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一下語句比較通順 直接更新在網站喔
[跑步機 與 路跑 有何差異呢?從 運動傷害 分析]
因為 前一篇貼文 發現大家對 跑步機 與 路跑 有何不同有很大的興趣
(其實我自己也很好奇)
我簡單的整理一下 跑步機 跟 跑馬路 有什麼不一樣好了~
有跑過跑步機的 一定感覺跟在地上跑不一樣 但又說不出來的異樣感
沒關係 堡醫師告訴你~
以下幾個重點
1. 1%定律—
跑步機設定坡度1% 可模擬戶外跑步 [減少某些特定運動傷害]
為什麼寫這樣 看下去就知道了
2. 醫學研究統合分析—步態差異
在跑步機上跑步,腳踝、膝蓋、髖關節的角度的確不同
a. 腳底著地點往前—-變成前足著地較多—易[前足肌腱炎]
b. 腳踝勾起角度較小
c. 膝關節屈曲增加—造成[髕骨痛][跳躍膝]容易發作
d. 骨盆的垂直位移起伏下降—垂直震幅下降—<<小腿肌肉壓力下降>>
根據以上科學家的分析
臨床醫師的角色出來了
這在運動傷害上的差別:
腳後跟著地的情況在跑步機上不常發生,較多是以腳尖或是腳掌著地;
但在戶外跑步時,跑者較常出現腳跟著地情形。
相較於路跑,身體在跑步機上下跳動的幅度降低,可能是因為較高的步頻導致。
因此
跑步機—
跑步時,於膝部的力線有往前跑的跡象
脛前肌可能壓力增大 有腳踝前側疼痛者需注意
較不適合有 阿基里斯腱有傷的患者 膝蓋前側疼痛問題-跳躍膝 的患者
偷懶想衝速度時 跑步機因為速度可以輕鬆調快 可能容易造成腿後肌拉傷
但是>>>適合足底筋膜炎 跑步後小腿易疼痛(Shin splint) 患者
戶外跑—因為地面較硬 易有 小腿疼痛問題 退化性關節炎 的問題
3. 跑步機 可以偷懶 可以往上跳
一般跑者在跑步機上跑步,腳與地面的接觸時間較短、步距較短、步頻較高;
–> 大大降低足底筋膜炎的機率
但專業運動員在跑步機上跑,當速度增加的時候,卻是步距增加、步頻減少。
–>與真正的狀況不同
4. 研究顯示,如果讓受測者在跑步機上用某個速度跑幾分鐘之後,請他們在地面上用相同的速度來跑,結果受測者大多無法跑出相同的速度,然而,配速在路跑賽的時候非常重要,因此競賽型的選手就不適合只用跑步機訓練喔!
–> 這個有跑過跑步機的 應該都有感覺。就是一種說不出來的怪異感
可能與前面第二點提過的 關節肌肉角度不同 有關
5. 跑步機無聊 無下坡
–>準備個ipad 或 追劇 吧
6. 在跑步機上跑步時脛骨的應力較低,也就是說,如果你在疲勞性骨折(應力性骨折)休息一陣子後恢復跑,跑步機是較好的選擇。原因可能是跑步機表面的硬度比混凝土路面的硬度小,可減少作用在脛骨上的衝擊力。
–>上面第二點 解釋過 跑步機「比較軟」 步頻提高 足部受地點 造成的結果
結論:
跑步機是目前室內訓練的一大利器 然而還是要瞭解他跟外面跑步不是完全一樣的
如果你有這類困擾 建議可以把坡度調整 1% 就可以90%模擬路上跑喔
下面文獻佐證 與自己的經驗相符 因此推薦給大家
以及因為力學差異 因此
足底筋膜炎、小腿疼痛、退化性關節炎者,跑步機可能比較適合你
腳踝前側疼痛、髕骨疼痛、阿基里斯腱疼痛、腿後肌拉傷之高級跑者,跑步機可能會加重上述狀況
自己衡量吧~~
[參考資料]-系統回顧
Is Motorized Treadmill Running Biomechanically Comparable to Overground Running?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ross-Over Studies
A 1% treadmill grade most accurately reflects the energetic cost of outdoor running
自己醫學臨床經驗
自己 跑步機 跟 路跑經驗
部落格完整版
https://drbao.org/treadmill-running/
疲勞性骨折小腿 在 物理治療師臨床治療手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27. 第五蹠跗關節疼痛
前一陣子治療了一位本次主題的患者後,陸陸續續就出現了一票都是同樣問題的民眾。然後最近都有這樣的現象,治療了某一種症狀,然後就連續好幾天都會接到一樣症狀的個案。足夠好好磨練徒手治療的技術!
第一位患者是路跑的跑友,第二位是攀岩的岩友,第三位也是路跑的跑友,症狀表現都是在運動時,腳掌外側會有疼痛感(如圖一)。受傷的機制卻完全不同;第一位是騎ubike沒有調整座椅高度,整隻腳壓縮著騎車,騎了半馬的距離;第二位是在走路時,踩到不平整的路面被擠壓到;第三位可能是拳擊有氧或是空瑜造成。
評估過後,確認是第五蹠跗關節有輕微錯位(如圖二),導致疼痛感出現。周圍的關節活動度也降低,甚至會影響到第四、第五腳趾的關節活動,以及其他軟組織和筋膜的高張力。如果是路跑導致的疲勞性骨折,狀況當然是更嚴重,外觀視診也會不一樣。
經過了一連串患者的來襲之後,逐漸修正徒手治療的處置方針。現在都會先進行小腿前、後側肌肉放鬆,之後從第四腳趾開始放鬆周邊的軟組織,再者放鬆第五腳趾,接續調整楔狀骨的關節活動度(如圖三),最後針對整體的外側足做關節鬆動術(如圖四)。在整個治療的過程中,都有可能藉由徒手感受到關節復位的"喀拉"聲!
治療過後請患者行走,感受腳外側是否還有疼痛感,基本上都可以完全消失,恢復輕盈的步伐。
疲勞性骨折小腿 在 Yang.AT 運動知識分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聽過「疲勞性骨折」嗎❓
那你知道它另一個也很麻煩的兄弟嗎❓
就是「夾脛症 Shin splint」🔥
😏不認識也沒關係,🐑老師說給你聽!
-
💥夾脛症Shin splint💥
又稱為「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 (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 MTSS) 疼痛位置為小腿內側脛骨,下方三分之一的骨頭邊緣。大部分為使用過度,或是下肢力學角度不對,反覆拉扯與彎曲脛骨、骨膜,造成「骨頭」受傷。如果沒有適當的休息與處理,很有可能發展成「疲勞性骨折Stress fractures」
⚠️(很多人前期可能會覺得小腿很緊很痠,休息幾天都沒有好轉,就要小心囉!)
💥造成的危險因子有哪些呢?💥
❤️運動量突然增加
🧡BMI數值過高(這裡不分肌肉或體脂比例)
💛核心與臀肌缺乏
💚低足弓族群(先天、結構性)
💥如何減少傷害?💥
1️⃣遵從每週增加10%跑量的原則
連續三週增強,需有一週減量讓身體恢復(ex:30km-35km-40km-30km-40km)
2️⃣減少腳跟著地,使用中足或前足
腳跟著地膝蓋伸直時,會使脛骨承受更大的壓力
採用前腳掌會使負荷降低
3️⃣增加步頻(約10%)或縮短步幅
建議增加10%的步頻,步頻等於或大於180/min
4️⃣訓練小腿足內旋的肌肉
可以訓練小腿的肌肉增加內旋腳度
較為嚴重的可以訂做鞋墊做改善
5️⃣適當放鬆與伸展小腿
使用滾筒或拉筋按摩的方式
使肌肉放鬆預防傷害也增進復原!
-
夾脛症為一種棘手的慢性損傷🤕
如果有症狀的不要緊張
建議先採冰敷消炎🧊
同時減輕課表量,適度的休息讓身體恢復❗️
也尋求專業醫療人員,加速恢復的時間❗️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
#sportsyang
#workout
#sportsrecovery
#yang羊
#athletictrainer
#coach
#whyprotein
#muscle
#運動傷害
#姿勢矯正
#運動恢復
#運動按摩
#運動疲勞
#健身
#重訓
#健身房
#夾脛症
#內側脛骨疼痛症候群
#痠痛
#小腿
疲勞性骨折小腿 在 Sports Dr. Tu 運動醫學-凃俐雯醫師- 小心,「疲勞性骨折」真的 ... 的推薦與評價
小心,「疲勞性骨折」真的很常見! 一個中長距離的選手來看診,教練說她小腿已經痛四個多月了,看過醫生說是肌腱發炎,但是一直吃藥打針都沒有效果,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