整 #微整型 #愛自己 #肌膚保養 #女性保養 #凍齡 #美麗 #愛美 #漂亮 #知性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 #孕婦 #孕媽咪 #施打新冠疫苗資訊
異常出血的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於海洋性貧血
來函照登
==================
蘇醫師 您好!
想請教一下血檢報告 mcv79.0/mch 25.6 是地中海貧血還是缺鐵性貧血呢?
==================
今天專業文
不喜勿入
對於海洋性貧血這種先天遺傳性的疾病
(以前叫做地中海貧血)
最好的做法是預防勝於治療
也就是說透過帶因者的篩檢才是最佳的策略
因為它有很簡單的初期篩檢方法
只要透過抽血檢查全套血球計數(CBC檢查)
即可得知自己的平均血球容積(MCV)還有平均紅血球血紅素量 (MCH)
如果MCV小於80或MCH小於25
就得懷疑具有海洋性貧血帶因的可能
當然
透過這個檢查
並無法完全判斷
你是帶有甲型或是乙型海洋性貧血的帶因或者是缺鐵性貧血
所以透過這個簡單的篩檢只是試著把有風險的人先找出來
然後必須請另一半也去做篩檢
如果兩個人都有可能是帶因
我們就必須進一步檢查Ferritin鐵及血紅素電泳分析
加上基因診斷
來釐清夫妻兩人是否為同型的帶因者
這裡要強調一下
有些地方會只做血紅素電泳分析不做基因診斷
這絕對是不夠的喔
因為你無法單靠這樣區分出是否一個人同時具有兩種以上的帶因
這個真的很複雜今天就不多說了
如果夫妻兩人都是同型帶因
那就會建議進一步考慮接受絨毛取樣或是羊膜穿刺來確認胎兒是否有重型的可能
總之
交給專業的來就對了
就醬
背景介紹
=======================
海洋性貧血是台灣地區常見的單一基因遺傳疾病之一,大約有6%的人為此項疾病之帶因者,其中4%是甲型帶因者,2% 屬乙型帶因者,帶因者的身體狀況通常與一般人類似。若夫妻兩人同為甲型或乙型海洋性貧血的帶因者, 每次懷孕, 其子女有1 / 4 的機會為正常,1 /2的機會為帶因者,1/4的機會為重型海洋性貧血患者。
海洋性貧血依異常基因的位置不同,有甲型海洋性貧血(α-Thalassemia)和乙型海洋性貧血(β-Thalassemia)。兩種海洋性貧血為獨立遺傳,很少因突變而發生,如果寶寶是重度的患者,則其父母有很大的機率皆為帶因者。
胎兒如為重度甲型海洋性貧血患者,懷孕中期以後會出現胎兒水腫現象,包括腹水、胎盤腫大等,大部分胎兒在出生後不久即死亡,少數會胎死腹中。同時也會導致孕婦出現高血壓、子癲前症、產前或產後出血等嚴重合併症。
如果胎兒是重度乙型海洋性貧血患者,超音波檢查一般很難看出異常, 但是出生數個月以後,新生兒會開始出現貧血的現象。
=======================
其他關於罕見疾病在這裡👇👇👇
https://drsu.blog/category/基因檢測與遺傳諮詢/關於罕見疾病/
好的
各位新同學
我們有目錄
要發問前可以先找一下喔👇👇👇👇
導覽目錄在這裡
https://drsu.blog/2017/12/18/super-list/
不然
置頂文也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331422378/posts/192828068971573/?extid=0&d=n
對了
有同學說我寫太多很難找
關於這點我很抱歉
可以善用搜尋功能喔👇👇👇👇
https://drsu.blog/2018/01/01/super180101/
關於基因醫學部落格在這裡👇👇👇
https://sofivagenomicsblog.wordpress.com
異常出血的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在 子宮異常出血女性的紅色危機| 醫療新聞 的相關結果
但停經婦女若接受荷爾蒙補充治療,則有可能會經歷再次的子宮出血,應小心的鑑別診斷。 女性此時子宮異常出血最常見的原因是缺乏雌激素,陰道與會陰部的 ... ... <看更多>
異常出血的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在 子宮鏡是一大診斷及治療利器 - 康寧醫院 的相關結果
非婦科疾病,如膀胱,腸道,直腸,肛口出血,也可能誤認經血異常。 2.全身性疾病: 內分泌異常︰腦下垂體、下視丘問題。 甲狀腺: ... ... <看更多>
異常出血的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在 異常出血 - 康健雜誌 的相關結果
【康健癌症趨勢論壇】婦科癌症年輕化,須留意徵兆及早治療 ... 注意是否有異常出血: 子宮內膜癌90%會出現異常出血的警訊,比如經血變多、更年期以後出血,或月經週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