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除了下西洋還負責監督建了哪項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觀
鄭和是偉大的航海家,但他在建築上也很有造詣,這就鮮為人知了。江蘇省建築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孫宗文說,鄭和是內官監太監,主要負責宮廷、塔寺、陵墓等工程方面的事務,天長日久的過問,加上他的天賦和專研,在建築方面不斷有所建樹,堪稱是一位建築工程專家。
孫宗文曾就任於北京建築科學院、中國古建築研究室、東南大學建築研究室,從事宗教建築研究長達70餘年,尤其擅長佛像、佛塔、佛寺的建築考古,是該領域中的權威。他告訴記者,鄭和出訪西洋各國時,抽空在當地建築中式的城池廟宇寺塔,把中華建築藝術介紹到海外去。在麻六甲山峰就有一座三寶城,充滿中華文化韻味。麻六甲建造王宮時第一次使用的磚瓦,是鄭和船隊從福建載運過去的,磚瓦泥工也同隨而去,於是,麻六甲人也學回了製磚做瓦,建造房屋的技術。在泰國等地鄭和建有三寶寺塔等建築遺跡,他使中式建築藝術登上了泰國的殿堂。
鄭和下西洋每次出海,他都十分留心觀察西洋諸國各具特色的建築風格和雕刻藝術,並善於借鑒其精華,引進國內來。孫宗文舉例說,如福建閩侯縣著名的雪峰寺,是中國佛教歷史上頗具影響的禪寺。在明朝永樂中期,鄭和從南洋攜來兩座瓦塔,安放在這座寺廟前。該塔早已毀壞,遺址尚在。鄭和六下西洋之後,明成祖朱棣已死,航海停了下來,鄭和只能發揮他在建築上的才華。大報恩寺為明代南京名刹,位於中華門外一華里的古長千里。鄭和在下西洋停置期間駐守南京,曾奉敕負責主持修繕南京皇宮和續建大報恩寺琉璃塔工程。該琉璃塔光彩璀璨,蜚聲中外,成為中國佛教文化的一朵奇葩,可惜如今只留下一塊殘碑。
孫宗文評價說,大報恩寺琉璃塔建築極其完美,集明代以前中國建築藝術精華於一身,其中以大雄寶殿和四天王殿最為壯觀,下牆、石壇及欄杆,都用漢白玉砌成,雕鏤得非常別致。整個建築群殿閣重重,宏偉壯觀,精巧絕倫,世間無比。琉璃塔全部用白石和五色琉璃瓷磚砌成的。白瓷磚嵌於塔的外壁,每塊瓷塊中央都有一尊金剛佛像,塔上下有鍍金佛像千萬尊;每一佛像用十塊琉璃磚拼成;每層塔樓均用五色琉璃構件,其中黃綠相間的拱門上,飛天、雷神、獅子、白象、花卉等圖案,色彩絢麗;每層塔心,晝夜點燃「長明燈」,入夜燈光十裡可見;八個角都垂掛風鈴,風吹鈴響,遠近皆聞。此塔是當時南京最高的建築,登上塔頂,鐘山大江盡收眼底。為明代南京的標誌,被譽為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觀之一。
據史料記載,清乾隆皇帝曾偕同皇太后數下江南,看了南京大報恩寺的琉璃塔和杭州的六和塔,讚不絕口。弘曆年間,在皇太后的旨意下,在承德避暑山莊也仿照了一座永佑寺塔。大報恩寺琉璃塔還令海外各國讚歎不已,認為是舉世無雙的,它的完美建築還影響到歐洲。《造園史綱》中提及:法國路易十四仿南京琉璃塔,於1670年在凡爾賽建造富有中式情調的「藍白瓷宮」。
孫宗文還介紹說,最酷似琉璃塔的莫過於晚於它十年左右建造的南京牛首山的弘覺寺塔,簡直是琉璃塔的一個縮影,不同的是它是用普通青磚造的七級浮圖。鄭和還奉命修繕南京宮殿等建築營建的項目,更體現他非凡的建築才華。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知史 #中國歷史 #鄭和 #琉璃塔 #鄭和下西洋 #大報恩寺
白象 文化 評價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910 黃偉民易經講堂
絕望中,香港人向特朗普求救。
美國國會復會,討論通過《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
香港正在焚燒!
共產黨垮台的歷史巨輪,竟然由濫暴濫權的香港警隊推動。
林鄭對香港社會的形勢判斷,永遠準確地錯誤。
她的政治策略是拖。
拉晒勇武派;
嚇窒和理非;
插贓嫁禍示威市民;
放權警察無後顧之憂施暴;
停地鐵,封街道,市民不便,自然對遊行示威反感;
用經濟數據下調恐嚇社會;
等開課,暑假完了,大家乖乖上學,社會歸於平靜,大家繼續上班供樓……
但天不如壞人所願!
香港人的怒火,燒向世界,全球文明社會都望著香港。
上街的,已經不止和理非,衝擊的已不止勇武派。香港人的良知被激發,國際城市的精神和質素,通通歸位了。
九月開課後,中學生手拖手,組成“自由之路”的人鏈,一條比一條長。
香港人全民醒覺反暴政。
已經沒有回頭路。
眼前只有兩個方向:
一、 美國通過法案,香港的政改,由美國國會監察,進行雙普選,落實《中英聯合聲明》的原則,跟從《基本法》的條文,回歸基本步,一國兩制,港人治港。
香港人一人一票選出自己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員。
特首向香港人負責,立法會沒有功能組別,成為正式的人民議會,監察政府胡作非為,要官員問責,阻止大白象工程,淘空香港。
二,另一條路,提早併入大陸,取消邊界,一國一制。廢港紙,一國一幣。驅逐在港美國人,凍結他們在港財產。開設比新彊更火的集中營,教育香港百萬反共人士。
三萬警察收編入廣東省武警系統,不會再有藍衫四萬,白衫七萬了,毅進仔不可能高薪過總理李克強。警察子女如何君堯爭取的,全部遷入大灣區學校。
唔喜歡又有條件的,盡早離開;國際撤資,封查《蘋果日報》,驅逐肥佬黎出境,《蘋果》編輯部仝人全控以長期造謠罪;關閉《香港電台》,由中宣部派員主持新的統戰系統,記者證由政府統一批核發放。
大陸各政治山頭,存放在港的幾萬億貪污錢和資產,全部化為烏有,白手套們亡命天涯。
這是林鄭步步進逼的方向,其實也是“攬炒”派的方向,更是大部份香港人心底,連想都不敢想的同歸於盡方向。
好,就和你班仆街一齊入地獄!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香港怨恨之火在焚燒,我們都是火宅之人。
世間萬象,沒有什麼可以永恆不變。
一切都有因,和後來的環境,條件配合變化,產生了果。
這種因緣條件構成的無常變遷,才是我們的人生實相。
人,往往以自己的利益作考慮,希望對我有利的好事長存,壞事最好唔關我事。但這種一廂情願的期望,永遠不會如願,所以,便生出了人間多苦了。
佛教是追求離苦得樂的宗教,自兩晉時期,傳入中土,和儒家道家學說,自然融合,我們講的中華文化,就是儒釋道三家揉合而成。
佛,是「覺者」的稱謂。眾生迷,他獨醒,所以,他便是佛。
人人都可以成佛。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中國最受歡迎的佛學經典。
全經只有二百六十字,但文字優雅,涵蓋萬千,是佛陀教導我們調御自己的心,達到離苦得樂境界的方法。
歷代無數文學家,書法家,帝王名相,都有抄誦《心經》的習慣。華人世界,很多人將《心經》融入日常生活中,作為調伏心情的方法。
今日香港,彷如煉獄。日日被打,血濺街頭,被捕後遭百般凌辱的年輕人苦,為人父母的何嘗不苦?
有夢的,求仁得仁尚且苦;無夢的,行屍走肉,吃喝玩樂,本來醉生夢死的,今日逼他面對人生實相,也覺得香港很苦。
被打的苦,作惡的何嘗不苦?警察從此經過太子站,都會覺得有在他背後吹氣,涼涼的……鬼,已經在遊魂,在警察心中,埋下太子831的魂魄。
佛學名相眾多,不是佛教行人,初接觸經論,會目花迷惑。今日試試不著名相,只用普通語言,解說《心經》,希望幫到大家,在火宅之中,有一刻清涼。
觀自在菩薩。
觀自在菩薩,即觀世音菩薩,在中土無人不識。《心經》一開始,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所以,很多人誤會,《心經》是觀音菩薩,對舍利佛說法。其實,我們目前讀到的佛經,大都是佛陀對弟子說法的記錄。
一開始,佛說:
當初,有一位善於思考存在意義的修行者。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他對於人,到底應如何自處,作最深最深層次的思考。
照見五蘊皆空。
他發現,人根據外在環境,和內在自我的意識交流,透過自己的感官,去察覺外在世界,造成身心的苦樂悲歡,其實是錯的。
因為外在情境會因不同原因在萬變,自己的內在主觀也因人的想法又隨時在變。
在變化的情境裡,無具體不變的實體,也沒有不變的現象存在。
度一切苦厄。
只要我們不再執著有一個不變的內在自我,和外面不斷變化的外境互動。當沒有一個不變的我存在時,痛苦、煩惱,就自然消失了。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舍利子,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他和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原為婆羅門智者。有日,他聽到佛陀言教: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他大受感動,帶領二百弟子,和目犍連,一起到竹林精舍,皈依佛陀座下。
佛陀對舍利弗說:
我們遇到一切具體現象,其實只是一時因緣聚合,只是短暫情境,是無實現象。而無實現象,又是一時短暫情境,是互為因果的相同東西。
進一步說,有形現象,來自無形變化;無形變化又會轉變成有形現象。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思想上也是如此,我們所看到的情境好壞,來自我們當時的主觀想法;而我們的主觀想法,決定自己所認為的情境好壞。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舍利弗啊,萬物萬象的根本,只是因緣和合而生,隨時變化,並無常性,是緣起緣滅的空相。
一切眼前情境,稱為諸法。
只是瞬時變化的無實現象,稱為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所以,任何際遇,只是一生人整體的瞬間切片,這些切片連起來便是你的一生。如果抱住這種觀念,生命中任何際遇,便無所謂的好、壞;淨、垢;增、減的差別了。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所以,我們應該這樣看,短暫一生,與整體宇宙的關係。在變化的客觀環境中,沒有不變的現實存在。
構成我們心、識、意志、觀念、想法的,也隨時在變。我們感受當下,不能以過去的經驗來評價。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我們身體,用六個器官,接收外界六塵信息。既然所謂的現象,只是一時的因緣和合,變化短暫,只是剎那存在,並非實相。
只是剎那存在,並非實相。
只要沒有那個「我」參與變化,無法,無分別,無內根感官,無外塵情境,我與萬象融而為一,便無有差別。
由此六識,出入諸根;
貪著萬境,能成惡業。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眼前情境沒有順遂,內心便沒有愛憎分別。
只要能夠達到這種境界,苦便無從產生,自然就無「苦」需要消除。
沒有無明,就沒有消除無明的需要,也就不會產生後續的十二因緣次第: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沒有聚成苦的緣起,苦便無從產生,無從消失。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人生多苦,先要找出苦的原因,再想辦法消除痛苦,再追求一個無我無苦的境界。我們稱之為「苦集滅道」。
當瞭解生命的本質,乃是生生不息,融入生死交替的過程,就不見生老病死為苦,也就無所謂的苦集滅道了。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雖無所得,一個修行者而言,只是回復原有:本來如此。
修習解說之道,朝向彼岸的修行者,他們根據這個「智慧渡彼岸」的修行方法……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內心便不會有任何牽掛,因而產生的任何障礙;當內心全無障礙,便沒有任何怖畏恐懼了。遠離以無常為有常,以苦為樂的追煩惱追求。到達清靜自在的境地。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有過去、現在、未來的覺者,佛,他們都是依據這個“智慧渡彼岸的解脫方法”,來了解生命究竟實相的,因而得以大徹大悟。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是無等等呪。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因此,這部用智慧到彼岸,照見實相的智慧,幫眾生由痛苦此岸,過渡到清靜彼岸的方法,是大神力的呪,是大放光明的呪,是至高無上的呪,是無與倫比的呪,能解除一切痛苦。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呪,即說呪曰:
揭諦 揭諦,
波羅 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然而,什麼才是“智慧渡彼岸”的呪語呢?
般若波羅蜜多的呪語是這樣的,
去吧! 去吧!
到彼岸去吧!
大家都到彼岸去吧!
覺悟吧!
https://youtu.be/oYM3hPjN-BI
白象 文化 評價 在 八鄉朱凱廸 Chu Hoi Dic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300幾億買一個體育夢?財政預算案有關啟德體育院的發言】
(按:財務委員會工務小組正審議香港史上最大規模、耗資300多億的體育設施群──啟德體育園。各派議員對於招標模式、應該由政府還是私人管理、五萬人主場館的必要性、對落選投標公司支付六千萬等問題展開了討論,朱凱廸利用財政預算案的修正案辯論,將對啟德體育園的思考綜合了一次。立此存照,希望有助於日後的討論。)
本人想討論的,係57及58號,鄺俊宇議員同埋張超雄議員既修正案。兩條修正案內容係一樣的,即,議決為削減分目 000 而將總目 53 削減 895,000 元。 (削減大約相當於民政事務局局長 3 個月薪酬預算開支)。
我係兩周前討論民政事務總署既發言裡面,已經提到過我對民政局一啲睇法,今天或者可以集中睇下民政局係體育方面既工作。
我地不如重溫下一啲好典型既「香港故事」先。
我地聽過足球員蘇來強係十幾年前只得六千蚊人工,同時兼職救生員*既故仔,又聽過18歲曾經做過最佳青年球員既姚學文,24歲時一度掛靴,轉職消防員既古仔。
但其實過左咁多年,情況仍然係有待改善。港甲變左港超係好左,底層球員會8500至11000蚊,但港超聯理文流浪既行政總監馮嘉奇,上個月接受訪問時提到,而家仍然有青年球員,家住天水圍而月入四千。
好啦,足球圈可能太多人,唔夠「精英」。
最近港台有個節目,《鏗鏘集》既「運動場上」,訪問左好多唔同界別唔同項目既運動員,我地又睇到對本港體育設施既分析。
曾經得過亞運冠軍的山地單車手陳振興,提到越野單車的山徑是由單車運動員拼手胝足咁去維修同埋開鑿,搞一條要幾星期。
射箭運動員李嘉威提到牛池灣射箭場,草地水平係好斜,好難做訓練,甚至長期會有受傷風險。
剛剛跳出1米88佳績,打破香港紀錄,躍升世界排名第9既楊文蔚就指出,目前除左灣仔運動場外,唯一符合國際田聯標準既田徑場地,將軍澳運動場在設計上亦有唔小問題,例如坑渠蓋既質料錯左,跳高墊亦的助跑範圍亦不足圓周20半的規定。
咁政府做左咩呢?
我地留意到政府好識玩,搞個「體育專員」出黎,其實係將民政局本身負責體育政策既副秘楊德強,俾多個新名目佢。另外仲有70億既精英運動員發展基金,後來又再多10億,咁當然係好左,但其實見到體院既收入大概亦只係多左1億多小小。
相對之下,我地既政府係啟德體育園既319億支出,就大得驚人。
但其實呢319億,並唔係直接拎去資助體育事業或前線運動員。
特別係5萬座位既主場館,功能同政府大球場幾乎完全重疊,長毛話齋,「無啦啦整撻啦」。
我要補充既係,體育園中的公眾田徑場我係贊成的,室內體育館雖然有質疑,但或者相對之下,尚算可以接受。
但呢個無啦啦的主場館,相信係佔左過半既開支,即係百幾二百億。
有左呢百幾二百億之後,多左啲咩呢?最主要係多左個上蓋,咁可以做埋concert。但真係對體育界既投入,並唔係最直接。
同埋,我地發現到,原來,立法會工務小組,對啟德體育園主要的爭議,都係在於個模式,即係個 有冇辦法確保個contractor,令項目回到本,或至少有番啲收入。而唔係任何體育上的指標。
其實我覺得,關於啟德體育園。DBO (Design-Build-Operate) 固然係爭議點,因為真係好少見,政府又出雞又出豉油,仲要1.8億既「提案誘因撥款」,俾啲輸左的 bidder 有安慰獎。
但或者DBO只係其中一個環節,不是最大的關鍵,最大的關鍵係體育文化或政策目標的推動,係不應由牟利為本的設施管理者去肩負責任的,而係應該由政府承擔的,否則就會俾商業、餐飲、零售、地產去主導。
設施管理者主要係應該做好 professional 的部分。
即係剛才講到,陳振興、李嘉威、楊文蔚關心果啲部分,點樣可以做到運動員真係想要的運動場。要好多Details 和心機,我相信體育專員係有可能做得到的。
咁而家點解係咁呢?
一就係因為成本太高了,319億,高到要回本,所以竟然有60萬呎零售及餐飲,令個體育項目變左地產項目。秘書長馮太同體育專員,變左旅遊專員,地產專員,要兼顧好多根本唔需要考慮的事。
二來是政府冇信心到一個點,因為民政局局長不關心體育,大球場又搞到一住屎。
至於個局本身吹水的目標,盛事化的盛事,本身就已行錯了標準
——例如一個外國城巿去host 奧運,去host 世界盃,係因為想用體育文化資本去 translate 出商機,upgrade 或 consolidate 旅遊的 branding,也因為對內管治有提振民情作用。
至於對 sportslover 來說,氣氛好只是 bonus,舉辦盛事係 once a lifetime 的機會,贏或提升戰績的機會。
以上呢幾點對香港唔算太關事。
但我地本身有咩體育文化資本?LOL
不如做好體育好過啦。
任何關心體育的人都明白,香港根本不需要盛事化,皇馬來港踢到17-0也無意義,四隊英超來港對方也不會出真力,只會係平日比賽力量的十分之一,人地當係旅行,見下FAN屎簽個名,吸下戲金。
香港的體育文化問題,主要係沒有經濟鏈,只能主要靠資助,咁資助一定有遺漏,照顧唔到好多俾心機既運動員。
與其搞大白象,倒不如執靚現有的不同體育設施管理,再擺舊錢係度,諗下點資助多啲前線運動員,做好啲體育教育好過啦。
至於民政局局長,劉江華先生,實在難以評價。印象中,我未見過佢黎立法會傾體育政策事宜,幾次啟德體育園既討論,都係秘書長馮太同埋楊德強先生孤軍作戰。
既然,局長冇政治承擔,咁不如人工俾埋啲幫佢頂既公務員啦。
運房局又係呀,張炳良局長,橫洲村民等左你500日,你又派房署啲官幫你頂。你同劉江華先生一樣,不如退番啲人工俾政府啦。
本人謹此陳辭。
(*註:發言指蘇來強曾兼職消防員有誤,應為救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