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觀察】
🕹荒野亂鬥:聊聊本次改版推出的「亂鬥通行證」🕹
🔥部落格有圖有重點,閱讀更方便!
上週5/13,
《荒野亂鬥》在遊戲系統上引進了「亂鬥通行證」,
「亂鬥通行證」是以「主題季」為單位(約52天左右),
在這段期間有豐富多樣的任務等你完成,
每天只要完成任務就可以獲得代幣,
代幣可以解鎖寶箱、寶石、金幣、表情符號、角色服裝等。
其實「亂鬥通行證」非僅在《荒野亂鬥》首次出現,
他是SUPERCELL這家遊戲公司的獨門把戲,
旗下的《部落衝突》與《皇室戰爭》均有套用該機制,
甚至後來其他遊戲也群起仿效,
《傳說對決》中的「傳說聖典」即是。
關於SUPERCELL的獨門把戲,
這篇文章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我就不贅述,請點連結觀看。
http://www.nadianshi.com/2019/07/245757
我想分享的是,
你會發現到一個現象,
👉就是套用「通行證(battle pass)」機制的,多屬於競技類與休閒類(casual game)遊戲。
會有這樣的現象我們可以先想想目前主流遊戲類型玩法,
以MMORPG和卡牌RPG來說,
⭕有劇情
⭕有角色養成
⭕有各式副本的PvE系統
⭕有競技場、天梯等PvP系統
👉整個養成與系統機制讓遊戲體驗成「線性發展」。
而反觀競技與休閒類遊戲,
有養成,但在公平競技的核心基礎下,
偏重的是與你實力相同的玩家對戰或遊戲,
👉其體驗更接近一個「點」,長線養成的元素更為薄弱。
這是一個雙面刃,
⭕優點就是玩家想玩隨時都能打一場
❌缺點就是少了長線養成的成就與體驗
今天玩和明天玩的體驗是一樣的,
不像MMORPG或卡牌RPG,
可能一玩就是30分鐘、1小時,
玩越久整個沉浸感會越強。
在現在這個「🔥搶佔存量🔥」的市場下,
玩家沾一下你的遊戲就跑去玩其他遊戲,
他不見得會流失,
但遊戲公司卻很可能錯失讓玩家消費的機會。
🔥而「通行證(battle pass)」的核心就在於將「點」拉成「線」,
雖然每天上線還是做一樣的事情,
但透過完成系統給予的各項任務過程中,
你可以看到自己在季中的進度越來越高,
能獲得的獎勵也越來越多、越來越稀有,
這或許是競技或休閒類遊戲目前最佳解。
再回頭來看荒野亂鬥這次的「亂鬥通行券」,
我認為有幾點好處:
1⃣多了穩定的營收
現在舊有的玩家可能角色也差不多培養齊了,
在該課的玩家都課的差不多情況下,
無疑多了另一個營收管道。
《皇室戰爭》推出的「皇室通行券」也是這個概念,
我玩《皇室戰爭》至今已經4年了(好久...),
基本上該培養的角色早就培養好了,
我其實是不用再花一分錢在這遊戲上,
我只要每天上線打個幾場、開個寶箱,
其他角色遲早會滿等,完全沒有花錢的動機。
但我每季還是會買「皇室通行券」,
除了有特別的主塔造型、表情與寶箱吸引我外,
🎯另一個原因是我實在很難忍受達到一個階段後,
只能拿某一邊寶箱,
完全打中人們「損失厭惡」的心理機制,
每賽季推出首日我一定二話不說買下去。
2⃣由每日任務轉為長線任務(從點轉為線)
過往玩家可能都抱持著,
今天就把每個地圖打一打,
代幣全都拿完就可以下線。
以我有那麼多遊戲要碰,
當玩到後期時,我的確是抱持上述想法,
甚至有時候一想到要把所有地圖都打過一遍就覺得好麻煩,
還有點懶的開遊戲,
反正眼不見為淨。
而現在改成進度條的方式,
每天不限制你玩多少,
玩越久、進度越多、獎勵越豐盛,
變相延長遊戲時間,
遊戲時間延長了,
付費機會也可能相對增加。
而透過APP ANNIE來觀看《荒野亂鬥》營收表現,
可以看到更新後(5/13)雙平台的營收排行的確增加了,
由此可見「通行證(battle pass)」對於玩家在留存與付費上,
仍有其魅力。
所以以此類推,
🎯拳頭的《LOR》和暴雪的《爐石戰技》未來也可以考慮套用此機制,
或許在營運上可以收到更好成效。
皇室 拳 刃 在 利世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近來幾日嘅講題,主要都係講疫症帶出嘅現象。唔少讀者留言都觸及到「平等」、「洗牌」甚至乎「戰爭」,反映到各位嘅緊張同無奈。今日,不如講下大歷史。唔駛返工,sorry,應該話 home office 緊嘅朋友,慢慢睇。
二,周末思想漫遊嘅時候忽然諗,大多數物種嘅進食習慣都係好有規律。雜食嘅物種(Omnivore)唔係話冇,但都好少好似人類食得咁雜,咁刁轉。同埋,正如之前都有寫過,進食為生存,同為進食而進食,係兩種生活模式。近年,我抱著實驗嘅心態,嘗試「返祖」咁到去「為生存而進食」;即係無必要一日三餐;好食,亦唔代表一定要食。
三,物種當中,理論上以人類最會有同理心,即係會有「物傷其類」嘅感覺。好快咁睇咗一啲文章,發現原來動物界裡面,主流係好少會食返同類(Cannibalise)。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就算人,都有「人相食」嘅歷史風俗。
四,點解人大多數時候唔食人肉?類近嘅物種,原來好多時都避免會食返「自己友」。我再強調一次,我唔係話絕對唔會,只不過係有明顯傾向唔會。唔通,真係好似 Richard Dawkins 提出嘅 Selfish Gene 假說?近似嘅基因排序,就更加傾向唔相互攻擊?
五,記得讀大學個期,演化生物科學(Evolution Biology)同經濟學裡面嘅搏弈論(Game Theory)經常有合作,其中之一就係建立物種演進嘅最適策略。當然,我哋唔係話的青蛙兔仔會坐低慢慢度好一個策略,然後就統治地球;但某啲行為,對物種嘅繁衍同演進,係有抑制作用,有啲,就有助開枝散葉。同類相食嘅物種,就難啲繁衍,結果大自然裡面嘅比例,就相對少啲。
六,經歷過近年嘅各種病毒疫症,令我有另一個大膽假設,就係同類相食,會更易引述奇奇怪怪嘅病毒疫症。又話說巴布亞新幾內亞山區,就有種叫 Kuku 嘅奇病,係因為人相食呢個風俗嘅成。呢個族嘅土著嘅喪禮,就係將死者嘅腦混合香草放入竹筒,燒來食。食嘅,主要係族中嘅女人同細路。染上病毒嘅人,初則情緒失常,繼續控制唔到身體各部份功能,最後死亡,然後畀其他人食。
七,有興趣嘅朋友,可以上網搵。但睇完呢個案例,我第一時間諗到嘅係;因為係女人同細路食,而且活人似乎冇傳染性,呢個族先不至於滅族。呢個風俗,當然係平衡食物中唔夠蛋白質同脂肪嘅殘酷現實。更重要係,有理由相信,呢個族嘅男人,去打獵應該都帶唔到幾多蛋白質同脂肪返屋企。所以呢啲原始社會,人嘅存活真係好脆弱,但神奇地,佢哋都竟然可以維持到今日。
八,從人類學角度,農業革命同文明嘅起源,可以話係同一個銀仔嘅兩個面。不過,凡事都有代價,農業革命令更多人得到溫飽嘅同時,亦都孕育出幾件事:(一)儲蓄,最初儲嘅係糧食,後來演變出金錢(二)土地、牲畜甚至奴隸作為資產嘅概念(三)階級。
九,概括講,農業社會同封建制度有非常密切嘅關係。封建第一個特色,就係將土地同權力結合;戰爭,主要為土地糧食,其次係削弱敵人生產力。第二,封建制度亦都係階級觀念非常濃厚嘅社會。即係話,冇地嘅,就要用拳頭打個地盤返來;有地嘅,就要用拳頭去保障自己嘅利益。拳頭,就可以用糧食去換奴隸,用土地生產更多嘅糧食。
十,初一中史,話周代開始行封建制度,以農立國。其實從人類學角度,商朝仍然某種游牧民族過渡到農業社會嘅過程;周公制禮,其實只係好明確咁反映當時嘅現實。至於井田制、分封之類,就係以上所講嘅政治經濟現象。好可惜,學校嘅課程教啲唔教啲,某程度上亦都因為中史嘅治學研究方法真係冇乜進步過,大家滿足於聽下史記故事就算。
十一,農業社會封建制度,不斷「深化改革」(嘩,呢個詞語,好好用),過程中都經歷過唔少重大危機。結束周代嘅諸侯封建制,係一次。漢末,又一次。唐末,又一次。一直到宋,先係第一次因對外戰敗而「被殖民」。諷刺係,今日有唔少大中華民族主義者,當正成吉思漢鐵木真係偉大領袖,就同某啲向列寧、史太林效忠嘅人一樣咁真心膠。
十二,好簡單咁講返幾次封建制度嘅危機同改變。周末,係因為農業經濟發達到一個點,有一班唔需要耕田嘅人,經濟實力同文化影響力,分分鐘大過地主。好事來的。最後,出咗一班人,成功用知識同意識形態,取代軍人階級,成為真正嘅執政者。呢個趨勢一直延續到漢。
十三,其實周代末年,除咗呢班知識份子,亦都有工匠商人之類。孔子嘅學生子貢,就係呢種商人。其實佢哋都唔係傳統嘅土地階層;不過到後來,知識份子當中,有人做官得到封地,咁就漸漸形成「仕農工商」呢個排序。
十四,與其話秦滅六國,不如話,周末地方力量嘅競爭,有個將經濟、軍事同社會操控結合嘅管治模式,完完全全咁跑出咗。Bingo,商鞅變法嘅意義,唔應該只係睇佢令到秦幾強大,而係佢點樣正面挑戰傳統諸侯嘅統治模式。
十五,秦帝國,至今都係所有獨裁者嘅學習對象,尤其係中國。楚,就係周代貴族階級嘅舊夢。漢,就代表透過意識形態掌控經濟文化嘅既得利益者最終嘅勝利。漢代,就係呢班人成功奪取資源分配權力嘅過程。期間,出現兩個非常有趣嘅事件。一次係公元前81年,漢昭帝執政期間嘅鹽鐵會議;會議紀錄寫成《鹽鐵論》,而會議結論,係結束部份專營事業。
十六,某程度上,主將廢除專營嘅知識份子,代表地方嘅經濟利益。鹽鐵會議之後嘅幾十年,漢帝國版圖裡面,出現唔少由地方土豪世家控制嘅莊園經濟,一般人都變返無產階級,甚至連皇室都財困。就係呢個時候,有人企圖推出歷史一次大洗牌嘅嘗試:王莽新政。
十七,王莽可能係史上第一個以經濟平等分配主義做綱領去奪權嘅歷史人物。歷史教訓係,當你以為大洗牌嘅時候,千祈唔好忘記或低估既得利益反撲嘅力量。
十八,如是者,東漢末年,又一次夾埋宗教、政治同經濟利益嘅民間政治運動:黃巾。不過,最終都係敵唔過既得利益者,地方諸侯。魏蜀吳三國,除咗代表中國三個地理經濟區域,亦分別代表知識份子、莊園經濟同政治貴族階級。最終,又係知識份子階級勝出;開創一個由吹水唔抹嘴嘅世家統治時代。
十九,歐洲呢個時候,差唔多就係君士坦丁(Constantine the Great)執政嘅日子。就係佢,開始咗之後千幾年神權軍權交織出來嘅歐洲歷史中古史。某程度上,教會嘅地位就如同世界這一邊嘅知識份子。你唔好理佢哋係咪真係好識嘢,但佢哋肯定係主導咗意識形態,決定風俗習慣是非對錯。當然,佢哋當中其實係真正有諗法嘅人,但亦亦有唔少腐敗無能嘅人。
二十,由晉到隋,三百幾年,持續戰爭完全破壞經濟結構,真係成功洗牌。隋,最大貢獻係發展出一套,近乎現代嘅官僚嘅人事任命同法典。由隋初到唐代天寶年,百幾年間,唔敢講年年都係好年,但比起之前嘅三百幾年,算係太平。但話說回頭,南北朝雖然表現黑暗,但都係一次史上罕見嘅文化融和演進。細個時學寫字,見到呢個時代嘅碑文,讚歎幾百年間,文字竟然可以有咁大嘅演進。
廿一,唐,成就係將官僚人事任命制度「深化改革」。之後千幾年,一直到1905年,都係以科舉取仕。科舉制度,本意唯才是舉,到後來當然乜都扭曲晒。每個朝代嘅知識份子階層,亦各種方法令自己子弟透過科舉制進入權力圈,壟斷權力。讀過中史嘅,都應該記得牛李黨爭;但我可以好大膽咁假設,多數中學生其實都唔係咩事。簡單講,你當係太子黨對團派,咁就明㗎啦。即係話,科舉可能已經廢除百年,但個種血緣關係加讀書教試交織出來嘅小圈子社會,一直運作到今日。
廿二,後代史家,尤其大中華新儒家,非常嚮往唐代最光輝嘅日子。「天可汗」呢三個字,令到成地都濕晒。實情係,由漢末開始,呢片土地附近陸續出現唔少經濟同政治實體,佢哋亦漸漸有自己嘅軍事力量。國際關係來講,唐帝國雖然有制度優勢,但始終幅員遼闊,好難處理中央同地區嘅矛盾同關係;呢個問題,其實一直存在。
廿三,最終,唐帝國都係要任命掌行政軍事同經濟大權於一身嘅節度使,去防守;但權力失衡,唐末,又係藩鎮割據。黃巢打咗成十二年,令唐帝國分裂。唐末,又有啲似清末;太平天國就係黃巢2.0;節度使就係軍閥。睇到呢度,我諗大家都明白,點解今日中共成日強調 統一同穩定。
廿四,宋帝國開國皇帝趙匡胤,就係藩鎮軍人出身。考下大家,佢做皇帝第一件事係乜?無錯,就係大家解除武裝,削藩。不過,新儒家大中華就會話,呢個決定令宋室被外族欺凌。實情係,當時嘅社會,亦都負擔唔起咁沉重嘅軍費開支。
廿五,唐帝國稱天可汗,宋代就先係金錢外交,到後來變成賠款,大中華就一定睇唔過眼。但實情係,宋帝國無論文化工藝同經濟嘅發展,都可以話係收成期;宋代另一個先係大殺傷力武器:債券同貨幣,先至係真正兩刃劍。
廿六,曾幾何時,我都好自豪「中國人」係 FinTech 嘅鼻祖。之後,蒙古人將紙幣、債同簿記等概念帶到去威尼斯,最後改變埋歐洲。
廿七,另外,宋帝國己經出現高度密集式工業生產,甚至出口到中東西非洲一帶。曾經響台灣故宮博物院見過當年買去西非嘅陶瓷,想像到當年宋帝國嘅一帶一路有幾咁興旺。我亦讀過一啲文獻講,北宋期間,對外貿易乜都可以買,就係唔可以買書,因為大多知識密方。陶瓷以外,主要出口有絲綢茶葉之類嘅獨市生意。長江流域,從此成為中國經濟中心。
廿八,歷史學者、制度經濟學者等等,對宋代點解冇發展出現代資本主義感到困惑。我個人認為好大原因係:政治階層既存在太過強勢;超穩定結構衍生出嘅尋租活動,令到破壞性創造式嘅資本主義無法出現。事實上,一直去到清末,甚至今時今日,呢片土地上嘅經濟操作,仍然由政治階級嘅官僚所壟斷;久不久就一次國進民退。
廿九,換句話講,未發展出工業社會之前,呢個地方就已經有可以執行計劃經濟嘅官僚結構;呢個進化出來嘅歷史偶然,可以話係中國經濟嘅特色。另外一個陰魂不散嘅思維,就係對國土大一統嘅執迷。
三十,農業社會封建制度之下,疆域界限嘅地理環境差別,意味收入不均以及社會矛盾同衝突。大一統嘅帝國,最主要嘅維穩措施,就係不同嘅財富再分配政策。漢、唐、宋等,各種宏觀經濟調控,包括向農民發放借貸甚至收購農作物,最終目的都係維繫帝國統治。同時,帝國又要從社會搾取資源。就算今日中共,都一樣係要咁做。結果就係呢片土地嘅政治經濟結構,一直處於某種超穩定嘅格局。
三十一,嚴格來講,呢片土地到近代先至一次過,由農業社會突變成工業社會再到現代。有一點大家必須明白,所謂階段嘅變化,唔會真係有個明顯嘅區界,過程係漫長嘅漸變。即係話,今時今日中國雖然已經現代化,但同時亦可以遺留封建嘅文化同思想。畢竟,流流長嘅歷史,一百幾十年唔算啲乜。正如法國由1789到今日,雖然已經歷第五次共和,但你話佢有依然 Imperial 嘅味道,亦都講得通。
三十二,經濟,多數行得快過政治。外面世界,已經講緊第四次工業革命,甚至講完咁滯。就算資訊科技革命,都講咗成廿年。
三十三,洗牌。好多讀者話發展去到某啲樽頸,就會出現戰爭,然後洗牌。作為一個稍為讀過下歷史同經濟嘅業餘專欄作家,我會話實情係更加複雜少少。正如上次 1st Draft by Simon 所寫,中共係無論如何,都想證明,多黨代議政制同自由市場,並非歷史唯一嘅結局;呢個堅持,除咗為咗中共繼續一黨專政,亦都係以上講嘅歷史慣性。再強調一次,知識份子呢個詞語,我係好廣義咁去用,意思指個啲「長期主導意識形態嘅既得利益者」;即係話,今時今日中國大陸嘅知識份子,就係中共。
三十四,至於戰爭,借用普魯士兵聖克勞塞維茲(Carl von Clausewitz)嘅講法,戰爭係政治嘅工具。而政治,就係非市場資源分配嘅權力。所以,唔同嘅經濟模態,就會衍生出唔同嘅戰爭模態。遊牧民族獵戶嘅戰爭,係搶食物搶女人。農業社會封建制度,戰爭係搶地搶奴隸牲口。工業社會呢?
三十五,工業社會嘅標誌性特點,係生產力。所以,自工業革命,戰爭勝敗,講到尾係生產力同效率嘅角力。由工業社會到後工業社會,最主要嘅兩套意識形態,就係自由貿易資本主義,對計劃經濟社會主義;戰爭,亦係呢兩個陣營,兩套意識形態之爭。
三十六,題外話。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快完嘅時候,海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寫《通往奴役之路》,就係要告誡英美兩國社會,唔好引入計劃經濟,否則就算贏咗軸心國(Axis)但係都會輸畀極權主義。然後,都係歷史。
三十七,細心睇,當年嘅核心國對同盟國,好大嘅分別就係兩套經濟意識形態之爭。三個戰敗國,日德意,之後走上某種自由民主嘅方包。反而核心國入面嘅蘇俄,繼續冷戰。早排去一個座談會,主講係歷史學者 Niall Ferguson;佢提醒,當年冷戰其實一啲都唔冷,只不過冇全面開拖,世界各地一直都有小戰場,由南北韓到越南到印巴到中東,都係熱戰。
三十八,至於中美關係,Niall Ferguson 其實早在2006年,就已經用 Chimerica 去形容。呢個字,語帶雙關;一則 Chimera ,即係神話中嘅「獅面龍尾羊」,一隻撈埋唔同特質嘅怪獸。
三十九,Niall Ferguson 認為與其用冷戰時期嘅美俄,去比喻今日美中關係,更貼切嘅比喻係十九世紀嘅英國同德國。當年英國幫德國對抗法國,甚至乎,英國皇室去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有親納粹嘅成員;英德關係其實一直「這麼近那麼遠」。兩國長期有密切經濟貿易關係,但要割嘅時候,又可以好快,好狠。話說回頭,中美有如當年英德呢個比喻,其實出自基辛格手筆。
四十,中美,又係咪競爭對手呢?早兩個星期,我去咗 Stanford 嘅 Hoover Institution 舉行嘅 Mont Pelerin Society 特別大會。會上聽到一個都幾特別嘅講法。話說,四大生產要素:人力,土地,資本,企業精神。有人認為,中國響人力同土地嘅使用上更靈活彈性;見諸城鎮化同區域發展。中國,亦要透過呢相對優勢,去演進經濟模式。至於美國,響資本同企業精神明顯有制度優勢。不過,兩國各方面,既有互相依賴嘅關係,亦同時有競爭。
四十一,中美之爭,甚至戰爭,我唔知係咪會發生,但可以好肯定咁講,今時今日嘅經濟模態,同七十年前已經係兩回事,就算有戰爭,模態亦都唔一樣。重點係,正如之前引述克勞塞維茲,戰爭係政治嘅工具,對中共而言,政治戰爭就係為繼續一黨專政,證明唔一定得一個歷史嘅終局,戰爭係咪最理性嘅選擇呢?
四十二,正如一開始所講,人類,甚至其他不同物種,就算唔會理性刻意咁為自己嘅存活計算,最終都會進化出一套環境之下最有利生存嘅模式。對利呢片土地上嘅人,最理想嘅安排,究竟仲係咪大一統專政?又或者,既然個世界都已經唔再係農業社會土地經濟,越晒級跳去到後工業社會;最核心嘅再分配問題,係咪都唔應該再由一個大一統嘅權力核心去進行?分散去做,效率會唔會更好?
四十三,自從宋帝國嘅經濟發展,呢片土地上因地域而起嘅收入同財富差異,其實有縮窄嘅趨勢。自古以來,一直有兩個大一統神話:(一)黃河經常泛濫,災難要用舉國之力去處理。(二)抵禦外族入侵。
四十四,簡化成今日嘅語境,中國必須團結因為天災同外敵。對中共來講,不但多難興邦:中共亦都樂於見到有班藍朋友,日日夜夜疑神疑鬼幻想外面假想敵要侵略國家。
四十五,其實只要中國唔干擾美國嘅利益,美國又何來動機引發衝突?關稅談判,甚至任何形式嘅制裁,都未至於引發真正嘅戰爭。
四十六,美國嘅利益,其實好簡單,就係可以繼續維持現時嘅國際經濟秩序;甚至乎,美國一樣驚中國出事,如果唔係,邊個買美債,確保低息?當然,正如之前所講,好多民族主義者仍然深信,外族會入侵,國仇家恨,列強亡我之心不死。又講到美國好驚中國競爭,最終唔想見到中國人強大。無論點解釋,佢哋都好肯定要打一場,甚至好希望有咁嘅一日。
四十七,美國本身大把問題要解決。事實上,近年冒起嘅「美國優先」,重點係切身利益凌駕國際事務。至於你問美國人係咪想打,99.99999999999%會反問你,點解要美國人冒險?說好了中東退場,都未有著落,又點會 開個咁大嘅盤?稍為了解美國民情都知,美國選民支持美國政府去保障自己利益,但打仗?不了。
四十八,中共根本最大嘅問題,係人口結構扭曲加上發展樽頸。中共最頭痛,係點樣繼續維持對大眾再分配,同時又唔干犯到政治既得階層嘅根本結構。打打殺殺,中共真係未 ready;付唔起呢個代價。
四十九,中共最基本嘅策略,就係用一切方法,維繫十四億人對大中華嘅身份嘅執著,亦唔會放棄任何機會去證明,只有大一統中國人先至可以生存落去。
五十,不過,今次武漢肺炎疫症,真係一次黑天鵝;雖然唔知會亂到幾時,但任何人都好容易代入武漢人湖北人嘅角度去感受個種歧視同壓抑?另外,其他地方嘅中國人,又會點睇武漢湖北同胞嘅命運?佢哋會唔會諗到他朝君體也相同?
五十一,正如上次 1st Draft by Simon 所講,中共最希望借改造香港,去證明計劃經濟同金融市場可以並存;呢個方向亦意味,無論係宏觀發展,抑或微觀政策,香港特區政府將會更加似大陸。不過,特區政府拒絕封關造成亂象及怨氣,恐怕令香港人更離心;明顯亦見到香港正醞釀恐怖主義。
五十二,攬炒,不但令香港的結局與北京的初衷完全相反。台灣民選政府在這個時候,刻意體貼民情,更發出一個重要訊息:「台灣人,因為分隔,避開了沉重代價。」莫講對香港人,對某些大陸人,可能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五十三,中共會如何對應?延伸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Leesimon.hk/posts/2672384249481606
五十四,更多相關的舊文:
https://www.facebook.com/Leesimon.hk/posts/2653257068060991
======
免費訂閱 1st Draft by Simon:
http://eepurl.com/gNP4Mj
皇室 拳 刃 在 Hew Kuan Yau 丘光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Full version 在此!印刷版少了一千字。
马哈迪,还能不能打?
文:丘光耀博士
505功败垂成后,我一度暂离大马,到泰国布吉岛和香港,展开为期半年的“武术之旅”。
我过去曾修炼空手道和自由搏击,均属对抗性的武术,尤其后者,没有套路,只练气魄和搏击,实战得很。
自从我43岁,上了泰拳密集课程,我才深刻体验到暹罗民族的“尚武精神”,抗打性强,凶狠毒辣,但拳师对佛祖和师门的敬畏,那种谦卑和克己,却又是武德的高度体现。
到了香港,在李小龙会的引荐下,我到溫鑑良師傅的“实用咏春拳馆”学习三个月,除了天文台“红雨警告”,我天天上课。温师傅是李小龙的师侄,他的咏春拳修为,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有理论,有实战,没忽悠,很科学。温师傅常说:“咏春是技击,不是搏击”。这一句经典概括,激起我很多思考。
“条件”影响结果
近期中国“格斗狂人”徐晓冬十秒KO雷公太极的新闻,热爆整个网络世界,“看热闹”和“看门道”的评议多不胜数。此事还在继续延烧,是“炒作”抑或“打假”,暂无定论。
无论如何,“中国人用MMA”挑战“中国传统武师”,进而引发大家讨论“中国传统武术,到底能打吗?”也不失为一个有意义的命题。
其实,类似的挑战和命题,日本空手道界比中国武坛早了60年。二战后有一名日本空手道狂人,叫大山倍达,他不满空手道的发展,有日益“运动化”之嫌,失去了“实战性”,故决定以“打架空手道”来挑战各个门派的空手道大师。当年他打遍全日本道场,从未败北,再去欧美,挑战西洋摔跤擂台,也一一告捷,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其空手道可击毙蛮牛,手刀劈断牛角,媒体称他“神之手”。大山就是极真会空手道的开山鼻祖。他在回忆录中透露,一生比武,只输过一次,在香港败给太极拳的陈师傅。
故此,你问我“中国传统武术,能不能打”?这很难一概而论,要讲“条件”,比如在“那里”打(街头、擂台、道场)?和“谁”打(流氓、武师、一般人)?用什么“赛例”打(MMA、泰例、空手道寸止、全接触自由搏击)?这些“条件”的预设,都会影响结果。我不厌其烦的讲“功夫经”,其实只是做个比喻,禅宗有所谓“一指望月”的典故,叫人不要只注视手指,而忘记欣赏月亮皎洁的光华。
在甘榜,谁更能打?
回到大马政坛,要推翻国阵,得先要在甘榜区重挫巫统,包括拿下蓄意搅局的伊斯兰党,这是政治常识。
如今有一些政治幼稚病患者,蓄意奚落马哈迪,不断用他昔日的种种罪孽,来否定他当前的战略作用。如指马哈迪只是要拉下纳吉,并非想推翻巫统,又指土团党是巫统2.0,“赶走老虎,引来豺狼”,还说老朽的马哈迪,影响力大不如前,“马来人海啸”根本不存在。他们的结论是,林吉祥和马哈迪抱在一起,是“给马哈迪利用”,也“出卖了行动党的建党原则”云云。
坦白说,在当前的大马,若要挑战以右翼种族主义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为杀手锏的马来反动势力,行动党的“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和“社会民主主义”(内家拳),辅以火箭在华人城镇的竞选造势运动(外家拳),以及我们习以为常的“丑闻揭弊”招式(如打1MDB),是无法直击巫统的心脏要害。换言之,在甘榜,火箭最不能打!
倘若只靠公正党和诚信党,他们的组织能力薄弱,资源有限,社会动员能力亦差强人意,要掀起能淹没巫统和伊斯兰党的“马来人海啸”,也相对困难,一句话,两党“好打有限”!
然而,马哈迪领军的土团党,在战略战术上,却有其独特的优势。道理很简单,土团党是巫统分裂出来的派生物,马哈迪深谙马来甘邦和垦植民区的政治文化,如巫统用什么蛊惑性招数竞选,用什么必杀技制敌,用什么资源来买票,用什么桩脚来动员,用什么“内功心法”来绑架马来人的精神世界等等,马哈迪可谓驾轻就熟。他22年的相位,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这些独有的甘榜选战打法,从“下降”到“解降”,马哈迪出手,犹如传统的马来武术(silat),是属于一种阴柔迂回的技击(相对行动党那套西化派的刚阳搏击),用它来对付巫统和伊斯兰党,马哈迪更有效,土团党更能打。这是攸关改朝换代成与败的主战场,马哈迪是第一号战将!
行动党对垒马华、民政、人联党和印度国大党的次战场,我们的打法游刃有余,尤其在城市选区,非马来选民大多数都向往“自由”、“廉洁”和“良好施政”,故落伍的神权政治不会有市场,贪腐的种族主义霸权也受到唾弃。Ubah战车的大型造势和互联网的宣传攻防,对于掀起政治海啸,绝对有利。
为火箭“去妖魔化”
华人选民对槟城政府的政绩,肯定的居多,批评是极少数。但槟城以外的马来人,对林冠英施政,则是误解甚于理解。所以马哈迪在甘榜美言一句,好过火箭自我宣传一万句。
马哈迪近期频频为行动党“去妖魔化”,如指行动党不是华人种族主义政党,马华才是。行动党没有要求华人当第二副首相,马华才有。行动党的党歌是国语,党大会也讲国语,马华不是。行动党服膺于希望联盟的原则:支持马来皇室和马来人特权,支持马来语为国语,支持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马哈迪更批评马华和中共关系密切,而大马一直以来都是反共国家。当然,这些论点,都是说给保守马来人听的。
须知道,大马是一个多元但不团结的民族国家,这是巫统长年执行右翼马来种族主义的错误建国方略所致。然而,这个方向性的大错,历经六十年,何其根深蒂固也,导致马来人,从肉身到灵魂,一直误以为这是“马来土地”,“回教之邦”,而要扭转这个错误的“国家认知”概念,无疑需要长时段的再教育。
那些要求行动党,乃至希望联盟和马来特权“一刀切”的人,就好比用“震荡治疗法”来刺激保守马来选民的人,其实正是患上典型的政治激进幼稚病,这种狂躁症,只会在甘榜给巫统和伊斯兰党,提供扫射希望联盟的猛烈弹药。
认识马哈迪打法
今天,大家要实事求是地认识马哈迪打选战的战略部署。众所周知,在短短的六个月到一年之间就会举行大选,你要求马哈迪完全认同“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那无疑是要土团党“政治自杀”,就好比叫传统马来武士上MMA擂台,或者规定马来武士不能用Kris,而要扛起关公的青龙偃月刀上阵杀敌那样白目。
故此,“平等”这一行动党斗争的核心价值,我建议要有先后次序的介定。希望联盟当从主打经济民生议题来诉诸“阶级平等”,即以推翻贪污集团为先,随即才能通过税务改革,调控市场,重振有生产性、可持续的国民经济,来解放贫穷阶级和工薪阶层。我们这样来打“平等牌”,既“进步”得来,也容易让马来人接受。
我要强调的是,“民族平等”不是当前社会的最主要矛盾,非马来人被亏欠的“转型正义”,这可以通过壮大开明马来人的声音和进步的社会教育来纠错。只有循序渐进地化解右翼种族主义的遗毒,才能让“民族平等”有“和平到来”的一天。我强调“和平到来”的意思,既无需让少数族裔付出血泪代价,也不会被多数民族集团用暴力来反扑吞噬。
要在多元种族的马来西亚成功“改朝换代”,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工程,希望联盟每个党,都要在各自所分得的选区中,用自己“最能打”的招数来制敌。
各门各派打擂台,有者善搏击,有者长技击,有者斗力气,有者耍巧劲,有者专立技,有者熟地战,无论如何,用邓小平理论,不管白猫黑猫,能逮到老鼠就是好猫,用李小龙拳理,不管什么拳法,能打倒敌人就是好拳法。
马哈迪92岁,老了,还能不能打?你说呢?