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租屋處是個不能開伙的小套房,於是在台中老家,是我北上這麼多年至今最頻繁的開伙。
早上一起床最期待的就是去拿平底鍋,煎一顆變化萬千的蛋,帶著扮裝的心情跟蛋相處,今天幫她穿白裙黃上衣用肉鬆火腿刺繡,明天幫她換上一套碎肉起士花洋裝,後天奢侈一點,加點酪梨百摺。偶爾蛋不當主角,讓她跟牛奶在一起,用切成塊狀的吐司,沾上了煎出去趟法國的感覺。
反倒是因為這個動力,讓我無論是否失眠到兩點,隔天都能八九點起床弄份像樣的早餐。
最近從麵粉糊煎蛋餅後,被啟發做粉漿蛋餅,於是第二天混合廚房僅有的太白粉煎,第三天終於加上樹薯粉,完美成為外賣粉漿蛋餅的長相,當然粉的比例跟小火等待都是重要的。
有時候妹妹剛好醒來,我就可以一次做雙倍,煮一鍋鍋煮鮮奶茶倒進透明的茶壺,一起用玻璃杯喝,東西有人分享都比獨享好吃,這件事從小時候一塊蘇打餅乾都要分給三個人,到長大完全沒變,這可能剛好也分攤了我的食量吧!
這樣的早餐時間,促使我認真想寫一個跟做早餐有關的故事,比如寫個每天都能給朋友或是室友做一份早餐,從做自己想吃的到做對方喜歡吃的,慢慢從疏離到兩人關係靠近,不管是友情還是戀愛好像也都蠻浪漫的。這陣子也讀了好多戀愛、家庭關係類型的劇本,好久沒演寫實戲,跟友人們對戲的過程真的好愉快,彼此都撞出新的情感交流,果然不管是什麼,「分享」還是最棒的。
想起當時做編劇功課而重看快十次李安的父親三部曲,其中的《飲食男女》我最喜歡吃飯的戲,對於能在六次餐聚中,把人生與關係的酸甜苦辣連著食物一起咀嚼,我真心喜歡跟佩服,也因此看舞台劇版本時,除了去看台上認識的友人們大展身手,也又重新複習了一次戲中對「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精彩詮釋。
愛吃如我,難怪當時好戲的製作GG直接帶我去餐廳吃飯談合作,除了東西很好我實在忘記那天說了什麼,不過愛美食的都不是壞人吧(什麼道理?)
前陣子包了水餃,家人們分攤有人揉麵團、有人弄餡料,我負責包水餃,從第一天形狀不太穩定,到第二天已經可以一眼過去都長一樣。疫情剛開始不久,有天我看著我弟完美的煎著忘了是什麼,說著自己都弄的亂七八糟,我弟只說弄糟個幾次就會了,現在看起來真是有道理。
我家廚房,中午前是早起的我或妹妹的天下,中午我爸工作回來揮灑方便快速的雞絲麵,下午我弟起床弄個早午餐,偶爾我妹興致來會弄些甜點,從蛋糕、麵包、果乾,在我舌上沒有失敗的作品。晚餐我弟有空就會弄晚餐,不管是什麼菜色、什麼飯麵湯品,怎麼弄都好吃。我想這些再加上每天記得照鏡子,都會是提醒自己運動的動力。
這陣子除了自己之外,也會在社交平台看見偶爾釋出沮喪訊息的友人,看著群起關心他的人們,能夠非常直接的透露出自己需要幫助真的很勇敢,能夠適時接住彼此的那些人們也真的很難得。雖然心情時高時低,三不五時得自己扶一下,其實沒什麼好抱怨的,最基本能餐餐飽食,擁有可以交流的家人,偶爾出現友人們陪伴,已經擁有很多了。
不過的確呀!總是做著跟人交流的工作,瞬間減量到最低,的確很需要有人可以分享和說說話,甚至一起做些什麼,否則陰鬱真的會不小心像晾在院子的衣服,一不注意太陽就換成雨,即便拖進門陰乾,都仍然有股濕氣的霉味。
這陣子也看了好多以前的電影、影集,甚至找到了一直沒機會看的音樂劇,影集部分這陣子最愛的是編導易蓁大力推薦的《好萊塢教父》,我一天看掉一季,三天看完三季,因為一集才二十多分鐘,一季也十集內。另外應該是我哭點低,第一季幾乎每集都哭,老演員們太好看了,也推薦演員及朋友們。
再來我也看了《搖滾青春練習曲》、《曼哈頓練習曲》、《K歌情人》、《真愛每一天》、《Easy A》、《幸福綠皮書》、《享受吧!一個人旅行》、《麻辣女王》、《時尚惡女:庫伊拉》、《Lalaland》,裡面各有因為音樂、劇情,演員,或是導演手法我很喜歡,所以寫在這裡,至於有些用快轉看完的,就不在這裡浪費大家開冰箱的時間,不如去開冰箱吧。
最後談一下這陣子快看完的書。同值性稍微高的,我同時在看《阿拉斯加之死》、《時間無限深邃的地方》,《時》我看得很慢,可能怕看太快我會太想出去爬山,《阿》我看的很快,是一個追尋一九九二年,在阿拉斯加曠野中的廢棄巴士裡,發現一具男屍的故事,這是一個真實故事,作者為了這個男子,重新走過他走的路,並且讓我們從每個認識過男子的人口中,拼湊出男子的完整面貌。
雖然是非虛構但非常像偵探小說,有些時刻我幾乎要忘記這是真的,想起昨天看到的梗圖寫著「讀書和抽大麻沒有區別,都是拿著死掉的植物產生幻覺」,我沒抽過大麻,但覺得這比喻非常幽默,有抽過但不讀書的也可以想像一下(?
再來是友人前陣子寄來的書《我需要你的愛。這是真的嗎?》基本上是我這陣子的浮木,很多自己覺得「理所當然」,往往是痛苦的根源,比如「我需要透過......來證明自己」、「她為什麼不.....來表示對我的友善」等等,這本書抽絲剝繭帶著讀者換視角思考,有點像心靈空拍機,你的鏡頭只照到這裡,她拉高帶你看全貌,你再考慮一下要不要繼續為這些自己狹隘視角製造出來的幻覺不爽。
好拉!想念你們,健康。
附上第三組妹妹攝影,最後是覺得荒謬笑場。
頭上的書都是小時候的,好久沒翻了。娃娃幾乎都是收到的禮物,謝謝這些愛,還有看也知道我多愛看動畫《夏目友人帳》,拜託沒看過的都可以去看,太療癒了,好想要跟妖怪做朋友。
同時也有2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
百分百感覺曼伊 在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精采回顧 #倒數10分又38秒 女性熱愛的小說🌹
昨天的線上活動大家都聽得開心嗎?在大雨的夜晚,能在家裡舒服地喝著飲料,參與這場百人讀書會,一同認識這本土耳其小說,相信是個乾爽又愉快的體驗。
以下摘錄兩位講者 黃宗潔(教授、作家)xKristin(影書評人、作家)的精采內容──
🧑宗潔老師:先從《倒數10分又38秒》的書名來講,它是從人的意識消散的過程來著眼,醫學史上對於人的身體和意識之間「斷離」的過程其實一直很感興趣,但對於「人死了之後我們的意識到底能留存多久?」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蓋棺論定」的答案。畢竟沒有一個死者可以清楚地告訴你:原來只持續了幾分幾秒……
19世紀初有一種實驗方式:去斷頭台找剛被斬首的屍體,頭一落地,就上前拎著死者的頭,在旁邊大喊:「你聽得到我嗎?」但死者即使聽得到也沒辦法回答你啊。夏法克把此種對「意識」的思考帶到小說裡,在所有關於死後意識持續時間的說法中,盡可能給了她一段最長的時限去回顧她的一生,是很溫柔的做法──
一個邊緣的女性,聲音沒辦法被聽見,夏法克給了她一段最長的時間,讓她去說她的故事。
👩Kristin:我習慣用大家比較熟知的電影來介紹小說給朋友聽,而這本書讓我想起《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截然不同的故事,但有本質上的共通點,是相當吸引我的地方。
松子是以青少年的視角展開,當她意識到姑姑的存在,是從姑姑的「死」得知的,對於這個未曾謀面的姑姑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會落到眾叛親離、孤獨死去的下場?都讓這個姪子非常的好奇。死人無法從墳墓起來為我們解答,所以他主動去了解松子一路上遇見什麼人、做了什麼工作、令人不勝唏噓的人生故事。
《倒數10分又38秒》就是從一位伊斯坦堡的妓女身上展開,述說了主角萊拉的童年的陰影、父權社會下的顯性跟隱性的傷害、東西方交匯的城市,我覺得比松子更精采。
🧑宗潔老師:我想聊聊結構上。倒數是一個「險招」!(笑)
一分鐘一分鐘這樣數,很容易落入僵化的節奏,還好她是順著「意識」,在意識快要崩潰、消散──就好像我們快睡著前意識的凌亂、跳躍,用感官的線索去串連,在串連的過程帶入五個朋友。在每一分鐘之後,加上一個朋友的速描、快照,用不是很冗長的方式講他們的個性與來歷,如何在這座城市裡面命運地交會,接著串聯到我更喜歡的第二部,#水緣關係。
我很喜歡所羅門《背離親緣》這本書裡提到的「橫向的家人關係」的可能性。第二部是建立在這樣子的前提上,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讓讀者覺得讀第一部故事就講完了,想不到她創造出更多的驚喜。
🙋♀️主持人副總編心愉:據說兩位講者對書裡女主角萊拉身邊的兩位男士有不同喜好?
👩Kristin:我喜歡萊拉的先生,他是一個輾轉來到伊斯坦堡的左翼青年,原本想當畫家。夏法克把他寫得很討喜、讀很多書、有各類思想的洗禮,這兩個人的相處、意識型態是很強烈的對比,但他還是對萊拉很善良,在大時代的碾壓下彼此還有這樣純真的感情,覺得非常感動。他們在成長背景非常不同,透過角色的差異、對照,可以感覺作者夏法克想讓大家看到:世界是多元的。
🧑宗潔老師:我對她的先生有一點意見。(笑)他的愛很自我,理想也比較片面,他在追萊拉時玩的小遊戲:「自由是什麼味道、伊斯坦堡如果是一種味道……」有點做作(笑),包含他說要幫娜蘭找工作,我覺得他的理想是包容性沒有那麼高的理想。看這段的時候一直想到愛特伍的《女祭司》,裡面那個也是很有理想的先生,但女主角覺得那我們寫羅曼史的理想就不是理想嗎?
我喜歡的是青梅竹馬,席南,他很內向、保守,不是俗世裡面真的那種很勇敢的人,可是後來到了第二部的翻轉,他變得有行動力去面對創傷,也是我喜歡第二部的原因。
第二部在解決的是五個朋友怎麼去面對創傷,去完成哀悼。我很喜歡裡頭的一段話:
「愛如果不是把另一個人的痛苦,當成自己的痛苦去照顧,那什麼叫愛?」 ✨
🙋♀️主持人副總編心愉:一定要問你們,怎麼看帕慕克的作品跟夏法克呢?
👩Kristin:我看過一個關於帕慕克與夏法克的對話,夏法克說到,土耳其是高度性別歧視、甚至有「作家不能是女性」這種文學傳統。多數土耳其作家寫女性,都只被看作繆斯,只是被觀看、被探索的角色,夏法克甚至公開問過帕慕克的看法,但帕慕克就說:「嘿,我懂你在講什麼,但我就是一名男性土耳其作家,我能怎麼辦?」我覺得他們兩個在對於性別視角這個觀點,呈現在書中也是非常有趣的部分。
🧑宗潔老師:帕慕克早期的作品《我的名字叫紅》裡頭,細密畫、宮殿式的華麗的色彩與氣味,感官的書寫很細膩,而《純真博物館》變得更日常性、庶民感,後來真正蓋起純真博物館!讓小說跟真實性有了對話,像我們去倫敦要去貝克街,觀光客要想像一座城市的時候,就有文學可以去依附的具體所在。博物館裡有男主角收集起來的菸蒂,帶出了「無意義之中的意義」這樣的訊息,更打破了我們原本對土耳其織錦般的想像。
而夏法克從更邊緣、更女性,充滿幻滅與破碎的人物,勾連出截然不同的伊斯坦堡的故事,是一種想像力的補充,讓我們不會陷在固著的想像中。兩位作家都可以豐富我們認識土耳其的面向。
帕慕克後來的散文集《別樣的色彩》裡的一段話,剛好可以回應《倒數10分又38秒》,他說:「城市的靈魂在於它的集體記憶。廢墟象徵著遺忘,也開啟了遺忘,但廢墟也可以是其他人 #修築夢想的新空地。」我覺得他後來朝向的思考,呈現了他的流動性,而《倒數》就是在開啟集體記憶本身的曖昧性。
集體是誰的集體?來自這麼多地方的人,邊緣的記憶,怎麼去納入集體裡面,怎麼不讓集體遺忘去把他們吞噬掉。我覺得夏法克在抵抗這樣的東西。
🙋♀️主持人心愉最後引用了夏法克的話,來為這場讀書對談作結──
在中東,故事一向是透過社會底層人們的眼去觀看,透過他們的嘴去傳述。這本小說處理的主題或許沉重,或者困難,但我打從心底相信,這是本 #讀了會湧起希望的書。
現今(土耳其)社會中,我們看到民主衰退、公共空間對多元或差異幾乎沒有包容力。我覺得在這樣的環境中,友情更加可貴,底層者的團結也更有力、更深厚。這些連結,給了我們啟發與希望。
✨
#WFH就要讀小說 #新經典陪你閱讀線上活動 #首場!
#防疫時期的選書方式 特別感謝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
百分百感覺曼伊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總共兩萬多件!!!!今日大德名單~
今天總共對帳384筆,認購7430 件防護衣(但還有幾十筆沒對出來,數量還會增加),加上昨天的13535件,總共我們募集到20965件防護衣!兩萬件耶!!!真的太驚人了,我本來認為只會有五六千件的,導致我們得要再跟工廠追加訂貨。
今天超忙的,除了處理臉友寄來的訊息(我回了兩百個訊息吧),也在安排送貨事宜,明天下午我就會分別見到台北市消防局長和新北市消防副局長!太開心了,我都沒有採訪過消防隊!!!我們會把第一批已經到貨的六千件防護衣送到雙北消防局,各送三千,大家的細項需求我會跟消防局溝通。這只是第一批,新貨到了我們會繼續送達前線,後續會公佈所有收據。
今天台北市消防局跟我聯絡時,還說:可不可以不要拆開防護衣拍照,我們就拿包裝袋拍就好,現在真的物資珍貴,不要浪費。哇我可以感覺到他們真的是心理壓力感很大耶。
特別感謝南港輪胎認購30萬元,台北市議員許淑華之友會認購1500件。特別感謝新北市議員李坤城、台北市議員許淑華,明天他們會跟我一起捐贈。這次我本來預估只有五六千件,沒想到暴漲到兩萬多件,處理帳務與銷售的廠商也說他們要加碼捐贈,捐贈的物資嗣後公布。欸欸欸大家真的感動天地了嗎!
非常感謝大家,這週我們也會聯絡各個醫療院所和雙北警察局,處理送貨事宜。我可能會非常忙,阿北阿嗯不要太想念我!
還有幾十筆認購因為填寫備註時可能填太長了,表單出來時把匯款單後五碼吃掉,沒辦法辨認了,廠商會一一打電話給大家對帳,沒看到自己的名字請不用驚慌,明天客服會一一聯絡大家。
因為現在件數有點多,這週我要先把這些訂單處理完畢,所以等一下十二點我們就會把捐贈表單關起來囉,還沒匯款的人還可以匯款,但就不再接受新的表單了,如果後續還需要捐贈,我會再重開認購活動的。感謝大家~
今天的大德是:
劉曉嵐 20
吳宛蓉 10
林娉如 10
林君蔓 5
郭國伶 10
吳怡玫 10
陳汝芳 10
許峻偉 100
李泰妙 10
陳怡伶 10
李明珊 3
徐茂原 100
藍元勵 10
翁曼玲 5
李世欽 2
林*翠 50
吳博菁 5
柯佳伶 陳蓁 20
黃瓊齡 10
傅巧君 5
郭妍君 5
林嘉信 10
羅智駿 3
蔡幸育 50
陳映汝 10
薛郁霖 50
范雯鈴 10
陳立珊 5
黃才容 10
闕鈺樺 50
賴盈如 10
胡欣怡 10
楊寧靜 10
莊雅鈴 30
謝亞倫 20
Tan Chi Lu 6
鍾亞儒 10
蔡佑男 30
游心瑀 2
曾芳儀 10
陳台偉 10
朱冠凱 10
趙清煌 10
蔡玲玲 10
賴盈如 3
李天羽 3
黃郁紋 10
鄭曇湘 10
甘珮如 10
藍雯馨 15
李小姐 1
賴勝中 30
陳欣雨 5
不公開 10
黃振傑 20
黃彥怡 100
李沛盈 10
黎彥伶 10
王一芳 10
高家柔 10
曾柏元 3
江鳳慈 10
陳馨瑜 5
吳欣芸 10
徐芳瑩 7
杜亭儀 200
王宗仁 10
楊宗儒 10
呂偉君 5
林詩梅 100
蔡雅捷 10
李慕榮 50
洪凱泰 90
於逸寧 6
陳宜妏 3
李政浤 10
王怡文 5
柯乃心 5
黃于青 10
高豐達 50
池禹成 25
丁耕宇 25
蔡宜芬 20
李筱蓴 10
黃雅薇 10
陳韻帆 5
姚怡安 10
徐禮弘 3
黃介廷 50
吳庭君 5
傅淑芳 2
游皓鈞 3
陳宛儒 3
Jessica Cho 10
黃郅雯 4
陳靜惠 10
葉筑淇 5
周怡君 5
李易儒 50
許珊瑜 5
原木香 50
陳翠玲 6
陳香年 4
惠蘊德 3
陳玉萍 4
張齡文 10
王燕慧 10
趙淑雯 10
呂宜桂 5
周妏蒨 5
張芳菁 10
方慧萱 10
陳怡華 100
謝芷靜 5
邱文琳 10
陳以珊 15
詹煦屏 2
徐年慧 100
朱玉芳 10
陳軒珮 2
董瑋婷 30
林美利 100
林欣誼 10
王思雲 10
曾家瑩 楊家銘 楊哲睿 10
徐卉家 50
林淑英 50
王信偉 2
黃德仁 10
吳伊婷 10
簡怡卿 2
鄭惠中 5
林若芸 20
陳靜瑜 5
洪淑湘 10
吳欣瑜 10
詹仕靜 6
李璧如 10
江郁芸 100
石良文 10
鄧小姐 10
林俞萱 5
曾紫菱 10
陳蕙君 5
江品瑩 10
邱政偉 15
葉** 50
楊子慧 5
李家綺 4
陳怡甄 100
黃永吉 30
郭芝穎 15
林欣穎 20
陳昱彤 5
蔡煒正 150
潘柔安 10
吳珮綺 3
陳慶隆 10
莊千慧 10
鄭*穎 50
吳佩穎 28
張雯華 4
林*珠 10
吳思宏 2
Shawn Chen 30
鍾開芸 2
王淑樺 10
蘇佳慧 5
涂雯詩 20
方司璇 4
羅瑞鳳 5
盧*瑄 50
蔡慧玲 10
洪詣珍 10
鄭*君 5
吳宛郁 100
林品臻 3
李采芳 10
溫雅雲 10
康惠姿 5
黃文湘 5
黃舜斌 10
翁淑芳 10
黃亭嘉 3
邱威翰 5
陳苓甄 2
漫漫雪寶 5
陳沅百 2
劉瑋鈴 2
吳孟寰 20
陳健立 30
周小君 10
凌蜜穗 100
賴怡秀 10
鄧建華 50
蔡*潔 100
洪蕙茹 5
陳珈沂 5
游素美 10
張*榆 4
謝伊婷 5
張志緯 20
林育彣 1
賴婉青 5
簡世祥 10
曾姿綺 10
呂偉綱 20
廖雪君 1
賴致伸 10
李宏洲 10
李淑美/蔡佩伶/李欣宜 12
Frances Hey 10
張芬茹 5
Sunny Cheng 10
李依樺 10
謝素靜 10
王瑩鳳 10
陳*姍 10
吳瑋庭 2
趙珮辰 10
楊x婷 10
劉*瑜 5
詹子慧 10
余** 20
洪坤賢 2
曾怡菁 10
科小熊 5
陳詩婷 2
黃** 10
黃幼馨 50
何*如 10
吳思儀 5
林芝因 10
吳*潔、魏*益 20
顏嘉緯 5
吳*瑜 10
廖婷蔚 10
袁麗束 10
兆*承有限公司 10
陳羽新 10
黃玉姍 10
謝*蜜 10
黃*緜 30
Amily Chen 20
陳淑雲 10
張達文 100
蕭靖樺 5
林進忠 陳絲 10
Terry Tu 20
Arenia 50
謝馨誾 20
儒菓留學Sandy 20
徐芳瑩 10
邱 10
蔡依潔 10
梁祐嘉 10
王士瑋 10
吳佳玲 6
薛香蘭 10
許嘉穎 10
Wangruru 5
施世冠 5
蔡馨儀 1
羅浩元 1
張毓真 1
鍾O茹 10
呂柏鋒 5
陳*純 5
不用寫 10
郭哲志 3
許珮菁 10
林香蘭 10
許漢沅 11
許人文 12
陳品皙 13
許人仁 14
許人友 15
伍郁雯 13
蘇耀卿 10
蘇沈彩蓮 10
劉子頤 5
林姵伶 10
陳亭云 2
陳睿紳 4
劉俊希 5
陳怡君 10
黃瑞雯 10
明*嫻 10
丁于真 10
黎*臻 10
周O萍 10
吳*如 10
張欽榮,簡四郎 3+3
陳*萱 10
陳雅鈴 5
沈*心 15
何XX 20
黃*芬 20
無名氏 1
黃鳳儀 10
曾義智 5
高意淳 30
連彩妏 10
旋律音樂工作坊 10
陳仁杰 10
許姿婷 30
林荏蜂 10
蔡潔萱 2
李*雄 5
陳品妤 5
楊玉如 5
周*華 5
李*青 5
許瓊慧 10
夏德昌 徐千婼 夏英耀 夏睿廷 夏瑋蓁 50
雅 3
李慕樓 5
胡妙妙 5
胡*志 5
邱紫綾 5
莊*瑜 5
Fion 10
蕭妤倫 10
V 15
陳品妤 10
Yushen HSIAO 2
盧佳億 20
千千的虎掌燒-松山民生店 20
洪逸姍 50
劉簡桂英 20
劉德泉 40
劉果耘 10
莊蕙如 10
猛霸 5
J.F. 10
溫*慧 100
Samantha Chien 1000
不同意 20
姜虹羽 3
蔡佳真 10
徐** 10
許育嘉 10
蔡美娟 20
廖*芳 10
謝曉菱 10
蔡瓊慧 10
林*穎 5
劉小宜 10
Cathy 10
陳*瑤 20
石岱容 10
戴誌男 20
黃美玲 10
謝*真 10
林俊名 100
傅雅娟 10
劉秀晏 10
Connie 5
黃意涵 3
Dorothy 5
Riva Liao 30
盧*穎 100
林玉蝦 10
張*綺 10
楊品修 10
鄧*敦 10
張榮貴 35
陳*雅 4
林貝芳 10
mimic Lu 5
辜*嫻 20
蕭梅西 3
郭至鈞 100
chun 15
簡苡婷 10
Missy Yang 50
游*政 5
沈小姐 5
Soren Hong 3
梁*琦 1
陳*慈 5
Judy Su 10
蘇鈺雯 3
陳怡伽 5
百分百感覺曼伊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如果你失戀了,你會怎麼處理戀人的遺物呢?把信件燒掉?把衣服剪掉?還是,把東西全數變賣,換回一筆錢,重新開始?本集我們要談論的主題正是「戀人的遺物」,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美國作家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一九三八年生於奧勒岡州,一九八八年去世;在他僅有的五十年生命中,多數時候並不得志:酗酒、貧窮,生活的重擔如影隨行。他的代表作全都是短篇小說,因為唯有短篇才能讓他在短時間內寫完,好趕快去做其他工作。我們常聽到「文學是生活的切片」這種說法,似乎是說作家觀察生活,從中切出局部,作為產品。但伊格言如此形容卡佛:
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構成了《當我們討論愛情》這本薄薄的小書──我承認這不是我真正想說的話,因為我真正想說的更極端而荒謬: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而非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構成了瑞蒙‧卡佛這個人;因為他讓我感覺那些極其簡短、精準又冷酷的短篇傑作並非來自於「生活的切片」,而是來自於他自身。換言之,他片下來的其實不是故事,而是血肉模糊的他自己......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百分百感覺曼伊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深度解析系列,亦即本頻道編號7、8、9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
☞〈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10/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文學 #小說
────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是一部如假包換的愛情小說,是以小說男主角阿始,和他生命中的三個女人為中心的。阿始在小學時認識了他的青梅竹馬:島本,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島本曾罹患輕微的小兒麻痺,總是跛著一條腿走路。二人都是獨生子女,彼此陪伴,度過了童年的孤寂。小學畢業後,阿始與島本失去聯繫,在中學裡展開與「泉」的初戀。然而在此刻,第二位女人出現了──那是泉的表姊。阿始受到泉的表姊的肉體吸引,與她偷情,成為砲友,也因此深深傷害了泉。其後,於漫長乏味的大學與職場生涯後,阿始遇見了第三個女人:妻子有紀子。他與有紀子結婚,生了個女兒,經營爵士酒吧。直至某日,阿始在酒吧與島本重逢,舊情復燃,一段婚外情就此展開。
首先來看「泉的表姊」這個角色。小說中,泉的表姊甚至沒有實際的姓名。當阿始和可愛的初戀情人泉談著戀愛時,他偶然見到了泉的表姊,深受吸引。這所謂「吸引」幾乎無涉情感層面,而單單以「暴風雨般之性驅力」的形式呈現。在阿始劈腿期間,他和這位表姊的幽會是這樣的:
我和那位泉的表姊從此以後的兩個月之間,腦漿都快溶掉似地激烈做愛。我和她既沒去看電影,也沒去散步。既沒談小說、談音樂、談人生,也沒談戰爭、談革命,什麼也沒談。我們只是性交而已。我所記得的,只有在那裡的一些瑣碎的具體東西的印象而已。放在枕頭邊的鬧鐘,掛在窗上的窗簾,桌上的黑色電話機,月曆的照片,床上她脫掉的衣服。還有她肌膚的氣味,和那聲音。我什麼也沒問她,她也什麼都沒問我。
除了真正必要的時候,我們連吃喝都免了。我們只要一碰面,幾乎連口都沒開就立刻脫衣服,上床擁抱,做愛。那裡沒有階段,也沒有程序。我在那裡所提示的東西只有單純的貪慾而已。
純粹的、壓倒性地性吸引。是的,生命的表現形式之一,即是人被純粹的身體、動物慾念所驅使;阿始與泉的表姊正是如此。但另一方面,人又顯然不只有這個面向。人畢竟有感情、會思考;因此還存在另一種生命的表現形式──純粹的,愛情與親密感的原型。在小說中,這以阿始和他的青梅竹馬島本之間的愛來呈現。
愛是什麼?伊格言說,愛是,「在人世間,曾存有過這樣的情感:令你在瞬間感受到自己絕對的不完整,感受到生命本然的孤獨,感受到對對方『非如此不可』的劇烈激情與渴望,一種絕對」。阿始和島本在童年懵懂無知時,就經歷了這樣的「絕對事件」──男孩和女孩,在牽手的短暫瞬間,突然感覺對方毫無保留,誠摯的親密與溫柔。(這是不是和《1Q84》中的天吾和青豆很像呢?我們似乎已經抓到了作者村上春樹的個人偏好了,嘻嘻。)那就是愛。
在此我們看到了兩種生命形式的對比:一種是阿始與泉的表姊,出於純粹動物本能的性驅動力;而另一種,則是阿始與島本,宛如童話般的,純粹的愛情原型。然而這兩種生命型態卻都是極端的。極端便可能為人們帶來毀滅性。而村上春樹正是藉由這樣的毀滅性,將小說扣回了「虛無」這個主題。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百分百感覺曼伊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1Q84》深度解析系列編號1、2、3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諾貝爾文學獎的資深陪跑者村上春樹歐吉桑在想些什麼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生命有意義嗎?人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嗎? 人生的意義,難道就是「每天工作養活自己」這麼無聊嗎?或許你沒想過,其實村上春樹的《1Q84》討論的就是這個問題。本集我們要來講述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伊格言說,村上春樹的《1Q84》中,有兩則虛構文本,也就是小說中的小說,關鍵性地支配整部小說的世界觀。一篇是《空氣蛹》,而另一篇則是德國小說〈貓之村〉。兩篇都是我們理解《1Q84》很好的切入點。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貓之村〉的故事。
熱愛旅行的青年背著背包獨自上路,開始他漫無目的的旅程。他搭乘列車,隨機挑選任一小站下車,投宿旅店,愛待多久便待多久,直至失去新鮮感,再搭上火車,前往下一隨機目的地。
某天,青年來到一個古老小鎮。他獨自下車進站,發現車站中並無任何服務人員。出站後漫步大街,發現所有商店都拉下了鐵捲門,整個小鎮一個人影也沒有。青年誤以為自己來到了一座被人們遺棄的廢城,正打算離去,但車班有限,別無他法,只能在此過夜,等待明日上午的早班車。可是當白日逝去,夜幕落下,各樣花色品種的貓兒們便紛紛出現。商店裡的貓兒們拉起鐵門開始營業,市場上的貓兒們彼此討價還價,辦公室中的貓兒們穿上了體面的制服開始辦事。牠們吃食,交談,行走,爭執,飲酒作樂。然而貓兒們似乎對除了貓自身之外的其他生物萬分忌諱。青年害怕極了,連忙躲進鎮上最高的鐘樓塔頂。一夜過去,白晝臨至,貓兒們魚貫離城(只一瞬間,貓之村又回復到原先萬徑人蹤滅的廢城模樣),青年趕忙來到車站,卻眼見列車飛馳駛過月台,對他視若無睹。青年無處可去,只能回到鐘樓塔頂,繼續躲藏。如此日復一日,直到貓兒們聞到了人的氣味,組成搜索隊,進入鐘樓塔頂,來到隱蔽於黑暗中,恐懼不已的青年面前──
沒事。居然沒事。貓兒們居然什麼也看不見。牠們聞聞嗅嗅,搖頭晃腦,無比疑惑(奇怪,明明有人的氣味呀);但終究放棄,轉身下樓,回到小鎮各自的居所,回到牠們原先豐富熱鬧的日常夜間生活之中。青年恍然大悟,帶著巨大的孤獨與悲哀──他明白,這就是「我」浪遊旅程的終點,這就是「我」該消失的地方;那白日的車班終究不會再來,而「我」從來便不曾存在。
故事在此結束。
伊格言說,青年「漫無目的的浪遊」正是生命旅程的隱喻,同時也反映了人的存在本質:虛無。這其實是存在主義的標準說法:人生沒有預設的目的;生命,其實本來就沒有什麼意義。
村上春樹的作品裡,時常縈繞著類似這樣「生命沒有意義,而我也什麼都不是」的主題。在《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這樣的概念化身為一句比喻:「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而在《挪威的森林》中,是女主角直子憂傷的請求:「請你永遠不要忘記我,記得我曾經存在過」。為什麼直子會希望男主角渡邊「永遠記住我」呢?因為那就像《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對沙漠的描述:「雨下了花就開,雨不下花就枯萎。蟲被蜥蜴吃,蜥蜴被鳥吃。不過不管怎麼樣,大家總有一天都要死。死了就變屍體。一個世代死掉之後,下一個世代就取而代之。大家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活,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死。但那都不重要。最後只有沙漠留下來。真正活著的只有沙漠而已。」。。。。
────
於《《1Q84》之後──特集:村上春樹Long Interview長訪談》中,村上大叔罕見地發表了一段關於小說史的看法,於此整理複述如下:十九世紀寫實主義小說的關鍵是鮮活地呈現「我們」──在彼一時代快速成熟的中產階級大眾,小說的閱聽人;而二十世紀小說的關鍵變化則在於「自我從自己之中脫離出來浮上表面」(雖則有些拗口,但我想對卡夫卡、喬伊斯、吳爾芙等現代主義作者有一定程度熟悉的讀者們或許都看得懂這句話──二十世紀上半葉,現代主義的年代,小說之筆尖正試圖深入「我」之內心捕捉一切可能的意識瞬間,「自我浮上了表面」)。而此刻,當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村上高度懷疑「時代又變了」:「像《1Q84》這種小說會在短短的時間內賣出上百萬冊,是難以相信的事情喔」、「這跟《挪威的森林》的暢銷是不同的兩回事」。
何以如此?村上大叔給出的意見是,「有過現代,有過後現代,那後現代的軌道繞了一圈之後,是不是一個局面已經又宣告結束了?」、「我有這種明顯的感覺。我個人正在籠統地思考,類似『神話再造』的事,或許會成為關鍵語」──不僅僅關乎小說史,村上在此展現了他的理論素養(笑)。有趣的是,這似乎與米蘭‧昆德拉(藉由對《百年孤寂》的討論)所標舉的小說史斷代若合符節(詳見本書第 頁)。未來將會是個什麼樣的時代呢?未來的小說(以「神話再造」為關鍵詞?這話聽來野心勃勃)其樣貌為何?一九四九年出生於日本兵庫縣,寫出《發條鳥年代記》、《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等暢銷長篇,喜愛跑步,偶爾開車到郊區電影院買一千日圓敬老票進場看電影的村上大叔,似乎也對這件事非常有興趣──個人以為,觀諸村上本人的小說創作,此亦顯為一理解村上之關鍵。
#村上春樹 #小說 #書單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