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私房故事】#鍵盤時空之旅 #臺南北門 #烏腳病
❝ 我們知道截肢是為了減輕目前的痛苦,但這也是不容易的決定。❞
今天來介紹一個流行於 80 年前的「怪病」,一旦發病,你的四肢會刺痛、發麻,末期甚至發黑潰爛......,痛苦更讓你失眠、憂鬱、食慾不振 ── 這是俗稱的「烏腳病」。
1920 年代,臺南嘉義沿海一帶的人們開始出現上述症狀。當時醫學找不出病因,也無法治療,得烏腳病常被視為中了妖魔鬼怪的邪,甚至被認為「報應上身」,遭到街坊鄰居的排擠。
身心飽受折磨,傷口持續潰爛的病患,為了活下去唯一的方法是 ── 截肢。
#身體或心靈都需要被重視的患者
「烏腳病患根本的救濟問題不是單純醫療問題。」有「臺灣烏腳病之父」之稱的王金河醫師深深知道,截肢的宣判將會徹底影響病患此生的命運。
照顧烏腳病患者並不容易,因截肢失去自由,不論是身體或心靈都需要好好被對待。治癒後技能訓練,使烏腳病患者自立更生,增進生活樂趣才是最為重要。
#草蓆與烏腳病患者 #疾病之下人與人的同理和支持
1963 年,在王金河醫師診所的後方,妻子毛碧梅女士為病患搭起一座避風港。他們設置手工藝工場,讓病患學習藺草編織技能、並提供工作賺錢的機會;基督教芥菜種會更資助工作者的食宿費用,讓病患能安心住在診所,透過編織展現他們重拾生活的動力。
隨著自來水管線與公共設施普及,人們漸漸脫離烏腳病的威脅。過去這一年來臺灣水情告急,讓我們感受到水資源寶貴與現代化水道設施的重要性。
而這兩個月,升溫疫情讓人面臨流行疾病當前的不安與恐慌,回顧烏腳病醫療史漫長的奮鬥歷程,更提醒著我們,面對疾病時,人與人之間同理、互助支持的重要。
今年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園區與成大歷史系合作,在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支持下,啟動一系列展覽更新計畫,前期特別透過行動工作坊「藺一種織事」,在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園區,邀請北門國小師生透過導覽與擬真體驗,同理病患的不便之處,認識病患視角下的烏腳病歷史。
*本篇與臺南市文化局南博ONE合作
【存起來!以後去臺南這樣玩!】螢幕之旅第二站
── 臺灣烏腳病醫療紀念園區
Search
疾病之下人與人的同理和支持 在 都是專為精神疾病患者照顧者服務的專線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在服務不足、預算調整也非一蹴可及的情形下,我們認為,急需建立有效的求助、支持管道,接住處於照顧壓力以及需要幫助的人。 不過政府現有的專線,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