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兩個女孩的樹洞 /蔡淇華
舒適圈就像一個美麗的泡沫,人們驚豔於泡沫的美麗,卻沒有看到破滅的危險。 --夏雪
寒冬面前,人人都只能抱緊自己。 --Momo
夏雪在〈樹洞〉這篇,提到電影《花樣年華》裡的周慕雲的話:「如果一個人有祕密,便會找一棵樹,挖一個洞,將祕密告訴它,再用泥巴堵住洞口,這個祕密便不會被別人知道。」
《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就像是兩個女孩的樹洞,他們將這趟旅行當成一棵樹,在不同的風景裡挖掘可以摺疊時空的蟲洞。兩個女孩對著洞口,叨叨絮絮自己的秘密,只有讀者能聽到:
「旅居臺灣以前,(在香港)只要平均每個月都接到一個業配,就已經足夠我一個月的開銷,可是當公關公司知道我移居臺灣(花蓮),便慢慢捨遠取近。有好長一段時間,我接不到一個業配,甚至連邀稿都沒有,生活便從穩定轉趨為飄忽。我買了一大袋地瓜回家,跟泡麵替換著吃。從事職業寫作至今,已經八個年頭了……目前而言,我已經接近四個月沒有接到新案子了。」
夏雪站在青春的洞口,鼻息對著洞口,說出令歲月微疼的話。
被影視寒冬當成背景的Momo,站在時光的風口,倚著大樹,努力不讓自己的美麗與才情被時間吹走,她也對這樹洞欲語還休:
「這是我第六個月幾乎都沒有接到有對白的角色了,這對演員來說是一件可怕的事。你在鏡頭前,卻開不了口,永遠只能看著別人演戲,自己做反應。你精心梳化,熟讀劇本,最後卻只是站在那裡,被納入背景。」
思緒如潮,Momo用文字邀請17歲的自己涉水而來--那時在中學成績前茅,考進理想大學,到政大當交換生,年紀輕輕得到文學大獎,轉戰娛樂圈便馬上拿到TVB的合約,但現在二十八歲,工作朝不保夕。還要堅持嗎?還要堅持在最疲憊的時候,繼續澆灌兩棵叫做「演技」和「寫作」的 樹苗嗎?最後她決然對樹洞說:「我相信文學來源於生活的痛苦,是苦難中的花。而我也發現,愈來愈少的人願意去閱讀那樣的作品……但對自己守信,也是一種任性。」
Momo一身才情的任性,在這本輕盈的柏拉圖對話錄裡,炫麗耀眼。「看著滿大街年輕人們都在看一分鐘短視頻,被逗得哈哈大笑,我覺得無力。短而快 樂的視頻我也喜歡看,但我知道那是脆而好味的薯片,吃完沒有營養,亦只會愈來愈熱氣。」多麼精準的文字!
初閱《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本以為這是一本明星的旅遊書,但細讀幾頁,便會充滿驚喜!這是一本文字密度很高的文學散文,這是趟不斷叩問生命的記憶之旅。
布拉格廣場是記憶的罅隙,兩位女作家,用旅行的姿態,在此撩撥時間的線團,總能找到最痛的線頭,去穿織過去的傷口。
「後來,每當我想哭的時候,就會從母親的針線盒內取出一根銀針,在白色的牆壁上,刻下一個『一』。很久很久以後,父親無意中發現牆壁上被刻劃了很多個『正』字,他要求當事人出來自首,但我不敢,怕在受質問的時候,被發現了內心的祕密。父親見沒人自首, 於是便讓媽媽拿出藤條,三個一起打……」
自小覺得被忽略、缺乏愛,常常在夢中哭醒的夏雪,不斷在布拉格的尖塔間尋找風的秩序,在白鹿城堡迴旋往事,試著用公主的裙擺抖落成長的自卑,最後她看見布拉格、香港、與台中的雲,一起併肩坐下,下了一盤和棋。
「席間,我父親倒了很多酒也喝了很多酒,喝到一半時他忽然很鄭重地握住蔡先生的手,說:『如果哪天你不喜歡我女兒了,請不要欺負她,把她還我就 可以了。』」
讀到這裡,很難不讓人鼻頭一緊。我想到第二次在台中與夏雪對坐,她拿出喜餅:「我結婚了,以後跟先生住台中。還有,我要出新書了,與一位很美麗的香港演員吳沚默(Momo)共寫,她很會寫。」看完這書,才知道她在當明星之前,原來得過香港青年文學獎冠軍,還編了8年劇,兼職香港《東周刊》專欄作家。Momo一直覺得「只有不停拍戲,才有安全感」,所以一直沒有機會去歐洲旅行,在演藝生涯的停滯期,終於放下寫一半的小說、賣不出去的劇本,與夏雪一起飛到捷克。當看著只在電影裡出現的城堡,Momo興奮之時,卻突然心酸:「你怎麼現在才來?」
是啊!你怎麼現在才來?青春已過了一半,你怎麼現在才來?
Momo替我們覺悟,原來生命的計量單位不應該是「Year」,而應該是「Moment」,是那些閃閃發光的「當下」,組成了我們每個人獨一無二的人生。
《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的字裡行間,遍佈兩位才女精彩的Moment。他們尋找卡夫卡,最後終於意識到--我們去找尋卡夫卡,其實根本不是在追求快樂,而是在追問自己--不斷的追問,追問幸運是否仍站在努力的一邊?
敬邀讀者翻開《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像是打開美麗的樹洞,你會聽見智慧:「我們唯一能夠逃避的,就是逃避本身。」你會聽到勇敢:「當你覺得吃力時,正是因為你在走上坡。」
在人間疫期,當你發現自己與世界正吃力地向前時,打開《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你會睇見青春靜靜的換季,你會發現生命正走在上坡,然後,你又有了出發的勇氣。是的,你又重新「在路上」了!
———————————————————
/附圖為給淇華老師送喜餅那日的合照
博客來:https://bit.ly/3cg4Ovc
金石堂:https://bit.ly/2yGAbR1
誠品:https://bit.ly/2A4KKNX
讀冊:https://bit.ly/3fonDhA
momo:https://bit.ly/2WzPTFq
白鹿洞政大 在 Momo Ng 吳沚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5月11日開始,博客來、金石堂、誠品、讀冊,等平台便能買到我和夏雪的第一本散文合集 #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
台灣也將全線開售~~
感謝淇華老師動人的序
感謝寶瓶出版社的青眼
感謝夏雪這位可愛的夥伴
從去年那場迷茫的旅行,一直到現在,好像一場夢,我們做到了,我敢說這本書真的不差,是兩個女生最私密的心情,也是有趣的資深少女對話,一起旅行,分開生活,各自努力,我們是芸芸眾生的兩個,我們也是有吵有鬧的兩個。
一本台灣與香港的兩地書
一段後青春的旅行
兩顆即將三十歲的迷茫心靈
和我們一起旅行,並加入談話吧。
———momo. 」
〈序〉兩個女孩的樹洞 /蔡淇華
舒適圈就像一個美麗的泡沫,人們驚豔於泡沫的美麗,卻沒有看到破滅的危險。 --夏雪
寒冬面前,人人都只能抱緊自己。 --Momo
夏雪在〈樹洞〉這篇,提到電影《花樣年華》裡的周慕雲的話:「如果一個人有祕密,便會找一棵樹,挖一個洞,將祕密告訴它,再用泥巴堵住洞口,這個祕密便不會被別人知道。」
《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就像是兩個女孩的樹洞,他們將這趟旅行當成一棵樹,在不同的風景裡挖掘可以摺疊時空的蟲洞。兩個女孩對著洞口,叨叨絮絮自己的秘密,只有讀者能聽到:
「旅居臺灣以前,(在香港)只要平均每個月都接到一個業配,就已經足夠我一個月的開銷,可是當公關公司知道我移居臺灣(花蓮),便慢慢捨遠取近。有好長一段時間,我接不到一個業配,甚至連邀稿都沒有,生活便從穩定轉趨為飄忽。我買了一大袋地瓜回家,跟泡麵替換著吃。從事職業寫作至今,已經八個年頭了……目前而言,我已經接近四個月沒有接到新案子了。」
夏雪站在青春的洞口,鼻息對著洞口,說出令歲月微疼的話。
被影視寒冬當成背景的Momo,站在時光的風口,倚著大樹,努力不讓自己的美麗與才情被時間吹走,她也對這樹洞欲語還休:
「這是我第六個月幾乎都沒有接到有對白的角色了,這對演員來說是一件可怕的事。你在鏡頭前,卻開不了口,永遠只能看著別人演戲,自己做反應。你精心梳化,熟讀劇本,最後卻只是站在那裡,被納入背景。」
思緒如潮,Momo用文字邀請17歲的自己涉水而來--那時在中學成績前茅,考進理想大學,到政大當交換生,年紀輕輕得到文學大獎,轉戰娛樂圈便馬上拿到TVB的合約,但現在二十八歲,工作朝不保夕。還要堅持嗎?還要堅持在最疲憊的時候,繼續澆灌兩棵叫做「演技」和「寫作」的 樹苗嗎?最後她決然對樹洞說:「我相信文學來源於生活的痛苦,是苦難中的花。而我也發現,愈來愈少的人願意去閱讀那樣的作品……但對自己守信,也是一種任性。」
Momo一身才情的任性,在這本輕盈的柏拉圖對話錄裡,炫麗耀眼。「看著滿大街年輕人們都在看一分鐘短視頻,被逗得哈哈大笑,我覺得無力。短而快 樂的視頻我也喜歡看,但我知道那是脆而好味的薯片,吃完沒有營養,亦只會愈來愈熱氣。」多麼精準的文字!
初閱《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本以為這是一本明星的旅遊書,但細讀幾頁,便會充滿驚喜!這是一本文字密度很高的文學散文,這是趟不斷叩問生命的記憶之旅。
布拉格廣場是記憶的罅隙,兩位女作家,用旅行的姿態,在此撩撥時間的線團,總能找到最痛的線頭,去穿織過去的傷口。
後來,每當我想哭的時候,就會從母親的針線盒內取出一根銀針,在白色的牆壁上,刻下一個「一」。很久很久以後,父親無意中發現牆壁上被刻劃了很多個「正」字,他要求當事人出來自首,但我不敢,怕在受質問的時候,被發現了內心的祕密。父親見沒人自首, 於是便讓媽媽拿出藤條,三個一起打……
自小覺得被忽略、缺乏愛,常常在夢中哭醒的夏雪,不斷在布拉格的尖塔間尋找風的秩序,在白鹿城堡迴旋往事,試著用公主的裙擺抖落成長的自卑,最後她看見布拉格、香港、與台中的雲,一起併肩坐下,下了一盤和棋。
席間,我父親倒了很多酒也喝了很多酒,喝到一半時他忽然很鄭重地握住蔡先生的手,說:「如果哪天你不喜歡我女兒了,請不要欺負她,把她還我就 可以了。」
讀到這裡,很難不讓人鼻頭一緊。我想到第二次在台中與夏雪對坐,她拿出喜餅:「我結婚了,以後跟先生住台中。還有,我要出新書了,與一位很美麗的香港演員吳沚默(Momo)共寫,她很會寫。」看完這書,才知道她在當明星之前,原來得過香港青年文學獎冠軍,還編了8年劇,兼職香港《東周刊》專欄作家。Momo一直覺得「只有不停拍戲,才有安全感」,所以一直沒有機會去歐洲旅行,在演藝生涯的停滯期,終於放下寫一半的小說、賣不出去的劇本,與夏雪一起飛到捷克。當看著只在電影裡出現的城堡,Momo興奮之時,卻突然心酸:「你怎麼現在才來?」
是啊!你怎麼現在才來?青春一過了一半,你怎麼現在才來?
Momo替我們覺悟,原來生命的計量單位不應該是「Year」,而應該是「Moment」,是那些閃閃發光的「當下」,組成了我們每個人獨一無二的人生。
《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的字裡行間,遍佈兩位才女精彩的Moment。他們尋找卡夫卡,最後終於意識到--我們去找尋卡夫卡,其實根本不是在追求快樂,而是在追問自己而已。不斷的追問,追問幸運是否仍站在努力的一邊?
敬邀讀者翻開《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像是打開美麗的樹洞,你會聽見智慧:「我們唯一能夠逃避的,就是逃避本身。」你會聽到勇敢:「當你覺得吃力時,正是因為你在走上坡。」
在人間疫期,當你發現自己與世界正吃力地向前時,打開《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你會看見青春靜靜的換季,你會發現生命正走在上坡,然後,你又有了出發的勇氣。是的,你又重新「在路上」了!
出書不易,感謝一路陪伴
博客來:https://bit.ly/3cg4Ovc
金石堂:https://bit.ly/2yGAbR1
誠品:https://bit.ly/2A4KKNX
讀冊:https://bit.ly/3fonDhA
momo:https://bit.ly/2WzPTFq
白鹿洞政大 在 TUGO CHENG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國人的病》
- 沈從文
國際上流行一句對中國很不好的批評:“中國人極自私。”
凡屬中國人民一分子,皆分擔了這句話的侮辱与損害。辦外交,做生意,為這句話也增加了不少麻煩,吃了許多虧!否認這句話需要勇气。因為你個人即或是個不折不扣的君子,且試看看這個國家做官的,辦事的,拿筆的,開舖子作生意的,就會明白自私的現象,的确處處可以見到。當政大小官僚情形且格外嚴重。它的存在原是事實。它是多數中國人一种共通的毛玻但責任主要應歸當權的。
一個自私的人注意權利時容易忘卻義務,凡事對于他個人有點小小利益,為了攫取這點利益,就把人与人之間應有的那种謙退,犧牲,為團体謀幸福,力持正義的精神完全疏忽了。
一個自私的人照例是不會愛國的。國家弄得那么糟,同自私大有關系。
國民自私心的擴張,有种种原因,其中极可注意的一點,恐怕還是過去的道德哲學不健全。時代變化了,支持新社會得用一個新思想。若所用的依然是那個舊東西,便得修正它,改造它。
支配中國兩千年來的儒家人生哲學,它的理論看起來是建立于“不自私”上面,話皆說得美麗而典雅。主要意思卻注重在人民“尊帝王”“信天命”,故歷來為君臨天下帝王的法寶。前世帝王常利用它,新起帝王也利用它。然而這种哲學實在同“人性”容易發生沖突。表面上它仿佛很高尚,實際上它有問題,對人民不公平。它指明作人的許多“義務”,卻不大提及他們的“權利”。一切義務仿佛都是必須的,權利則完全出于帝王以及天上神佛的恩惠。中國人讀書,就在承認這個法則,接受這种觀念。讀書人雖很多,誰也就不敢那么想:“我如今作了多少事,應當得多少錢?”若當真有人那么想,這人縱不算叛逆,同瘋子也只相差一間。再不然,他就是“市儈”了。在一种“帝王神仙”“臣仆信士”對立的社會組織下,國民雖容易統治,同時就失去了它的創造性与獨立性。平時看不出它的坏處,一到內憂外患逼來,國家政治組織不健全,空洞教訓束縛不住人心時,國民道德便自然會墮落起來,亡國以前各人分途努力促成亡國的趨勢,亡國以后又老老實實同作新朝的順民。歷史上作國民的既只有義務,以盡義務引起帝王鬼神注意,借此獲取天祿与人爵。待到那個能夠榮辱人類的偶像權威倒下,鬼神迷信又漸歸消滅的今日,自我意識初次得到抬頭的机會,“不知國家,只顧自己”,豈不是當然的結果?
目前注意這個現象的很有些人。或悲觀消极,念佛誦經了此殘生。或奮筆揮毫,痛罵國民不知愛國。念佛誦經的不用提,奮筆揮毫的行為,其實又何補于世?不讓作國民的感覺“國”是他們自己的,不讓他們明白一個“人”活下來有多少權利,不讓他們了解愛國也是權利!思想家与統治者,只責備年輕人,困辱年輕人,儼然還希望無飯吃的因為怕雷打就不偷人東西,還以為一本《孝經》就可以治理天下,在上者那么糊涂,國家從哪里可望好起?
事實上國民毛病在用舊觀念不能應付新世界,因此一團糟。目前最需要的,還是應當從政治、經濟、教育、文學各方面共同努力,用一种新方法造成一种新國民所必需的新觀念。使人人樂于為國家盡義務,且使每人皆可以有机會得到一個“人”的各种權利。要求“人權”并不是什么坏事情,它實在是一切現代文明的种子。一個國家多數國民能自由思索,自由研究,自由創造,自然比一個國家多數國民蠢如鹿豕,愚妄迷信,毫無知識,靠君王恩賞神佛保佑過日子有用多了。
自私原有許多种。有貪贓納賄不能忠于職務的,有愛小便宜的,有懶惰的,有作漢奸因緣為利,販賣仇貨企圖發財的。這皆顯而易見。如今還有一种“讀書人”,保有一個鄰于愚昧与偏執的感情,徒然迷信過去,美其名為“愛國”;煽揚迷信,美其名為“复古”。國事之不可為,雖明明白白為近四 十年來社會變動的當然結果,這种人卻卸責于白話文,以為學校中一讀經書,即可安內攘外;或委罪于年輕人的頭發帽子,以為能干涉他們這些細小事情就可望天下太平。這种人在情緒思想方面,始終還不脫离封建遺老秀才的基本打算,他們卻很容易使地方當權執政者,誤認他們的捧場是愛國行為,利用這种老年人的种种計策來困辱青年人。這种讀書人儼然害神經錯亂症,比起一切自私者還危險。這种少數人的病比多數人的病更值得注意。
真的愛國救國不是“盲目复古”,而是“善于學新”。目前所需要的國民,已不是搬大磚筑長城那种國民,卻是知獨立自尊,懂拼命學好也會拼命學好的國民。有這种國民,國家方能存在,缺少這种國民,國家決不能僥幸存在。俗話說:“要得好,須學好。”在工業技術方面,我們皆明白學祖宗不如學鄰舍,其實政治何嘗不是一种技術?
倘若我們是個還想活五十年的年青人,而且希望比我們更年輕的國民也仍然還有机會在這塊土地上活下去,我以為——第一,我們應肯定帝王神佛与臣仆信士對立的人生觀,是使國家衰弱民族墮落的直接因素。(這是病因。)第二,我們應認識清楚凡用老辦法開倒車,想使歷史回 頭的,這些人皆有意無意在那里作糊涂事,所作的事皆只能增加國民的愚昧与墮落,沒有一樣好處。
第三,我們應明白凡迷戀過去,不知注意將來,或對國事消极悲觀,領導國民從事念佛敬神的,皆是精神身体兩不健康的病人狂人。(這些人同巫師一樣,不同處只是巫師是因為要弄飯吃裝病裝狂,這些人是因為有飯吃故變成病人狂人。)第四,我們應明白一個“人”的權利,向社會爭取這种權利,且擁護那些有勇气努力爭取正當權利的國民行為。應明白一個“人”的義務是什么,對做人的義務發生熱烈的興味,勇于去擔當義務。要把依賴性看作十分可羞,把懶惰同身心衰弱看成极不道德。要有自信心,忍勞耐苦不在乎,對一切事皆有從死里求生的精神,對精神身体兩不健康的病人狂人永遠取不合作態度。這才是救國家同時救自己的簡要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