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大家(包括連登既朋友)對長篇經濟分析文感興趣,至少唔抗拒,仲有興趣討論。係咁既話,承接上文,整多篇舊文重溫系列,出埋個下集《向左走 向右走的大時代 (下)》,大家再對比一下今日見到嘅局面,消化討論一下。
大家不妨分享一下睇法同埋部署既策略。
———————————————
向左走 向右走的大時代 (下)
我們進入了一個「向左走向右走的大時代」,後疫情時代的環球經濟究竟是通縮、通脹,還是滯脹?這個問題受著很多因素所影響,政治和經濟的大氣候已經與我們在學校裡所學、所認知的世界有很大的分別,我們難以簡單地利用單一的經濟理論去分析而得出我們想要知道的結論。
正如上一篇文章所講,所有經濟理論都不外乎「供求理論」,關鍵是將「供求理論」放在哪一個市場進行分析,而得出綜合的結論。今時今日,我們面對變化最大的主要有兩個市場,一是貨幣市場(錢),二是貨物市場(錢能買到的東西)。
全世界大規模QE導致錢太多,錢太多會導致需求(對錢能買到的東西)上升。一般而言,QE首先是增加金融市場的流動性,貨幣供應增加,至於流動性會否流入實體經濟則視乎銀行會否貸款予民間企業或個人,從而促進就業和消費。但根據我們的經驗,QE只會提高投資/投機性需求,使大部份資金只會追逐資產和金融資產,從而導致資產價格的上漲,過多的流動性更會流去其他新興國家的資產市場。因此,QE會使資產市場和一般通貨市場的物價分離。
然而,今次有所不同的是,這次的「黑天鵝」是由世界性的疫情所引起,因此世界各國央行都知道單靠傳統的貨幣政策並不能有效挽救垂死、接近停頓的經濟,因而以紛紛以「雙QE」的手段(即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雙軌而行)救市,結果是將資金直接同時注入金融和實體市場,而資金來源主要來自央行憑空印的鈔票,所謂的財政政策都只是「左手交右手」,使整個世界即時多了大量「金錢」。當疫情過去,經濟回復正常時,全球將會出現流動性過剩,而這次流入實體「貨物市場」的流動會帶動實體需求上升,這會導致通脹。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們需要從「貨物市場」的供應變化作出分析,直接影響供應的是生產要素成本,而這受著兩個目前變化比較大的重要因素所影響。一是急跌的油價,二是「去全球化」。前者會毫無疑問會引致通縮;後者則會令產能下降,引發通脹。兩者看似互相角力。
首先,油價急跌是因為疫情使世界經濟活動接近完全停頓,而導致全球總體需求即時大幅萎縮所致,因此可推斷為「暫時性」因素。即疫情過後,當飛機、輪船等主要的耗油交通工具開始恢復運作,工廠開始恢復生產,逐漸恢復正常的石油需求將會慢慢消化過剩的儲油量,使該因素慢慢淡化或消失。然而,我們假設「去全球化」可能是一種趨勢,至少我認為「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的進程將會困難重重。因此,結論是生產要素成本在後疫情時代將會上升。
此外,日前油價急跌至「負油價」亦可能會產生另一種影響。雖然油價問題樂觀點看可能只屬暫時性,但如觸發油企破產潮和相關衍生產品的斬倉潮,交易對手風險(counterparty risk)會將風險隨著資金鏈蔓延,形成骨牌效應,造成金融市場大混亂,甚至金融危機。如我在前文《負油價與負利率的大時代》末所說「在現今世代,面對金融危機,我們有無限QE......」。沒錯QE是應對金融危機的「抗身素」,食足整個「療程」可以治標,但我們知道這並不治本,而且會產生不少「副作用」-- 市場上錢只會越來越多,資產市場將會進一步扭曲。
當錢越來越多,這又回到了後疫情時期由流動性過剩所引致發的通脹問題。經歷過08金融海嘯,我們都知道「放水容易收水難」。QE如吸毒,癮君子要戒毒談何容易。情況尤如每次傾盤大雨過後,水塘裡長時間積滿了水,但水進去了又不能有效排走,越積越多。當最後一次大雨過後,水塘真的要滿瀉了,一次過湧出來,形成洪水氾濫,一發不可收拾。因此,看似互相角力的「油價急跌」和「去全球化」其實都會是在後疫情時期引發通脹的因。
從傳統經濟學角度,通縮和通脹都會引致經濟衰退,哪個比較可怕?理論上,通縮最可怕的地方是消費收縮導政經濟走下坡的惡性循環。當經濟蕭條時,總體需求收縮,人們預計物價會下降,銀紙比貨物保值,就將錢存入銀行,更加不願消費,經濟就會再惡化,形成惡性循環。從另一個角度,通縮的成因有兩個,一是貨幣供應量不足,二是產能過盛。然而,在歷史上真正由通縮所引發的經濟危機只有一次,就是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而當時除了產能過盛外,貨幣供應不足是主因,而貨幣供應不足的主因是因為當時世界各國還在實行金本位制,貨幣是以黃金為錨,增發貨幣需要有同等價值的黃金。因此,當產能過盛時,貨幣的供應量未能追得上貨物的生產量,因而導致通縮的惡性循環,人人緊握著手中稀缺的貨幣而不肯消費。
因此,通縮最可怕的地方是貨幣供應不足所引發的經濟危機。今時今日,第一已沒有國家實行金本位制,貨幣的發行在QE的發明後,理論上是無限量的。加上全世界都已參與「美元遊戲」,當中的「代幣」美元是靠一種叫「AAA」的信用發行,而理論上「場主」想發行多少「代幣」去玩遊戲都可以。第二,在「去全球化」下,未來產能不會如以往般過盛。因此,不會再出現大蕭條時期貨幣供應量不足以去追逐過多貨物生產量的問題。
當通縮已不足為懼,我們唯一需要擔心的是通脹,準確一點來說是滯脹(Stagflation),即經濟衰退下出現的通脹。面對通脹,央行只需加息就可以控制經濟過熱所引發的通脹。可是,如果通脹的出現並非經濟過熱所引起,而是多年來扭曲性的貨幣政策所引致,而全球產能大跌使貨物生產量未能追上市場過剩的流動性時,經濟衰退與超級通脹同時到來。加息又死,減息又死,形成「向左走向右走」的兩難局面,「美元遊戲」下的QE已不是無敵,正如我前文所說,這是「美元遊戲」的死門。
最後,在現今世代,到底通脹還是通縮比較可怕?我想大家已有答案。世界充滿著變數,最壞的情況不一定會出現,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的是,在後疫情時代,流動性過盛和產能減少是肯定的。如果走到「盡頭」時最終結果一定是「慘烈」的,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第一回合」就要勝出,使自己在最後面對「遊戲盡頭」時的創傷作緩衝。而在「第一回合」勝出的唯一方法是估算市場上過剩資金的流向。很多人認為的黃金避險只是一種防守而不能讓你勝出,要勝出我認為一定是……先賣個關子,大家可以從這個方向先想想。
作為投資者,不用貪心,不用急於「撈底」,掌握好重點便足夠。
Starman
2020.4.23
原文(Starman投資世界):
http://starnman84.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23.html?m=1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蘇貞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武漢肺炎 不只威脅大家的健康,也影響著各行各業做生意,所以 #紓困 、 #振興 要跟防疫同步進行。 今天的院會上,我要求紓困 #立竿見影 ,盡量不要手續一堆,要快、要確實、更要省麻煩。而且應該 #雨露均霑 ,讓受影響業者有能力度過難關。 既然是度小月、生意不好,政府就該出面幫忙店家 #固本強身...
當疫情過去 在 布爾喬亞 Vocal Middle Communications Consultant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溝通為衷】
#你知道嗎 當疫情過去,準備重啟與線下消費者的精準溝通,你會怎麼思考與準備以強化銷售造市呢 ?
《美強生》在婦幼展除奶粉市場品牌外,更有眾多母嬰產業競品(如母嬰食品、月子中心等)分食消費者的注意力。因此,從 #市場形象 來設定「有效溝通」,納入消費者觀展體驗,解此強化傳遞品牌理念及產品優勢,在提升會員數的同時創造消費者認同,增加品牌好感度,才是長期經營品牌、優化心占率的關鍵投資!
#品牌市場溝通
當疫情過去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疫情過去,WFH會留下來嗎?】
因為疫情關係,你在家工作邁入第幾天了呢?仍有許多老闆認為在家工作的員工忠誠度不如每天坐在辦公室的員工們。真的是如此嗎?
未來疫情趨緩後,WFH會消失?或是怎麼變型?
📌 每天8點掌握趨勢,現在免費訂閱「疫情戰報」,面對未知更有勇氣 >> https://lihi1.com/x4UWo
當疫情過去 在 蘇貞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武漢肺炎 不只威脅大家的健康,也影響著各行各業做生意,所以 #紓困 、 #振興 要跟防疫同步進行。
今天的院會上,我要求紓困 #立竿見影 ,盡量不要手續一堆,要快、要確實、更要省麻煩。而且應該 #雨露均霑 ,讓受影響業者有能力度過難關。
既然是度小月、生意不好,政府就該出面幫忙店家 #固本強身 ,把業者平常沒空做的事情趁機整理好、提高水準、轉型升級。經濟活動趨緩的時候,也是政府 #加速投入公共建設 的時候。當疫情過去、人潮再回來,他們會看見台灣已經改變,變得更好、更強、更美麗。
政府會拿出作為,讓民眾感覺 #有政府 、 #會幫忙 、 #請放心 。
#繼續衝 #繼續拚
#國家繼續向前進
—————
大家有空嗎?
都看完影片了不如再加一下我的Line:
http://line.me/ti/p/@eballgogogo
當疫情過去 在 【口罩後遺症】當疫情終於過去但你習慣了戴口罩... 的推薦與評價
【口罩後遺症】當疫情終於過去但你習慣了戴口罩...在口罩下自由的嘴巴...Creator jayjones804Subscribe & Like the creator: ... ... <看更多>
當疫情過去 在 Alexander Hera - 非正式統計(昨天的IG Story),當疫情過去 的推薦與評價
非正式統計(昨天的IG Story),當疫情過去,及全球通關後,大家最想馬上飛去玩的地方是。。。。 投票了請舉手! #livethemomentbyah #AlexanderHera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