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即禾與火,有禾谷成熟的意思,是豐收的季節;此時梧桐樹開始落葉,故「落一葉而知秋」!秋,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古人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說,養生一定要順應四時,才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肺屬金,而秋季大地一遍金黃,故肺主秋季。另外秋季主收,燥為秋季之主氣,而肺為「嬌臟」不耐寒熱,故很容易被秋燥所傷,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
特別是秋天屬金,金克木,秋天的氣容易抑制肝氣、肝血的生發。肝開竅於目,所以這時候呢眼睛的視力就會有所下降,因此立秋養生重在養肺護肝。下列來看看「立秋」養生與禁忌及合適的湯水吧!
一、食的養生與禁忌
●宜吃養肺潤肺的食物
秋屬燥,而燥氣通於肺,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乾、喉嚨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飲食應注意多吃些養肺潤肺的食物。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係到壽命的長短。養肺的蔬菜包括蓮藕、百合、銀耳、木耳、山藥、胡蘿蔔、豆腐等。水果如梨子、蘋果、山楂、荸薺等。果仁類如杏仁、核桃、花生、松子、芝麻等。蜂蜜是秋季養肺潤肺的好食物。
●清熱解暑要繼續
清熱解毒類食品既能消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因此喝些綠豆粥、蓮子粥、百合粥和薄荷粥益處多多。
●涼性食物要適量
涼性食物要適量食用,如瓜類水果西瓜、香瓜等。古人云:「秋瓜壞肚」,夏季剛過,人的脾胃受炎熱天氣影響,功能較弱,還未完全恢復,因此剛剛入秋養好脾胃很重要。
●少辛增酸
愛吃辛辣刺激食物的人要克制一下,夏季吃些辛辣食物可以增加食欲,但是立秋後要適當減少,因為秋天要收肺氣,而辛辣太盛則傷肺。「增酸」的目的是為了增強肝臟的功能,所以要多吃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奇異果、蘋果、石榴、葡萄、橘子、檸檬、番茄等。
●多食含纖維食物
秋天乾燥易便秘,應多食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空心菜、胡蘿蔔、地瓜、白菜、芹菜、豆芽、香菇、海帶、紫菜等。
●忌暴飲暴食
到了秋季,由於氣候宜人,往往會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使人發胖。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
●忌油膩、煎炸食物
油膩煎炸的食物不易消化,積聚在胃中,加重體內積滯的熱氣,不利於潤燥,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常在秋季復發或加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進補的好季節
入秋之後,人體對食物的吸收率會逐漸增高,但像羊肉、狗肉在入秋之初還是要少食,因為秋初炎熱未完全退盡,過多食用大熱食物羊肉、狗肉不利於健康。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因此吃肉要適當,最好等到天真正涼下來以後。
●藥補不如食補
「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用食補代替藥補是個不錯的選擇,秋季之後我們可以多喝雪梨銀耳湯來滋陰潤肺,多吃蓮藕、蘿蔔、百合等物來保健身體,無病亂補是會擾亂身體內部節奏,而且補藥吃太多小心變成毒藥。藥物和食物既然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補不變,一補到底。
二、衣的養生與禁忌 早晚日夜溫差大,別忘早晚添加衣服。
三、住的養生與禁忌
●「秋老虎」到要注意防暑降溫,此時晝夜溫差逐漸變大,也要預防感冒著涼。夜間睡覺時腰腹要蓋被子,以防受涼。
●炎熱季節,許多家庭和辦公室都開著空調,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癥狀。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避暑,又可預防空調病。
●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宜長時間開空調,避免直吹或將腹部蓋好。
四、行的養生與禁忌
早睡早起養精蓄銳,養肝護肺;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到舒展。而且,早睡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可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生。
五、育的養生與禁忌
立秋的氣溫雖然沒有降低多少,但是運動還是要堅持,運動不能停,立秋之後空氣濕度會開始變低,在清晨的時候爬爬山,多做一些深呼吸的動作,這樣的空氣浴能對身體起到很好的保健功效,晚上9點以後不要劇烈運動出汗過多。
六、樂的養生與禁忌
悶熱勿煩躁,天涼莫悲秋,「秋老虎」的燥熱威力不容小覷,氣溫高令人心情煩躁,脾氣漸長,易於衝動,影響身心健康,要調整好心態,切忌悲傷憂慮。
在秋季初段日子,仍受夏天之餘氣影響,氣溫高且濕,但會慢慢開始天氣轉涼。記緊要注意保暖,尤是頸及胸背部,避免著涼。飲食亦不宜冰涼,怕損傷正氣。若喜歡吃沙拉冷盤等,可喝暖湯熱茶,免得體內積寒。夏暑喝的寒涼清熱降火茶,亦要減少。肺與大腸為表裏關係,大腸乾燥則容易出現便秘。金旺乘木,金氣過旺可傷肝,秋天樹葉凋落,景象肅殺,注意或易有肝氣鬱結,情緒抑鬱。
未病失防,齊心抗疫
要留意,乾咳為新冠肺炎其中一項常見病徵(有乾咳不等於染上新冠肺炎)。當出現發燒、呼吸道感染、或肺炎徵狀,必須馬上入院求醫。但未病可以先防,增強體質,繼續堅持齊心抗疫,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盡量在家做適當舒展運動,飲食均衡,思想樂觀正面,疫情終會過去。
以下介紹2款簡單時令保健湯水。
§潤肺生津
肺喜潤惡燥,預防秋天出現肺燥,可先潤肺以減低咳嗽機會。
宜:見口渴口乾,咽乾咽痛,鼻孔乾燥,口氣腥臭。
忌:感冒咳嗽,或平素痰多不宜。
川貝南北杏煲雪梨水(2-3人份量,10碗清水,煲1.5 - 2小時)
材料及食益:
川貝10g /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雪梨3個 / 清熱止咳,滋陰潤肺。
百合20g / 養陰潤肺,清心安神。
南北杏20g / 潤肺止咳(南杏12g:北杏2g)。。
雪耳15g /滋補生津,潤肺養胃
冰糖適量。
作法:
1. 雪梨連皮去芯,洗淨備用。
2. 其它所有材料浸泡15分鐘後,洗淨備用。(川貝拍裂效果更佳)
3. 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3000水煲1.5-2小時即可
§消暑祛濕
夏季暑濕之餘氣未去,可視個人情況,消暑祛濕以治標,同時補脾益肺以固本。
宜:見身熱心煩,食慾欠佳,大便秘結,小便黃臭,手腳困重等。
忌:感冒咳嗽泄瀉不宜。
扁豆赤小豆煲冬瓜湯
材料及食益:
扁豆 60g / 健脾化濕,和中消暑。
赤小豆60g / 利水消腫,解毒排膿。
冬瓜1斤 / 消暑清热,利水解毒。
玉竹40g / 清熱養陰,生津潤肺。
淮山40g / 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
蜜棗3個 無花果八顆
作法:
1. 冬瓜連皮帶籽,洗淨備用。
2. 其它所有材料浸泡15分鐘後,洗淨備用。
3. 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3500ml水煲3小時即可
保健優食養選購專區 https://forms.gle/76doTFycvAvsGpGHA
#防疫 #疫情 #養生 #養身 #健康 #分享 #煲湯 #料理 #幸福 #祛溼 #消腫 #窈窕
讓我們在這裡一起擁用有幸福~
【煲湯媽咪幸福講堂/資訊不遺漏 】 https://www.facebook.com/umami.soup.master
【煲湯媽咪幸福生活/私密資訊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umamimastersoup/
【煲湯媽咪幸福優品/好康這裡找】https://shopee.tw/umamimall
【煲湯媽咪@LINE/悄悄話這裡說】https://lin.ee/zUUGuXz
「發燒出汗原因」的推薦目錄:
- 關於發燒出汗原因 在 煲湯媽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發燒出汗原因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發燒出汗原因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發燒出汗原因 在 讓寶寶保暖,流了汗就能退燒嗎?破解小孩感冒八大迷思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發燒出汗原因 在 發燒流汗好嗎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發燒出汗原因 在 感冒不斷出汗的原因和症狀,PTT、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發燒出汗原因 在 感冒不斷出汗的原因和症狀,PTT、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發燒出汗原因 在 【婦產科】半夜發燒流汗要當心!小心淋巴癌找上你?!【醫師 ... 的評價
- 關於發燒出汗原因 在 感冒发烧后闷头睡觉出一身汗有没有科学依据? - 品葱备份计划 的評價
發燒出汗原因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秋,即禾與火,有禾谷成熟的意思,是豐收的季節;此時梧桐樹開始落葉,故「落一葉而知秋」!秋,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古人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說,養生一定要順應四時,才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肺屬金,而秋季大地一遍金黃,故肺主秋季。另外秋季主收,燥為秋季之主氣,而肺為「嬌臟」不耐寒熱,故很容易被秋燥所傷,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
特別是秋天屬金,金克木,秋天的氣容易抑制肝氣、肝血的生發。肝開竅於目,所以這時候呢眼睛的視力就會有所下降,因此立秋養生重在養肺護肝。下列來看看「立秋」養生與禁忌及合適的湯水吧!
一、食的養生與禁忌
●宜吃養肺潤肺的食物
秋屬燥,而燥氣通於肺,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乾、喉嚨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飲食應注意多吃些養肺潤肺的食物。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係到壽命的長短。養肺的蔬菜包括蓮藕、百合、銀耳、木耳、山藥、胡蘿蔔、豆腐等。水果如梨子、蘋果、山楂、荸薺等。果仁類如杏仁、核桃、花生、松子、芝麻等。蜂蜜是秋季養肺潤肺的好食物。
●清熱解暑要繼續
清熱解毒類食品既能消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因此喝些綠豆粥、蓮子粥、百合粥和薄荷粥益處多多。
●涼性食物要適量
涼性食物要適量食用,如瓜類水果西瓜、香瓜等。古人云:「秋瓜壞肚」,夏季剛過,人的脾胃受炎熱天氣影響,功能較弱,還未完全恢復,因此剛剛入秋養好脾胃很重要。
●少辛增酸
愛吃辛辣刺激食物的人要克制一下,夏季吃些辛辣食物可以增加食欲,但是立秋後要適當減少,因為秋天要收肺氣,而辛辣太盛則傷肺。「增酸」的目的是為了增強肝臟的功能,所以要多吃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奇異果、蘋果、石榴、葡萄、橘子、檸檬、番茄等。
●多食含纖維食物
秋天乾燥易便秘,應多食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空心菜、胡蘿蔔、地瓜、白菜、芹菜、豆芽、香菇、海帶、紫菜等。
●忌暴飲暴食
到了秋季,由於氣候宜人,往往會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使人發胖。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
●忌油膩、煎炸食物
油膩煎炸的食物不易消化,積聚在胃中,加重體內積滯的熱氣,不利於潤燥,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常在秋季復發或加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進補的好季節
入秋之後,人體對食物的吸收率會逐漸增高,但像羊肉、狗肉在入秋之初還是要少食,因為秋初炎熱未完全退盡,過多食用大熱食物羊肉、狗肉不利於健康。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因此吃肉要適當,最好等到天真正涼下來以後。
●藥補不如食補
「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用食補代替藥補是個不錯的選擇,秋季之後我們可以多喝雪梨銀耳湯來滋陰潤肺,多吃蓮藕、蘿蔔、百合等物來保健身體,無病亂補是會擾亂身體內部節奏,而且補藥吃太多小心變成毒藥。藥物和食物既然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補不變,一補到底。
二、衣的養生與禁忌 早晚日夜溫差大,別忘早晚添加衣服。
三、住的養生與禁忌
●「秋老虎」到要注意防暑降溫,此時晝夜溫差逐漸變大,也要預防感冒著涼。夜間睡覺時腰腹要蓋被子,以防受涼。
●炎熱季節,許多家庭和辦公室都開著空調,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癥狀。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避暑,又可預防空調病。
●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宜長時間開空調,避免直吹或將腹部蓋好。
四、行的養生與禁忌
早睡早起養精蓄銳,養肝護肺;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到舒展。而且,早睡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可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生。
五、育的養生與禁忌
立秋的氣溫雖然沒有降低多少,但是運動還是要堅持,運動不能停,立秋之後空氣濕度會開始變低,在清晨的時候爬爬山,多做一些深呼吸的動作,這樣的空氣浴能對身體起到很好的保健功效,晚上9點以後不要劇烈運動出汗過多。
六、樂的養生與禁忌
悶熱勿煩躁,天涼莫悲秋,「秋老虎」的燥熱威力不容小覷,氣溫高令人心情煩躁,脾氣漸長,易於衝動,影響身心健康,要調整好心態,切忌悲傷憂慮。
在秋季初段日子,仍受夏天之餘氣影響,氣溫高且濕,但會慢慢開始天氣轉涼。記緊要注意保暖,尤是頸及胸背部,避免著涼。飲食亦不宜冰涼,怕損傷正氣。若喜歡吃沙拉冷盤等,可喝暖湯熱茶,免得體內積寒。夏暑喝的寒涼清熱降火茶,亦要減少。肺與大腸為表裏關係,大腸乾燥則容易出現便秘。金旺乘木,金氣過旺可傷肝,秋天樹葉凋落,景象肅殺,注意或易有肝氣鬱結,情緒抑鬱。
未病失防,齊心抗疫
要留意,乾咳為新冠肺炎其中一項常見病徵(有乾咳不等於染上新冠肺炎)。當出現發燒、呼吸道感染、或肺炎徵狀,必須馬上入院求醫。但未病可以先防,增強體質,繼續堅持齊心抗疫,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盡量在家做適當舒展運動,飲食均衡,思想樂觀正面,疫情終會過去。
以下介紹2款簡單時令保健湯水。
§潤肺生津
肺喜潤惡燥,預防秋天出現肺燥,可先潤肺以減低咳嗽機會。
宜:見口渴口乾,咽乾咽痛,鼻孔乾燥,口氣腥臭。
忌:感冒咳嗽,或平素痰多不宜。
川貝南北杏煲雪梨水(2-3人份量,10碗清水,煲1.5 - 2小時)
材料及食益:
川貝10g /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雪梨3個 / 清熱止咳,滋陰潤肺。
百合20g / 養陰潤肺,清心安神。
南北杏20g / 潤肺止咳(南杏12g:北杏2g)。。
雪耳15g /滋補生津,潤肺養胃
冰糖適量。
作法:
1. 雪梨連皮去芯,洗淨備用。
2. 其它所有材料浸泡15分鐘後,洗淨備用。(川貝拍裂效果更佳)
3. 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3000水煲1.5-2小時即可
§消暑祛濕
夏季暑濕之餘氣未去,可視個人情況,消暑祛濕以治標,同時補脾益肺以固本。
宜:見身熱心煩,食慾欠佳,大便秘結,小便黃臭,手腳困重等。
忌:感冒咳嗽泄瀉不宜。
扁豆赤小豆煲冬瓜湯
材料及食益:
扁豆 60g / 健脾化濕,和中消暑。
赤小豆60g / 利水消腫,解毒排膿。
冬瓜1斤 / 消暑清热,利水解毒。
玉竹40g / 清熱養陰,生津潤肺。
淮山40g / 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
蜜棗3個 無花果八顆
作法:
1. 冬瓜連皮帶籽,洗淨備用。
2. 其它所有材料浸泡15分鐘後,洗淨備用。
3. 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3500ml水煲3小時即可
保健優食養選購專區 https://forms.gle/76doTFycvAvsGpGHA
#防疫 #疫情 #養生 #養身 #健康 #分享 #煲湯 #料理 #幸福 #祛溼 #消腫 #窈窕
讓我們在這裡一起擁用有幸福~
【煲湯媽咪幸福講堂/資訊不遺漏 】 https://www.facebook.com/umami.soup.master
【煲湯媽咪幸福生活/私密資訊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umamimastersoup/
【煲湯媽咪幸福優品/好康這裡找】https://shopee.tw/umamimall
【煲湯媽咪@LINE/悄悄話這裡說】https://lin.ee/zUUGuXz
發燒出汗原因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西藥退燒原理】
昨天打了AZ疫苗之後,果然還是發燒了😂
(年輕人終究是年輕人)
自己配合中西藥合併使用之下,
加速發汗退燒解熱效果,
今天才能很順利的看診。
下面就來分享一下中西藥的退燒原理吧!
▎為什麼會發燒?
發燒,是身體的主要免疫反應之一。
當人體接觸到「致熱源」,便會將下視丘的「體溫定點」(set point)調高,於是人體體溫便會逐漸上升以達到新的高體溫定點(如:38-39度),這就是發燒的過程。
致熱源包含了「外來性」的細菌、病毒,所產生的毒素,他們會直接刺激人體的體溫中樞觸發發燒反應。
或者是「內生性」致熱源,由人體免疫系統面對感染發生時(或是施打疫苗可能觸發),自行產生的發炎介質、各種細胞激素(Cytokines),像是白介素-1(IL-1)。
▎發燒會畏寒?退燒會出汗?
人體在進入發燒的過程,首先體溫定點會被升高,例如從37度升高到38度。
這表示,只要在體溫在上升達到38度之前,大腦對體溫的感受是「認為自己很冷」,進而觸發各種能夠幫助升高體溫的機制:畏寒、顫抖、雞皮疙瘩、血管收縮⋯等反應,最後達成「體溫接近高體溫定點」的結果,這便是發燒。
反之,一但體溫上升超過體溫定點之後,身體便會覺得熱,於是開始進行散熱:流汗、毛孔擴張、血管舒張⋯等反應,而後體溫開始下降,回到正常原始的體溫定點。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想要讓身體快點「進入退燒狀態」,有三個方法:
1. 把體溫定點下調,加速回歸發燒前的低體溫定點。
2. 把人體溫度升高,加快體溫達到體溫定點的過程。
3. 體溫定點下調的同時,也將自體體溫上升,加速兩者接近、觸發出汗的效果。
▎西藥的退燒原理
西藥常用的退燒藥有兩大類(類固醇之外),
一類是Acetaminophen(如:普拿疼)。
一類是NSAIDS(非類固醇消炎藥,如Aspirin、Ibuprofen、Diclofenac....)。
像NSAIDS藥物,主要是中斷發炎反應鏈,減少人體自己產生的「內生性致熱源」,於是導致體溫定點下調,因此可以消炎、止痛、退燒。
而普拿疼,則是被認為是直接影響中樞神經內的發炎受器(COX-2),導致體溫定點下調,造成退燒效果(但無法明顯消炎)。
因此,這些藥物都是以上面說的第一種方法-「降低體溫定點」做為退燒方式。
▎中藥的退燒原理
中醫來說,治療這類感染發炎性病症,有一本很有名的著作-傷寒論,便是為此而生。
書中記載了人體遭遇感染之後的各種發炎反應以及病程變化,同時也紀錄適應於當下病理情況的治療方針。
其中以「太陽病」篇,描寫了最多關於「發燒、惡寒」的相關情形。
像是最基礎的條文:「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其實就是在描述人體「即將發燒」之前,「體溫定點上升而體溫未至」所導致的惡寒怕冷反應,頭項強痛則是人體中各種發炎介質所引起的症狀表現。
而關於人體發熱後「是否出汗」,對中醫用藥上是很重要的鑑別。
因為,根據上面提到退燒出汗的原理,我們可以知道,當已經有出汗現象,表示發燒情形不嚴重,已經進入退燒階段,人體有自行緩解的能力,僅需要幫助發汗順利即可(桂枝湯、熱稀粥)。
而相反的,當體溫已經持續上升,人體卻遲遲沒有出汗反應、同時持續有惡寒現象。
這就表示身體設定的體溫定點很高(體溫已經上升還是覺得冷),可能是較嚴重的感染、發炎反應所導致,以中醫的名詞來說,屬於「傷寒」。
這種「傷寒」的情況,有很大一部分會使用到「麻黃」這味藥材,因為麻黃可以興奮交感神經、提高心律、加速血液循環、升高體溫、改善呼吸道功能。
服用麻黃的時候,會讓人體體溫更快上升達到高體溫定點,於是便能產生出汗退熱的效果。
無論出汗與否,其實都顯示了人體在遭遇發炎反應之後,不同的免疫系統反應情況,也因此需要使用不同的中藥物組合。
中藥來說,要退燒,許多情況會使用所謂的「解表藥」,故名思義,就是「解除人體表層的症狀反應」,諸如:發熱、惡風、畏寒、脈浮、頭頸僵痛⋯。
這類的「解表藥材」,能夠藉由不同的藥物搭配組合,發揮出不同的效果,最終的目的都是希望「讓人體體溫能夠更快速接近體溫定點」,以達到退燒的效果。
像是常見的麻黃湯、葛根湯,便是如此。
(藉由興奮心血管、提高代謝、升高體溫、最後促進發汗)。
更強效的發汗藥方,像是「麻黃附子細辛湯」,則是用在患者同時具有「畏寒、發熱、無汗、嗜睡、脈沈」,顯示患者身體過度虛弱、免疫力嚴重發動不足的情況之下,其中使用了三種能夠興奮神經的藥材,來達到提振精神、升高體溫、幫助排汗的效果。
總而言之,中醫在於治療「發燒、發熱、畏寒」等症狀,使用的藥物組合與治療模式非常多樣,與西醫退燒藥物的原理並不相同。
▎中西藥是否能夠合併退燒?
在清末民初的一位中醫名家-張錫純,
曾經提出一種有趣的藥物組合:「石膏+阿斯匹靈湯」
他的服用方式很特別,發燒時先服阿斯匹靈,等患者進入出汗退熱狀態時,身體因為體溫定點下降,反而會有燥熱感,此時再服用下石膏煎湯退掉身體的餘熱。
不過以近代來說,較少聽過這樣的使用方式。
以個人的經驗來說,如果要結合中西藥加速解熱退燒效果,一方面除了使用西藥加快降低體溫定點之外,同時也可以使用溫陽、解表藥材,讓體溫提升,加速排汗現象的發生。
要注意的是,因為今天是施打疫苗造成的發燒現象,就好像是火災警報演習,演習中的警報器作響之後,把它關掉是沒關係的。
但是如果是因為外在病源體感染所造成的發燒現象,其實並不建議太早使用西藥退燒(降低體溫定點),因為適度讓體溫升高是身體用來抵抗病原體感染的方式。
太早退燒,如果發炎感染原因沒有解除,依舊又會再次發燒起來的。
一般的輕中度發燒,反而可以服用中藥加速發熱、帶動身體的免疫反應,達到抗病目的之後自然會發汗熱退。
另外有些情況則需要注意避免過度發炎情況,可能會造成「細胞激素風暴」,免疫系統反應過度,反而傷害到人體本身的組織。
因此在面對感染發炎反應,無論中西藥,在用藥上的每個步驟都需要小心謹慎,隨機改變作戰策略。
#中西並存的時代
#找出更佳的配合
#大家可以更健康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發燒出汗原因 在 發燒流汗好嗎 -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發燒時,要臥床得到充分地休息,以減少體力的消耗。 寶寶發燒不退什麼原因. 1、感冒. 不論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都是寶寶最常見的疾病。細菌和病毒 ... ... <看更多>
發燒出汗原因 在 【婦產科】半夜發燒流汗要當心!小心淋巴癌找上你?!【醫師 ... 的推薦與評價
最新【醫師好辣】一刀未剪版▻▻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L4ugceG1iyeMfbLvWecAs3re_dOBHR9f 醫師:陳保仁00:00 看見陰影恐中風! ... <看更多>
發燒出汗原因 在 讓寶寶保暖,流了汗就能退燒嗎?破解小孩感冒八大迷思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但除了發高燒之外,伴隨想吐、頭痛、頭昏腦脹等症狀時,代表可能有腦部方面的疾病,請立刻就醫為佳。 推薦閱讀:夏季病毒是不會睡覺的!常見發燒原因. Q: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