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十點的陽光海岸♫ ♪⚘2021.09.24.
CanCheers.org
一開始照往常在陽光海岸的音樂與實錄海聲之中分享著近日的濱海生活~
昨天的滿潮·小浪·日正當中·海泳的極致饗宴 ༺༒ 想像自己是一朵玫瑰
大口喝水 大啖陽光與空氣……
(只要穿好長袖泳衣,備好帳篷,絕對不用擔心灼傷😊)
游完後一陣滿足,不自覺地創意浮現…期待2022薇劇場將有海洋與植物帶給我的靈感創作
𓂂𓏲✿𓂃 *·. 𓂂𓏲 ࿐ ♪♫♩♬ ੨ ·͙̥‧‧̩̥·൯ⅈсⅇ ⅆ੨ƴ˚
接下來分享兩張美麗的音樂作品與一本植物繪本回憶書~
1. #馬友友 Yo-Yo Ma (大提琴)
凱瑟琳‧史托特Kathryn Stott (鋼琴)
#Songs_of_comfort_and_Hope
🦚 十九座葛萊美獎的肯定,疫情肆虐之下最療癒的錄音。
收錄廿首雋永經典
https://smet.lnk.to/JtwpGGHi
2020年全新錄音《大地之歌》,在克服諸多艱難險阻的考驗之後,終於如期問世。選曲橫跨古今中外全球五大洲,收錄來自華裔音樂家吳彤創作的《遠山》、《檐頭雨》;最膾炙人口的愛爾蘭民謠《丹尼男孩》、《夏日最後玫瑰》;南美智利「民謠之母」比奧萊塔‧帕拉的《感謝生命》、象徵美好希望的美國電影歌曲經典《彩虹的彼端》。
其中一首最為打動我的,是 #拉赫曼尼諾夫-美好的地方 (Zdes’ khorosho)
https://youtu.be/bcBcXV3lmKs
當我看了作品故事才知道為何是我的最愛!原來這是根據一首描繪夕陽景色的詩譜寫的作品,對於365天都熱愛看夕陽的我而言,如遇知音每每沈醉……
透過音樂,自然和過去與未來、和世界、和自然萬物有了連結。不管身在哪裡,正在經歷什麼樣的情緒,一起閉上眼睛,讓音樂帶你去想去的美好地方。
🌹
2.入圍即肯定傳藝金曲獎最佳跨界專輯與最佳編曲
純粹探戈樂團:「#逆時針3分鐘」。
純粹探戈樂團 Orquesta Siempre Tango
以手風琴(Alvin程希智)、鋼琴(Kate程憶嵐)、大提琴(Annie張道文)為主要編制,呈現出豐富又具強烈情感張力的旋律。
成軍10年的他們,除了各自遠赴國外深造,不設限的態度也讓音樂發展非常多元。
「逆時針三分鐘」代表著探戈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舞會」以及「思念」。在探戈舞會裡,人們以逆時針方向在黑白相間的舞池中行進,在每首短短三分鐘的曲子裡,品嘗著思念與愛慕。本張專輯以逆時針象徵時光倒流。而專輯裡,以創作或改作收錄了9首耳熟能詳的台灣老歌,並融入各式曲風,如古典、爵士、拉丁、流行、電音….
除了三位團員參與錄音,還有優秀的音樂家好友們跨刀:
金曲歌王謝銘祐在 “欲行佗位去” 這首歌中留下蕩氣迴腸的口白與戲劇張力的嘶喊…
台灣探戈歌后 彭靖惠為專輯演唱 “白牡丹之戀” 以及 “思慕的人”,絕美的情感詮釋….
活躍爵士流行樂界人氣歌手薛詒丹(阿丹)為專輯演唱 “月夜愁”,清新婉約…
跨界小提琴家蘇子茵 為 “綠島夜未央”、”鑼聲若響” 增添了澎派張力…
全能的 Toshi Fujii 藤井俊充,為 “綠島夜未央”、”痞子戀歌”、”月夜愁”、”鑼聲若響” 擔綱打擊與電貝斯,創意與技巧超級絶倫…
探戈低音大提琴家陳美君為專輯錄製 “白牡丹之戀” 與 ”思慕的人”,強大的生命力令人讚嘆...
編曲家 陳歆儒為 “欲行佗位去”的原編曲補上精彩的電音特效,神奇的餘音繞樑….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20219960
誠品線上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3292712681942710004
🌞
🌿🌿🌿
3. 「#有植物的美好日常」
以前去海邊的焦點總在光與海天之間
自從朋友送了我八棵玫瑰樹🌹
每天早上開始澆花...薄肥勤施…剪枝除蟲…展開與玫瑰的心情對話…
某天早餐後去海泳,突然想帶這本「有植物的美好日常」出門,直觉它會給我一些靈感;
果不其然,在小風浪裡游了好幾趟,擁抱海洋,感受湛藍色的滋養之外,回想著花兒與綠葉互相支持生長的關係,也像與這片海洋共生榮景的各類生物植樹及林立的店家....
以前會在店外看Menu或搜尋網評,這天突然想選一間植物妝點最美的店家吃午餐~
因為種花心得啟發,如果能耐心培育植物,應該作食物的能量與味道不會太差⋯結果真有符合預期,凱撒沙拉🥗濃淡合宜,湯也順口,而且巧的是好友賢伉儷竟然也從台北過來..走了進來…原來她也是植物的愛好者~🌿🌿👋👋💕
随著作者的繪本图文,似乎我也享受了一段悠閑又寧靜恣意的午后時光….
༒༻ ℒ☕ѵℯ 🍂
❀゚🌹 ࿐*・゜゚・。🍃 ♪♫♩♬
𓂂𓏲✿𓂃 *·. 𓂂𓏲 ࿐ ੨ ·͙̥‧‧̩̥·൯ⅈсⅇ ⅆ੨ƴ˚
陽光海岸♫ ♪ ☀️ ⚘ 2021.09.24.
CanCheers.org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Crispy 脆樂團,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狂賀!Crispy脆樂團入圍第29屆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 IG: @crispytheband、FB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crispycrispycrispy 2019 全新專輯《有多少光就有多少黑》:https://youtu.be/i7syPKahNfs ...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誠品」的推薦目錄:
- 關於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誠品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誠品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誠品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誠品 在 Crispy 脆樂團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誠品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誠品 在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誠品 在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誠品 在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的推薦,YOUTUBE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誠品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好好陪伴孩子,也陪自己的內在小孩長大
當孩子平安誕生,我們只是完成了生理上父母的任務,
教養的每一天,卻讓我們做好心理父母的責任與使命,
孩子的反饋與互動,讓我們感受到生命傳承的美麗與可貴,
陪著孩子長大,也讓自己成熟,是親子之間的愛讓彼此共好。
每個父母都是在當了父母之後,才有機會去學習、去成長,如何去做一個稱職的、盡其在我的、游刃有餘的父母。
孩子幾歲,我們就當了幾年的父母,而且還要靠不停地覺察與修正,找到親子之間最容易溝通與相處的模式,好好陪著孩子長大,同時也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
起初,只有大兒子時,我是個嚴格的母親,生活起居作息,都一板一眼的執行。孩子提出的任何問題,我都很審慎的對待與回答,所以養就了哥哥很便己的口才和思考邏輯,甚至有很強的好勝心、榮譽心,和追求完美的個性。
常常在白天,我處罰過他或是兇過他,在夜裡,看著他熟睡而可愛的臉龐,會流著淚跟他說對不起。即便每次處罰過他之後,我一定會抱抱他跟他說媽媽很愛你,達成母子和解,但在夜深人靜時,我還是經常因為自己的教養方式而陷入後悔,這種複雜與錯亂的教養心情,一如在迷霧中找著出路,你知道自己一定能出得去,卻又徬徨驚恐於一時找不到出口。
弟弟出生後,兩個孩子個性截然不同,我也用了不同的教養方式。有一天,我們母子三個人在玩,二歲半的祐亨突然說:「媽媽,妳要用看弟弟的眼睛看我!」。
我笑著回答:「媽媽看你的眼睛,跟看弟弟的眼睛,是同一雙眼睛啊!」
他說:「不一樣,妳看弟弟的眼睛都在笑,看我的眼睛都好生氣。」
當時,我的心真真實實受到震撼。為此,我寫了一篇文章敘述這個故事。那是我在教養孩子上的第一次覺醒。
我自以為給了孩子一樣的愛,但孩子接受的卻是不一樣的感受。我要努力的,就是在付出與接收之間,讓那感覺誤差的距離拉近,讓愛不致於在傳遞中被誤解、被錯判、甚至孩子根本沒有接受到那份愛。
那份覺醒也讓我發現,自己需要的愛要學習說出來。
哥哥剛上幼兒園的第一個禮拜,因為他學習能力強,也很會陳述校園發生的事,所以每天都過得很開心,也適應得很好,更期待一周後要在學校午睡。
但當開始在學校午睡時,問題與衝突才正式浮現。他抗拒午睡,最後甚至抗拒上學。那時,幼兒園的園長跟我說:「祐亨媽媽,我發現妳在潛意識中,要把祐亨教成一個完美的小孩。」
要把祐亨教成一個完美的小孩?!
是啊!難怪我對他這般嚴厲、這般認真、這般在乎,我每天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竭盡所能地教導他,只因為我希望他是一個完美的小孩?!
天啊!我都不是一個完美的大人了,我到底對孩子做了什麼事?我常常會忘記他還是一個在學習中成長的孩子,卻戴著看大人的濾鏡在檢查孩子,這是我在教養孩子上的第二次覺醒。
這份覺醒也讓我回想到跟大學同學對話時,提到我並不想生養孩子這件事,因為我無法面對不完美的孩子。原來深埋在心底的心病,要自己去扒開來治療才可能痊癒。
當弟弟也慢慢成長,兄弟之間開始會有衝突、有口角、有肢體上大大小小的碰撞,因為我太在乎關係的和諧,他們之間所有發生的事,我都太認真對待,造成孩子們愈來愈會爭寵,最後終於壓垮了我的理智線。
有天,我真的要衝上四樓去跳樓,想要一死百了,留著他們自己再去爭、再去吵、再去後悔。孩子們哭著、抱著我,我也在哭。三個人筋疲力盡地哭成一團。
不論是當下或如今回想起這件事,我都自責不已,覺得自己真不是一個好媽媽,實在是太任性了!
我發現原來的情緒是會生病的,所以開始看心理學的書,也回觀自己的原生家庭,去探詢問題的緣起,剖析自己為何會有如此的情緒表現。後來,我明白了這是種報復心態,源自於小時候。當時父母在吵架後,母親會離開家去外地工作。這一離開,從來都不知道會是多久。小時侯我最害怕的事,就是回到家見不著母親。母親一消失,不知道又會是多少個日子,我又得經歷深深的期盼與無盡的等待。
因為我失去過母愛,那份痛苦始終沒有被消化,所以我也想讓孩子嚐嚐那份失去的痛苦。拿自己受過的傷害來傷害孩子,這種報復的心態,著實令我不寒而慄。我怎麼可以傷害他們,報復他們?我要做一個好大人。
於是,我有了教養孩子上的第三次覺醒。我找回在童年中受傷的自己,用現在成熟的自己去療癒童年受傷的心靈。
在第一次覺醒中我發現,每一對新手父母一定都有過慌亂而不知所措的困頓時期,雖然我們很愛孩子,卻不一定很會照顧孩子,因為沒有經驗,會用自己以為愛孩子的方式來給孩子愛,比方說,我們打孩子、罵孩子,是因為我們要糾正孩子的錯誤,是因為愛他,但孩子只接收到被罵、被打的討厭和恐懼,他怎麼會覺得那是父母在愛他呢﹖愛孩子,是要用耐心好好跟孩子說話,是要為孩子示範正確的做法,在心平氣和地說與做中,孩子才可能學習到正確的事,你付出的愛才可能真正的被傳遞與接收。
在第二次覺醒中,我相信很多父母跟我一樣,常常用大人的濾鏡來看孩子,在心中都有一個完美孩子的模範,以為孩子學一次就會,聽一次就懂,無法忍受孩子會犯錯、會吵鬧,會發脾氣甚至會頂嘴,這些狀況在只有生養一個孩子的時候特別明顯。因為獨生子女享有父母的一切照顧,父母也自然會把所有的期望與想像都投射在他的身上,但孩子跟我們一樣,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人,更何況他還只是在努力學習與成長的小孩。
很多人在教養孩子發現問題後,會重新審視自己跟原生家庭間尚未解決的課題,這也是我在第三次覺醒中的深切反省,因為我們想把孩子教養好,就必須去面對自己生命中尚未處理好的事情,比方說跟父母和手足的關係,還有相處模式。如果沒有透過覺察與改變,我們會很自然復刻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直接套用在對待下一代身上,但這樣做卻不一定正確。
教養就像是面對自己生命的鏡子,我們在看到孩子的一言一行之後,會發現他說的話、做的事,怎麼都跟我們這麼像﹖這樣的發現,會讓我們對教養的態度更慎重,更謹言慎行。同時,發現生養孩子的不容易之後,會讓我們回過頭感謝父母當初的養育之恩,並藉機修補之前親情有漏洞或缺損之處。
為人父母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覺醒中,找回失去的自己,慢慢變圓滿與睿智,這需要我們持續保持學習。
#感謝孩子,讓我學會如何成為好父母。
我們把孩子從子宮中擠壓而出生,孩子卻把我們擠入自我成熟的陣痛之中,因為我們要給孩子做示範,所以要不停學習與優化自己。看著是我們在教養孩子,但孩子帶給我們的反饋和省思,其實遠比我們付出的多。
跟著孩子一起成長,你才不會覺得自己在付出中,一直在被虛耗與掏空。
保持覺察與調整,協助孩子完成階段性的需求與成長,當孩子愈長大,父母也愈成熟,生活就會如倒吃甘蔗,愈來愈甜蜜與和樂。
延伸閱讀: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博客來:https://bit.ly/36sxboH
誠品:https://bit.ly/2VspZ9H
金石堂:https://bit.ly/2T48eg5
momo:https://bit.ly/3k7Inz9
讀冊:https://bit.ly/3hxZhVJ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誠品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好陪伴孩子,也陪自己的內在小孩長大
當孩子平安誕生,我們只是完成了生理上父母的任務,
教養的每一天,卻讓我們做好心理父母的責任與使命,
孩子的反饋與互動,讓我們感受到生命傳承的美麗與可貴,
陪著孩子長大,也讓自己成熟,是親子之間的愛讓彼此共好。
每個父母都是在當了父母之後,才有機會去學習、去成長,如何去做一個稱職的、盡其在我的、游刃有餘的父母。
孩子幾歲,我們就當了幾年的父母,而且還要靠不停地覺察與修正,找到親子之間最容易溝通與相處的模式,好好陪著孩子長大,同時也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
起初,只有大兒子時,我是個嚴格的母親,生活起居作息,都一板一眼的執行。孩子提出的任何問題,我都很審慎的對待與回答,所以養就了哥哥很便己的口才和思考邏輯,甚至有很強的好勝心、榮譽心,和追求完美的個性。
常常在白天,我處罰過他或是兇過他,在夜裡,看著他熟睡而可愛的臉龐,會流著淚跟他說對不起。即便每次處罰過他之後,我一定會抱抱他跟他說媽媽很愛你,達成母子和解,但在夜深人靜時,我還是會常常為自己的教養方式陷入後悔,這種複雜與錯亂的教養心情,一如在迷霧中找著出路,你知道自己一定會出去,卻又徬徨驚恐於一時找不到出口。
弟弟出生後,兩個孩子個性截然不同,我也用了不同的教養方式。有一天,我們母子三個人在玩,二歲半的祐亨突然說:「媽媽,妳要用看弟弟的眼睛看我!」。
我笑著回答:「媽媽看你的眼睛,跟看弟弟的眼睛,是同一雙眼睛啊!」
他說:「不一樣,妳看弟弟的眼睛都在笑,看我的眼睛都好生氣。」
當時,我的心真真實實受到震撼。為此,我寫了一篇文章敘述這個故事。那是我在教養孩子上的第一次覺醒。
我自以為給了孩子一樣的愛,但孩子接受的卻是不一樣的感受。我要努力的,就是在付出與接收之間,讓那誤差的距離如何拉近,如何不致讓愛在傳遞中被誤解、被錯判、甚至沒有接受到那份愛。
那份覺醒也讓我發現,自己需要的愛要學習說出來。
哥哥剛上幼兒園的第一個禮拜,因為他學習能力強,也很會陳述校園發生的事,所以很開心也適應得很好,更期待一周後要在學校午睡。
但當開始在學校午睡時,問題與衝突才正式浮現。他抗拒午睡,最後甚至抗拒上學。那時,幼兒園的園長跟我說:「祐亨媽媽,我發現妳在潛意識中,要把祐亨教成一個完美的小孩。」
要把祐亨教成一個完美的小孩?!
是啊!難怪我對他這般嚴厲、這般認真、這般在乎,我每天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竭盡所能地教導他,只因為我希望他是一個完美的小孩?!天啊!我都不是一個完美的大人了,我到底對孩子做了什麼事?我常常會忘記他還是一個在學習中成長的孩子,卻戴著看大人的濾鏡在檢查孩子,這是我在教養孩子上的第二次覺醒。
這份覺醒也讓我回想到跟大學同學對話時,提到我並不想生養孩子這件事,因為我無法面對不完美的孩子。原來深埋在心底的心病,要自己去扒開來治療才可能痊癒。
當弟弟也慢慢成長,兄弟之間開始會有衝突、有口角、有肢體上大大小小的碰撞,因為我太在乎關係的和諧,他們之間所有發生的事,我都太認真對待,造成孩子們愈來愈會爭寵,最後終於壓垮了我的理智線。我真的要衝上四樓去跳樓,想要一死百了,留著他們自己再去爭、再去吵、再去後悔。孩子們哭著、抱著我,我也在哭。三個人筋疲力盡地哭成一團。不論是當下或如今回想起這件事,我都自責不已,覺得自己真不是一個好媽媽,實在是太任性了!
我知道自己的情緒會生病,所以開始看心理學的書,回觀自己的原生家庭,去探詢問題的緣起,自己為何會有如此的情緒表現。後來,我明白了這樣的報復心態,源自於小時候。當時父母在吵架後,母親會離開家去外地工作。這一離開,從來都不知道會是多久。小時侯我最害怕的事,就是回到家見不著母親。母親一消失,不知道又會是多少個日子,我又得經歷深深的期盼與無盡的等待。
因為我失去過母愛,那份痛苦一直沒有消化,所以我也想讓孩子嚐嚐那份失去的痛苦。拿自己受過的傷害來傷害孩子,這種報復的心態,著實令我不寒而慄。我怎麼可以傷害他們,報復他們?我要做一個好大人。於是,我有了教養孩子上的第三次覺醒。我找回在童年中受傷的自己,用現在成熟的自己去療癒童年受傷的心靈。
在第一次覺醒中我發現,每一對新手父母一定都有過慌亂而不知所措的困頓時期,雖然我們很愛孩子,卻不一定很會照顧孩子,因為沒有經驗,會用自己以為愛孩子的方式來給孩子愛,比方說,我們打孩子、罵孩子,是因為我們要糾正孩子的錯誤,是因為愛他,但孩子只接收到被罵、被打的討厭和恐懼,他怎麼會覺得那是父母在愛他呢﹖愛孩子,是要用耐心好好跟孩子說話,是要做示範給孩子看正確的做法,在心平氣和地說與做中,孩子才可能學習到正確的事,你付出的愛才可能真正的被傳遞與接收。
在第二次覺醒中,我相信很多父母跟我一樣,常常用大人的濾鏡來看孩子,在心中都有一個完美孩子的模範,以為孩子學一次就會,聽一次就懂,無法忍受孩子會犯錯、會吵鬧,會發脾氣甚至會頂嘴,這些狀況在只有生養一個孩子的時候特別明顯。因為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他享有父母的一切照顧,父母自然把所有的期望與想像都投射在他的身上,但孩子跟我們一樣,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人,更何況他還只是在努力學習與成長的小孩。
在第三次覺醒中,我相信很多人在教養孩子發現問題後,會去審視自己跟原生家庭之間還沒有解決的課題,因為我們想把孩子教養好,就必須去面對自己生命中還沒有處理好的事情,比方說跟父母和手足的關係,還有相處模式。如果沒有透過覺察與改變,我們會很自然地復刻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直接就套用在對待我們的孩子身上,但這樣卻不一定正確。
教養就像是面對自己生命的鏡子,我們在看到孩子的一言一行之後,會發現他說的話、做的事,怎麼都跟我們這麼像﹖這樣的發現,會讓我們對教養的態度更慎重,更謹言慎行。同時,發現生養孩子的不容易之後,會讓我們回過頭感謝父母當初的養育之恩,並藉機修補之前親情有漏洞或缺損之處。
教養雖然很累、很辛苦,但也是我們審視自己人生的時機。我們可以透過閱讀,透過跟有經驗的人請教等方式,得到教養的資訊和方法。即便我寫了數年的教養經驗分享,孩子也十幾歲了,我還是不停吸收教育教養的現代新知,希望給孩子和讀者提供更適合的協助,也希望把自己的生命活出精采,給孩子做好榜樣。
為人父母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覺醒中,找回失去的自己,慢慢變圓滿與睿智,這需要我們持續保持學習。
#感謝孩子,讓我學會如何成為好父母。
我們把孩子從子宮中擠壓而出生,孩子卻把我們擠入自我成熟的陣痛之中,因為我們要給孩子做示範,所以要不停學習與優化自己。看著是我們在教養孩子,但孩子帶給我們的反饋和省思,其實遠比我們付出的多。
跟著孩子一起成長,你才不會覺得自己在付出中,一直在被虛耗與掏空。
保持覺察與調整,協助孩子完成階段性的需求與成長,當孩子愈長大,父母也愈成熟,生活就會如倒吃甘蔗,愈來愈甜蜜與和樂。
延伸閱讀:《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博客來:https://bit.ly/36sxboH
誠品:https://bit.ly/2VspZ9H
金石堂:https://bit.ly/2T48eg5
momo:https://bit.ly/3k7Inz9
讀冊:https://bit.ly/3hxZhVJ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誠品 在 Crispy 脆樂團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狂賀!Crispy脆樂團入圍第29屆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
IG: @crispytheband、FB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crispycrispycrispy
2019 全新專輯《有多少光就有多少黑》:https://youtu.be/i7syPKahNfs
https://orcd.co/wherethereslight
⚫️ Crispy脆樂團「我在黑暗的盡頭等你」小巡迴
⠀
10/24 (六) 19:30 台中 玩劇島小劇場 Little Play
10/31 (六) 19:30 高雄 LIVE WAREHOUSE
購票卡☞☞https://www.indievox.com/tour/search/85
⠀
⠀⠀⠀⠀⠀⠀⠀⠀⠀⠀⠀⠀全面熱賣中!!
----
Crispy脆樂團 全創作專輯《你快樂,嗎》
2017.03.02 正式發行 專輯數位下載連結:https://crispy.lnk.to/ISOH
首波勇氣主打《編織星空的人》,彷彿整張專輯的情緒總結一般,寫著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經歷自我的掙扎後,找到的勇氣與答案。我們也許知道自己想成為的模樣,但面對現實的考驗卻漸漸忘記了最初單純做夢的理由;我們不停地向前奔跑, 嘗試到達某一個遠方, 但回頭一看,抽離時間的維度,那個過去的自己已存在於另一個時空。長大有時候不需要多餘的裝備,只需保有一顆孩子的心,與真實感受自己的勇氣。在迷失方向的時候,抬頭仰望天空,也許會意外發現,這片星空從我們的童年開始,都不曾改變,也未曾遠離。
從 Crispy脆樂團原本的編曲出發,與韓立康充滿力道的新編曲結合,成為一首具有原先空間感,卻又有大量電吉他營造炸裂深層情緒的流行搖滾。歌曲中 Skippy 與丁不拉丁的歌唱情緒充滿層次,在歌曲最後一起爆發,充分表現 Crispy脆樂團在音樂上的突破。《編織星空的人》是一場星空下的長途旅行,星空是成長現實的倒影,生意盎然,卻也充滿著戲劇性,在迷失與茫然的追尋過程中,我們必須不斷在純真中提煉出智慧,才能逐漸看見清晰的自己。
--
《你快樂,嗎》 實體專輯購買
博客來 https://goo.gl/WyYMr7
佳佳網路https://goo.gl/wFUMXw
五大網路https://goo.gl/hh52x5
誠品 https://goo.gl/ibBirL
PChome https://goo.gl/aTGI8w
風谷 https://goo.gl/jhgVzv
--
《編織星空的人》
詞/曲:Skippy Lu
抬起頭 看天上
一整片 煙火留下的光亮
眨呀眨呀眨呀眨呀
低下頭 雙腳旁
溼透的 影子悄悄被拉長
走呀走呀走呀
星星排成的箭頭
照亮迷路的夜空
哪裡才找的到 夢的入口
有誰能夠告訴我
「編織星空的人們
有沒有一種單純
能在所有的掙扎裡頭找到快樂?
用什麼樣的眼神
武裝自己的天真
才能用一顆孩子的心
在大人世界裡生存」
回頭看 是誰在那
熟悉的身影好像自己啊
哭啊笑啊哭啊笑啊
轉過頭 看身旁
一整排 奔向未知的人啊
跑啊追啊
星星排成的箭頭
照亮迷路的夜空
哪裡才找的到 夢的入口
有誰能夠告訴我
我們擅自連起了光點
用指尖穿鑿附會
一筆一畫寫好劇本
卻忘記了演員
抱著曾經相信的規則
每個遊戲都玩的很認真
會不會讓故事動人
我想我懂了
「編織星空的人們
用無所畏懼的真誠
在享受著每分掙扎每分快樂
用最溫柔的眼神
擁抱自己的天真
就能用一顆孩子的心
在大人世界裡生存」
--
●歌曲製作
製作人Producer:韓立康 HLK
配唱製作人Vocal Producer:黃建為Bodhi
編曲Arranger:韓立康 HLK / 盧羿安 Skippy Lu
和聲編寫Chorus Arranger:丁不拉丁 Christine “DingBuLaDing” Ting / 黃建為 Bodhi
鼓Drums:賴聖文 Peter Lai
貝斯Bass:柯遵毓 Jack Ko
錄音工程師 Recording Engineer:潘堯泓Hendrik Pan / 錢煒安 Zen Chien / 張崇偉 Zac Chang
錄音室 Tracking Studio:好多聲音FORGOOD SOUND / 112F Recording Studio / Re:public studio
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陳君豪 Howe
混音錄音室 Mixing Studio:成績好studio
--
●MV團隊
導演:邱柏昶
製片:張活寧
製片助理:曾韋鈞
攝影/燈光:林眾甫
攝大助:林子堯
攝二助:陳武聖
美術:盧冠瑾
交通組:陳大哥
剪接:白欣田
調光:Camelia Lin
道具車駕駛:典哥
車拍車駕駛:陳大哥
--
訂閱Crispy脆樂團Youtube頻道 https://goo.gl/10p0yR
●更多活動詳情請上
『Crispy脆樂團』官方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rispyCrispyCrispy/
『Crispy脆樂團』官方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rispyCrispyCrispy/
『Crispy脆樂團』官方WEIBO
http://www.weibo.com/u/2799054530?refer_flag=1001030102_
『forgood music 好多音樂』 官方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orgoodmusicTaiwan
『索尼音樂 Sony Music Taiwan CPOP』 官方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onymusicTaiwanCPOP/
『Sony Music官方網站』
http://www.sonymusic.com.tw/
#Crispy脆樂團 #編織星空的人 #你快樂嗎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誠品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陶瓷雕塑展 #林洛安專訪
凝結萌芽的瞬間,微觀生機之傳承
法國畫家歐仁•德拉克羅瓦曾說「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本書」藝術家林洛以植物的意象,創作出內心對於美的造型想像,綠意盎然、生生不息又完美的幻想世界
山林間奔放自由的童年
中忘卻停下腳步回頭探究自我。洛安回想起就學的時光說到:我一直是生長在台北的孩子,相當融入城市中快速的腳步、繁忙的生活,求學的階段就讀普通國高中,下課後不外乎穿梭在人來人往的台北車站,擠在電影院般排排座的補習班,周末再起個大早到圖書館報到,日復一日的規律又乏味的生活讓我漸漸遺忘觀察日常事物的樂趣。
聊著聊著,說到小學久遠的記憶略微模糊,述說在自然中度過的童年時光「當時媽媽將我和弟弟送到陽明的森林小學就讀,全校只有六個班級,還記得每個班級在大水溝旁邊都有塊田,每天早上都要從水溝撈水照顧自己的農作物,可能是四季豆、番茄或是小黃瓜。在森林小學的課程一周有兩日半天的自然課程,老師讓我們在山中集合,每周帶學生認識校園周遭的植物與動物,除老師的講解還需到圖書館翻閱圖鑑、書籍,認真查資料加上寫生畫圖才能完成一張學習單,那時候就發現自己對於植物寫生的喜愛。」經過這段敘述,可以想像童年在山間奔跑的自由與快樂,加上林洛安家裡曾開過花店,走在路上、有花草的地方,母親便會一一告訴她這是什麼花、這是什麼植物…,因此在成長過程中不知不覺累積了大量植物知識。
林洛安的父親長年居於雲南的西雙版納,從事普洱茶商的工作,回台期間總會與她分享在當地與茶山村民互動、述說生長了百年的野生茶樹是多麼地高,而茶的採收作業是如何遵循季節更迭來摘取葉芽,使茶樹生長得更茂密;不使用農藥與人工化肥,以維持大自然間生息的平衡,洛安每每聽起關於茶山的故事,便會對大自然有種景仰與說不出的感謝,感謝大自然的照顧。
在城市中尋找綠意
近幾因搬家緣故,有幸家中多了一片小小的花園,喚起林洛安對花草的興趣,開啟了綠手指生活,其中對於多肉植物更是上心,其圓潤而飽滿的葉面和多變的外型令她感到驚奇,漸漸投身研究如何種植,進而有了自己一個多肉植物小天地。
就讀研究所期間,林洛安曾於誠品歐風花藝店打工一段時間,每日店內皆會保有2、30種進口花材與葉材,以及各式植栽與大型植物裝置,打工期間認識了許多植物與花材,也能利用上班空檔練習花材的搭配。這些生命經驗、對於植物的喜愛與研究,不知不覺已成為創作的養份。
取材於自然的溫度創作
大學就讀台藝大工藝設計系期間,林洛安接觸了多樣工藝媒材,包含金屬、陶藝與木工等,剛開始她覺得陶藝並不吸引人,經過兩年的學習,發現陶藝的塑造過程、裝飾技法與燒成都有著深厚學問與知識,而陶土的易塑性、能立體呈現作品外型等特質,更是令她深受吸引的原因。洛安認為「陶土經常被形容成為一種溫暖的材,在適當的濕度下捏塑起來的觸感柔軟細緻,其原料包含高嶺土及複雜的礦物質,使其成現不同的色彩、硬度、燒成溫度、黏土顆粒的粗細。對於土的掌控,水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只要對乾濕度控制得宜加上眾多的成型方式,黏土就能在手中千變萬化,結合了土、水及在燒成環節需要用到的火,這樣近乎自然的材質皆取之於大地,甚至滋養了同樣被喻為溫暖的材質-木材,大地對我而言就是最溫暖的存在。」
從眾多媒材當中,林洛安選擇專注於陶藝創作,本次展覽作品造型元素靈感通常源自於植物的啟發,更將自然界植物所展現的對稱、飽滿、滑順、曲面等元素納入其中。
捕捉生機展現瞬間
本次系列作品以植物發芽的瞬間與繁衍的傳遞,作為展覽主軸,林洛安觀察到許多女性藝術家創作靈感經常來自植物、花卉與性徵,例如美國女性畫家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Totto O'Keeffe)的花朵繪畫「對於大部分的開花植物來說,花朵背負著複雜美妙的繁衍工作,它們色彩艷麗、香味誘人,花瓣的造型襯托出花粉和花柱,吸引昆蟲來傳遞花粉,繁衍後代。」。
(萌系列作品)微觀植物的細節,作品呈現圓潤、簡潔的線條,將特點聚焦,林洛安舉例作品(萌),在一似葉面組織的平面上的兩點,象徵著甫冒出的芽點,佐以戲劇性的色彩打光加強重點。(傳遞系列作品)外型靈感來自於顯微鏡下的花粉,理念源自花粉的傳遞過程,授粉代表著植物生命延續與傳承。在作品的展現上也承續著自然界的定律「散撥越多種子提高生存機率的定律」大量複製同樣一件的組件作品ex. (向光),使用種子發芽意象並向著陽光方向排列,呈現出律動感及方向性。藉由不同的媒材質感與成形方式,希望能更貼近她所想要傳遞的視覺感受。
自然的樂章與傳達
「我希望透過我的作品,也能傳達這樣的感受給觀者,讓觀賞的人能夠感受到美好及愉悅的情緒。」當藝術家林洛安徜徉於大自然所帶來的感動及美時,經由創作將這些生長的瞬間記錄下來,透過這樣的實現過程,傳遞給觀者,同時也達到自我療癒。林洛安的作品如同一首平靜溫涼的歌曲,卻飽含生命力與希望,帶領觀者徜徉於自然界的篇章。她更希望此次展出能有別於以往以材質特性為出發的習慣,以最純粹又新穎的視覺感受傳達作品義涵,帶來不一樣的陶瓷雕塑作品。(文:金車文藝中心)
林洛安學歷:2013-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工藝所陶瓷組
2009- 2013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工藝系
獲獎 :2014 第十屆日本美濃國際陶藝競賽 入選獎
2014 澳洲黃金海岸國際陶藝獎 入選
2014 南投縣第十五屆玉山美術獎 入選獎
2014 南瀛獎 佳作
2014 西班牙17 th Biennal de Ceràmica d'Esplugues 入選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誠品 在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 誠品 ·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16172788088... 療癒, 從感受情緒開始: 傷痛沒有特效藥, ... ... <看更多>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誠品 在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 誠品 ·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16172788088... 療癒, 從感受情緒開始: 傷痛沒有特效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