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人和我們眼中的中國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以 Cargo Cult 的處境來看,我們就是二戰時太平洋島國的土人。我們搞不清楚白種外星人留下的旗幟來自哪裡、不知道軍火如何操作,但通過後天學習,我們將慢慢理解自己在整個世界處於甚麼位置。香港人一般的政治潛意識來自大國之間的默契:美國上世紀拉攏中國對抗蘇聯,此一大事件在中國人角度是中國在折騰百年之後靠自己重新復興,而香港人在英治末期接收的其實是美國的詮釋:中國也加入了自由世界對抗蘇聯,所以中國順理成章就會「西化」,但當時「中外關係」是中國復興的關鍵,中國於是戰略性容許外國人和香港人抱持「中國將會西式民主化」的暇想,這一方面穩住了外資及各國與中國的關係,也基本決定了香港那方要求「民主回歸」的主旋律。
這種暇想直到香港回歸之後十來年仍然主導香港政局。回歸後,政治制度應有多少「民主成份」,民意也分裂為加速派和緩進派。加速派主要考慮香港,而緩進派則考慮更多,一來忌諱激嬲中國當局,二來香港上一代的心靈處於「美國拉攏中國對抗蘇聯 (並成功)」的事件之中,最後蘇聯真的被美國推倒,中美提攜,所以大家都認為中國會在艱難、緩慢的節奏中最終完成自由化。順理成章的結論是,香港其實只要做中國順理成章的自由化的啦啦隊,搞好雙方民間關係就好,民主化的主戰場在中國而不在香港。
白人之間也有一些理論去支持入中戰略,那就是含糊的民主化文宣:一個國家只要經濟發展好,中產階級出現,英美文化洗禮社會菁英,「公民社會」就可以慢慢推動社會甚至政治的民主自由化。所以美國 / 西方這樣想像自己與中國交往,就義利皆有,比正當更正當,既是通往打倒蘇聯的必要道路,也像慈善的白騎士一樣拯救了中國人。當然這只是他們單方面的想法,但這想法被香港人全盤接收,製造了之後香港人潛意識的既定政治角度:世界可以按它的意志慢慢改變中國。這真的很千禧年,至少是在 911 事件之前的那種空虛的樂觀。
如果美國軍政高層沒有選擇與中國結盟,也不會有人有興趣持續將民主化理論「應用」在古老又新潮的中國,製造各種有利經濟政治學術投資的樂觀主旋律。思想和意識形態只是真實政治的折射,也不可能離開具體的政經潮流。現在美國政治上對中態度越來越不一樣,文化和思想上也會慢慢跟上這一波變動,因為文化和思想只是秩序比較下游的顯現。
以前美國自由派想像中的世界,是一個滿天神佛的文化多元宇宙,中國只是「不一樣」,但並不是跟自己對立的威脅。現時美國的理想也是文化多元宇宙,但他們正考慮中國對他們算是多元還是異常。因為中國在各方面的影響力,對美國來說已經強勁到慢慢不能算是多元,而美國自己反而有淪為「多元」的危機。
美國輿論以前的對中立場,就是美國對中國的立場,給他們時間達成自由化 (而過程中歐美也可以得到越來越多利益),民主化理論適用於中國。而現在《紐約時報》卻會刊登這樣的政治文化評論:由 David Brooks 撰寫的《When Dictators Find God》,裡面談到上世紀的進步史觀在本世紀受到的挫折:歷史沒有終結,民主意識和體制輸出遇到強勁抵擋,一度被進步思想打敗的保守思想以及宗教右派也跟各國獨裁者攜手並進,而且沒有對中國差別保護,而是將其放在普京旁邊。「(俄羅斯當局)……將自己塑造成『基督教價值觀的最後堡壘』,防止世界陷入自由主義道德混亂」,同時又提到中國最近禁止「娘炮美學」,俄羅斯當局也在文化上政治上抵制迫害社會上的少數 (及 LGBT)。
作者陳列以上的圖像,是要警示「自由派」將面對「專制—保守派同盟」重新興起,為了守護人類社會的「多元」一面,要「在精神和文化層面上與之鬥爭」。這一邊吹起集結令,另一邊也不可能吃素,也在自我動員,但他們有可能因為「中國」已暫時放下紛爭。「中國」在文中是一個剛剛加入東方保守陣線的大將,因為中國加入,雙方實力要重新估計,並得出「自由多元的西方」受到嚴重威脅的結論,透露出一種對中國隱約又苦澀的「再認識」。
由於歐美老一代自由主義的對手長期是基督宗教,所以在認識初期,可能憧憬不受基督教支配的東方世界會否是個性解放的世外桃園。蘇聯之於沙特、神權伊朗之於福柯,這些都是混雜個人期待的理解初階段。美國內部在環保、LGBT、女權、宗教等議程的鬥爭,其實也輻射了出去,他們各自憧憬東方可以實現自己的願望。保守派希望在東方找到海外盟友,進步派也希望在海外有社會實驗場,最後他們似乎都鎩羽而歸,各自的幻覺都得到扎醒。另辟蹊徑是很難的,西方人在面對波斯帝國時,最後還是要大致回歸到對立式的歷史觀裡面。
保守派對「威脅」的形容方式是他們面臨民族、貿易、文明、秩序的威脅,自由派對「威脅」的其中一種形容正如文章表達的,是人類對「多元」的理想受到衝擊。另一邊廂,香港最香港的地方是,在外國人未說出來之前,香港人不敢相信太陽是由東方升起。大體上,我們都是最近才聽到雙方的集結號。現在香港人終於都相信太陽是由東方升起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940的網紅AB的異想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前幾天參加烏克蘭這邊的一個聚會活動,基本上就是大家一起欣賞電影,結束之後主持人會把大家集合圍個圈來一起分享心得感想。 這次活動放的是一部老電影:「全民情聖 (Hitch)」,這部電影我很久以前看過,是2005年上映的電影,久久沒看過重看一次感覺很有趣,看到了很多以前沒看到的隱性兩性動態與藍藥丸制約...
「白騎士女權」的推薦目錄:
- 關於白騎士女權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白騎士女權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白騎士女權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白騎士女權 在 AB的異想世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白騎士女權 在 Re: [分享] 女權鬥士在體驗當男人後自殺身亡- 看板Boy-Girl 的評價
- 關於白騎士女權 在 [分享] 紅藥丸教練:何謂狗公、白騎士與綠帽俠? - boy-girl 的評價
- 關於白騎士女權 在 反女權主義- Trigger Warning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白騎士女權 在 [人際-05] 什麼是女本位主義?及認知後的三條路:MGTOW、白 ... 的評價
- 關於白騎士女權 在 Re: [問卦] 幫女權喊話的騎士團男性都是何種心態? 的評價
- 關於白騎士女權 在 Re: [分享] 女權鬥士在體驗當男人後自殺身亡- 看板Boy-Girl 的評價
- 關於白騎士女權 在 Fw: [問卦] 東亞四國為何台灣和中國的女權特別高? 的評價
- 關於白騎士女權 在 [分享] 紅藥丸教練:何謂狗公、白騎士與綠帽俠? - 看板Boy-Girl 的評價
白騎士女權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西人和我們眼中的中國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以 Cargo Cult 的處境來看,我們就是二戰時太平洋島國的土人。我們搞不清楚白種外星人留下的旗幟來自哪裡、不知道軍火如何操作,但通過後天學習,我們將慢慢理解自己在整個世界處於甚麼位置。香港人一般的政治潛意識來自大國之間的默契:美國上世紀拉攏中國對抗蘇聯,此一大事件在中國人角度是中國在折騰百年之後靠自己重新復興,而香港人在英治末期接收的其實是美國的詮釋:中國也加入了自由世界對抗蘇聯,所以中國順理成章就會「西化」,但當時「中外關係」是中國復興的關鍵,中國於是戰略性容許外國人和香港人抱持「中國將會西式民主化」的暇想,這一方面穩住了外資及各國與中國的關係,也基本決定了香港那方要求「民主回歸」的主旋律。
這種暇想直到香港回歸之後十來年仍然主導香港政局。回歸後,政治制度應有多少「民主成份」,民意也分裂為加速派和緩進派。加速派主要考慮香港,而緩進派則考慮更多,一來忌諱激嬲中國當局,二來香港上一代的心靈處於「美國拉攏中國對抗蘇聯 (並成功)」的事件之中,最後蘇聯真的被美國推倒,中美提攜,所以大家都認為中國會在艱難、緩慢的節奏中最終完成自由化。順理成章的結論是,香港其實只要做中國順理成章的自由化的啦啦隊,搞好雙方民間關係就好,民主化的主戰場在中國而不在香港。
白人之間也有一些理論去支持入中戰略,那就是含糊的民主化文宣:一個國家只要經濟發展好,中產階級出現,英美文化洗禮社會菁英,「公民社會」就可以慢慢推動社會甚至政治的民主自由化。所以美國 / 西方這樣想像自己與中國交往,就義利皆有,比正當更正當,既是通往打倒蘇聯的必要道路,也像慈善的白騎士一樣拯救了中國人。當然這只是他們單方面的想法,但這想法被香港人全盤接收,製造了之後香港人潛意識的既定政治角度:世界可以按它的意志慢慢改變中國。這真的很千禧年,至少是在 911 事件之前的那種空虛的樂觀。
如果美國軍政高層沒有選擇與中國結盟,也不會有人有興趣持續將民主化理論「應用」在古老又新潮的中國,製造各種有利經濟政治學術投資的樂觀主旋律。思想和意識形態只是真實政治的折射,也不可能離開具體的政經潮流。現在美國政治上對中態度越來越不一樣,文化和思想上也會慢慢跟上這一波變動,因為文化和思想只是秩序比較下游的顯現。
以前美國自由派想像中的世界,是一個滿天神佛的文化多元宇宙,中國只是「不一樣」,但並不是跟自己對立的威脅。現時美國的理想也是文化多元宇宙,但他們正考慮中國對他們算是多元還是異常。因為中國在各方面的影響力,對美國來說已經強勁到慢慢不能算是多元,而美國自己反而有淪為「多元」的危機。
美國輿論以前的對中立場,就是美國對中國的立場,給他們時間達成自由化 (而過程中歐美也可以得到越來越多利益),民主化理論適用於中國。而現在《紐約時報》卻會刊登這樣的政治文化評論:由 David Brooks 撰寫的《When Dictators Find God》,裡面談到上世紀的進步史觀在本世紀受到的挫折:歷史沒有終結,民主意識和體制輸出遇到強勁抵擋,一度被進步思想打敗的保守思想以及宗教右派也跟各國獨裁者攜手並進,而且沒有對中國差別保護,而是將其放在普京旁邊。「(俄羅斯當局)……將自己塑造成『基督教價值觀的最後堡壘』,防止世界陷入自由主義道德混亂」,同時又提到中國最近禁止「娘炮美學」,俄羅斯當局也在文化上政治上抵制迫害社會上的少數 (及 LGBT)。
作者陳列以上的圖像,是要警示「自由派」將面對「專制—保守派同盟」重新興起,為了守護人類社會的「多元」一面,要「在精神和文化層面上與之鬥爭」。這一邊吹起集結令,另一邊也不可能吃素,也在自我動員,但他們有可能因為「中國」已暫時放下紛爭。「中國」在文中是一個剛剛加入東方保守陣線的大將,因為中國加入,雙方實力要重新估計,並得出「自由多元的西方」受到嚴重威脅的結論,透露出一種對中國隱約又苦澀的「再認識」。
由於歐美老一代自由主義的對手長期是基督宗教,所以在認識初期,可能憧憬不受基督教支配的東方世界會否是個性解放的世外桃園。蘇聯之於沙特、神權伊朗之於福柯,這些都是混雜個人期待的理解初階段。美國內部在環保、LGBT、女權、宗教等議程的鬥爭,其實也輻射了出去,他們各自憧憬東方可以實現自己的願望。保守派希望在東方找到海外盟友,進步派也希望在海外有社會實驗場,最後他們似乎都鎩羽而歸,各自的幻覺都得到扎醒。另辟蹊徑是很難的,西方人在面對波斯帝國時,最後還是要大致回歸到對立式的歷史觀裡面。
保守派對「威脅」的形容方式是他們面臨民族、貿易、文明、秩序的威脅,自由派對「威脅」的其中一種形容正如文章表達的,是人類對「多元」的理想受到衝擊。另一邊廂,香港最香港的地方是,在外國人未說出來之前,香港人不敢相信太陽是由東方升起。大體上,我們都是最近才聽到雙方的集結號。現在香港人終於都相信太陽是由東方升起了。
白騎士女權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電影長知識】看《綠騎士》前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A24 #驚悚版 的「#圓桌騎士:高文」
一定很多人不知道《高文爵士與綠騎士》的故事,這是「#亞瑟王傳說」中相當精彩的一個故事,而高文又是一個女生會超愛的「完美騎士」,趁這次電影《綠騎士》上映,幫大家五件事長知識,快速知道這位被譽為「最具有風度的圓桌騎士」,我反而覺得他可能被仙人跳....
這次的五件事一樣文長,但是知識含量一樣充足,不會讓你失望的。
那我們就,開始囉!
〖🗡 1.最具有風度的圓桌騎士:#高文〗
圓桌騎士(武士)是傳說中亞瑟王的騎士,如果你有看《#金牌特務》,可能會知道「加拉哈德」與「蘭斯洛特」這兩位爵士(Sir),「加拉哈德」是柯林佛斯飾演的角色代號,「蘭斯洛特」則是主角要爭取的特務代號,兩個代號所代表的角色,都在亞瑟王傳說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另一個你不可不知的騎士,就是今天要聊的高文爵士(Sir Gawain)。
高文是 #亞瑟王的外甥,跟蘭斯洛特是死對頭,被稱為最初的「白馬王子」,然後有兩個很精彩的傳說故事:
《#高文爵士和瑞格蕾爾小姐的婚禮》
《#高文爵士與綠騎士》
這兩個故事的啟發性與故事結構,都遠超乎於一般的傳說故事,很推薦大家聽聽看。
當時的作者們寫下這兩個故事,用意可能在訂下:「騎士」應該要有的勇敢與風度。
不過我個人覺得,簡單來說就是「兩個仙人跳的故事」啦...
我們一個一個來說吧!
〖🗡 2.沒有人比他懂 #女權:《高文爵士和瑞格蕾爾小姐的婚禮》〗
話說,亞瑟王有天帶著高文出去微服出巡,結果被一位強者給打敗。
亞瑟王知道自己要輸了,但是勇敢地面對死亡。
此時,強者說我欣賞你的勇氣,如果你可以回答我一個問題,那我就饒了你一命。
這個問題是:「#女人最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接著就給亞瑟王時間去尋找答案。
亞瑟王跟高文四處尋找答案,顯然地都不是強者要的正確解答,直到有一個醜陋的老婆婆說:
「我知道正確解答,但是作為交換條件,有人必須跟我結婚」
跟惡魔交換條件都有其代價,但是如此自肥的要求還真沒見過。
為了救自己的國王,高文知難而上(?),說他願意跟老婆婆結婚,以換得正確解答。
果然,亞瑟王再次碰到強者時,就回答出了「女人最想要的東西是什麼」的正確解答,這個答案就是:
「#自主權」
強者這時驚訝地說,你竟然找到「我妹妹」要到正確解答!那就放你一馬吧~
亞瑟王此時才驚覺自己被 #仙人跳 了,假決鬥,真相親。
(不過倒霉的是高文...)
故事來到結婚的當晚。
身為新娘的老婆婆,希望高文親她一下。
如果你是被迫結婚的,反正亞瑟王已經通過考驗了,那你會照做嗎?
有風度的高文就親了下去,結果這位醜陋的老婆婆,瞬間變成了一位大正妹!(青蛙王子?)
正妹說,我其實是被下了魔法才變成了老婆婆,你的吻解開了我的「#一半」的魔法。
一半的意思是,我現在可以選擇「白天」是老婆婆,或是「晚上」是老婆婆,你要選擇哪個呢?
這不是金斧頭銀斧頭的故事,所以你各位不要亂選。
更沒有小孩才做選擇這種事情。
選擇白天是老婆婆,晚上你就可以享有正妹老婆。
選擇晚上是老婆婆,別人不會笑你娶了老婆婆,但是晚上你知道的...
此時,有風度的高文選了一個很棒的答案:
「被迫變身的是你,應該由你本人來選擇,哪個你比較能忍受。」
這就再次呼應了「自主權!」
又是一次正解!
所以魔法被完全解開了,高文娶了一個完全版的正妹,不再被魔法變成老婆婆可喜可賀。
這是個看起來是仙人跳,但是有著真正女權的浪漫美好故事。
〖🗡 3. #仙人跳又來了!《高文爵士與綠騎士》〗
故事發生在一次聖誕節,亞瑟王與他的圓桌騎士們一同慶祝,此時來了一個不速之客:#綠騎士。
綠騎士說你們當中一個人來砍我的頭,然後一年後換我砍你的頭。(真《換人殺砍砍》)
眾多騎士還在驚慌失措,還在想「這種要求我這輩子沒聽過」的時候,高文跳出來了! 他願意接受這個挑戰。
綠騎士的頭確實是被高文砍了下來,但是綠騎士沒死,走過去把頭撿回來,並要求隔年高文要去「綠教堂」給綠騎士回砍一斧。
隔年,高文出發前往「綠教堂」,一路經歷了許多苦難考驗,中間路過了一個城堡,得到了城堡主人與城堡夫人的熱心招待,城堡主人此時提出了一個要求:
「#交換一日所得」
白天城堡主人會出去打獵,得到的東西就分給高文。
高文雖然留在城堡裡,但是如果有得到的東西也要分城堡主人。
這一聽就是仙人跳的節奏。
果然,城堡夫人就來誘惑了,而且是連續三天的漸進式誘惑。
第一天,高文拒絕了示愛,所以他回禮城堡主人一個吻。
第二天,高文拒絕了示愛+戒指,當晚他回禮主人兩個吻。
第三天,由於城堡夫人送了他一個「綠腰帶」,說這是個可以「刀槍不入」的腰帶,高文覺得這晚點好像用得到呢!就接受了這禮物。
只是,當晚他並沒有跟主人提到「#綠腰帶」的事情,只給了主人三個吻。
(主人應該覺得,你是不是只是想偷親我)
離開城堡後,前往綠教堂的路上,有嚮導精靈建議高文不要去,但是高文不聽,獨身赴約。
到了綠教堂,綠騎士揮了斧頭要砍高文。
第一刀,高文縮了一下,被綠騎士笑「俗啦巴」(膽小鬼)。
第二刀,高文鼓起勇氣接了,發現沒事。
第三刀,高文流了一些血。
綠騎士說,其實他就是「城堡主人」,交換一日所得的部分,就是要來試探高文是不是遵守騎士的諾言。
所以前兩刀是不會傷到他的,唯有第三刀是懲罰他沒有交出綠腰帶。
(設局誘惑仙人跳!)
(而且,當初不是說好只砍一刀...?)
高文回去後,跟亞瑟王報告了這次的冒險,而高文從此配戴綠腰帶,以作為自己的警惕。
亞瑟王與所有的騎士,也都跟進配戴了綠腰帶,表示對他的尊敬。
故事到這邊其實還沒結束,後面有更大的陰謀。
城堡夫人其實是亞瑟王傳說中的大反派女巫:#摩根勒菲 所變成的,而高文從此也被蠱惑,成了她底下的綠騎士。
〖🗡 4. 看 #改編作品,必須先懂原作〗
電影《綠騎士》的前提是把流傳已久的騎士故事給改編,所以你必須懂一些基本的故事。
就很像說,有人改編了「楊過」的故事,把癡情的楊過寫成渣男。
(其實你長大重看《神鵰俠侶》,會發現楊過他做了一堆會被現在人罵渣的事情。)
如果你不知道他改編前的原本故事,你可能就以為這只是一個渣男的故事,怎麼可能這麼爛,好無聊。
所以,強烈推薦看我這篇「五件事」,絕對會讓電影更好看。
不然,你會搞不懂,為什麼英國騎士找一個印度人演幹嘛?這是英國版的政治正確?
阿這故事怎麼這樣安排?
主角個性怎麼這麼廢?
結果就是,你很難理解故事的節奏跟轉折為什麼是這樣,而且主角的個性會難讓你有投射感,自然不太理解故事的安排。
其實,導演也知道這主角的個性很難讓人喜歡,所以他們才要找一個很讓人喜歡的演員來演,才選了主演過《貧民百萬富翁》、《金盞花大酒店》的 #戴夫帕托(Dev Patel)來演高文,非常聰明的選擇,確實是個演技與觀眾喜愛度很高的選角。
必須先懂原作,而且就像我前面在說原本故事時,多少還是會有一些疑問,也會用現代人的觀點去看。
你可以看導演怎麼點出這些問題,或是他怎麼解釋。
不管怎樣,相對原本浪漫的傳說,電影《綠騎士》對於人性的描寫,寫實太多了。
〖🗡 5. A24作品,都是 #風格與藝術 強烈的作品!〗
除了原本的故事必須要知道之外,製作公司 A24 的作品風格你也必須知道!
#A24 已經是相當有名的獨立製片公司了,作品非主流,風格偏向 #抑鬱,例如驚悚系列的《#宿怨》、《仲夏魘》,特殊題材的《屍控奇幻旅程》,具有啟發意義的《#單身動物園》、《青春倒退嚕》、《原鑽》,也有許多奧斯卡等級的作品,如《#不存在的房間》、《#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淑女鳥》、《大災難家》。,還有最新的韓國奧斯卡代表《夢想之地》
還有同樣是獨立作品,卻廣受大家喜愛的《#人造意識》(或譯《#機械姬》)。
這次《綠騎士》, A24 用亞瑟王的故事作為發想改編,同樣走他們家特有的抑鬱、緩慢、驚悚,步調接近《屍控奇幻旅程》、《人造意識》,抑鬱、恐怖畫面讓人聯想到《宿怨》、《仲夏魘》,仔細去推敲故事改編的部分,與導演的畫面安排,也可以深如《單身動物園》,相信會有不少文章會去討論隱喻與彩蛋。
老實說,第一遍看《綠騎士》我是不懂的,在重新研究完亞瑟王傳說之後,才理解這些安排的用意,同時去欣賞畫面的安排。很像《進擊的巨人》的那段,我還沒想透徹,但是其他部分,有非常多實景拍攝,這些「場景的佈置」與「畫面剪接」的部分確實有其用心。
特別是過場剪接,我相信應該比較好感受到。
此作品不能視為娛樂用電影,但是確實在「藝術性」、「故事性」上有相當強烈的風格與執導功力,推薦給喜歡 A24 系列電影的觀眾們。
再複習一下重點,看《綠騎士》之前,如果先知道 A24 的風格是 #鬱悶驚悚 的,以及知道《綠騎士》的 #原本故事,會讓你的電影更好看喔!
也歡迎推薦這篇五件事給你的朋友,絕對會「#讓你的電影更好看」。
-------
🎬 9月 #有什麼好看的電影 (院線&線上影音)推薦清單:
https://link.leftymovie.com/movielist
🎁 左大市集:放空好物 好睡好心情
https://sho.pe/3gnj5l
🥃 品酒神器:讓你的威士忌更好喝
https://sho.pe/3fsnmv
白騎士女權 在 AB的異想世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前幾天參加烏克蘭這邊的一個聚會活動,基本上就是大家一起欣賞電影,結束之後主持人會把大家集合圍個圈來一起分享心得感想。
這次活動放的是一部老電影:「全民情聖 (Hitch)」,這部電影我很久以前看過,是2005年上映的電影,久久沒看過重看一次感覺很有趣,看到了很多以前沒看到的隱性兩性動態與藍藥丸制約。
電影結束之後,大家圍成一個圈,主持人開始提問並且問大家有什麼心得:
「剛剛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大家有沒有對於男人看待戀愛的方式和女人看待戀愛的方式有什麼不同,大家覺得男女之間最不同的地方在哪裡?」
一些人開始開口回答,我也開口講了一些男女不同點在哪裡的想法,而我話還沒講完,旁邊一個妹子忽然打斷我:
「我不同意你講的,男女其實是相同的,所有的不同都是後天所造成,都是環境教育與文化的問題才造成男女不同,你剛剛說的完全是錯的。」
「沒錯,我可以告訴你一個案例,我之前認識一個女生就真的是這樣,就是因為後天造成的影響才變成這樣。」旁邊和這位妹子一起來的白色騎士開始幫腔。
「而且我不喜歡電影中男主角說的什麼接吻的時候男人要先推進90%,然後女人再回應那10% 。我認為男人想吻我的話,就是要直接當面問說可不可以吻我才行,而且說真的,我也最喜歡這樣。」妹子繼續說著。
當你紅藥丸覺醒之後,許多時候很難避免會在一些社交場合遇到這種情形,接下來話題也開始講到大家到底認不認同PUA等等的話題。
想知道我在這個社交場合的後續發展故事是什麼,歡迎收聽本次紅藥丸覺醒直播。
--
加入「紅藥丸覺醒紀元 - 當代男人兩性動態生存法則」
https://abovelight.com/red-pill-era/
加入「選擇你的現實2.0 - 將你的熱情與技能打造成線上事業」請點此
https://abovelight.com/choose-your-reality/
加入「夢想生活全世界都是你的社交圈」
https://abovelight.com/dream-life-social-world/
加入AB的異想世界黃金訂閱
https://abovelight.com/members-home/
「Game出你的社交圈」電子書免費下載
https://abovelight.com/join-ab-community/
AB一對一線上諮詢服務
https://abovelight.com/consult-ab/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bovelightLife/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bovelightlife/
Telegram: https://t.me/abovelightlif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shang-rung
iTunes podcast: https://itunes.apple.com/us/podcast/id1207576640
官方部落格網站: https://www.abovelight.com/
Rollo Tomassi - The Rational Male
https://amzn.to/3wBAjcA
白騎士女權 在 [分享] 紅藥丸教練:何謂狗公、白騎士與綠帽俠? - boy-girl 的推薦與評價
(咚拉A夢百寶袋調) 《狗公、白騎士和綠帽俠》 ... 49 F →s213092921: 那些白騎士為了陰道子宮叛逃到女權聯盟,以為可以打炮 08/22 13:00. ... <看更多>
白騎士女權 在 反女權主義- Trigger Warning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Trigger Warning☠ 本文恐有讓女權主義者、正常身心男性、正常身心女性、白騎士、SJW感到身心不適之激進內容描寫,非MGTOW不建議閱讀本文。 光看內容絕對想不到這是寫 ... ... <看更多>
白騎士女權 在 Re: [分享] 女權鬥士在體驗當男人後自殺身亡- 看板Boy-Girl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說她是為了揭穿男性特權是超譯沒錯,
不過這篇回文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常常都會有人幫忙否認「女性主義者」這個標籤,
不知道是被說「女性主義者」很不好還是怎樣?
這名記者,
常常談到男性的痛苦,要了解男性的困境,
不是非常符合「女性主義不只爭取女性權益,也爭取男性權益」嗎?
說她是女權鬥士有什麼問題?當女權鬥士很丟臉?
※ 引述《lturtsamuel (謹言慎行 拼relocate)》之銘言:
: 這段話是怎麼翻譯成「同性戀女權鬥士體驗男人生活以便寫出男性優勢」?
: 整篇文章 femi-開頭的字只出現兩次,都不是在描述 Norah,怎麼翻出女權鬥士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58.242.4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662430932.A.C6F.html
被說「女性主義者」跟被說「舔狗魯蛇」感受一樣?
原來「女性主義者」是這種等級的身份啊!
※ 編輯: moshenisshit (103.152.151.22 臺灣), 09/06/2022 10:33:46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