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講波蘭的故事
每次有國家送我們疫苗,
我肯定是要來介紹一下這個國家的吧。
但是之前都講歷史,有點落俗套了。
今天介紹波蘭,我們來看看它最近遇到什麼困難(好像算命老師)
#是波ㄆ蘭不是波ㄅ蘭
首先我們要先認知一件事,
波蘭的地理位置和地形,讓它注定成為各國爭搶重點。
波蘭的名字Poland源自斯拉夫語,意即「平原之地」,
正好顯示出波蘭無險可守、多次遭各國瓜分的悲痛歷史。
再加上處於夾在西歐大國和俄羅斯中間,
誰想越雷池一步,倒楣的總是波蘭。
.
二戰時期,希特勒就選擇波蘭為第一個入侵國。
當時蘇聯還擔心希特勒打過去,
就跟希特勒簽署《德蘇互不侵犯條約》,
雙方瓜分波蘭,波蘭成為第一個落入希特勒手中的領土。
即便到2021年,波蘭的重要性絲毫未減。
#以籃球場為例
如果我們說烏克蘭和俄羅斯的交界是籃下禁區,
那波蘭大概就是罰球線了。
川普當初宣布從德國撤軍,
其實就是將軍隊往東邊挪一點,移到波蘭,
為的就是就近觀察俄羅斯動態,協防西歐。
#天生反共
而波蘭本身也是討厭共產主義第一名的。
1989年蘇聯孱弱不堪,
波蘭成為前華沙公約組織成員國當中第一個擺脫共產黨統治的國家。
到現在,波蘭國內仍有著強烈「去共產化」的決心。
現在的執政黨甚至「除共」除得太激動,
2018年提出一套「司法改革」,
說因為現在60歲以上的法官通通在共產時代的法院工作過,
當時都和共產權貴有勾結,
所以政府必須要對最高法院進行「除垢」。
這條法律表面上反共產,
實際上是讓政治干預司法,
所以歐盟其實是很不滿波蘭這樣做的,還說要懲罰波蘭。
也因此,現在在波蘭國內「脫歐」的聲音也不小。
.
我們從上述這個極具爭議的司法改革就可以看出,
波蘭真的有夠討厭蘇聯和共產黨。
連帶的,波蘭也和現在的俄羅斯相當不愉快。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會派駐美軍在波蘭。
民氣可用,藉由波蘭人民的怒氣抵擋普丁的野心,
聽起來相當合理。
#小心白俄羅斯
講到俄羅斯帶給波蘭的威脅,就不能不提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是東歐國家裡頭,唯一會乖乖聽普丁話的國家。
尤其在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Lukashenko)去年大選被說舞弊,
然後對示威的民眾施以暴力鎮壓後,
歐盟各國紛紛加強對白俄羅斯的制裁,盧卡申科就更不爽了。
他的不爽很明確,就是跑去找普丁哭,
哭說其他國家都欺負他,要普丁幫忙出一口氣。
普丁還真的出馬了。
大概從8月底開始,
白俄羅斯正式邀請俄羅斯防空飛彈部隊進駐,
駐紮地點就在波蘭和立陶宛邊境旁邊!
齁齁,白俄羅斯真的是不演了耶。
直接在北約國家旁邊安插俄羅斯部隊,
這不是挑釁,那什麼是挑釁。
.
但波蘭也不是省油的燈,別忘了它背後有美國當靠山。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說,
他們觀察到波蘭正在加速擴建基礎設施,
以便讓美國派更多軍人過去。
俄羅斯估計,美國駐波蘭軍力,
應該會從4,500人增加到2萬人。
.
看來兩邊都已經箭在弦上,蓄勢待發了。
.
#丟包難民是哪招
除了軍隊,白俄羅斯還使出另外一招:丟包難民。
自從塔利班佔領阿富汗,中東那邊就有一堆難民逃到白俄羅斯。
再加上敘利亞內戰和非洲渡海而來的難民們,
白俄羅斯收了一大堆人,把他們通通載上車,
載到與立陶宛、波蘭和拉脫維亞的邊界,
然後呢?
然後就把他們放在邊界上了!
哇,這是新招啊!
這三個國家瞬間湧進上千個難民,
造成邊境上一片混亂,國內也開始有非法移民衍伸的問題。
波蘭的邊境守衛說,
他看到白俄羅斯衛隊定期給這些難民帶來熱飯和飲料,
看起來就像是刻意要「栽培」他們闖關似的。
.
#原來是離間計
丟包難民不僅造成波蘭的邊境混亂,無暇防守,
更在國內掀起口水戰。
有些人說士兵沒有同理心,應該要讓這些難民進來討生活;
有些人罵批評者站在白俄羅斯那邊,居心叵測。
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帶來的威脅就已經夠頭痛了,
國內還有一群人吵得不可開交。
咦,怎麼有種既視感呢?
啊,原來世界各國都一個樣呢:)
以上就是波蘭國內外面對的問題。
他們在慷慨捐疫苗的同時,正面臨著俄羅斯的威脅,
以及國內疑歐挺歐的糾結。
再次感謝波蘭贈送我們40萬劑AZ疫苗,
希望波蘭東邊威脅盡快解除,國內也能夠越來越團結!
以後別再以為波蘭是華沙公約組織頭頭就以為它挺共,
人家現在可是反共反俄第一衝鋒呢!
---國際觀察曆---
這一張圖是國際觀察曆的波蘭頁上半部,是不是很讚
想看下半部?
觀迎趕緊來下單唷
https://bit.ly/3kevH87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VS英國馬莎|罐頭湯香港$22 vs 倫敦$5 港人最愛餅乾倫敦平一半 英國馬莎港幣21蚊買到校服 越來越多香港人選擇移民到英國生活,無論是已經出發抑或仍在計劃當中,最好預先了解當地生活指數、日用品購買點等資訊。在英國,不難見到香港人熟悉的英國品牌馬莎百貨(Marks & Spencer)。不...
白俄羅斯 名字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陪你看國際新聞】國際奧會,挺政治還是挺運動員?
從這個小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國際奧會的角色。
👉Belarus Olympics: Krystsina Tsimanouskaya refuses 'forced' flight home / BBC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58046183
白俄羅斯的田徑運動員,因為教練臨時叫他跑接力,但他覺得這個決定太奇怪,還牽涉到許多原本要跑的跑者,竟然沒有接受足夠藥檢之類的詭異狀況,不是很開心。
然後這位運動員在自己的 Instagram 說,「我們偉大的老闆總替我們決定一切。」
這個偉大的老闆可能指的是教練,但也可能指的是白俄羅斯修改法律一路連任六次的獨裁者盧卡申科。
之後這位運動員就被強迫帶到成田機場,準備送回白俄羅斯,理由是精神狀態有問題。
但他很聰明地在機場找了日本警察,並尋求國際奧會 IOC 介入,於是就先不用上飛機,暫時接受日本警察與 IOC 的保護。
👉白俄選手批教練險遭逼回國 受日警保護報平安 / 新頭殼
https://bit.ly/3fnGxqq
國際奧會也正要求白俄羅斯奧委會說明。
這件事情應該真的跟白俄羅斯的國內政治有關。因為許多傑出的白俄羅斯運動員,是反盧卡申科獨裁的。
白俄羅斯是個專制國家,被稱作歐洲的北韓。這位田徑運動員,目前也是白俄羅斯盧卡申科支持者攻擊的對象。
這意味著,一旦在白俄羅斯入境,生命可能不保。
👉國際奧委會稱關注並調查一名白俄羅斯運動員被強行帶到東京機場的情況 / VOA
https://bit.ly/3fiU9Di
這位運動員,可能會向奧地利申請政治庇護,也可能由捷克提供保護。
👉捷克奧運隊打算用自己的飛機帶白俄羅斯女選手到布拉格 / Sputnik
https://bit.ly/3C2jfjH
白俄羅斯之所以被稱作歐洲的北韓,是因為許多離譜的行徑。
除了獨裁者修改法律,一直讓自己連任之外,最近則是用軍機,說個你客機上有炸彈的爛理由,強迫載有反對派記者的國際航班客機轉降白俄羅斯機場,然後逮人。
最近也被歐盟經濟制裁中。
👉迫降客機事件:歐盟對白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 / RFI
https://bit.ly/3lmtObA
國際奧會,把自己定位成超越政治,給運動員舞台的角色。並在主辦國日本的協助下,提供運動員安全的環境。
所以,如果運動員想要比賽,而且民間自發組織力量強,不管臺灣運動員想用什麼名字比,想用什麼旗幟去比,只要我們自己不自願跪下,屈服中國壓力,國際奧會支持的可能性相當大。
最後,白俄羅斯還有一件事情與臺灣有關。就是正名。
白俄羅斯一直想要脫「俄」,因為即使他們已經從蘇聯脫離甚久,但大家還是認為他們跟俄羅斯有關。他們不喜歡。
所以,還曾經希望大家,不要叫他們白俄羅斯,而是白羅斯。
因為白俄羅斯,好像是俄羅斯的一部分;但白羅斯,意思是他們雖然都是羅斯人,但並不是俄羅斯。
這是中文部分,其他歐洲語言也有類似的狀況。
以國名來說,Republic of Belarus,的確是白色羅斯人共和國的意思。
但是,正名這種事情,不是官方去叫人家要改,人家就會改。還牽涉到國內的認同凝聚,以及國際上人家有沒有把你當一個咖。
白俄羅斯正名運動,即使都已經是獨立國家,卻也花了很多的時間。
👉國家正名有多難?看獨立29年都沒正名成功的「白羅斯」如何讓歐洲媒體自願改翻譯 /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2V715ge
臺灣,在國際上是個咖,也是自由世界的重要盟友。只是有個更大的爛咖在打壓。
另外,國內的認同凝聚,似乎還需要一些時間,這是我們可以一起努力的部分。
白俄羅斯 名字 在 阿尼尛 Anim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知道尛 | 敲碗最後一項的正名。
----------------------------
荷蘭於2020年起對外不再使用暱稱Holland,統一使用正式國名Netherlands,但中文譯名仍繼續使用「荷蘭」。
而不論是在歐語系國家或台灣,國名常常被拆解成「白+俄羅斯」的白羅斯(Belarus),名字裡的羅斯(-rus)指的是東斯拉夫民族的文化根源基輔羅斯,跟俄羅斯一點關係都沒有。
跨國品牌與團體也很重視譯名的統一,像是Disney由狄斯耐正名成迪士尼,Sony由新力正名為索尼,Doraemon正名為哆啦A夢,Pokémon正名為精靈寶可夢,Splatoon正名為斯普拉遁、Metroid正名為密特羅德等等。
除了譯名上的校正回歸,有些正名的提出是因為大家的「會錯意」,譬如熊本縣某不是熊的吉祥物本來的中文名是「酷MA萌」(後來配合華語區的稱呼,官方正式改用「熊本熊」這個譯名),或是薩爾達傳說中那位其實不叫薩爾達的主角林克(他拯救的對象是薩爾達公主)。
創作者主動修改角色名稱的狀況也不算少見,像是 Bugcat Capoo 筆下的拉花貓後來正名奶泡貓,以及 掰掰啾啾 Byebyechuchu 筆下一直忘記正名為「黑色蛞蝓」的奧勒雞。
#大家還看過什麼有趣的正名ㄇ #尛編
➤ 我們的IG https://reurl.cc/A848rK
➤ 你知道尛? https://reurl.cc/4mjkGD
➤ 我們的MeWe https://mewe.com/p/ani3small/
➤ 我們的YT https://www.youtube.com/c/Ani3small
#辛奇 #泡菜正名 #kimchi #netherlands #belarus #disney #doraemon #sony #pokemon #splatoon #metroid #くまモン #貓貓蟲咖波 #掰掰啾啾 #黑色蛞蝓 #奧勒雞 #哆啦A夢 #精靈寶可夢 #熊本熊 #薩爾達傳說
白俄羅斯 名字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VS英國馬莎|罐頭湯香港$22 vs 倫敦$5 港人最愛餅乾倫敦平一半 英國馬莎港幣21蚊買到校服
越來越多香港人選擇移民到英國生活,無論是已經出發抑或仍在計劃當中,最好預先了解當地生活指數、日用品購買點等資訊。在英國,不難見到香港人熟悉的英國品牌馬莎百貨(Marks & Spencer)。不過,英國的馬莎與香港馬莎有何不同?記者前往全港最大的馬莎百貨旗艦店,太古城中心分店,同時邀請了身於英國的「廚職背遊」版主梁芷靈,前往位於倫敦牛津街(Oxford Street)的旗艦店,比較一下兩地馬莎的分別。
約130年前,猶太人Michael Marks從家鄉白俄羅斯的斯洛尼姆(Slonim)前往英格蘭北部,開了一個小販檔謀生,後來,他在由小販檔轉為小型攤檔,並札根列斯(Leeds)。他發現店舖中,只售一便士(One penny)的商品相當好賣,便索性將店舖變成「One penny shop」,概念正如今時今日的12蚊店,全場貨品統統一便士。生意越做越大,隨後他找了朋友Tom Spencer合伙,將二人的名字結合,Marks & Spencer於1894年正式成立。現在馬莎百貨在全球超過62個地區,設有超過1,500間分店。馬莎亦在1988年進軍香港,現今全港總共有18間分店。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330/3I5LO7ZEVVCC3GSG3G6CU34YAU/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香港 #英國 #馬莎 #倫敦 #罐頭湯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白俄羅斯 名字 在 蒟蒻講幹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https://youtu.be/BVoe1bcqBWM
世界英文地理系列出爐囉!
第二站我們來到的就是歐洲
究竟這些國家的名字該怎麼來用英文說呢?
看完本單元,你就知道囉!
小額贊助安撫蒟嫂 https://p.ecpay.com.tw/E2494
本單元出現的單字
歐洲 / Europe
俄羅斯 / Russia
莫斯科 / Moscow
土耳其 / Turkey
伊斯坦堡 / Istanbul
芬蘭 / Finland
諾基亞 / Nokia
瑞典 / Sweden
挪威 / Norway
丹麥 / Denmark
冰島 / Iceland
斯坎納維亞 / Scandinavian
愛沙尼亞 / Estonia
拉脫維亞 / Latvia
立陶宛 / Lithuania
英國 / UK / United Kingdom
UK全名 /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蘇格蘭 / Scotland
英格蘭 / England
威爾斯 / Wales
北愛爾蘭 / Northern Ireland
倫敦 / London
愛爾蘭 / Ireland
葡萄牙 / Portugal
西班牙/ Spain
加泰隆尼亞 / Catalonia
安道爾公國 / Andorra
法國 / France,
摩納哥 / Monaco
盧森堡 / Luxembourg
比利時 / Belgium
荷蘭 / Netherlands / Holland
德國 / Germany
德意志 / Duitsland
波蘭 / Poland
捷克 / Czech Republic
奧地利 / Austria
瑞士 / Switzerland
列支登士敦 / Liechtenstein
義大利 / Italy
西西里島 / Sicily
聖馬利諾 / San Marino
梵諦岡 / Vatican City
希臘 / Greece
阿爾巴尼亞 / Albania
馬其頓 / Macedonia
保加利亞 / Bulgaria
羅馬尼亞 / Romania
摩爾多瓦 / Moldova
斯洛伐克 / Slovakia
匈牙利 / Hungary
斯洛維尼亞 / Slovenia
克羅埃西亞 / Croatia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聯邦 / Bosnia and Herzegovina
蒙特內哥羅 / Montenegro / 黑山
塞爾維亞 / Serbia
科索夫 / Kosovo
白俄羅斯 / Belarus
烏克蘭 / Ukra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