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7】本周最有趣 (60歲的自律神經失調)
.
本周最有趣的案例,他是一名年約60歲的男性患者,他的初診不是給連醫師看得,說實在的,他已經跑遍了個大醫院、探訪了好多名醫,無論是中醫西醫,因為在他心裡真心認為只要能夠治好他的病就好了。
.
http://tcmdrlien.blogspot.tw/2015/12/20151227-60.html
(圖文)
.
他的病說起來真的很棘手,他是全身性衰弱、容易倦怠乏力,疲倦嚴重的時候甚至連話都說不出來,他的情緒焦慮煩躁、睡眠極度不好、身體會忽冷忽熱、兩肩沉重、步行無力,這些是他平常就有的症狀、也是一直沒辦法醫治痊癒的問題。
.
.
醫院告訴他這是重度自律神經失調,他在尋訪幾個名醫後,好不容易在台中找到一個可以讓他有點感覺進步的醫生,從九月份開始身體調理,中藥加西藥的治療下,感覺的確有好一些,但是就是那麼一些些。
.
他告訴我:『我今天來是因為背後會冷,冷得頸子很不舒服,應該是受風寒了? 所以想找家裡附近的診所確認看看。』說實在,他一開始的態度其實有點不好,或許是因為進了陌生的診間。
.
.
經過診斷後,我告訴他,你的症狀雖然是全身性失調,但是因為症狀久了影響到心臟的氣血,心臟在五行中是屬火的,而且這把火是生命之火,因為你的心火減弱,導致你身體整體性衰弱,這在診斷學是屬於陽氣虛。我告訴他:『請給連醫師兩個禮拜的時間。』他想了很久,我看得出他的猶豫。
.
偷偷告訴各位,陽氣虛對一般的醫師會非常棘手,因為大多數的人還是會避開使用附子、麻黃、桂枝這種爭議性藥材,但是我可以給各位報告,連醫師在他的處方中是通通用上,因為我心裡清楚地知道唯有用這類強悍駿猛的藥材,才能夠讓他陰陽失調的情形快速回復。不得不說的是,這類的藥材只有經過特殊煎煮才能發揮最原汁原味的效果。
.
.
不知道各位看到這邊有什麼感想呢? 但是其實是這樣的,我從臨床上觀察很多生病的人的心理,尤其是大病的人,就好像在狂風暴雨中逆入水中的羔羊,只要看到可以抓住的,他就會想拼命抓牢,這是人類的求生本能。
.
這名男性是個非常典型的案例,因為他先前的治療並沒有明顯的效果,就像抓住的這塊木板其實並不牢固,飄浮不定,所以他的心情還是很不踏實,身心靈蒙受一層陰影。在偶然之下的看診,其實連醫師不必跟他解釋那麼多,也不一定要出手,但是因為我已經治癒好多好多這種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症狀,我清楚地知道在這片驚波駭浪中,只有我們是可以幫助他橫渡的方舟。
.
.
在幾分鐘的看診之後,他仿佛初次探訪桃花源的漁人,他激動地告訴我:『連醫師,真是相見恨晚。』因為他知道我們會堅定地站在洪水之中的浩浩方舟,朝向那心中的桃花源駛進…從不信任到開始信任…人的心理就是這樣有趣...難道不是嗎?
.
.
2015/12/27 連醫師
#自律神經失調短期的關鍵在『肝』
#當長期時調整的重心將移至『心』
#自律神經失調請放心交給連醫師
---
歡迎自由參訪...按讚獲取更多健康美麗
連醫師的fb粉絲團: https://goo.gl/Gik2Kb
連醫師陪您看中醫:www.bestdrlien.com
皇脈fb粉絲團:https://goo.gl/ns2ECF
養生養身大家庭:https://goo.gl/5OdiUh (打屁、開槓社團人員招募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看中醫時,常聽醫師講到「心肺氣虛」、「氣血不足」等名詞;也常常聽人家說天冷要補氣、天熱流太多汗則可能導致氣虛,究竟這個在中醫學中非常關鍵、人體無所不在的「氣」到底是什麼呢?本次就邀請到黃獻銘醫師從結構醫學的角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與我們談談?氣?的概念。 「氣」是什麼? 黃獻銘醫師說明,人體許多...
「當長期時調整的重心將移至」的推薦目錄:
當長期時調整的重心將移至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看中醫時,常聽醫師講到「心肺氣虛」、「氣血不足」等名詞;也常常聽人家說天冷要補氣、天熱流太多汗則可能導致氣虛,究竟這個在中醫學中非常關鍵、人體無所不在的「氣」到底是什麼呢?本次就邀請到黃獻銘醫師從結構醫學的角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與我們談談?氣?的概念。
「氣」是什麼?
黃獻銘醫師說明,人體許多現象的反差都是所謂的氣。他舉例,人活著與死去時皮膚的溫度差異;年輕時與老後、生病時的皮膚潤澤度差別,都會被中醫歸類為「氣」。也就是說,氣會有「潤澤皮膚、滋養身體」的功能。
另外,西醫中所說的心肺功能及血液循環,能夠溫暖我們的身體,是中醫所說的「心肺氣」;若是從免疫功能而言,中醫則會說「衛外而為固」,當病邪、病氣從外面過來時,人體會產生「抵抗力」的概念,也是氣的一種,中醫當中稱其為「衛氣」。因此,黃獻銘醫師表示,氣並非很明確單一的定義,是一個比較廣泛的生理名詞。
黃獻銘醫師指出,我們常說氣走在「經絡」中,就像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在我們的經脈與絡脈等小的氣道中流動。而氣是從體表到內臟深處都有分布,基本上是「無處不到」,他表示,一個正常、健康的人體,就必須要有氣的存在。
經絡與筋膜的關係?
「經絡就跟愛這個東西一樣,」黃獻銘醫師比喻,我們口頭上常提到經絡,感覺好像很熟悉,甚至感受得到,但我們都看不到,也摸不著。
黃獻銘醫師進一步表示,古人可能是根據針灸及內觀等方式,解釋「經絡」。西方則因解剖學的進步,發現人體很多聯繫的結構叫做「筋膜」,而筋膜無論是透過針刺操作,還是在運動時的反應都與經絡類似,所以現在很多人會將筋膜與經絡畫上等號,「雖然兩者間沒辦法說完全一樣,但很多現象是接近的。」
筋膜損傷導致氣滯
「若以上述角度看待,我們也可以說氣是走在筋膜之間。」黃獻銘醫師表示,若是筋膜中間受損或堵塞,就可能會導致身體出現「氣滯(氣鬱)」的現象,也就是氣堵住了,身體的運作就可能遇到阻礙,氣無法順暢運行,身體功能就會受限。他指出,現在就有許多治療是藉由調整筋膜,改善氣的生理功能。
氣虛與氣滯一樣嗎?
黃獻銘醫師比喻,身體某個部位「氣虛」,就好比一個地方發生大地震,卻完全沒有物資,也沒有糧食補給;後續各地都陸續要送進許多救援物資,但在運送的過程中,卻遇上連外道路的坍方,物資送不到災區,而此時雖然災區仍然是「虛」的狀態,但卻無法說「物資不足」,因為物資其實非常足夠,只是到不了我們需要的地方,而這就是謂「氣滯」的狀態。
黃獻銘醫師說,氣在運送的過程中若發生阻滯,沒辦法到達目的地,目的地也會表現出氣虛的狀態,但本質上是氣滯。他提醒,若身體是氣滯,單純用補氣的方法治療,可能會愈補愈糟。
「氣虛與氣滯通常是夾雜的,」黃獻銘醫師說明,臨床上在處理這樣的狀況時,虛雖然要補沒錯,但滯的地方也要「打通」,雙管齊下才能讓身體得到完整的重建。單純只補氣的話,可能身體短暫有改善,但很快就容易遇上瓶頸,甚至產生新症狀。
活經通絡:超簡單易筋經小教室
上班族容易肩頸僵硬、痠痛、胸悶、呼吸變淺、人很容易疲倦等等,可能就是心臟的氣不足,氣血沒辦法打上頭部導致。透過運動讓經絡與筋骨變得更加通暢,用藥的效果與身體的自癒能力才能大幅上升。
掛頂
功效:將肩胛骨內外緣及胸廓、肋骨打開,連帶放鬆平時因長期打電腦而造成緊繃的頸部到胸口的筋膜,呼吸也能更順暢。
作法:
1、準備一塊瑜伽墊及一張與手臂等高的椅子或一個櫃子。
2、將椅子(櫃子)置於後方,雙膝跪地,手撐地預備。
3、雙腳架上後方椅子(櫃子),身體弓起,腹部收緊。
4、慢慢將重心前移至手臂近乎垂直於地面為止。
5、小腹維持收緊,上半身重心落在肩胛骨上,盡量避免以手臂用力。感覺手臂的反作用力將肩胛骨頂起來,甚至肩胛骨會有一種往內夾的感覺。
6、頭往前抬,舌頂上顎、牙齒輕扣,此時因為要養氣,所以請不要與任何人交談,避免氣洩出。
簡易版掛頂
作法:
1、雙腳不用架上椅子,維持在平地瑜伽墊上。
2、同樣收緊小腹,身體重心前移,手臂垂直地面。
3、小腹維持收緊,上半身重心落在肩胛骨上,盡量避免以手臂用力。重點同樣是藉由反作用力將肩胛骨頂起來,甚至肩胛骨會有一種往內夾的感覺。
4、頭往前抬,舌頂上顎、牙齒輕扣。此時因為要養氣,所以請不要與任何人交談,避免氣洩出。
【相關影片】
三鐵醫師6私房撇步,緩解足部疼痛|侯鐘堡醫師
https://youtu.be/J7vYV4YGmUQ
練下半身全身受益!醫師2招增肌抗老防病|史考特醫師
https://youtu.be/lYpe6ogB9hM
30歲竟已腰椎退化!重訓讓我重拾6塊肌︱林志豪醫師
https://youtu.be/-WLSHAjIWpU
【相關文章】
走路重心放腳尖:不知不覺練腹肌,腰椎骨盆沒毛病!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985
身體出現老態,問題在丹田塌陷!中醫師教你3招修復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245
中醫師揭真相:頑固的肩頸痠痛,根本原因在「腰傷」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64
#黃獻銘 #補氣 #經絡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